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1850再造中华 > 第41章 有文化的士兵

第41章 有文化的士兵


  杨烜有意激发周锋的斗志,继续发问道:

  “《海国图志.筹海篇》中讲道,英国人一切都不足为惧。因为中英两国火炮差距并不悬殊,中国人聪明绝顶,将来一定可以追赶上英人。

  “然而,《筹海篇》里又讲,唯独有一样东西,实为我国所不能及。这就是‘飞炮’,即开花炮弹。中国炮台虽坚,英军以飞炮注攻,炸裂四出,迸射数丈,清军将士往往自相扰乱。

  “又有燃烧弹,属于开花弹的一种。燃烧弹触及中国水师战船,战船即成火海,根本无法扑灭。

  “我且问你,华夏亦有开花炮弹,却为何不作推广?反而坚持使用实心炮弹?”

  周锋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道:“我国开花炮弹引信不稳定,有时未落地即爆炸,有时在炮膛内即爆炸,价格也远高于实心弹。”

  杨烜却反驳道:“小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引信不稳定,可以想办法改进,可以想办法购买洋人的技术。朝廷明知开花弹威力大,弹体轻,又在鸦片战争中吃尽开花弹的苦头,却弃而不用,岂非愚蠢至极?”

  周锋无言以对,困惑不已。

  冯可钦见状,笑了笑,解释道:“满清制度,火炮炮弹由工部垄断制造,分拨各省使用。若战时调运不及,则授权各省就近制造。

  “现在出现了开花弹,想要代替实心弹,就要工部首肯,就要涉及到工部下属工厂。以工部那些颟顸无能的官吏,谁敢轻易推动改革?

  “另外,满清以异族统治华夏,时刻提防汉人造反。开花弹威力大,若技术泄露,被汉人、民间所用,将置八旗、绿营于何地?”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军已经在部分战场使用开花弹。但兵部垄断开花弹技术,清廷也一直不敢放手让地方制造开花弹。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直隶总督衲尔经额奏请增大开花弹产量,存库以作战备。道光帝勉强准奏,却嫌费用太贵,要求“每岁操演时,只须装填寻常炮子”,要求把开花弹“归简易而藏妙用”。

  西方积极发展火炮新技术,满清却将开花弹技术雪藏起来。就这样,中西方火炮技术差距越来越大。

  周锋年轻气盛,忍不住抱怨道:“难道,推广一个开花弹技术有这么难吗?难道,工部为了袒护下属工厂,兵部为了满汉之防,就可以不顾国家的安危吗?”

  一番议论,成功激起了周锋的斗志。

  杨烜与冯可钦相视一笑,说道:“不错,清廷无能,不能抵御外侮,明知开花弹先进而不用。清廷无道,坐着百姓流离失所,仍然盘剥百姓,加收战争赔款。

  “我们造反,对内要让百姓吃饱穿暖,对外要抵御外侮。你有一身热血,也有一身本事,年轻气盛,本该发奋图强,却染上了一身烟瘾。

  “小子,若你能戒除烟瘾,本帅必定大大地重用你,创造条件请你铸炮。本帅倒想看看,你到底能不能铸炮,到底能不能造开花弹?你所造的炮、弹,到底能不能敌过洋人的?”

  周锋挺直了胸脯,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周锦年提醒他,说道:“傻小子,还不赶紧感谢大帅?”

  周锋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说道:“承蒙大帅厚爱,小人再不戒除烟瘾,誓不为人。等小人戒了烟瘾,一定做牛做马为大帅效力,造出比洋人还要好的的火炮、开花弹。”

  他眼里放光,再没了往日的委靡、颓废。周锦年也兴奋得落了泪,他为这个侄子操碎了心,如今这小子终于浪子回头了。

  离开火器营,杨烜与冯可钦仍然意犹未尽,颇感轻快。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黑旗军里虽然遍布三教九流之徒,只要人尽其用,也能从中挖掘很多人才。刚才这个周锋,不正是绝佳的例子吗?

  朱元璋、刘邦都是平民出身的皇帝。他们的开国班底里,亦有大量屠夫、胥吏出身等下层民众。

  只要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黑旗军就能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具备问鼎天下的实力。

  火器营的隔壁是一营。一营是杨烜的嫡系,人马最众,营长为杨田。

  既然是嫡系,自然要重点照顾。杨烜派王征担任一营副营长,主要负责在一营开设识字课程、提高士兵文化水平。

  王征是至臻堂的“白扇”,主要担负文案工作,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

  今天上午阳光正好,王征来到一连,从最基础的《三字经》开始,教授士兵识字。

  华夏长期采用“科举取士”,实施文官治国,藉此创造了绚烂昌盛的传统文化。文官阶层文学功底深厚,文字功夫了得。与之相反,社会文盲率长期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清末实施新政,鼓励各地兴办教育,社会识字率有所提高。据学部统计,清末全国“精通文墨者”大概在三百万人左右。

  所谓“粗通文墨”,即可看懂政府文告,可以书写信函。按这个标准,清末“粗通文墨者”还不到人口总量百分之一。

  一个强大的民族,必须是一个有文化的民族。普鲁士的崛起,与他们率先普及现代教育关系莫浅。

  同样的,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杨烜知道,要想国家富强,必须大办教育。在此之前,必须提高黑旗军的文化水平,提高士兵识字率。

  一营办学条件简陋,王征使用一块大的门板,在上面贴了几张写有大字的白纸,以此教士兵认字。

  士兵们听课也不认真,好多人都在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杨烜来到连队后面,听见两个士兵正讨论得火热。

  “你说大帅真的是哪吒转世吗?”

  “没听人说吗?大帅名字里的烜字是火旁。哪吒脚踏风火轮,也是火命。大帅不是哪吒转世,又是什么?”

  “只是满清乃是水命,大帅乃是火命。水能灭火,这怎么解释呢?”

  “这……”

  王征注意到了杨烜,一连官兵也都把目光投向杨烜。

  他推让不过,上前发表了一段简短的讲话:

  “兄弟们,王征副营长曾是广州城内的教书先生,为人很有学问。我请王征到一营担任副营长,很大程度上是想让他教会大家读书识字。

  “读书识字有这么重要吗?当然有了。举个最朴素的例子,那些县官、州官力气没有我们大,为什么他们能够高高在上,坐轿子,吃海鲜?因为他们能够读书识字,在科场上过五关斩六将。

  “为什么洋人这么厉害?他们不熟悉中国的风土人情,为什么能把我们打得落花流水?因为他们文化程度更高,他们能够制造蒸汽机船,能够制造洋枪洋炮。

  “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一支愚蠢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黑旗军要立志成为一支有文化的军队,而非愚蠢的军队。

  “同样的,对于我们士兵来说。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士兵,而非是愚蠢的士兵。现在,我们选拔军官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识字,读得懂文书。

  “不识字的士兵,原则上是不能成为军官的。因此,我们司令部做出规定,努力学习文化的、文化水平较高的士兵,将优先成为军官。”

  士兵们听到这儿,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历来士兵杀敌立功,凭勇猛可以晋升成为军官。若读书读得好就能做军官,确实有些匪夷所思,与大家的认知大为不同。

  即便是冯可钦,也大为不解。华夏长期重文抑武,民间一直都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按照杨烜的主张,要大力提拔读书人做军官,这能成吗?

  翻遍《二十三史》,虽说也有书生带兵的例子。不过,那都是些个例。文人代作主帅,底下各级军官仍由武夫充任。

  文人将兵,固然不乏虞允文、张巡、袁崇焕这样的名将。但更多的是,文官不知兵,不能驾驭底下的骄兵悍将,纸上谈兵,身死军灭。

  冯可钦涉猎甚广,知道西洋军队有贵族从军的历史。但这些贵族大多先在军校就读,再前往军队历练。

  杨烜以读书好坏作为提拔各级军官的重要标准,真的可行吗?

  当然能成。杨烜心里明白,曾国藩创建湘军,以书生带兵,使湘军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湘军大将多为书生,凭军功建立武勋,深刻地影响了华夏近代历史。

  杨烜继续说道:“我们的教学条件还很简陋。刚才,我看到,有的士兵听课不认真,一直在交头接耳,有的士兵捡起地上的树枝,在地上比比划划。

  “我们鼓励大家积极学习文化,积极识字。日后,我们要装备洋炮,就要计算射击诸元;要打仗,就要书写阅读作战文书。

  “如果大家认字,没有文化,怎么用洋炮吗?怎么看作战文书呢?如果不会用洋炮,不会阅读作战文书,我们又怎么打胜敌人呢?”

  众人信服,纷纷点头称是。


  (https://www.qshuge.com/644/644922/110780323.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