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秋收


林知县指了指跟在身后的沈棠一家,还未开口就听见赵侍郎出声赞扬:

“这一瞧就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

林知县一听就知道赵侍郎认错人了,以为沈大山是想出法子之人。

“大人,是这户人家的女儿想出来的!”

赵侍郎一听,视线转到沈棠身上。

“是这个小姑娘?”

在赵侍郎眼里,沈棠比他儿子的年纪还要小,可不就是小姑娘。

赵侍郎打量着沈棠,发现沈棠居然丝毫不见慌张。

上位者的眼神带着犀利的探究,但是这个姑娘却能在他的打量下泰然自若,甚至还察觉到自己的目光,还很镇定地给自己行了一个礼。

果然,赵侍郎见沈棠如此,眼中的怀疑打消了不少。

正在说话间,几人已经将要行至稻田边上。

沈棠察觉得前面人的脚步加快,一瞧,果然几个大人提着衣摆,疾步走在田埂上。

“这是!这是那个亩产千斤的稻子!”

如果说前些日子快马送到京城的那株半熟的稻子让赵侍郎震惊,那这一片高产水稻直接让赵侍郎父子和肖知府破大防!

户部侍郎掌管天下税赋钱粮,更是知道这样的水稻意味着能给大齐带来什么。

这样的稻子要是种满整个大齐!

何愁国库空虚!何愁军饷匮乏!何愁百姓贫苦!

何愁,何愁大齐不兴!

不敢想,根本不敢想!

沈棠就见得几个位高权重的几个大人如同孩童一般蹲在田埂边上,如同当初林知县第一次见到这稻子一般,但是这几人甚至更加激动。

“是真的!是真的!”

赵侍郎蹲在田埂边上,小心卷起宽大的衣袖,唯恐不小心碰掉了这稻穗上的谷粒。

肖知府看着这稻子,眼睛都直了,不停地用手掌比划着大小。

良久,赵侍郎站起来,和声问道:

“如今瞧着,距离秋收也快了吧。”

“回大人的话,沈家村决定于三日后正式开始秋收!”

里正站出来答道。

不同的村子之间,秋收定下的时间也不同。

“好!届时本官要亲自来瞧瞧这秋收!”

赵侍郎直接高声开口。

肖知府也马上应声,说他也一定会来!

毕竟这样的稻子收割,一定要亲眼瞧瞧!

几位大人瞧完沈棠家的稻子准备折返的时候,就看见村民们在村口放了好几个木桶。

木桶里装的不是别的,正是稻花鱼。

虽然说已经被买走了许多,但是不少人家家中还自己留养了不少用来自己食用。

而赵侍郎在听完稻花鱼的事情之后,自然是对这个稻花鱼好奇的不得了。

遂几人带着稻花鱼折返青山县。

赵侍郎回去以后,立刻传信回去,他要把今日在沈家村的所见所闻上报给皇帝!

不管是水稻还是稻花鱼,就连沈家村村民的热情他都要一一写上!

沈家村村民听到里正说几位大人要亲自来观看秋收,更是激动。

作坊和学堂也提早开始放假。

三日后清早,村中众人都已经带好镰刀开始准备了。

沈棠和秦婉婉穿着沈清清裁制的类似小胡服一般的衣服早早地在村口地等着。

果然,天刚破晓不久,县令的马车就到了村口。

几位大人果然也换下了官服,穿了更为方便的束袖服。

经过村民人热烈的欢迎以后,几人不多时就站在了田埂上。

沈家村其他村民也各自回到了自己田地。

赵侍郎拿着镰刀,第一次兴奋。

沈棠家的稻田,第一割自然也就留给了找侍郎。

沈大山教了几个大人割稻子的方法,随着第一拢稻子被割下来,沈家村开始了今年的秋收。

肖知府和林知县自然是不能比赵侍郎做的少,几人埋头苦割。

良久,赵侍郎直起身子,揉了揉腰间的酸痛处。

又看向身边不远处手脚麻利的沈大山和柳氏。

不得不感慨:

“百姓种庄稼实属不易。”

沈棠自然也不能真的让几个当官者给自家干活,随即就开口让几人休息。

好在几人也不推辞,直接坐在了田埂边。

赵侍郎甚至还是捡起稻田中不小心掉落下来的谷粒。

这每一颗都是一株新的稻子啊!

浪费不得一点。

因此沈棠一家在前头割稻子,赵侍郎几个人在身后捡掉落的谷粒,不仅如此,还让跟随一起来的随从帮忙。

秦婉婉和小秦彦自然也是加入到了其中。

赵侍郎甚至还起了兴致考了小秦彦几句,小秦彦对答如流,赵侍郎面露赞许。

这沈家村真是不一般呐!

沈清清嫁入秦家多年,已经有些时日未曾如此辛苦劳作,因此割了一会稻子以后回家准备饭食。

赵侍郎几人在日头渐高以后便折返回去。

两亩地,一个上午就已经割完了一亩多。

正午时分,天气炎热,田中没有人做活,等日头不这么猛烈才继续收割。

日暮时分,沈棠家的两亩地已经全部收割完成。

整个沈家村都在等着沈棠家将稻谷脱粒,沈里正甚至亲自带着几个靠谱的族人来沈棠家中帮忙。

但是哪怕人手再多,天色暗下来,众人也停了手里的活。

“瞧着剩下的也不多了,想来明天就能知道有多少了。”

沈里正看着院子的稻谷,心生盼望。

在场的所有人都等着明日,沈大山更是一夜激动得睡不着觉。

第二日天才刚刚亮,沈大山和柳氏便起来了。

两人实在是睡不着,等到日头出来,院中的稻也脱粒得差不多了。

吃完早饭不久,就听见远处传来了沈里正的声音:

“各位大人来了!”

沈棠几人起身出去迎接。

“大人,这脱粒即将完成,还请进来稍坐片刻。”

赵侍郎走到作坊门口,才知道沈棠一家居然开了作坊。

但是此刻的他顾不上什么作坊,毕竟如今在他眼中没有什么比这稻子更加重要。

院中,几个大竹筐里,堆满了从稻杆上脱下来的谷粒。

几人围着那几个大箩筐,又惊又喜。

里正开口:

“我去将大秤取来!”

每个村都有一杆大秤,用来计算每个村应交税粮时候用的。

等里正取来大秤,沈大山几人刚好将所有的稻子脱粒完成。

里正和沈大山小心地抬起大秤,院中众人更是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一筐,三百四十二斤!”

“这一筐,三百二十九斤!”

“这一筐,......”

每念一笔,沈棠便记上一笔。

“最后一筐,贰佰八十五斤!”

赵侍郎迫不及待看向沈棠,焦急开口:

“这两亩地总共有多少!”


  (https://www.qshuge.com/4023/4023694/19604090.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