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1、召见涂山庸
王承恩去宣旨去了。去新城往返需要两天时间。
崇祯并不相信杨府真的联系不到杨凡,杨凡身上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东厂也没有完全查清楚。
但他对杨凡能否及时赶回来,心里也没有底。看现在的形势恶化速度,不出十天,建奴可能就抵达长城沿线了。
现在蓟镇经过大乱之后,实力下降非常严重,可战之兵不足三万五千人。原来的十几万大军早已星流云散。此时,他又患得患失起来。感觉是不是裁军搞得太急了。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当务之急是怎么抵挡蜂拥而来的二十多万建奴、蒙古联军。幸好手里还有京营。十五万京营是他的底牌。
“召定西候蒋秉忠觐见,同时把情报抄送通州孙阁老一份。让他早做准备。”
毕竟,目前京营的车营五万步骑大军,都在通州。除了京城内的五万大军负责守城外,就是南苑大营内的五万骑兵了。
这些骑兵目前是定西候蒋秉忠在率领。马匹本来都是杨凡送回来,抵偿军费的十万匹蒙古战马。可是,战争一结束,东林开始整编京营,大量的蒙古战马被偷偷替换成了本地马。
本来出征前,京营只有战马两万八千匹,被六部和各个衙门借走了一万八千匹。杨凡都要了回来,带着出征。得罪了很多人,一时间没有交通工具上下班和日常使用,文官们都骂骂咧咧的。
这一次,定远伯滚蛋了。战马还增加到十万匹。而且京营轮到东林做主了。他们的眼珠子都红了。他们立刻即打起了这些战马的主意。ωωw..net
京城的二世祖们和后世的公子们喜欢豪车一样,这个年代,好马价格昂贵,就相当于后世的高档跑车。于是,补差价,用大明本地马换京营战马的活动红火了起来。
好多勋贵家里拉车的都换成了上等的蒙古战马。夫人小姐出门都是雄壮的战马拉车。这也成了她们炫富的新方式。
蒋秉忠今年刚刚通过勋贵们的老关系,成功世袭了定西候的爵位,自然不好查这件事情。基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现在,崇祯把英国公一系挂起来了,重用蒋家人。他和蒋秉忠密谈了一晚上。第二天,崇祯又召见了大半年没见的涂山庸。
涂山庸走进西暖阁的时候,崇祯愣了一下,大半年没见,涂山明显老了很多,两鬓已经有些星星点点的霜雪。这些年,涂山庸多次受伤,对他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涂山是潜邸老臣,一时间君臣都有些相对唏嘘。
“辽河和老哈河前线的事情,爱卿都知道了吗。”崇祯问道。
“臣一直关注着各方面的情况,东厂未有一日懈怠。不论是建奴,还是贵州战区,情况臣都掌握。”涂山立刻挺起胸脯,自信满满的说道。
不是涂山不上心,而是,现在皇帝只依靠锦衣卫。东厂已经处于边缘化的地带了。可显然,崇祯过高的估计了骆养性的能力。这一次的惨败,明显前期锦衣卫的情报系统和边军的夜不收系统,出了很大的问题。
这时候,崇祯也感觉到了,他提拔的人,可能实际上不如前朝留下来的老人。他们撑不起来局面。他识人其实不如天启,但这一点他是打死不会承认的。
崇祯点点头,示意涂山把建奴的情况说一下。
涂山早有准备,并没有因为皇帝的长期不召见而有所懈怠。随时都做着皇帝咨询的准备。
“十二月初二日,即丑日巳刻,皇太极亲谒堂子(祭天),从沈阳北郊汇合蒙古诸部,率兵起行。”
崇祯示意,高起潜展开地图,用朱笔清点,跟着涂山的叙述进行标注。
崇祯从杨凡那里偷师了不少好东西。其中就包括图上作业。当时,杨凡带着京营西征之时,特地从京卫武学中挑选人才,组成了五十人的参谋班子。负责制作沙盘,印刷雕版地图、收发命令,督查执行等业务。
杨凡用卫星地图,结合大明此时的世界情况,制作了一批雕版。包括此时从辽东到天山南北的北方地图。因为图上作业,需要大量地图。所以杨凡直接招募工匠雕版。
参谋团队中有十个人负责管理雕版,以及印刷地图。这些地图每次作战都会在图上做预案,在图上涂抹标识。是消耗品。
战后,这些人直接被崇祯接收,放在武英殿办公,这些雕版也被他抢先兵部收进宫里。这個年代地图都是绝密资料。一般都是严密控制的。
“初四日,至都尔鼻,蒙古扎鲁特部色本及桑图、哈马盖率兵来会汗。”
初四那天,清军抵达都尔鼻。“都尔鼻”,即今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五锋镇高山台山。
《奉天通志·山川志》有介绍:“高山台,城西南十里,此山与诸山脉不相连接,盘亘三里许,形如卧龙,其南巅有古台,因是得名。”五锋镇的古台,其实是建于明代早期的四方形烽火墩台。此台居高临下,可以侦察周围平原的十余里动静。沦陷以前,曾经是辽东明军防备蒙古入侵的重要岗哨。
崇祯心里叹了口气,论到工作能力,骆养性太嫩了,和涂山这种老情报头子差的太远。涂山这边,对敌情侦察的非常清楚。
崇祯赞许道:“这样一个小地方,爱卿都侦察的这么清楚,真是有心了。”
涂山拱手道:“陛下您有所不知,这个地方极其重要,东厂一直有暗桩盯着这里。”
清张穆在《蒙古游牧记》中说:“太祖征明,大军必由都尔鼻入边,即是地也”。“盖我朝未入关前,以此为全辽筦钥矣。”
张穆将都尔鼻比作了辽东锁钥之地。可见其重要。
杨凡把沈阳情报站撤了,都尔鼻的大车店都没有撤,可见这里监视建奴军事动向的便捷性。
皇太极屡次进攻明朝和蒙古,也是走的都尔鼻路。
清代很多史料记载,自天聪元年到崇德八年(1627—1643),清军有10余次经过都尔鼻地方南下。
皇太极鉴于该地交通上的重要性,于崇德二年专门修建了都尔鼻城。为了使盛京通向都尔鼻地方的道路良好,专门修筑了一条宽口,两侧带排水沟的大路。
据清代史料记载,“复治盛京至辽河道。道广十丈,高三尺,濬壕夹之”。这个规模的公路,简直堪称古代的高速公路。
(https://www.qshuge.com/590/590926/786817837.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