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在线阅读 > 第361章 帝师觐见

第361章 帝师觐见


九月二十六,不宜出行。

  寅时刚过,淡淡的晨雾还笼罩在京都之上,但街头巷尾已开始出现商贩和行人的身影,低沉的钟鸣声在城市中回响。

  位于京都中心的紫禁城外,身披红袍的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早早地等候在宫门外,沧桑的脸上满是凝重。

  常言道,紫禁城内无密事。

  随着时间推移,近日朝廷中的暗流涌动已不是秘密,更何况那些在皇宫中服役的宦官和侍卫。

  毕竟,孙承宗不仅是众所周知的“帝师”,还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东林核心”。

  “见过阁老……”

  或许是急匆匆赶来,司礼监首席笔帖式王承恩脸色微红,胸膛起伏不定……

  尽管孙承宗在幻想王国的"影响力"不像近期引起朝廷动荡的首席顾问李国普或次席顾问刘鸿训那样显着,但王承恩清楚这位老大人在天子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否则,新君刚即位,就不会急切地召回因政治风波而黯然离开故乡的皇家导师回京辅助,并让他进入决策中枢。

  可以说,与先帝在位时相比,孙承宗在天子心中的地位有过之而无不及。

  "辛苦王公公了。"

  耳边的问候声将陷入沉思的孙承宗唤醒,简单回应后,他跟随着负责文书的司礼监官员,步入皇宫深处。

  或许是察觉到身边的顾问心情低落,引路的王承恩并未追问孙承宗的来意,只是规矩地引路,心中颇为沉重。

  前一天,天子还在乾清宫的暖阁接见了拥有"九千岁"之称的魏忠贤,今天身为"皇家导师"的孙承宗便提出进宫面见天子。

  这股对抗之意,是否太过明显了呢?

  想到这里,王承恩更加烦躁,没注意脚下的坑洼,差点摔倒。

  而身后的皇家导师也是一脸忧虑,仅仅伸出手扶了他一把,便再无其他反应。

  在这奇异的氛围中,被称为"内相"的司礼监官员引领着身兼东哥大学生和皇家导师双重身份的孙承宗,缓缓深入内廷。

  ...

  ...

  "先生到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和蔼的声音在孙承宗耳边响起,让他下意识地抬头。

  面容憔悴的大明天子朱由检站在乾清宫门外,带着微笑凝视着他。

  "陛下?!"也许没料到朱由检会亲自迎接,原本满腹心事的东阁大学士一时愣住,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顾不上整理略显凌乱的衣袍,孙承宗准备行礼:"吾皇万安。"

  "先生不必如此客气。"

  还没等孙承宗鞠躬,面带笑容的朱由检便快步上前,连忙伸手阻止了他的动作。

  虽然近来孙承宗在朝廷中的存在感很低,甚至流传着一些把他视为"吉祥物"的谣言。

  但朱由检心里明白,眼前这位面色憔悴的文官才是大明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的支柱。

  历史上,孙承宗面对叛军的招降宁死不屈,用全家的牺牲向全世界诠释了什么是"忠臣"。

  仅凭这份气节,就值得朱由检给予十二分的敬重。

  同样是"东林"成员,同样面临生与死的抉择,眼前的文官选择了为国捐躯,而数年后的东林党魁钱谦益却留下了那句被历史铭记的"水太凉"。

  "多谢陛下。"

  感受到朱由检手掌间的真诚,孙承宗内心的疑虑瞬间舒缓,脸上绽放出真心的微笑。

  在遥远的万历年代,他曾担任星辰学院的高级导师,与当时的皇太子朱由校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因此被尊称为“星师”。

  常言道,新王登基,群臣更迭。

  即便是朱由校在位时,这位“星师”也因直言不讳而黯然离开了京城的星辰殿。

  然而,谁能预料,那位仅几面之缘的“信王”甫一即位,便急切地召回他,并赋予重责大任。

  这份信任,甚至超越了朱由校在位时的信赖,更为深重。

  “星师清晨进宫,所为何事呢……”

  宫门外寒暄过后,君臣二人并肩前行,向着乾清宫深处的星辰阁进发。

  此刻已是九月的下旬,清晨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凉意。

  “陛下……”

  孙承宗闻言一惊,一双满是疑惑的眼睛不自主地看向身旁年轻帝王略显消瘦的脸庞。

  他早知这位少年帝王厌恶繁文缛节,直率坦诚,但朱由检的直接仍让他出乎意料。

  更重要的是,他不知该如何回应。

  或许是看穿了孙承宗的犹豫,一旁的朱由检淡然一笑,未多言,心中却有所触动。

  如果他猜测无误,这位满腹心事的“星师”应是来为“星辰议会”做说客的。

  毕竟这位略显憔悴的长者出自名门“星辰学院”,虽与朝廷上的“正派人士”有所不同,但在众多监察官眼中,孙承宗犹如信仰一般的存在。

  如果不是这样,孙承宗也不会在天启年间成为“九星督护”魏忠贤的眼中钉,最后落得黯然返乡的结局。


  (https://www.qshuge.com/3356/3356869/11110792.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