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用户2544747734的新书 > 第326章 礼部尚书反对办技校

第326章 礼部尚书反对办技校


技校招生现场,林月见到了康巧儿。

  康巧儿是林月第一个内定的学生,她现在帮着技校做招生的各种接待宣传和所有能够插上手的工作,看着她忙前忙后,跑上跑下的身影,林月很是欣慰。

  这段时间,康巧儿住在广济寺尼姑庵,在静修校长的影响下,她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康巧儿报名的专业是烹饪班,她要像林月要求的那样,学习做糕点,以后自己要开一个糕点铺,让人们吃到各种美味的点心。

  康巧儿见到林月,赶紧向林月行了半蹲礼,她知道不能下跪,因为她听林月说,下跪是陋习,站着向对方行礼才是最好的方式。

  林月看着康巧儿笑,今天的康巧儿与做乞丐时的康巧儿相比,真的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康巧儿是主动交了学费的,她对林月说,爹当了沼气公司掌柜,家里有钱了,爹在京城买了一处房子,房子虽然不大,但房子是临街的,自带一个铺面,这铺面可以做一个糕点房,到时康巧儿就有自己的糕点房了。

  康巧儿还很稚嫩的小脸满脸都是憧憬,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糕点技术,到时我要将自己做的第一个糕点请林老师品尝。

  哦,对了,康巧儿现在称林月为林老师,那是林月对技校学生的统一要求。而这个世界的人称呼老师的叫法有很多,比如先生,师傅,师父,夫子还有山长、西席之类,不过,这些称呼都只是针对男人,因为这个世界只有男人才能解惑授业传道。

  林月办了女翔技校,在技校任教的,既有男性也有女性,这些女性作老师前,对她们的称呼都是五花八门的,刘娘子或王少奶奶或余绣仙或李姑娘等等,所以,林月就提出,学生无论对技校的男老师或女老师,统称老师,男老师用自己的姓,女老师也一律用自己的姓,而不是用夫家的姓。

  前世的林月就很喜欢教师职业,可惜自己没有从教经历,现在到了这个世界,办了学,在学校就应该享受学生们称呼自己为老师的殊荣。

  林月笑着对康巧儿说,你做的第一个糕点并不一定好吃,以后你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给我尝尝那还差不多。

  康巧儿愣了一下,不好意思的大笑起来,林老师说得对,我一定要将自己做得最好的糕点送给林老师。

  正说着,只听一个人在高声喊着康巧儿的名字,林月向康巧儿挥挥手,我看你挺忙的,你去吧。康巧儿向林月再施一礼,谢谢林老师!向喊她的人跑去。

  林月转身就看见了黑李氏陪着黑三儿来报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黑三儿已经恢复了元气,脸上也有了血色,林月事先对静修校长打过招呼,黑三儿来报名,享受三包待遇。

  黑三儿选了妇科专业,她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向女人宣传妇女保健,解除妇科病痛,还要摒除女人生孩子时的那些不文明不科学的陋习,尽可能减轻女人生孩子时的痛苦。

  黑李氏见到林月,差点又要跪下去,林月鼻子里冷哼一声,黑李氏赶紧站直身子,再向林月行了一个万福礼,满脸激动的看着林月。

  林月对眼前这个女人真是百感交集,若不是她执意要将女儿作为免费二奶送给曹家文,林月现在有可能与曹家文还是夫妻。当然,黑李氏见到林月也是百感交集,林月几次救了她和女儿的命,她是真心的,全心全意的想要报答林月,但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感觉自己做错了事,事与愿违,林月对自己感恩不仅不喜欢,还很厌恶,林月为什么会厌恶?她至今都还是稀里糊涂的没有想通其中的问题,连身边的女儿都送给曹家文了,我还能怎么样?

  林月对黑李氏和黑三儿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向她们点点头,表示见过礼了。

  刺绣班的老师余敏淑也来了,她对教学环境非常满意,想到自己粤绣的技艺后继有人,就由衷的欣慰。站在余敏淑身边的,还有姜秀儿,两人一个是教粤绣的老师,一个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助理。

  姜秀儿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拐,行动不便,又是被休的女人,没房住,所以,林月就安排她住校读书。现在两人正在刺绣班里谈论绣架的摆放和针头线脑的准备,见到了在静修校长陪同下的林月,两人都向她们道了万福。

  林月对看见的一切都很满意,对静修校长的敬业精神和当校长的能力深感钦佩。

  林月原本对招生的事很有顾虑,女子读书学技术,在这个年代属于忤逆行为,但才报名没几天,两百名学生的招生计划就完成了,这些来报名的,只有极少数女子来自富家或官宦家的女儿,最多的则是穷人家的女子,甚至还有以乞讨为生的女人,只要符合招生条件,技校对她们来者不拒,都录取了进来。录满以后,前来报名的人越来越多,技校招收的学生已经满员,不少人只能望校兴叹。

  女翔技校开学了,每天上午是文化学习时间,这次林月就吸取了教儿子读书时的教训,不再自作主张让学生们学习改良过的简体字,而是主要写和认识这个时代的基本用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只要她们具备了自学看书写字和简单计算能力,以后是否更加深入的学习,就是她们自己的造化。

  为了配合读书识字,林月还编辑了一本小册子,小册子里的内容就是有关男女平等,女人自强,尊敬老人,教育孩子之类的东西,至于《女儿经》《女诫》之类禁锢女人思想和行为的书,林月不仅不会作为教材,还要求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读去理解,不是读书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吗?不是倒洗澡水的时候不要将婴儿一同倒掉吗?属于精华的东西也是不能排斥的。

  她记得百年后有一个姓梁的名人曾经说过,培养和造就人才,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女人要自强,首先必须开启民妇中的智慧,有智慧的女人才有可能成为强者。让女人接受积极向上的思想,以自身的努力才能求得自身的解放。林月对这话深信不疑,现在有条件了,就要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自技校开学以后,林月几乎每天都要到技校去看看,第一期学生没有生源的选择,只要年龄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身体健康就可以成为技校学生,所以,现在的学生其实就是一个女性集聚场所,年龄最大的学生,因为嫁人早,生孩子早,自己生的孩子嫁娶又很早,导致年龄不到四十岁就已经当了奶奶,而年龄最小的学生也才十一二岁。但这些学生无论年龄,无论家世,也无论个人条件,能够在这个年代进入女翔技校当学生,她们全都兴奋激动不已,十分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

  林月每次到技校巡视,看着她们认真读书,认真学习各项技术的场景,自然也是激动不已。来到这个世界,做了这么一件引以为豪的贡献,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林月对开办女翔技校非常满意,在技校读书的学生和很多有识之士也对技校点赞不已,但持反对意见的人仍然很多,他们坚持认为,女人读书学技术,是违背世俗的大逆不道。

  杜文作为礼部尚书,对社会舆情最敏感,礼部也最先得到女翔技校开学的消息。

  杜文听见了很多有关技校的说法,直觉令他对技校的存在高度警惕。

  杜文也仿效顺天府刘圣的做法,对技校作了一次微服私访,尔后向黄台吉呈上一份要求取缔技校的奏折,早朝时又向黄台吉禀报部分民众对技校的一些言论。

  杜文说,自古以来,评判女人的德行,都是将女人无才便是德作为评判标准的,女子没有才学,才能做到三从四德,才能在家相夫教子,才能孝敬公婆公爹,古代先哲们早就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人不仅在体力和智力上无法跟男人比,而且道德水平也远远不如男人。

  杜文向黄台吉一揖,既然先哲们都非常清楚女人的本性,都告诫世人一定要严厉管束女人的欲望,现在不仅不管束,反而还为女人读书学技术办技校。如果开办女子技校不加禁止,蔚然成风,那么,掌握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女人越多,就会导致上克父母,中克丈夫,下克子孙,对社会和人类的危害就越严重,就会使人类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杜文喋喋不休,义愤填膺的控诉女翔技校的大逆不道,引发了很多官员的共鸣。

  有的大臣插话,听说技校不学《女儿经》,不学《女诫》;有的大臣问,技校为什么要反对三从四德,三从四德哪点不好?还有的大臣说,技校的那些女师父都叫什么老师,嫁了人的女人不用夫家的姓用自己的姓,这不是违反夫为妻纲的道德吗?更有大臣不理解,《女儿经》《女诫》和三从四德,都是教育女人做好女人的,做好女人难道不好?

  大臣们在朝堂上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更多大臣对女翔技校的办学模式很迷茫,女人为什么要读书认字?女人为什么要学技能?刺绣有什么好学的?那不是女人天生的技能吗......?

  疑问太多,总之,反对的人多,支持的人少,绝大多数人都很懵逼。

  黄台吉皱皱眉头,问这所技校是谁办的?杜文咽咽口水,说回皇上的话,我调查了一下,办这所技校的人,有人说是甘露方丈办的,不然,静修比丘尼怎么会当校长呢?寺庙面向社会办学,没有先例,再说,寺庙办学怎么能办对社会和谐发展不利的学校呢?又有人说,是我们礼部的二状元曹家文办的,但我问了曹家文,他摇头说不知道。不管是谁办的,这所技校没有得到礼部的同意,就应该取缔。

  杜文说完,撇撇嘴,又说,不管是谁办的,我看写的校名和“女子当自强,京城技校有女翔”的字就知道,那字写得歪歪扭扭,张牙舞爪,就像个没有文化的人写的。

  杜文的语气很是不屑,说字都写不好,还办什么技校?我看写那字的人也一定不是个好东西!

  女翔技校墙上的励志标语是福临写的,福临一听杜文说他写的字歪歪扭扭,张牙舞爪,像个没有文化的人写的,还说写那字的人不是个好东西!一股无名火就直窜脑门。要不是杜文站得距福临有点远,福临立马就要冲上去将杜文暴打一顿!

  但因为群臣都是面向黄台吉站着的,没人注意到福临暴怒的脸色。


  (https://www.qshuge.com/3356/3356311/11110922.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