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策行三国免费阅读 > 第1283章 三人行

第1283章 三人行


孙策提醒得很及时,军谋们不知道杀胡令出于孙策之口,以为是诸葛亮的主意,觉得一个少年书佐初来乍到就敢提方案,实在有些过于自信了一些。诸葛亮的话刚说完,就有人跳出来反驳。

“你说是杀胡令,难道只杀髡头胡人?幽州人就不杀?”

诸葛亮不紧不慢,彬彬有礼。“名者,言其大也。袁绍麾下骑兵以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为主,皆是胡人,故曰杀胡。渔阳、代郡也有汉骑,但他们是主要突击力量,作为游骑的可能性不大,人数也不多,不是主体,可忽而不论。”

又有军谋反对道:“就算是杀胡,那也不妥。南匈奴和鲜卑人、乌桓人不同,他们早就是大汉属国,不能以胡人待之。”

诸葛亮笑笑,还没说话,石韬大笑道:“这话就不对了,那袁绍以诏书自诩,不臣之心昭然,南匈奴何尝还能算是大汉属国?你这是为驳而驳,简直是荒谬。”

那军谋赧然,举起袖子,掩着脸,却不走开,坐听同僚们嘲讽。诸葛亮看在眼里,也忍俊不禁,拱拱手道:“请诸位兄台继续提问。”

“敢问孔明,一户五口虽是通例,但一户何尝有五人力役,一夫一妻,再加子女,通常只有两三人服役,现在可免五人力役,岂不是多了?且年龄不同,口钱不等,未使男女不能与青壮等同,这么做,是不是不妥?且一夫百亩是古制,豫州地狭人众,一户何尝有百亩?”

“免役及口钱、田租,只是为了奖励,改一户为五口,也是方便执行。敢于斩杀胡虏者,大抵以青壮为主,又岂有妇孺老弱哉?若是十名青壮共同出击,斩杀胡虏一人,则此功归哪一户?”

诸葛亮侃侃而谈,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孙策坐在二楼,凝神静听,不时的点点头。天才就是天才,有些东西是天生的,这个方案是刚刚提出来的,并没有时间给诸葛亮仔细斟酌,他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到这么多问题,面对军谋们的质询也不慌张,可见天生就适合做大事。

孙策盘算着。诸葛亮今年十五岁,三十年之后他四十五岁,有三十年的理政经验,可以任司徒,掌握天下民政了。四十五岁为三公不算晚,甚至还有点早,就算按历史上他五十多岁的年龄,做十年也不成问题。如果劳逸结合,活得更久,说不定还能再多做一任两任。

诸葛司徒,听起来总觉得有些别扭啊。孙策哑然失笑,又不禁想到一个问题。要不要恢复丞相制呢?这倒不是为了成就诸葛亮的丞相之名,而是如何调整政治制度。丞相制度几经反复,总的来说容易形成权臣当政,按理说应该废除。不过这个问题不迫切,可以慢慢考虑。

经过大概半个时辰的争辩,诸葛亮的方案做了一些细节的调整,最终获得通过。杀胡令以州牧府的名义下达各郡国,同时通报驻守阳夏的行豫州刺史满宠。

任务完成,诸葛亮回到二楼,向孙策复命。

“感觉如何?”孙策倒了一杯酸浆给他。“润润嗓子,以后声音小点,别把你这副好嗓子喊劈了,将来在史书上留一个豺声就难听了。”

诸葛亮忍不住笑了,接过酸浆饮了一口。“理不辩不明,诚为至理名言。有些地方我之前也没想到,经此一辩,应该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疏漏了。”

“嗯,还有呢?”

“还有……”诸葛亮想了一会儿。“人还要有主见,不见人云亦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能奢望面面俱到,否则众说纷纭,乱花迷眼,反而什么事都做不成。”

孙策心里一紧,下意识地看了诸葛亮一眼。还真是性格决定命运啊。诸葛亮聪明,一般人的确不是他的对手,难免自信过头。等他大权在握,就算有错,别人也不敢指出,即使指出也敌不过他的辩才。久而久之,大权独揽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这可有点麻烦。

见孙策眼神不对,诸葛亮语气顿时弱了几分。“将军,我说得不对?”

孙策回过神来,思索片刻,笑着挥挥手。“你说得没错,人的确要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能人云亦云。不过坚持和固执之间的界限难以掌握,人难免会有偏执的时候,越是位尊者越应该警醒自己。普通人犯错危害有限,位尊者犯错影响少则一州一郡,大则天下,岂可不谨慎?”

诸葛亮点头附和,想了想,又问道:“那该如何判断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从众呢?”

孙策苦笑一声:“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

“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张承快步走了上来,风尘仆仆。“将军,要防止固执己见,可以寻一诤友,最好能和自己境界相当。如果寻不到境界相当的,那就多找几个境界稍弱一点的。当犹豫不决时,可以暂时跳出自己的思路,听听诤友的意见,庶可免偏执之误。夫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其意也。”

见张承与孙策说话如此随意,诸葛亮知道他不是普通人,连忙行礼。孙策向张承介绍了诸葛亮,又向诸葛亮介绍张承。诸葛亮连忙上前行礼。他早就听严畯说过张承,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听说诸葛亮是徐州人,现在任孙策的书佐,张承也很高兴,与诸葛亮热情地交谈了几句。他清楚书佐这个位置有多重要,徐州士人又增一员干将,很快就能和颍川人并驾齐驱了。

见张承与诸葛亮说得热络,孙策心里一清二楚,但他只能苦笑。伟人说过,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凡是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集团,在交通不便,人的交际圈以乡土为重的时代,以地域分派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农业社会天生就是一个熟人社会。

“仲嗣,徐州的事怎么样了?”孙策咳嗽一声,提醒张承别忘了主次。

张承也知道自己失态了,连忙行礼。“将军恕罪,我实在是太高兴了。”

“什么事这么高兴?”

“沈中郎率部进驻广陵、下邳后,当地的世家都急了,正在追捕逃亡的豫州世家。”张承笑逐颜开,四处一看,从案上有酸浆,自己倒了一杯,一饮而尽,咂咂嘴,接着说道:“去年水师封江,不准广陵、下邳的世家出境,他们只能看着彭城的商船来往,不仅赚不到钱,还要花高价购置年货,市井物价腾涌,百姓怨声载道。刘和离境后,不少游侠儿自发组织起来追捕豫州世家,敢于隐匿豫州人的几家被人围攻,如过街之鼠,惶惶不可终日。”


  (https://www.qshuge.com/4061/4061453/18821633.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