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却说吴主孙休,闻司马炎已篡魏,知其必将伐吴,忧虑成疾,卧床不起,乃召丞相濮阳兴入宫中,令太子孙л出拜。吴主把兴臂、手指л而卒。兴出,与群臣商议,欲立太子孙л为君。左典军万彧曰:“л幼不能专政,不若取乌程侯孙皓立之。”左将军张布亦曰:“皓才识明断,堪为帝王。”丞相濮阳兴不能决,入奏朱太后。太后曰:“吾寡妇人耳,安知社稷之事?卿等斟酌立之可也。”兴遂迎皓为君。
皓字元宗,大帝孙权太子孙和之子也。当年七月,即皇帝位,改元为元兴元年,封太子孙л为豫章王,追谥父和为文皇帝,尊母何氏为太后,加丁奉为右大司马。次年改为甘露元年。皓凶暴日甚,酷溺酒色,宠幸中常侍岑昏。濮阳兴、张布谏之,皓怒,斩二人,灭其三族。由是廷臣缄口,不敢再谏。又改宝鼎元年,以陆凯、万彧为左右丞相。时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氵斥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今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昔汉室既衰,三家鼎立;今曹、刘失道,皆为晋有:此目前之明验也。臣愚但为陛下惜国家耳。武昌土地险瘠,非王者之都。且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此足明民心与天意也。今国无一年之蓄,有露根之渐;官吏为苛扰,莫之或恤。大帝时,后宫女不满百;景帝以来,乃有千数:此耗财之甚者也。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愿陛下省百役,罢苛扰,简出宫女,清选百官,则天悦民附而国安矣。”
皓王心中不悦,对疏奏的内容感到不满。他又下令大兴土木,建造昭明宫,命令文武百官入山采木。同时,他还召来术士尚广,用蓍草占卜天下大事。尚广回答说:“陛下,占卜的结果是吉兆:庚子年,青色的车盖将进入洛阳。”皓王听后大喜,对中书丞华核说:“先帝采纳了你的建议,分派将领沿江驻守,命老将丁奉统领。我现在想兼并汉土,为蜀国复仇,应该先取何地?”华核劝谏道:“现在成都不守,国家倾覆,司马炎必定有吞并吴国之心。陛下应该修德以安抚吴民,这才是上策。如果强行动兵,就像披麻救火,只会自焚。希望陛下明察。”皓王听后大怒:“我想趁时恢复旧业,你却说出这样不利的话!如果不是看在你是旧臣的份上,我一定斩首示众!”他怒斥武士将华核推出殿门。华核出朝后叹息道:“可惜这锦绣江山,不久将属于他人了。”于是他隐居不出。皓王又命令镇东将军陆抗率兵屯驻江口,意图攻取襄阳。消息很快传到了洛阳,近臣奏报给晋主司马炎。司马炎听说陆抗侵犯襄阳,便与众官商议。贾充出班奏道:“臣听说吴国孙皓不修德政,专行无道。陛下可诏令都督羊祜率兵抵御,待其国内有变,乘势攻取,东吴便可轻易得手。”司马炎大喜,立即降诏派遣使者到襄阳宣谕羊祜。羊祜奉诏后,整顿兵马,预备迎敌。他镇守襄阳期间,深得军民之心。吴国有投降而想离去的人,他都听之任之。他减少戍逻之卒,用这些兵力开垦了八百余顷田地。他初到襄阳时,军中无百日之粮;到了末年,军中有十年之积。羊祜在军中常着轻裘、系宽带、不披铠甲,帐前侍卫者不过十余人。一日,部将入帐禀报羊祜:“哨马来报:吴兵皆懈怠。可乘其无备而袭之,必获大胜。”羊祜笑道:“你们小看陆抗了吗?此人足智多谋。日前吴主命他攻拔西陵,斩了步阐及其将士数十人,我们救援不及。此人为将,我们只能自守;待其内有变,方可图取。若不审时势而轻进,这是取败之道。”众将佩服他的论断,只自守疆界而已。一日,羊祜引诸将打猎。正值陆抗亦出猎。羊祜下令:“我军不许过界。”众将接到命令,纷纷在晋国的土地上展开狩猎,严守纪律,不越雷池一步,侵犯吴国的领土。陆抗在远处观望,不禁赞叹道:“羊将军治军有方,纪律严明,真是令人敬佩,我们绝不能轻易触犯他们。”随着天色渐晚,双方都各自收兵回营。羊祜回到军营后,仔细检查了捕获的猎物。他发现其中有一些是被吴国的弓箭先射伤的,于是下令将这些猎物送还给吴国人。这一举动让吴国的士兵们非常高兴,他们纷纷向陆抗报告这一消息。陆抗召来报信的士兵,笑着问道:“你们的主帅喜欢喝酒吗?”士兵回答道:“只要有好酒,他就喝。”陆抗听后,微笑着说:“我有一坛珍藏多年的美酒,今天就送给你,请你带给你们的都督。这坛酒是我亲手酿制的,一直舍不得喝。现在,我特意奉上一勺,以表达我对昨日共同狩猎的情谊。”士兵领命而去,带着那坛美酒回到了晋军营地。陆抗的左右将领们纷纷询问他为什么要把酒送给敌人,陆抗解释道:“他们对我们施以恩惠,我们怎能不回报呢?这样既能体现我们的诚意,也能巩固双方的友好关系。”众将领听后,都感到十分钦佩。
却说来人回见羊祜,以抗所问并奉酒事,一一陈告。祜笑曰:“彼亦知吾能饮乎!”遂命开壶取饮。部将陈元曰:“其中恐有奸诈,都督且宜慢饮。”祜笑曰:“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自是使人通问,常相往来。一日,抗遣人候祜。祜问曰:“陆将军安否?”来人曰:“主帅卧病数日未出。”祜曰:“料彼之病,与我相同。吾已合成熟药在此,可送与服之。”来人持药回见抗。众将曰:“羊祜乃是吾敌也,此药必非良药。”抗曰:“岂有酖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服之。次日病愈,众将皆拜贺。抗曰:“彼专以德,我专以暴,是彼将不战而服我也。今宜各保疆界而已,无求细利。”众将领命。忽报吴主遣使来到,抗接入问之。使曰:“天子传谕将军:作急进兵,勿使晋人先入。”抗曰:“汝先回,吾随有疏章上奏。”使人辞去,抗即草疏遣人赍到建业。近臣呈上,皓拆观其疏,疏中备言晋未可伐之状,且劝吴主修德慎罚,以安内为念,不当以黩武为事。吴主览毕,大怒曰:“朕闻抗在边境与敌人相通,今果然矣!”遂遣使罢其兵权,降为司马,却令左将军孙翼代领其军。群臣皆不敢谏。吴主皓自改元建衡,至凤凰元年,恣意妄为,穷兵屯戍,上下无不嗟怨。丞相万彧、将军留平、大司农楼玄三人见皓无道,直言苦谏,皆被所杀。前后十余年,杀忠臣四十余人。皓出入常带铁骑五万。群臣恐惧,莫敢奈何。却说羊祜闻陆抗罢兵,孙皓失德,见吴有可乘之机,乃作表遣人往洛阳请伐吴。其略曰:“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因人而成。今江淮之险,不如剑阁;孙皓之暴,过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力,盛于往时:不于此际平一四海,而更阻兵相守,使天下困于征戍,经历盛衰,不可长久也。”司马炎观表,大喜,便令兴师。贾充、荀勖、冯紞三人,力言不可,炎因此不行。祜闻上不允其请,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今天与不取,岂不大可惜哉!”至咸宁四年,羊祜入朝,奏辞归乡养病。炎问曰:“卿有何安邦之策,以教寡人?”祜曰:“孙皓暴虐已甚,于今可不战而克。若皓不幸而殁,更立贤君,则吴非陛下所能得也。”炎大悟曰:“卿今便提兵往伐,若何?”祜曰:“臣年老多病,不堪当此任。陛下另选智勇之士,可也。”遂辞炎而归。
是年十一月,羊祜病危,司马炎车驾亲临其家问安。炎至卧榻前,祜下泪曰:“臣万死不能报陛下也!”炎亦泣曰:“朕深恨不能用卿伐吴之策。今日谁可继卿之志?”祜含泪而言曰:“臣死矣,不敢不尽愚诚:右将军杜预可任;若伐吴,须当用之。”炎曰:“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奏稿,不令人知耶?”祜曰:“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取也。”言讫而亡。炎大哭回宫,敕赠太傅、巨平侯。南州百姓闻羊祜死,罢市而哭。江南守边将士,亦皆哭泣。襄阳人思祜存日,常游于岘山,遂建庙立碑,四时祭之。往来人见其碑文者,无不流涕,故名为“堕泪碑”。后人有诗叹曰:“晓日登临感晋臣,古碑零落岘山春。松间残露频频滴,疑是当年堕泪人。”晋主以羊祜之言,拜杜预为镇南大督荆州事。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读左丘明《春秋传》,坐卧常自携,每出入必使人持《左传》于马前,时人谓之“左传癖”。及奉晋主之命,在襄阳抚民养兵,准备伐吴。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吴国已经失去了丁奉和陆抗两位英勇的将领,国势日渐衰落。吴主皓每日沉溺于酒宴之中,使得朝廷上下一片混乱。他更是设立了十名黄门郎作为纠弹官,宴饮结束后,这些官员会一一奏报过失,稍有差池者,或剥其面,或凿其眼,使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然而,就在这样的时刻,晋国的益州刺史王濬却上书请求伐吴。他在奏疏中写道:“孙皓荒淫无度,凶残暴虐,我们应当迅速采取行动。一旦孙皓死去,吴国再立贤主,我们将面临一个强大的敌人。我造船已有七年,船只日渐朽败;我年已七十,死亡无日。如果我们再犹豫不决,恐怕就难以有所作为了。希望陛下不要错失良机。”晋主览疏后,与群臣商议。王公之论与羊都督的意见不谋而合,晋主下定决心要采取行动。然而,侍中王浑却奏曰:“我听说孙皓欲北上,军队已经整装待发,声势正盛,我们难以与他们争锋。我们应该再等待一年,待他们疲惫不堪时,再发动攻击,方可成功。”晋主听从了他的建议,下诏停止军事行动,退入后宫与秘书丞张华围棋消遣。然而,就在晋主沉浸于围棋的世界时,近臣却奏报边庭有表到。晋主打开一看,原来是杜预的表文。表文中写道:“过去,羊祜没有与朝臣们充分商议,而是秘密与陛下计议,因此导致朝臣们多有异议。凡事都应当以利害相权衡,我认为此举的利处十有八九,而害处仅仅是无功而已。自秋以来,我们讨贼的意图已经颇为明显;如今如果中止行动,孙皓必然会感到恐慌,他可能会迁都武昌,修缮江南各城,迁移居民。这样一来,城池将难以攻克,野外也无可掠夺之物,那么明年的计划也将无法实现了。”晋主读完表文后,张华突然站起身来,推开棋盘,拱手奏道:“陛下圣明神武,国家富强百姓安乐;而吴主荒淫暴虐,百姓困苦国家凋敝。如今我们若发兵讨伐他们,定可不战而胜。希望陛下不要有所疑虑。”晋主听后说道:“你的见解透彻利害分明,我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于是立即出殿升座,任命镇南大将军杜预为大都督,统领十万大军出江陵;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出途中;安东大将军王浑出横江;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各领五万兵马,都听从杜预的调遣。此外还派遣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率领水军顺江东下;水陆兵马共计二十余万,战船数万艘。又命令冠军将军杨济屯兵襄阳,节制各路兵马。消息很快传到了东吴。吴主皓闻讯大惊失色,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丞相张悌、司徒何植、司空滕循等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讨退兵之策。张悌奏道:“我们应该任命车骑将军伍延为都督,进兵江陵迎战杜预;同时调集各路人马坚守要害之处以逸待劳;再派遣水军顺流而下烧毁晋军的战船;最后命令百姓在江边筑起栅栏以防御敌人的进攻。”他的建议得到了众人的赞同和支持。然而,吴主皓却犹豫不决。他担心一旦战败会失去江山社稷;但如果不出战又担心晋军长驱直入无法抵挡。在这关键时刻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最终他决定采纳张悌的建议任命伍延为都督进兵江陵迎战杜预。然而由于他内心的不安和犹豫使得整个东吴朝廷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骠骑将军孙歆率领军队,坚定地挡在了夏口等地,对抗着逼近的敌军。我,作为军师,决定挺身而出,携手左将军沈莹和右将军诸葛靓,率领十万大军,从牛渚出发,为各路军队提供支援。”国王皓听从了我的建议,于是命令张悌带领军队出发。国王皓则返回后宫,面带忧色。他的宠臣,中常侍岑昏,察觉到了国王的忧虑,便询问原因。国王皓叹息道:“晋国的军队已经大举进攻,我们的军队已经在各个方向迎战。然而,王濬率领的数万军队,装备精良的战舰,顺流而下,势头凶猛,这让我感到非常担忧。”岑昏听后,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他说:“我有一计,可以让王濬的战舰都变成碎片。”国王皓听后大喜,急忙询问他的计策。岑昏回答说:“江南地区铁矿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打造上百条连环索,每条长达数百丈,每环重二三十斤。在沿江的关键位置,我们将这些连环索横截江面。同时,我们还可以制造数万支铁锥,每支长丈余,放入水中。当晋国的战舰乘风而来,碰到这些铁锥,必定会被击破,他们又如何能够渡江呢?”国王皓听后大为满意,立即下令调动工匠,连夜在江边制造铁索和铁锥,准备就绪。此时,晋国的都督杜预已经率领军队从江陵出发。他命令牙将周旨带领八百名水手,乘坐小舟秘密渡过长江,夜袭乐乡。他们在山林之处设立了许多旌旗,白天放炮擂鼓,夜晚则各处举火。周旨领命后,带领众人渡江,埋伏在巴山。第二天,杜预率领大军水陆并进。前哨报告说,吴国国王派遣伍延走陆路,陆景走水路,孙歆担任先锋,三路军队前来迎战。杜预率领军队前进,孙歆的船队率先到达。两军初次交锋,杜预便故意后退。孙歆率领军队上岸追击,不到二十里,突然一声炮响,四面八方的晋军如潮水般涌来。吴军急忙回撤,杜预乘势掩杀,吴军死伤无数。孙歆逃到城边时,发现周旨的八百名士兵已经混入城中,并在城上举火。孙歆大惊失色,喊道:“北方的军队竟然飞渡长江!”他急忙想要撤退时,被周旨大喝一声,斩于马下。陆景在船上看到江南岸上一片火海,巴山上飘出一面大旗,上面写着“晋镇南大将军杜预”。他大惊失色,想要上岸逃命,却被晋将张尚马刀斩之。伍延看到各路军队都败退了,于是弃城而逃,却被伏兵捉住,绑着去见杜预。杜预冷冷地说:“留你无用!”命令武士将他斩首。于是江陵城被晋军占领。随后,沅、湘一带直到广州的各郡守令都望风而降。杜预命令手下带着节杖前去安抚百姓,秋毫无犯。接着,他率领军队进攻武昌,武昌也投降了。杜预的军队声威赫赫,他召集了所有的将领,共同探讨攻取建业的策略。胡奋提出:“长久的敌人,难以一蹴而就。现在春水泛滥,难以久留。我们可以等到明年春天,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然而,杜预却有不同的看法:“昔日乐毅在济西一战,便吞并了强大的齐国。如今我们的军队声威浩荡,如同破竹之势,一旦攻入,便会势如破竹,无人能挡。”因此,他迅速发出命令,召集所有的将领,一同进军,誓要攻下建业。此时,龙骧将军王濬率领水军顺流而下。前哨报告说:“吴军在江边设置了铁索拦截,还在水中放置了铁锥作为防御。”王濬听后大笑,他命人制造了数十个巨大的木筏,上面绑着草人,穿着铠甲,手持武器,然后顺水放下。吴军看到后,误以为是真人,吓得纷纷逃跑。铁锥扎在木筏上,王濬命人全部带走。他还在木筏上放置了巨大的火炬,长十余丈,大十余围,用麻油灌满。一旦遇到铁索,就点燃火炬烧断它,不一会儿,所有的铁索都被烧断。两路大军从大江而来,所到之处,无不胜利。东吴的丞相张悌得知晋军来犯,他命令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前来迎战。沈莹对诸葛靓说:“上游的军队没有做好防备,我预料晋军一定会来这里,我们应该尽力抵抗。如果我们能侥幸获胜,江南就能安定。如果渡江迎战失败,那么大事就完了。”诸葛靓表示同意。然而,话还没说完,就有人报告说晋军已经顺流而下,势不可挡。两人大惊,急忙去见张悌商议。诸葛靓对张悌说:“东吴危在旦夕,我们何不逃走?”张悌流泪说:“东吴即将灭亡,这是明智和愚蠢的人都知道的。如果现在君臣都投降,没有一个人为国家而死,那不是太耻辱了吗?”诸葛靓也流泪而去。张悌和沈莹率领军队抵抗,但晋军将他们团团围住。周旨首先冲入吴营,张悌奋力搏斗,最终死于乱军之中。沈莹也被周旨所杀。吴军大败,四散而逃。后来有人写诗赞美张悌说:“杜预在巴山大展旗帜,东吴的张悌为国尽忠。他已经决心让王气在江南消失,不忍心偷生背叛自己的信仰。”另一方面,晋军攻克了牛渚,深入吴境。王濬派人迅速报告捷报,晋主炎听到后非常高兴。贾充却奏请说:“我们的军队在外已久,不适应水土,一定会生病。我们应该召回军队,再做打算。”张华却认为:“现在大军已经深入敌境,吴人已经胆寒,不出一个月,孙皓就会被擒获。如果轻易召回军队,前面的努力就都白费了,实在可惜。”晋主还没来得及回应,贾充怒斥华曰:“尔不明天时地利,欲图虚功,使士卒困顿疲惫,纵斩尔头,亦难消天下之愤!”炎曰:“此朕之意,华仅与朕同谋,何须多言?”忽闻杜预急报至。晋主览表,亦主张速进兵。晋主遂不疑,下令征进。王濬等奉晋主之命,水陆并进,风雷相助,吴人望旗而降。吴主皓闻讯,大惊失色。诸臣进言:“北兵日近,江南军民不战而降,如何是好?”皓曰:“何不战?”众对曰:“今日之祸,皆岑昏之过,请陛下诛之。臣等愿出城决一死战。”皓曰:“一介宦官,岂能误国?”众怒曰:“陛下岂不知蜀之黄皓乎!”遂不待吴主之命,直入宫中,碎割岑昏,生啖其肉。陶濬奏曰:“臣领战船皆小,愿得二万兵乘大船以战,定能破敌。”皓从其言,遂调御林军与陶濬上流迎敌。前将军张象,率水兵下江迎敌。二人部兵正行,忽西北风大起,吴兵旗帜尽倒竖于舟中;兵卒惶恐,四散奔逃,唯张象率数十军坚守待敌。晋将王濬,扬帆而行,过三山,舟师曰:“风波甚急,船不能行;且待风势稍减再行。”濬大怒,拔剑叱之曰:“吾目下欲取石头城,何言住耶!”遂擂鼓大进。吴将张象引军请降。濬曰:“若是真心降,便为前部立功。”先回本船,直至石头城下,叫开城门,接入晋兵。孙皓闻晋兵已入城,欲自刎。中书令胡冲、光禄勋薛莹进言:“陛下何不效法安乐公刘禅乎?”皓从其言,亦舆榇自缚,率文武百官,至王濬军前归降。濬解其缚,焚其榇,以王礼相待。唐人有诗叹曰:“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于是东吴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官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皆归西晋。自此,天下一统,晋朝昌盛。在辽阔的江南,男女老幼共计二百三十万众,丰收的米谷堆积如山,高达二百八十万斛。舟船如织,超过五千艘,后宫佳丽亦达五千余人,此刻,他们全都归属于大晋的统治之下。当大事已定,为了安抚民心,朝廷发布了安民告示,并封存了所有的府库和仓廪。次日,陶濬的军队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溃散。琅琊王司马伷与王戎率领的大军纷纷抵达,看到王濬立下如此大功,心中满是欢喜。随后,杜预也赶到,他犒赏三军,开仓放粮,救济吴地的百姓。因此,吴地的民众得以安居乐业。唯有建平太守吾彦,坚守城池,拒绝投降。在听闻吴国灭亡的消息后,他才无奈选择投降。王濬随即上表朝廷,报告胜利的喜讯。当朝廷得知吴国已经平定,君臣们纷纷前来祝贺,举杯相庆。晋主手持酒杯,眼中含着泪水说道:“这一切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啊,只可惜他无法亲眼看到这一幕。”骠骑将军孙秀在退朝后,面向南方,失声痛哭:“想当年,先帝以校尉之身,创立了这番基业;如今孙皓却放弃了整个江南!苍天啊,这究竟是谁的过错呢?”随后,王濬率领军队返回,将吴主孙皓押送至洛阳,面见晋帝。孙皓在殿上恭敬地稽首行礼,晋帝赐座给他,说道:“朕设此座已久,只为等待你的到来。”孙皓回答:“臣在南方时,也曾设此座以待陛下。”晋帝听后大笑。贾充问孙皓:“听闻你在南方时,常常挖人眼睛、剥人面皮,这是什么刑罚?”孙皓回答:“这是对那些弑君及奸回不忠的臣子所施加的刑罚。”贾充听后默然,心中深感惭愧。晋帝随后封孙皓为归命侯,子孙封为中郎,随同投降的宰辅也都封为列侯。丞相张悌阵亡后,他的子孙也得到了封赏。王濬被封为辅国大将军,其余将领也各有封赏。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的统治之下,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这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后来,后汉皇帝刘禅在晋泰始七年亡故,魏主曹奂在太安元年亡故,吴主孙皓在太康四年亡故,他们都得到了善终。后人曾作古风一篇,以叙述这段历史: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这些英勇的将领和智勇双全的谋士们,共同谱写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陶谦、张绣、公孙瓒,三人各据一方,尽显英雄本色。曹操独揽大权,身居相府,掌握文武之道,威逼天子,号令诸侯,统领精锐之师,坐镇中原。刘备,楼桑出身,本是皇族后裔,却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共同辅佐汉室。他四处奔波,无家可归,兵力微薄,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曾三次亲自上山拜访诸葛亮,尽管前两次都未能与卧龙见面,但他并未放弃。这种诚意和决心最终打动了诸葛亮,使他决定出山相助。刘备先取荆州,后取川蜀,图谋天下霸业。然而,三年的光阴匆匆而过,刘备白帝城托孤,令人痛心。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的遗愿,六次北伐祁山,希望以一己之力挽回汉室的颓势。但历史的车轮终究无法逆转,长星半夜陨落,象征着蜀汉的衰落。姜维虽然勇猛善战,九伐中原,但终究徒劳无功。钟会、邓艾分兵进击,汉室江山最终落入曹氏之手。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一代代曹氏子孙相继继位,最终司马家夺得了天下。受禅台上云雾缭绕,石头城下波澜不惊。陈留归命,安乐投降,王侯公爵皆成了司马家的傀儡。世事纷繁,无穷无尽,天堑茫茫,不可逃避。如今三国鼎立的梦想已成泡影,后人只能凭吊空叹。
(https://www.qshuge.com/3305/3305987/11111033.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