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新写三国演义最新文章 > 第109章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109章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领兵二十万北伐中原,决心颠覆曹魏政权。廖化、张翼作为先锋,夏侯霸为智囊,张嶷负责粮草,大军从阳平关出发。面对曾在雍州失利的困境,姜维向夏侯霸请教对策。夏侯霸指出,若先取南安,利用其丰富的物资为基础,将更有胜算。他建议联合羌族兵力,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从董亭直取南安。姜维听后大喜,遂派遣郤正前往羌族,以金珠蜀锦为礼,成功结盟羌王迷当,得到其五万兵力的支援。魏国的左将军郭淮得知消息后,立即上报洛阳。司马师闻讯后,询问谁敢迎战蜀军。辅国将军徐质挺身而出,愿担此重任。司马师对其英勇早有耳闻,便任命徐质为先锋,司马昭为大都督,领兵前往陇西迎战。两军在董亭相遇,徐质勇猛无比,连败廖化、张翼,蜀军大败,退守三十余里。司马昭亦率军回营,各自扎寨。面对徐质的勇猛,姜维与夏侯霸商议对策。夏侯霸提出诈败之计,诱敌深入,再设埋伏擒敌。姜维担心司马昭识破,便决定利用魏军多次截断蜀军粮道的战术,反其道而行之,引诱徐质追击。他命令廖化、张翼按计行事,同时命令士兵在路上撒下铁蒺藜,寨外设置鹿角,以示长期作战的准备。徐质连续数日挑战,但蜀军坚守不出。哨马报告司马昭,称蜀军在铁笼山后使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准备长期对峙,等待羌族兵力策应。司马昭听取报告后,决定采纳昔日截断蜀军粮道的战术,命令徐质连夜引兵五千,断其粮道。就这样,在司马家的巧妙策划下,徐质带兵深入蜀境。然而,他并未料到,这正是姜维精心设计的陷阱。当他率领部队陷入蜀军的埋伏圈时,已经为时晚矣。经过一番激战,徐质最终命丧黄泉,魏国大军也元气大伤。此战过后,魏国上下震动,司马师深感压力倍增。而蜀国则因姜维的智勇双全,得以暂时摆脱困境。然而,天下大势依然未定,两国之间的较量还将继续。姜维与司马师这两位杰出的军事统帅,未来仍将在战场上展开更多惊心动魄的较量。改写后的文本如下:徐质领军于深夜时分,朝着铁笼山进发。他们遇到了一群正在运输粮草的蜀兵,虽有二百余人,但在魏军的突袭下,只得舍弃物资,狼狈逃离。徐质迅速部署,一方面让一部分士兵押送粮草回营,另一方面则亲自率领另一部分士兵追击蜀军。然而,他们并没有预料到前方有埋伏。当徐质带领的军队追至十里开外时,前面的道路被车仗所阻,两侧火光四溅。他们被迫下马,试图拆解车仗,但突然间,两侧燃起熊熊大火,魏军士兵陷入混乱。在混乱中,廖化和张翼率领的两路蜀军杀了出来,将魏军打得大败。徐质在战斗中身陷绝境,孤身一人,疲于奔命。正当他准备逃离战场时,遇到了姜维的拦截。徐质无法应对,被姜维一枪刺落下马,最后在乱军中被杀。而徐质原本要押送的那部分粮草,也被夏侯霸所俘,全军投降。夏侯霸命令蜀军士兵换上魏军的装备,打着魏军的旗号,秘密返回魏营。他们混入魏营,突然发起攻击,让司马昭措手不及。在混乱中,司马昭只能率领残兵退守铁笼山。这座山只有一条路可通,四周地势险峻,山上只有一处泉水,勉强供百人饮用。司马昭的六千兵马被困在此,水源匮乏,人心惶惶。就在司马昭绝望之际,主簿王韬提醒他,昔日耿恭受困时,通过祈祷得到甘泉。司马昭于是也上山顶向泉水祈祷,祈求上苍赐水。果然,泉水涌现,取之不竭,救了全军性命。与此同时,姜维在山下围困魏军,他感慨万分,想当年丞相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却未能捉住司马懿,始终是他心中一大遗憾。如今他决心不再让司马昭逃脱,誓要为他的先师完成心愿。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智勇之战、生死之搏交织在一起,彰显了战争的无情和人性的坚韧。最终,胜利的天平将倾向何方,还需要时间和智慧来揭晓。今司马昭被困于铁笼山上,这消息在军中如野火般迅速传开。郭淮听闻此事后,心中焦虑,想要立即率领兵马前去救援。然而,陈泰却冷静地分析道:“姜维与羌族联手,意图先夺取南安。若我们此刻撤兵去救司马昭,羌兵很可能会趁机袭击我们的后方。我有一计,可诈降羌人,趁机行事。若此计成功,铁笼山之围自解。”郭淮听了陈泰的计策,深以为然。于是,陈泰便率领五千精兵,径直前往羌王营寨。他解甲而入,泣拜于羌王帐前,声称郭淮自恃强大,欲杀自己,因此特地来降。他对羌族的虚实了如指掌,并愿意在今夜领兵前去劫魏寨,定能一举成功。羌王迷当听闻此言,大喜过望,便令俄何烧戈与陈泰一同行动。夜幕降临,二更时分,陈泰与羌兵悄无声息地接近了魏寨。寨门大开,陈泰一马当先冲入寨中。俄何烧戈紧随其后,挥舞长枪杀入寨内。然而,就在这时,只听得一声惨叫,俄何烧戈连同坐骑一起跌入了陷坑之中。陈泰见状,立即指挥兵马从后面杀来,与郭淮的部队形成夹击之势。羌兵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最终只能选择投降。俄何烧戈自知败局已定,拔剑自刎而死。郭淮与陈泰乘胜追击,一路杀到了羌人的营寨之中。迷当大王见状,急忙上马迎战,却不料被魏兵生擒活捉。郭淮下马为迷当解绑,好言安抚道:“朝廷一直认为你是忠义之人,今日为何助纣为虐?”迷当羞愧难当,俯首认罪。郭淮趁机劝说迷当道:“你如今可率部为前部先锋,去解铁笼山之围,退了蜀兵。我必定奏请天子,必有重赏。”迷当在郭淮的劝说下,最终选择了归顺。他率领羌兵在前,魏兵在后,直奔铁笼山而来。时值三更时分,羌魏联军的消息早已传到了姜维的耳中。姜维大喜过望,亲自出营迎接迷当一行。然而,就在他们相谈甚欢之际,隐藏在羌兵之中的魏将突然发难,从背后向姜维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姜维大惊失色,急忙上马逃窜。羌魏联军乘胜追击,蜀兵大乱,各自逃生。姜维在逃跑过程中,由于手中没有武器,只有一副弓箭。他走得匆忙,连箭矢都掉光了,只剩下空空的箭壶。他朝着山中逃去,背后郭淮紧追不舍。眼看着郭淮越追越近,姜维急中生智,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郭淮数次躲避,却不见箭矢飞来。他心知姜维已经无计可施了。当知维无箭时,他毅然挂起钢枪,取弓搭箭射击。维迅速闪躲,却巧妙地接过箭,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他瞄准面门,用尽全力射去,淮应声落马。维立刻勒马转身,准备击杀郭淮,但魏军突然涌现。他无法施展,只得夺下淮的枪,匆匆逃离。魏军不敢追击,急忙将淮救回营寨。拔出箭矢后,血流不止,淮终告不治。司马昭闻讯,愤然领兵追击,却在中途折返。此时,夏侯霸亦逃至,与姜维一同逃离。因损失惨重,人马疲惫,无法收拾,只能退回汉中。尽管兵败,但他射杀了郭淮,挫动了魏国锐气,将功补过。司马昭犒劳羌兵,送他们回国,然后班师回洛阳。他与兄长司马师共同掌握朝权,群臣无人敢违抗。魏主曹芳每见司马师入朝,便战战兢兢,如坐针毡。一日,曹芳设朝,见司马师带剑上殿,慌忙下榻迎接。司马师笑道:“岂有君迎臣之礼?请陛下安坐。”须臾,群臣奏事,司马师自作主张,并不奏报魏主。退朝后,司马师昂然下殿,乘车而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曹芳退回后殿,只见左右只有三人: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张缉是张皇后的父亲,也是曹芳的皇丈。曹芳挥手让近侍退下,与三人密谈。他紧握张缉的手,哭泣道:“司马师视我如小儿,视百官如草芥,国家迟早要落入他手!”言罢大哭。李丰奏道:“陛下勿忧。臣愿奉陛下之命,聚集四方英才,共诛此贼。”夏侯玄亦奏道:“臣叔夏侯霸降蜀,是惧司马兄弟之害。今若除贼,臣叔必归。臣为国家旧戚,岂敢坐视贼害国家?愿同奉诏讨贼。”曹芳犹豫道:“但恐不能耳。”三人齐声奏道:“臣等誓当同心灭贼,以报陛下!”曹芳脱下龙凤汗衫,咬破指尖,写下血诏,交给张缉,叮嘱道:“朕祖武皇帝诛董承,因机密泄露。卿等须谨慎行事,勿泄于外。”李丰安慰道:“陛下何出此不利之言?臣等非董承之辈,司马师安比武祖也?陛下勿疑。”三人辞别曹芳,向东华门左侧走去,心怀重任,决心为国家除患。司马师,身佩长剑,身后跟随着数百名手持兵器的随从,三人站在路旁。他停下脚步,质问他们:“你们三人下朝为何如此之晚?”李丰回答:“圣上在内廷读书,我们三人陪读罢了。”司马师进一步追问:“读的什么书?”李丰答:“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司马师再问:“圣上询问了哪些故事?”李丰说:“天子询问了伊尹扶商、周公摄政之事,我们都回答说,如今的司马大将军,就是伊尹、周公的化身。”司马师冷笑,讽刺道:“你们竟敢将我比作伊尹、周公?其实你们心中,是将我视为王莽、董卓吧?”三人齐声否认,称自己是司马师的门下,怎敢如此说。司马师愤怒地指出,他们不过是口是心非的小人,并质问他们与天子在密室中哭泣的原因。三人坚称没有此事,但司马师看到他们的眼泪还未干,于是明白了真相。夏侯玄见事情已经败露,大声怒骂道:“我们哭泣,是因为你威震其主,意图篡逆!”司马师愤怒地命令武士捉拿夏侯玄。夏侯玄挥拳欲击司马师,却被武士制服。司马师命令搜查每个人的身上,从张缉身边搜出一件龙凤汗衫,上面有血迹斑斑的字迹。司马师接过汗衫,只见上面写着密诏,内容是要讨伐他兄弟的篡逆行为。司马师看完密诏,勃然大怒:“你们竟然想要谋害我兄弟!天理难容!”于是他下令将三人腰斩于市,并灭其三族。三人在临死前仍破口大骂。在东市行刑时,他们的牙齿被打断,含糊不清地骂着直到死去。司马师随后直入后宫,魏主曹芳正与张皇后商议此事。皇后担忧地说:“宫中耳目众多,事情一旦泄露,我也会受到牵连。”话未说完,司马师已闯入内宫,皇后大惊失色。司马师质问曹芳:“我父亲立你为君,功劳不在周公之下;我辅佐你,也与伊尹无异。为何你却以恩为仇,以功为过,与这些小人一起谋害我兄弟?”曹芳吓得魂飞魄散,颤声回答:“这都是被逼的。”"我怎敢生出这样的念头呢?"  皇帝疑惑地问道。军师冷静地回答:“若你无端诬陷大臣造反,又将如何定罪?”皇帝跪在地上,恳求道:“我承认我有罪,希望大将军能饶恕我!”军师扶起皇帝,严肃地说:“陛下,国法不容情,法律不能被废除。”他转向张皇后,冷酷地说:“她是张缉的女儿,理应受到惩罚。”皇帝哭泣着请求饶恕,但军师不为所动,命令手下将张皇后带走。在东华门内,张皇后被白练绞死。后来,有人写了这样一首诗:“当年伏后出宫门,跣足哀号别至尊。司马今朝依此例,天教还报在儿孙。”

  次日,司马师大会群臣,说道:“如今主上荒淫无道,亵近娼优,听信谗言,闭塞贤路。其罪甚于汉之昌邑,不能主天下。吾谨安伊尹、霍光之法,别立新君,以保社稷,以安天下,如何?”群臣皆应曰:“大将军行伊、霍之事,所谓应天顺人,谁敢违命?”

  师遂同夺官入永宁宫,奏闻太后。太后问曰:“大将军欲立何人为君?”师曰:“臣观彭城王曹据,聪明仁孝,可以为天下之主。”太后曰:“彭城王乃老身之叔,今立为君,我何以当之?今有高贵乡公曹髦,乃文皇帝之孙;此人温恭克让,可以立之。卿等大臣,从长计议。”

  此时有一官员出班奏曰:“太后之言是也。便可立之。”众人视之,乃司马师的叔祖司马孚也。司马师便遣使往元城召高贵乡公;请太后升太极殿,召曹芳责之曰:“汝荒淫无度,亵近娼优,不可承天下;当纳下玺绶,复齐王之爵,目下起程,非宣召不许入朝。”曹芳泣拜太后,纳了国宝,乘王车大哭而去。只有数员忠义之臣,含泪而送。后人有诗叹曰:“昔日魏武承汉时,欺他寡妇与孤儿。谁知四十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却说高贵乡公曹髦,字彦士,乃文帝之孙,东海定王霖之子也。当日司马师以太后命宣至,文武官僚备銮驾于西掖门外拜迎。髦慌忙答礼。太尉王肃曰:“主上不当答礼。”髦曰:“吾亦人臣也,安得不答礼乎?”遂步行至太极东堂。司马师迎着,曹髦先下拜。司马师急扶起。问候已毕,引见太后。太后曰:“吾见汝年幼时,有帝王之相;汝今可为天下之主:务须恭俭节用,布德施仁,勿辱先帝也。”曹髦再三谦辞。太后命文武请曹髦出太极殿。

  正元二年春正月间,有细作飞报:说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以废主为名,起兵前来。司马师大惊。正是:汉臣曾有勤王志,魏将还兴讨贼师。

  未知如何迎敌?且看下文分解。

  (以下为该故事的后续部分)

  却说魏兵探得七路兵到寿春时慌忙报入城中。时都中大旱了月余,人无蔬菜食用。镇西府内闻得前路有兵起,各处告急俱至。姜维曰:“量此小儿何足道哉!比关公远者数十倍也。”乃将粮米分作三分运去:姜维回成都催粮去了。司马师忙使人入城调兵。地都督毋丘俭等听知四路兵到惊惶不已。忽报蜀兵运粮到来;诸将大喜。入帐告曰:“某等全仗老太傅之妙策;今日粮草已到;何不开仓赈济饿莩之人?”大将军文钦曰:“先帝托孤之时曾说蜀兵甚少;未曾为虑;今若开仓赈济百姓;吴兵一出;岂不危矣。”众人再议数番;惟恐有变;未敢轻动。且按下不提。

  却说司马师见兵马数日不进;料蜀兵将到;乃召谋士芳、艾二人入帐商议。二人曰:“蜀兵到来;不可小觑;宜速筑七子台储钱粮、招军马。”师曰:“谁可上表救主?”芳曰:“吾愿恳请太后准旨。”乃备官礼书写太后哀告情由呈上太后批旨。请三省官宣读诏书;即着三军拔寨齐起直抵蜀营前下寨。姜维连日打听魏兵消息;已知救兵起行;乃集诸将议曰:“司马师乃魏之权臣;更兼曹芳懦弱没主张之人;今虽救兵四至;又

  未知如何迎敌?且看下文分解。


  (https://www.qshuge.com/3305/3305987/11111044.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