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消耗战


而在秦国灭亡三晋以后,荥阳的位置便更加重要了。

  因为,赵国,以及韩魏两国所在的华北平原地区,同样是主产粮区。

  在灭亡赵,魏,韩以后,秦国便将从华北平原的获得的粮食,先通过水路  集中到荥阳,再进行调配。

  而在伐楚作战当中,荥阳成为了秦军最重要的粮食补给基地之一。

  从三晋获得的粮食,会不断汇聚到荥阳。

  然后通过水路,运输到王翦大军当中。

  依托自己身后的水路交通网络,王翦麾下的六十万大军,面临的后勤补给压力,实际上并不是特别大。

  至于说,为什么不把战场设立在更东边,毕竟,再往东,水路运输网络更好。

  可之所以没有如此,主要有两个考量。

  一是,把战场东移,很难保证六十万秦军的补给。

  是,把战场位置往东移动,确实可以获得更好的水运网络。

  理论上可以更好的保证秦军的粮食补给。

  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如此的。

  首先,战线东移,秦国本土的粮食  ,便很难运输过去。

  因为,整个水路网络,秦国和山东六国的联系,主要是黄河。

  可是,黄河在荥阳以西,函谷关以东七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叫三门峡的地方存在,此地的存在,严重阻止了黄河的航运使用。

  因为,三门峡地段的黄河,先是来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转弯,然后又出现了人门,鬼门,神门这三座河中小岛,三座河中小岛的存在,使的黄河的水面变窄了。

  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水流便变湍急了。

  而当船只到达这里以后,便无法继续通航,想要运输物资,只能转陆路到荥阳。

  也正是因为三门峡的存在,使的六国从函谷关方向攻秦,屡战屡败。

  因为对于六国来说,要打函谷关,水路只能到三门峡这片地,然后就得转陆路运输了。

  尽管三门峡距离函谷关不过几十公里地,可是,粮食搬运,再运输,消耗的成本总是比水路大很多的。

  这意味着,六国要打函谷关,便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保证粮食供应。

  而秦国呢,哪怕用和六国一样多的军队防守,秦国的后勤压力也比六国小,因为秦国有黄河水运可以利用,完全可以用水路来为函谷关守军运输粮食补给。

  何况,秦国防守函谷关的兵力,往往比六国少。

  这样,运输的成本和时间以及效率  便会大幅度下降。

  运输数量又少,秦国自然可以随便和六国耗。

  毕竟,六国打秦国,那是在烧钱,而秦国虽然也在烧钱,可人家烧的少啊。

  人秦国还可以用少量人力维持对峙,大多数人力继续去搞生产。

  在两个势力互相对峙的情况下,哪一方的消耗少,哪一方就是赚的。

  所以,三门峡这个天然的地理位置,让六国上百年来的合纵伐秦屡战屡败。

  也可以说,三门峡是秦国随便浪的基础。

  但是,当秦国要沿着黄河往东时,三门峡便成为了秦国的阻碍。

  在秦国调动六十万大军攻楚的情况下,秦国是否有足够能力保证把秦关中的粮食运输到荥阳,都是一个大问题。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秦国肯定是就近征集粮食。

  而三晋所在地的华北平原,就是最近的主产粮区。

  但是,三晋人口众多,导致华北平原的人均耕地数量少。

  使的秦国能获取的粮食数量有限。

  如果把战线东移到淮南一带,那么,秦军的主要粮食补给压力,就得压在三晋头上。

  而三晋的能力,恐怕无法长时间供应六十万大军。

  而且,把战线东移,秦关中巴蜀等主要产粮区的粮食,基本都运不过去。

  这显然不符合战争的补给要求。

  而且,战线东移,负责秦军粮食补给的人力,便会以原赵,魏,韩三国百姓为主。

  在秦国刚刚灭亡三国不过几年的时间,秦国根本不敢把那么重要的任务  交给三晋百姓。

  万一三晋百姓搞一些花样,王翦的六十万大军就得饿死了。

  何况,战线东移,齐国便处于秦国的侧后位置。

  尽管之前齐国一直没有参战,但是,在秦国接连灭亡三国,正打算灭亡楚国的当下。

  谁知道,齐国会不会突然参战。

  要是齐国选择在关键时候参战,从侧后方对秦军发起进攻。

  哪怕不切秦军补给线,只要和楚军两面夹击,就足以打崩秦军了。

  所以,现有的战场,是秦国伐楚最好的战场。

  王翦利用秦军拥有的水路运输网络,和楚军开始了消耗。

  王翦命令秦军修筑壁垒,将原先进攻的秦军变成了防御方。

  而原先应该防御的楚军,却变成了进攻方。

  另外,则是开始不断的练兵,让六十万大军,可以更好的进行磨合,并持续增加秦军的战斗力。

  在这种情况下。

  秦,楚双方开始展开漫长的对峙。

  和秦军一样,楚军也是依靠水路运输,来解决粮食补给问题的。

  楚国同样拥有大量的水路可以为楚军提供运输。

  淮河以及大量淮河的支流,成为了楚国粮食物资运输的道路。

  而在对峙期间,项燕还在不断请求楚王,动员更多的军队。

  因为,项燕明白,想要击败秦国,楚国至少要在兵力上,和秦国持平才有希望。

  于是,在项燕的要求下,楚国不断的进行更深层次的战争动员。

  在已经调动四十万军队的情况下,陆续又为项燕动员了十万军队。

  于是,在再次动员十万军队以后,楚国的总兵力,达到了五十万。

  而到了这个程度,楚国也已经没有能力继续动员更多军队了。

  楚国尽管拥有五百万左右的人口,可是,楚国相比于其他几国的制度是落后的。

  楚国中央朝廷,对于楚国境内的实际情况,了解非常有限。

  因为大量土地和人口被封君掌控。

  楚国中央根本无法清楚的了解到,楚国到底可以动员多少人力,调动多少粮食。

  这使的,楚国的战争动员能力,实际上要差其他几国一个档次。

  再加上,之前应对李信的进攻,楚国已经损失了十万左右的兵力。

  此次,再度集结五十万楚军,已然是楚国的极限了。

  再多的军队,哪怕是楚国也无法继续进行调动了。


  (https://www.qshuge.com/3367/3367988/11111042.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