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用户2544747734的新书章节目录 > 第315章 红薯是福临种的

第315章 红薯是福临种的


御膳房的红薯蒸熟了,他们将红薯分成小块,用一个个小碟子盛着端到乾清宫来,大臣们每人都得到一小碟红薯,放在黄台吉面前的,是一只闪着金光的碟子和一双闪着银光的筷子,皇上没动筷子,群臣们端着红薯也只看不吃,只见碟子里的红薯蒸熟以后,红色的薯瓤晶莹剔透,凑近鼻尖闻闻,一股浓浓的甜香味扑鼻而来,意志力较弱的大臣感觉自己的唾液不断往外涌,喉头就不争气的滚动起来。

  黄台吉认真端详着碟子里的红薯,拿起筷子小心的拈了一块,再小心的放进嘴里,更小心的慢慢咀嚼,没嚼几下,眼睛瞳孔突然变大,迫不及待又拈起一块放进嘴里。

  群臣见皇上动筷子了,大家也都吃起来,他们的动作和黄台吉是一样的,先是小小心心的尝试一下,尔后就忍不住大口吃起来,乾清宫里立马就响起一片吧唧吧唧的咀嚼声。

  每人分到一大块红薯,大家都吃得狼吞虎咽。户部尚书车克趁没人注意到他,居然伸长舌头,将黏在碟子上的红薯沫舔进了嘴里。太好吃了,香甜软糯,入口即化,此味只会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呀!

  福临见群臣吃红薯不顾形象的吃相,表情就显得非常得意,再看看父皇,黄台吉的吃相也和大臣们是一样一样的。

  今天要去挖红薯了,出发前,林月穿上蒋玉娘平日穿的粗布衣裙,蒋玉娘的身高体型与林月差不多,人说,人靠衣装马靠鞍,穿着蒋玉娘的衣裙,林月俨然与当地的平民百姓没有两样。

  林月向陶学奎胡智德和刘元贺李赐克等人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坐上小花拉的车,一行人就出发了。

  刘元贺昨天就将今天要挖红薯的消息告诉了里长,里长就通知了刘家村的村民,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围观。

  村民们这才知道,刘思旺地里种的东西名字叫红薯,听说红薯是一种粮食,产量高而且很好吃,大家就很兴奋,这个年代的人,见到的粮食都是长在地面上的,泥土底下也能长粮食?谁不愿意开眼界。

  林月一行人到了刘家村,福临早来了,户部尚书车克带着户部的人来了,礼部尚书杜文带着姜祖飞等人来了,都察院刘奕杰带着负责记账和监督的人也来了。

  刘奕杰见到林月,愣了一下,红薯与林月有关?

  林月见到刘奕杰,只向他笑笑,就不再搭理他,转头却对姜祖飞说,这次你要写一本有关红薯种植的书,书名就叫《红薯传习录》,怎么写,下来我再对你细说。

  四皇子叶布书打朝鲜已经走了,临时机构战前指挥部也撤了,姜祖飞从兵部回到了礼部,虽然没有担任实职,但因为他的情况特殊,享受的俸禄倒也没有变动。林月前次要求他写《治蝗考》立了功,得到皇上的赏赐,这次听林月要他写《红薯传习录》,姜祖飞自然很高兴,杜文带他到挖红薯现场,证明杜文是参与挖红薯的事,姜祖飞些《红薯传习录》就不用遮遮掩掩,礼部的人写书,对礼部尚书也是一份功劳,所以,姜祖飞表示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将书写出来。

  有了写书任务,姜祖飞对今天挖红薯的程序以及所有细节就更加上心。

  林月看看挖红薯的现场,红薯地边人山人海,车道上停满了各种马车,驴车,牛车和轿子,刘元贺不知道在哪里找来上百面彩旗插在红薯地边,风一吹过,彩旗猎猎作响,他还雇了一个敲锣打鼓的鼓乐班,鼓乐班的人正在卖力的敲着锣打着鼓吹着唢呐,动静怎么大就怎么使劲,一时之间,红薯地周边鼓乐喧天,就像一场大戏即将开场。

  林月微笑着看看福临,福临也正瞪大眼睛看着林月,今天最不起眼的人是林月,只见她穿着蒋玉娘的粗布衣裙,头上也挽着与蒋玉娘一样的发髻,林月与蒋玉娘和众多当地妇人站在一起,没人知道她是与众不同的另类,福临没见过林月这种打扮,所以瞪大眼睛,惊异的看着林月。

  今天最打眼的人是福临,因为福临已经在父皇和群臣面前说红薯是他种出来的,自己会种红薯,就必定会做农活,所以,他今天的穿着打扮再也不是长袍马褂,而是上身穿着一件粗布短衫,短衫外面罩着一件粗布马甲,下身穿着一条粗布裤子,裤子的裤腿已经用绳子扎起,脚上穿着一双便鞋,这样的打扮,看起来与当地老百姓一般无二。

  但附近的老百姓已经知道了那个在地里弓腰撅臀锄草的人是参政御皇子,现在见到这个短打扮的参政御皇子,福临就成为今天最打眼的人。

  大臣们突然看见福临这身打扮,都愣了一下,再看看自己的这身衣服,官服外加各种绫罗绸缎的衣饰,与现场挖红薯的场面格格不入,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夸赞福临,看你这身打扮,就知道这红薯是你种出来的。

  福临已经知道今天收获红薯的全过程和要求,现在见到如此隆重热烈的场面,他更加感到热血喷涌,意气风发,他是收红薯的总指挥,所以他今天气定神闲,意气风发,那神情和做派,犹如横刀跃马的大将军。

  负责挖红薯的刘元贺,刘思旺,李赐克和临时雇来的农民,手里都握着锄头,站在地垄边,严阵以待;刘元贺的娘子,率领着儿媳和几个妇人负责割藤蔓,她们现在手握镰刀,站在地边,神情紧张的做好了下手准备;负责过秤的几个人聚在一块空地上,站在一把长杆秤边,专等着红薯挖出来后称重量;几个负责装运的农人拿着背篼萝蔸在守候;都察院负责监督和记录的官员,则坐在一张临时搬来的木桌边,木桌上放着已经磨好的墨,毛笔和账册;刘奕杰和户部尚书车克、礼部尚书杜文站在一起,小声商量一些细节....。

  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场民众都听说了九皇子与两个尚书打赌的事,村民们见到了九皇子福临和户部礼部两个尚书,都特别兴奋,今天不仅要在第一时间观看红薯从地里挖出来的样子,第一时间知晓红薯产量,还要看九皇子与人打赌的结果,这样重大而有趣的事千年难遇,有人甚至再次打起赌来,将九皇子的输赢设定了一个铜板的赌局,顿时民众趋之若鹜,连里长都加入了其中。

  福临见所有人各就各位到齐了,正准备下令开始,突然看见官道上又跑来一辆马车,马车停下,从车里走出来的居然是黄台吉!

  黄台吉原本没想到现场看挖红薯,但待在宫里心烦意乱无法安心,他知道是自己在牵挂着挖红薯的事,福临说红薯亩产六千斤,如此的奇闻异事,他怎么不能到现场去看看?万一红薯真的能够亩产六千斤,那么大清国的土地广种红薯,岂不是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吃饭问题。解决吃饭问题这不是小事,是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哪能在宫里坐得住?

  黄台吉实在很想到现场去看看,脱下龙袍,穿上布衣,叫上李公公就往刘家村跑。

  福临和几个官员突然看见黄台吉,条件反射般的就要下跪,李公公一声断喝,大家这才明白过来,只好装作与黄台吉不认识的样子。

  黄台吉走到红薯地边,与户部礼部以及刘奕杰几个大臣站在一起。福临愣了愣,也醒悟过来,父皇属于微服私访,不能暴露他的身份,只好笑笑。

  林月祈雨那天是见过黄台吉的,她认出了黄台吉,这么大的事,黄台吉是应该到现场来看看,现在黄台吉真的来了,林月也会心的笑笑。

  黄台吉微微皱着眉头,惊异的盯着长满藤蔓的红薯地,又见一身短打扮的福临,眼睛瞪得溜圆。

  福临得意极了,今天自己是挖红薯的总指挥,又是挖红薯的短打扮,父皇亲眼所见,谁还敢说红薯不是我福临种的?

  只见福临一声令下,负责丈量面积的官员手拿竹竿,一竹竿一竹竿的丈量,最后报出数据,面积刚好一百亩。

  面积丈量结束,刘元贺的娘子和她率领的娘子用镰刀将红薯藤蔓割下来,挖红薯的人挥舞着锄头就开挖,沙壤地,挖红薯并不难,一窝窝硕大的红薯从裂开口子的地里被挖出来,裸露的薯皮在阳光的映照下发出浅红光泽,挖出的红薯一窝比一窝大,一窝比一窝多,人们瞪大眼睛看着一窝窝被挖出土的红薯,嘴里发出一阵阵啧啧声和一阵阵欢呼声。

  一个足有七八斤重的红薯从土里被挖出来,这个红薯有一个小孩子的脑袋大!人们又是一阵惊呼,这哪里是在挖红薯,分明是在变魔术!

  福临的身影特别活跃,一会儿对割藤蔓的人指手画脚,一会儿对挖红薯的人高声吆喝,一会儿又跑上跑下帮着打点,还不遗余力的帮着抬箩筐....,原本分工到人的活不需要福临再次指挥,但福临非常享受在父皇面前表功的机会,你不是不相信刘家村的红薯是我种的吗?你不是不相信我会做农活吗?所以,福临要用实际行动表明,刘家村的红薯就是自己种的。

  看他忙碌的样子,内行人都知道那是瞎忙活,瞎显摆,外行人却对他忙碌的身影佩服不已。

  福临脸上洋溢着得意至极的神情,跑上跑下更加卖力,不一会儿额头上就冒出汗珠。刘家村的村民已经认识了福临,现在见他亲自指挥,就在地边大喊着为福临鼓劲,九皇子威武,九皇子辛苦!九皇子使劲!九皇子加油!

  黄台吉看着福临忙碌的样子,深感欣慰,没想到爱新觉罗的子孙不仅会打仗,居然还有会做农活的,嗯,有出息!

  黄台吉瞪眼看着土里挖出的一窝窝红薯,兴奋得满面通红,跟着老百姓一起,啧啧称奇并高声叫好,那叫好声比老百姓的叫声更加响亮,那兴奋劲更加夺人眼球!

  正看着,就见有人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向着紫禁城的方向磕头,大声喊着,感谢皇上拯救子民免饥荒,皇上万岁万万岁!

  又有人跪下向紫禁城方向磕头喊着,感谢皇上派来九皇子俯首农桑,皇上万岁万万岁!

  更多人跪下来大喊,皇恩浩荡,泽被苍生,皇上万岁万万岁!

  一时之间,红薯地边黑压压跪满了人,喊什么的都有。

  地里长红薯,老百姓为什么要喊皇上万岁?因为皇上是真龙天子,只有真龙天子显灵,才会出现土里挖出很多红薯的奇观。

  黄台吉见下跪磕头的民众越来越多,不禁热泪盈眶,子民们将所有的功绩都归功于皇上,皇上得了民心,这比任何功绩都令他欣慰。


  (https://www.qshuge.com/3356/3356694/11110933.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