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纷争不息
九月二十,休憩之日。
人们常说,一场秋雨带来一份寒意,几场细雨过后,京城的空气中躁动的热度消失无踪,一片萧瑟的气息笼罩着京都大地…
或许是魔法降温,或是街道上魔石板路仍挂着雨后的晶莹,昔日熙熙攘攘的市集此刻显得“静谧”许多,只有少数魔法师商贩,执着法杖,沿途施展咒语售卖奇异商品。
然而,与街头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京都的茶馆酒肆依然人声鼎沸。不论是慷慨大方的贵族商人,还是博学多识的法师学徒,都饶有兴趣地凝视着不远处讲述传说的吟游诗人,场面喧闹不已。
民间流传的笑谈提及,京都无密不透的城墙,虽略带夸张,但也揭示了一丝真实。
前日正午,紫禁城传出秘闻,蓟镇的魔法将军卢象升亲自呈奏,请求五十万枚魔法金币,以修复多年失修的蓟镇防御。
如此一来,困扰京都人民数日的谜团终于揭晓,原来那位不久前在朝阳门外晋见王庭的,正是这位“王者亲信”。
茶馆酒肆门庭若市,除了奉旨面见王者的卢象升,也与近期的“陕西捷报”息息相关。
将近半月的等待后,悬而未决的“陕西封赏”终于昭告天下,王者批准了三边总督武之望离职的请求,由左都御史杨鹤接任,而此前受命巡查陕西的御史陈奇瑜因智勇双全,晋升为延绥巡抚,继续在陕西任职。
除了这些文职官员,立下赫赫战功的杜文焕、尤世禄、虎大威等人也都得到了晋升,留任陕西,归陕西巡抚洪承畴调度。
令人意外的是,英勇的“白杆军”并未返回西南,守护川中,而是接到王者召唤,即将返回京都,传言不久后就会抵达。
除这些赏赐外,紫禁城的王者竟出乎意料地下令质询现任南京守备、魏国公徐弘基,指责他容忍“邪祟”在漕运沿线肆虐,导致漕运中断月余,险些酿成大乱,因此剥夺他一年的薪酬。
邪祟侵扰漕运,致使供给陕西边防军的粮食延误月余,确是事实,王者下令质询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随着白杆军即将抵京,以及王者质问魏国公的消息传播,坊间对于“神圣王者”的议论骤减,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异端”之声。
据说,已有御史向王者上书,劝告其减少“严苛”,以免损害他的威望。更有激进的御史直接指责陕西巡抚洪承畴等人“滥杀无辜,邀功请赏”,违背天意。还有人为魏国公徐弘基喊冤,认为王者的惩罚过重。
尽管如此,本应充满秋风萧瑟的九月,却因为王者的一系列行动重焕“生机”,京中的学府学士情绪激动,争论不休...
在这纷繁的言论中,竟有人厚颜无耻地提出“召回东林”,声称如果“东林”入京辅政,大明的辉煌将会更上一层楼...
然而,“东林”一派的恶行仍记忆犹新,这样的言论并未引起太大波澜,只消融在一片谴责的怒潮中。
毕竟在东林执政的那些年,朝廷内外皆是“风雨交加”,北方有兽人部族咄咄逼人,南方则有边陲领主蠢蠢欲动。
对比当前大明帝国的繁荣景象,高低立现。
...
...
不同于往日熙熙攘攘的茶馆酒肆,尽管今日是“休息日”,长安大道上仍然人烟稀少,各大家族府邸大门紧闭,只有少数家仆在庭院间巡逻。
内阁首席大臣李国普身着朴素的常服,遣散了府中的仆从,坐在府邸深处花园区的阴影里,复杂的眼神与早早就来访的“同事”相对,神情严肃。
“首席大臣”,沉默片刻,已过花甲之年的副首席大臣刘鸿训缓缓开口,眼中满是忧虑:“东林一脉恐怕野心未泯。”
“最近京城的流言蜚语层出不穷,扰人心绪。”
尽管他们的地位无需顾忌普通民众的“议论”,但近几日城中的舆论风向变化之快,令经历过“王位之争”和“正义满朝”的刘鸿训感受到了非同寻常的气息。
趁着今日休假,副首席大臣刘鸿训急忙前来拜访这位共事多年的“老友”兼同僚。
听到这话,首席大臣李国普阴郁的面色更加难看,轻轻点头,却保持沉默。
像他们这样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臣,对“流言蜚语”最为敏感,甚至深受其害。
自万历末年起,“流言蜚语”就成了东林学者打击异己的惯用伎俩,许多胸怀壮志的官员因此被迫辞职归乡,黯然离开京城。
“首席大臣,这些人绝不会善罢甘休...”
“为了重返京都执政,他们甚至会勾结敌人,用尽卑劣手段...”
李国普闻言,倒吸一口冷气,脸上掠过震惊之色,瞳孔骤然放大,死死地盯着这位多年的老友。
这个刘鸿训,真的敢说!
虽然他们这群人城府极深,早已察觉到“陕西民变”背后的诸多线索,却无人敢于直言,就连紫禁城内的天子也“三缄其口”,不敢轻举妄动。
片刻,首席大臣李国普仿佛泄了气的皮球,威严的气势瞬间消退,笔直的腰板垮下,眼底弥漫着浓烈的不甘,颓唐的声音响起:“叛逆之徒...”
大明帝国疆域广阔,朝臣间的分歧再正常不过,甚至“党争”在某种程度上是政治的一部分,是天子平衡朝廷势力的手段。
(https://www.qshuge.com/3356/3356856/11110808.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