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木已成舟
杨元三日回门之后,天天去太医院,前一阵子北上的太医也陆陆续续返回。
太医院的同僚们对他没有出现排挤的现象,因为他从不藏私,有关医术只要有人问,他就会说清楚。
他又不是医药世家,他的所学能够传承下去,对所有的百姓也是一件好事。
不是今天他到了这个地位,又是要讨好上位者才是这么想。
他以前也是这么做的,只要遇见同行互相切磋,有人问他任何他都会传授。
以前他也打算过了四十岁之后,收养一个男娃,把医术教给他。
最初接触闲静,最打动他的就是闲静和他一样的想法。
闲静说自己挣那么多钱有什么用,钱多了多花少了少花,能够让百姓多口饭吃,让孩子多活一个,比一个人赚到金山银山还好。
闲静说的是还好,并没有说什么有意义,就像做这些很自然。
他们曾经聊过一个将士,几十年为了国家拼战,却因为无能的皇上、卖国通敌的奸臣陷害,十二道圣旨召回命丧黄泉。
杨元说他就不应该回去,有军权得民心,挑竿而起又如何?
闲静说他回去,一个是忠,几代人的忠不能在他手上变成逆臣;一个是为了百姓,如果他不回,外贼攻打,内又是新的一轮的战争,最苦的是谁?最苦的是百姓。
一个居住内宅的妇人,三番五次说出百姓这两个字,让杨元动容。
闲静说国有明君昏君,臣有忠臣奸臣,老百姓还有良民刁民。如果人人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想着自保,只想着我自己有饭吃就行,我们大燕国也不会国泰民安,说一千年后依然能屹立不倒,依然能守住家园,不让侵略者侵占国土。
杨元对闲静一点点的接触后刮目相看,这些话让他想起他们小龙寨,白洞崖土司把他们逼到绝境上,也没说放毒蛇攻击,不能因为两个寨子的恩仇伤及无辜百姓。
杨元对于他从小离开爹娘离开寨子从来没有怨恨过,他是小龙寨人,他的命运是蛇神选的,他不成亲没有自己的孩子,那是因为妹妹招婿生子后,如果他生了孩子有胎记,无论他想不想参与权利,也会被有心人拿他子孙来攻击父亲和妹妹。
他这辈子都不会有自己的亲骨肉,他们兄妹俩只有默儿一个血脉,所以他要保护好默儿,默儿要出什么事小龙寨会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内部争斗,寨民死伤不说,白洞崖司会趁虚而入。
就像闲静说的那个将士的生死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是全天下百姓的问题。
默儿的安危同样如此,偏偏总有人为了私利蠢蠢欲动,比如他的亲伯父,竟然和白洞崖土司还有长沙府知府诱骗妹子,又害死妹子。
杨元在心恨汉人找外甥的时候遇到闲静,一开始的防备,到后面的了解,让他心安定,让他觉得这个美好的女子他要护着守着,直到现在结为夫妻,他心欢喜。
至于接下来他和闲静是留在京城还是去崖州,他从来没有问,岳父是希望他们留下,并且说想办法让泰际哥俩回京。
归闲静也在想这个问题,她暂时没有打算回崖州,并不是觉得她和杨元回崖州难堪,而是她有一种预感,二老爷会回京,或者是在回京的路上。
不说她有这种预感,父亲也能猜到,所以才快快让她成亲,就是想等二老爷赶回来,木已成舟。
别人认为二老爷回来会发疯,归闲静觉得不会。
二老爷以前的发疯都是迫不得已,是装的,他们夫妻两次谈论和离,二老爷都很冷静。
所以归闲静没有打算现在回崖州,就是等二老爷。
以前她只是给二老爷说她不会复合,这一次她要给二老爷说她有了喜欢的人,夫妻俩一起做事,互相支持互相理解。
他不会让我相夫教子,我也不用花精力花时间花心精力去应付婆家的人情世故。
归闲静之前猜过二老爷是重生的,特别是知道袁顺是袁将军的亲弟弟之后,也从前婆婆那里套话,得知二老爷最早回京路上说去办点事,进京就带着袁顺。
袁顺的名字也是二老爷起的,说明事先知道袁顺是袁将军的亲弟弟。
或许有人会说二老爷其实挺悲凉的,一个人扛着一个家族的秘密,归闲静也认为他挺辛苦,也理解他的几次崩溃为何。
问题是他的悲凉他的辛苦和自己无关,并不是自己造成。从他们二十年的婚姻来看,上辈子自己娘家并没有对襄王府如何,他对自己有对妻子的敬重,并无怨恨。
归闲静理解他,换成自己重生也不可能给别人说。但是自己和他无仇无恨,他可以不说,成亲后的前几年他的戒备防备,后面的忽略,不是她当妻子的错,他不能把他上辈子的仇恨,让妻儿来承担。
如果他上辈子经历了苦难,这辈子更加应该珍惜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更应该担起丈夫职责,父亲职责。
归闲静可以理解他,可以同情他,但不爱他,二老爷也没有给过她温暖的爱意。
她可以帮他,可以给襄王府物质经济,但不想继续做他的妻子。
没有杨元,她也不会和二老爷复合。
所以她要等着二老爷来了之后和他说清楚。
老侯爷确实给女儿说了,说你们不要再去崖州,他想办法把两个外孙弄回京城。
老侯爷还说不是因为你们刚成亲,他就来个重病,哪怕别人知道是假的又如何?
那也得让外孙回京。
归闲静无语,父亲是演戏演上瘾了?
不过也感动。
很多人家用这一招来解决儿孙在外面的事情,但不是每个当祖父当外祖父的一次次诅咒自己。
归闲静说道:“泰际俩也不小了,他们想怎么生活由他们自己决定。我当初跟着是因为襄王府发配突然,他们从来没有出过门,还有女眷还有孙子,我不能让他们损在路上。
“现在一切安好,如果他们想回京,他们就为之努力,当然我们可以帮忙,这要取决于他们的想法。”
老侯爷对于女儿的这种想法不理解也不赞同,什么取决于儿子的想法,就得有长辈说了算。
归侯爷在旁边撇嘴,父亲只是口气大,轮到小妹啥时候是父亲说了算?
还不都是按照小妹的意思来。
这次老侯爷不理会女儿说的,他去想办法。
首先要和大臣们交好,到时候他不装死,他在皇上跟前哭,也好让大臣们替他说话。
现在他想和谁交往就和谁交往,没有人会拒绝,特别是那几家儿孙在崖州的,都感觉到了老侯爷的意思,巴不得他带头,他们跟着把孙子们都弄回京城。
(https://www.qshuge.com/3769/3769273/5808547.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