全书阁 > 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在线阅读 > 第350章 武器研究院〔上〕

第350章 武器研究院〔上〕


次日黎明。

  正如王承恩所担心的,随着蓟辽总督刘诏辞职奏疏的消息传开,大明近期诡异的政局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身为官场的“异类”,刘诏的名字无人不晓,无人不知。他在大明的晋升速度,恐怕无人能及。

  短短七年,他从一个平民跃升为蓟镇总督,这样的大权在握,全赖于曾经主宰朝政的“九千岁”魏忠贤。

  或许是良心的谴责,或是身处边陲的孤寂,作为魏忠贤的党羽,刘诏并不像被朱由检处决的兵部尚书崔呈秀和吏部尚书周应秋那样令人厌恶,任内并无太多劣迹斑斑的行为。

  正因为如此,刘诏才能在蓟辽总督的职位上勉强支撑了一年多。

  不过,无论如何,刘诏是魏忠贤亲手提拔的心腹,与昔日的崔呈秀、周应秋一样,都是“阉党”的核心人物,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在这个关键时刻,天子的态度一向模糊,此刻却将刘诏推向前台,其中深意让人不禁揣测。

  而那些原本就斗志昂扬的科道言官,此刻仿佛闻到血腥味的猫,不再有任何顾虑,开始肆无忌惮地抨击内阁首辅李国普,更有甚者,直言“迎回东林”的真实意图,唯恐落后于人......

  重建的兵器殿堂,无论是预设的产量或是宏伟的规模,都远远超越了古老的传说,初期投资就耗费了二十万枚星辰银。

  若非朱由检当时查处了与蛮族勾结的八大晋商世家,恐怕此刻的确会陷入窘迫与无力。

  转眼已近九个月,现在正是检验兵器殿堂成果的时刻。

  想到这里,朱由检心中涌起一阵激动,急促的呼吸伴随着炯炯有神的目光中闪烁着期待。

  山谷之内,一座座青石砖瓦的工坊屹立,虽形制类似凡人的民居,但靠近便能发现工坊四周摆放着各种奇异的铁器,空气里弥漫着炽热的气息。

  片刻后,跨过潺潺溪流,碧绿的树荫下,无数热情高涨的铁匠跃入朱由检的眼帘,他们唱着独特的号子,锤击铁器的声音刺耳却充满力量,灌入朱由检的耳中。

  相较于周围的热火朝天,朱由检一行人显得格外显眼,立刻吸引了工匠们的注意。

  然而出乎朱由检意料,工匠们只是略作打量,便收回目光,继续专注手中工作,无人上前交谈或询问。

  他们的举止仿佛对朱由检的身份漠不关心。

  自“穿越”以来,朱由检首次遭遇这样的“冷遇”,即便是初来乍到,未登基为王的时候,也没人敢如此无视他。

  然而,朱由检心中并无丝毫不满,反而满意地点点头,这就是他期望的“工匠”。

  几乎是本能地,朱由检松开马缰,在侍卫们的惊呼声中翻下马背,独自向山谷深处行进。

  见此情景,曹化淳等人也急忙下马,紧随其后。

  "微臣,工部右丞毕懋康,参见陛下。"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急切的声音在朱由检耳边响起,让他停下脚步,抬头望去。

  一位身披红袍,皮肤黝黑的官员正跪在一旁,激动地行礼。

  朱由检心头一动,平静的眼眸中泛起一丝涟漪。

  不同于户部尚书毕自严和兵部尚书王在晋那些“皇室党羽”,工部右丞毕懋康得到他的允许,平日并不参与“紫宸殿议政”,一心治理兵器殿堂,因此朱由检已有数月未曾见到这位他亲手提拔的臣子。

  相较数月之前,毕懋康的脸色更加黝黑,身上的官袍也显得“破旧不堪”,几个大洞格外醒目。

  若是那些朝廷上以传闻禀报的文官在此,定会质疑眼前工部右丞的衣冠不整,有损官威。

  "爱卿,快起身吧。"

  ...

  抑制住内心的微笑,大明天子朱由检主动向前迈步,在毕懋康惊讶的目光中,轻轻地扶起了他。

  看到这一幕,与毕懋康一同前来的几位工匠面面相觑,心中暗道,天子果然如同传说中那样亲民,没有丝毫皇家威严。

  "许久未见,爱卿你清瘦了许多啊..."

  毕懋康站稳后,朱由检一边帮他拂去身上的尘土,一边诚挚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感慨。

  虽然他已经半年多没来这个地方,但他对“神器研究院”的进展一直挂念在心,司礼监首席执笔王承恩时常向他汇报研究院的近况。

  据王承恩所述,毕懋康这位工部右丞竟然没有一点官僚架子,与山谷中的铁匠们同吃同住,全心全意投入火炮铸造的工作。

  后来,毕懋康甚至把家人接到了山谷中,将所有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铸造炮弹上。

  此刻亲眼见到毕懋康,朱由检心中五味杂陈,如果大明的臣子都能像毕懋康这样“勤勉”,不论是建州女真还是蒙古铁骑,都将俯首称臣,不敢轻举妄动。

  "微臣惶恐..."

  毕懋康闻言,呼吸一紧,仿佛有一股暖流穿越心田。

  与毕懋康短暂交谈后,朱由检的目光转向不远处的“铁匠”身上,嘴角带着笑意说:“孙爱卿看起来身强力壮啊...”

  "微臣,工部主事孙元化参见陛下。"

  "吾皇,龙体安康。"

  被称为“孙爱卿”的铁匠先是一怔,然后疾步上前,跪在朱由检面前,他粗犷的嗓音在空旷之地回荡。

  过了大半年,他原本以为天子早已把他这样的“小人物”抛诸脑后,没想到天子还记得他。

  "起来吧,起来吧..."

  朱由检微微摇头,有些无奈地说,但眼中喜悦的光芒却更加明亮。

  徐光启的得意弟子,他怎么可能忘记?更何况孙元化本身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炮术大师,其价值不亚于身边的毕懋康。

  "二位爱卿同时进言,想必是带来了好消息要与朕共享吧?"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平息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充满期待地对眼前的两人说。

  即使相较于刚即位时,他的心境已沉稳许多,但一想到“红夷大炮”四个字,还是有些迫不及待,呼吸急促。

  在这个仍以冰霜剑士为主导的时代,“红夷大炮”是足以扭转战局的致命武器。

  无论是昔日的“宁远大捷”还是近期的“锦州大捷”,红夷大炮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而在锦州和宁远的城门上,至今也只有四五门“红夷大炮”,而且这些还是天启年间从澳门一艘法兰西人的战舰上拆下的“二手货”...

  假如大明掌握了创造"炎魔神炮"的秘技,那么辽东的战局瞬息间将逆转乾坤。

  王权,仅存于神炮的轰鸣笼罩之下!

  "赖陛下天恩..."

  朱由检的目光中闪烁着惊异,毕懋康和孙元华相视一笑,同时低头恭敬地回应。

  然而,静默的司礼监首席笔帖式王承恩却察觉到,这两位重臣的神情似乎有些微妙。

  "好好好!"

  "两位爱卿果然不负朕所望,朕果然选对了人!"

  即使已做了些许心理准备,但当朱由检亲耳听见"炎魔神炮"已然铸成,依旧难掩极度的兴奋,呼吸急促,身体微颤。

  果然不愧为史册留名的"贤能臣僚",不到一年光景,毕懋康与孙元化便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果。

  一旦"炎魔神炮"能大量生产,他再也不必忧虑皇太极借道蒙古,带领他的铁骑跨越燕山山脉,突袭京都。

  虽不能断言胜局已定,至少胜利的筹码能增添两分。

  看着面前兴高采烈的大明天子,毕懋康与孙元化脸上的异样更加明显,交换了一个眼神后,毕懋康身为工部侍郎,毅然向前一步,硬起头皮说:"敢请陛下知晓,微臣有负圣恩,铸炮之人另有其主..."

  "嗯?"朱由检闻言一怔,激动的心情稍退,眼神略带疑惑地凝视着面前的二人。

  如果他的记忆无误,历史上的"炎魔神炮"确是眼前的孙元化铸造,只是受限于当时的局势和党争,未得到朝廷应有的重视。

  而身边的毕懋康,则是在大明原有火器基础上做出了重大革新,研发出了"火石枪"的原型,射程和稳定性都提升了数倍。

  可现在二人竟宣称铸炮者另有其人?

  朱由检眼中的疑惑更深了,究竟何方神圣,能赶在毕懋康和孙元化之前铸成神炮?

  难道,在这个军器局中,还有他忽略的贤能臣僚?


  (https://www.qshuge.com/3356/3356869/11110803.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