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小说阅读 > 第346章 隐藏的危机

第346章 隐藏的危机


“国普兄,才过去多久,京城就有流言四起...”

  ...

  "钱龙锡并非轻易屈服之人,我们绝不能坐视命运摆布。"

  长久的沉默后,次辅刘鸿训仿佛洞察了某种秘密,脸上瞬间绽放出坚定的光芒,急切地对身边的李国普低语道。

  自古以来,恐怕没有哪个派系能像“林东者”那样好战,一旦掌控权柄,他们会毫不留情地打压过去的政敌,以虚无的指控导致对方家破人亡,鲜有人能幸免于难。

  孙承宗,这位东阁大学士,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天帝导师”,曾经与现任天帝拥有深厚的师徒之情,本身更是出自“林东”,地位至高无上。

  然而,李国普与刘鸿训的情况却不同,一旦“林东”势力重返京都,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将是他们两人。

  更为关键的是,“林东者”已经释放出战斗的信号,他们已无可避免地卷入其中,无法置身事外。

  "有天帝在位,这些叛逆之徒掀不起波澜..."

  面对刘鸿训期待的目光,内阁首辅李国普缓缓开口,声音中却蕴含着苦涩,听起来并不十分自信,更像是自我安慰。

  昔年天帝离世,那时的阁臣已有三人离职,只有他一人留任至今,并被天帝任命为内阁首辅。

  照理说,紫禁城内的“天帝”应是站在他这一边的,但世事变迁,谁能确定天帝心中究竟作何打算?当年挽留他,是否出于维持朝廷平衡的考量?

  虽只登基一年有余,但天帝展现出的“政略手腕”令人赞叹,丝毫看不出是未经帝王教育,在深宫中长大的悠闲皇子。

  更让李国普犹豫不决的是,天帝似乎并不完全信任他们这些“老臣”,反而持续提拔亲信,巩固自己的威望。

  细数如今的官员:户部尚书毕自严,兵部尚书王在晋,礼部侍郎徐光启,工部侍郎毕懋康,蓟镇总兵卢象升,宣大总兵杨肇基...

  李国普骤然吸了口气,这位在紫禁城的瘦削天帝,竟悄然扶持了如此众多的亲信。

  "哎,但愿如此吧。"

  看着李国普面色微妙的变化,刘鸿训幽幽一叹,无奈地点点头。

  显然,这位次辅也隐约猜到了李国普的想法,明白崇祯朝大部分是“帝党”,像他们这样的“三朝元老”,未必能在天帝的统治下安然无恙。

  相比排挤异己的“林东者”,刘鸿训觉得自己和李国普还算尽职尽责,天帝不至于因为一些“谣言”就卸磨杀驴。

  毕竟,那些“林东者”和南方贵族在“陕西民乱”背后的小动作,已经直指天帝的权威...

  在这个充斥魔力的世界,任何拥有热血的勇者,都不会容忍那些所谓的"傀儡政客"重返权力中枢。

  "陛下在位已过一年,先有锦州的辉煌胜利,后有西南边陲的壮丽凯歌,更平定了陕西的动荡,几句流言怎能撼动我们的信念?"

  花园里,首席顾问李国普的声音低沉而沙哑,让身旁略显忐忑的刘鸿训暗暗点头。

  他并非眷恋权位,而是因为"林荫议会"名声狼藉。昔日在朝野鼎盛之时,他们对政敌毫不留情的打压,导致朝廷陷入动荡的阴影依然清晰可见。

  "但愿如此吧。"

  两人相对无言,刘鸿训最终低声感慨,眼中忧虑并未消退。毕竟,这些"林荫议会"的手段激进而狂放,甚至不惜栽赃通敌。

  尽管不清楚他们如何说服南方的贵族一同行动,但这两股力量一旦结合,就连陛下也不敢轻易挑衅。

  "何不效仿万历年间的往事呢?..."

  长久的寂静中,刘鸿训的声音如雷霆般在李国普耳边炸开,空气中弥漫起肃杀的气息。

  尽管朋友未曾明言,李国普明白他的暗示——如同万历末年的"孤独宰相"方从哲,通过拉拢陛下的亲信,稳固自身的地位。

  轰鸣!

  正当思绪纷飞,天际一道白光闪烁的雷霆照亮了北京城的穹顶,也模糊了李国普的表情。

  方从哲,万历晚期的首席顾问,独自执掌"顾问团"七年有余,被誉为"孤独宰相"。虽然传言他曾多次请求增加顾问,但他确实通过亲近宫廷侍从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然而,方从哲虽保住了官职,却在学者之间名誉扫地。仅过了七年,他就被人遗忘,仿佛在大明的朝廷和民间都消失了踪迹。

  难道自己也要步其后尘?

  尽管司礼监的首席笔录王承恩对文人保持着敬意,李国普内心对攀附宫廷侍从仍有所抗拒。他不清楚陛下对他究竟如何看待。

  更重要的是,他坚信凭陛下的英明,几句坊间的谣言不足以动摇他们的根基。

  或许意识到无法说服对方,刘鸿训幽幽叹了口气,缓缓起身,准备前往前厅。

  见此情景,李国普默默起身,准备相送,两人心照不宣地保持沉默。

  府邸门口,刘鸿训的仆人早已恭候多时。门启,他们忙不迭上前,准备护送刘鸿训上马车。

  待到刘鸿训躬身进入车厢,他忽然停下动作,慢慢转身,凝重地看着面容憔悴的...


  (https://www.qshuge.com/3356/3356866/11110807.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