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完整版 > 第292章 刘备微服入荆州,诸葛乔狩猎江北(

第292章 刘备微服入荆州,诸葛乔狩猎江北(


东吴的覆灭,加剧了汉魏南北的正统之争。

    至明前。

    南北之争几乎都是以北胜南败为结局。

    是南方民风不够彪悍吗?

    不!

    在诸葛乔眼中,北胜南败的根因就一个:偏安南方的政权,其北伐的目的几乎都是为了解决内部矛盾,而非为了收复中原。

    论军争。

    前有春秋五霸楚庄王,饮马黄河,威震华夏;后有西楚霸王项羽,咸阳灭秦,楚汉两分。

    皆是一时枭雄霸主。

    在夺了江东诸郡后,以谁为扬州牧就成了诸葛乔亟待解决的难题。

    要当扬州牧,不仅得忠于大汉且跟大汉的北伐方针吻合,还得具备强力的政治手腕来制衡扬州诸郡的官吏、世家、豪族、士人、商人等。

    同时还得精通军事,能练兵、能用兵、能观大略、能察小疵,能替代孙权在江东的战略身份,配合荆州和长安两路北伐。

    不论是出身和身份,还是名望和才能,都得是当世一流。

    “伯松,你这要求也太高了。”

    “有能力的威望不足,有威望的身份不够,有身份的能力不足。”

    “除非你将孔明请到扬州。”

    “可孔明又是大汉的丞相,你让他来当扬州牧,又会让西北空虚。”

    “我可举荐不出这样的贤才来!”

    徐庶听了诸葛乔对扬州牧的要求,连连摇头。

    “人才难觅啊。”诸葛乔颇感头疼。

    合肥的满宠,不是寻常人能对付的。

    若扬州牧跟孙权一个水平,那诸葛乔夺得这江东的意义就不大了。

    一旁侍卫的句扶,忽然开口:“将军,陛下已经让你董督荆扬交三州事,为什么你就不能坐镇扬州呢?”

    “荆州士民,皆是心向大汉,贤才又都归心,将军你在不在荆城,都不会影响荆州大局。”

    “以将军如今的身份、威望、才能,当世谁又能比?”

    “除了将军外,谁又能震慑扬州不服?”

    诸葛乔微微一愣,抚掌而笑:“孝兴所言甚善,我倒是当局者迷了。”

    句扶笑道:“是将军对这天下间的贤才,期待过高了。”

    徐庶看向句扶的眼神多了几分赞赏:“伯松,你将句将军留在身边,有些屈才了。”

    句扶谦逊道:“跟在将军身边,不委屈。”

    诸葛乔心思急转,有了谋划:“徐先生说得没错偶,孝兴你继续留在我身边,屈才了。”

    “你方才几句言语,替我解了烦忧,理当赏赐。”

    “人常言:江东兵善水不善陆。”

    “我却言,江东锐士冠甲天下。”

    “我有意招募江东锐士,成立一支能水陆两栖作战的精兵,编万人,号为:解烦军。”

    “你可愿肩此重任?”

    句扶语气激动,拜道:“末将定不会辜负将军的厚爱!”

    诸葛乔点头:“你回去拟个方案,何处募兵、要多少钱粮军械,都写清楚了。”

    “第一次,我会尽可能的满足你的需求;第二次,你就得拿军功来换了。”

    “告诉张嶷,自今日之后,他就是我的亲卫主将了。”

    句扶欢喜而去。

    徐庶又道:“伯松要坐镇扬州,准备让谁负责荆州?”

    诸葛乔沉吟片刻,道:“荆州重地,不可不谨慎。”

    “马良治政有功,依旧为荆州治中,不用更换。”

    “至于主军的,不论是关平、刘封还是关兴、邓芝,威望都不够。”

    “徐先生不如先兼着?”

    徐庶轻笑:“伯松,我这般年纪,你好意思让我兼着?”

    兼着,即徐庶不仅要江东协助诸葛乔处理军政要务,还要频繁在荆扬两地奔跑。

    诸葛乔不假思索:“徐先生,正因为你年纪大了,我才给你报效陛下知遇之恩的机会啊。”

    徐庶嘁了一声:“你这小子,跟孔明一样,嘴上就没几句实话,要报效陛下知遇之恩,不等于我就得两地来回跑。”

    “你怎么不让你岳丈回荆州啊,反正陛下也是假死,来荆州度个假,顺便还能让大将军处理些要务放松放松心情。”

    诸葛乔猛地拍手:“徐先生这个想法不错,我这就给岳丈写信,让岳丈当一年荆州牧!”

    徐庶一愣,连忙道:“伯松,这可是你自己的想法,不是我的想法,你可别写是我提议的。”

    诸葛乔笑眯眯的:“徐先生,我诸葛乔行事,你还不放心吗?”

    徐庶暗暗嘁道:就因为是你行事,我才不放心啊!

    正聊间。

    荆城信使到来。

    来的正是诸葛乔的堂弟诸葛望。

    “兄长,有陛下密旨。”诸葛望取出一封帛书。

    诸葛乔接过密旨,摊开一看,豁然起身,惊问道:“陛下如今在何处?”

    诸葛望道:“就在兄长的府邸中。”

    诸葛乔面色严肃:“可有人觉察?”

    诸葛望摇头:“陛下是微服而来,无人觉察。”

    诸葛乔松了一口气,对徐庶道:“徐先生,江东事暂时就交给你了,我得回去荆城。”

    徐庶亦是面色凝重:“伯松放心,我知道轻重。”

    机敏的徐庶,已经猜到了诸葛乔和诸葛望口中的陛下,并非在长安的刘禅。

    而是在皇陵诈死隐居的刘备!

    诸葛乔没有耽误,跟诸葛望和张嶷以及百余亲卫乘大船前往荆城。

    十余日后。

    诸葛乔顺利抵达荆城,来到府邸前先见马忠。

    “荆城可有可疑人员靠近?”诸葛乔语气严肃。

    马忠摇头:“将军放心,府邸里外三层,皆无可疑人员。”

    诸葛乔这才悄然入内。

    马忠见到张嶷,问道:“伯岐,孝兴呢?”

    张嶷道:“孝兴受命去组建解烦军了,现在我是将军的亲卫。”

    马忠恭喜道:“伯岐用不了多久,也能单独组建新军了。”

    张嶷谦逊道:“比起你们三人,我最是笨拙,只愿在将军身边多待些时日。”

    马忠拍着张嶷的肩膀:“你若笨拙,就没几个不笨拙的了;我以前也是这么说的!”

    叙旧间,诸葛乔来到了内院。

    内院中。

    四个布衣老头,正聚在一起,研究字牌。

    “南蛮入侵是什么?我大汉什么时候被南蛮入侵过?伯松这字牌一点都不严谨。”

    “为什么俺的蛇矛也在?”

    “我想知道,这麦城跟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会对麦城感到惊讶?”

    “夷陵之火,焚尽了我一生心力?我在夷陵就没败过,哪来的大火?”

    看着字牌上那一个个奇怪的标识和字牌反面的台词,不论是法正张飞还是关羽刘备,都是迷茫不已。

    关羽又取出一张字牌,字牌上写着“翔云之龙诸葛乔”,又有“定略”“全策”“天智”“辅汉”四词。

    “伯松倒是挺会夸自己的,孔明只是自称卧龙,伯松竟然自称‘翔云之龙’。”

    “我看伯松是骄矜了啊。”

    “须知,骄兵必败。”

    “待伯松回来,一定要好好鞭策他,不要以为灭了个伪吴就天下无敌了。”

    张飞将字牌一扔,起身道:“俺不管伯松有没有骄矜!”

    “俺就想知道,俺女儿来了这么久,为什么伯松都未跟俺女儿见过面!”

    “这是对俺的女儿瞧不上眼吗?”

    诸葛乔前脚刚踏过门槛,听到张飞的声音又将前脚给收了回来。

    “阿父,你怎么不进去?”

    诸葛乔身后,提着篮子的诸葛攀,奇怪的看着半只腿悬着的诸葛乔。

    还未等诸葛乔开口,诸葛攀就提着篮子入了内院:“外祖父,阿父回来了,就在门外。”

    诸葛乔脸颊不由抽了抽。

    下一刻。

    张飞就奔到了诸葛乔面前,摩拳擦掌,一脸笑意:“伯松,俺女儿可还贤惠?”

    “当然贤惠!怎么可能不贤惠?兴国早说了,他妹妹跟叔母一样都是贤惠的女子。”诸葛乔张口即来。

    张飞动作一滞,瞪着眼道:“既然贤惠,为何你连见都不肯见一面?”

    诸葛乔正义凛然:“三将军,礼不可废!我若私下见面,岂不是让人道我诸葛乔不通礼数?”

    张飞冷哼:“你当初在江陵的时候,可么想过什么礼不可废;让关兴传信的时候还少了?”

    “你分明就是厚此薄彼,瞧不上俺的女儿。”

    就在诸葛乔招架不住的时候,关羽适时到来:“三弟,伯松这是尊重你才守礼,你要体谅伯松的良苦用心。”

    张飞龇牙:“二哥的意思,伯松不尊重二哥了?”

    关羽昂头:“当初伯松违礼,我没少惩罚他。”

    诸葛乔汗颜,不想掺和关羽和张飞的“争执”:“岳丈,三将军,我还是先见陛下吧。”

    张飞冷哼一声,放过了诸葛乔,小声嘀咕道:“讲什么礼啊,只要两厢情愿,何必在乎繁文缛节?”

    “当初夏侯渊那般反对,俺不也策马强抢了?”

    诸葛乔来到刘备面前,郑重行礼:“参见陛下。”

    刘备将手中的字牌放下,徐徐而道:“伯松不必多礼,我如今不是皇帝了,只是一个赋闲在家的老头。”

    “我跟云长恩若兄弟,你是云长的女婿,就称呼我伯父即可。”

    诸葛乔见状,遂改了称呼:“不知伯父来荆城寻小侄,所为何事?”

    刘备笑道:“听闻伯松尽得江东之地,孙权远走会稽不知所踪,我这心里高兴,自然就耐不住性子。”

    “我跟孙权斗了几十年都没能将孙权灭了,如今孙权却在伯松手中连连吃亏,最后不得不远走会稽。”

    “这伪吴就如昔日袁术的伪仲一样,看似外表强大,实则内里空虚。”

    “伪吴覆灭,令人畅快啊!”

    诸葛乔道:“皆是伯父洪福齐天,才有今日伪吴的覆灭。”

    刘备摆手:“伯松就不要给我脸上贴金了,若无伯松,我岂能灭得了伪吴啊。”

    “就跟你在这字牌上写的一样:夷陵之火,焚尽了我一生心力。”

    “假使当年伯松没有去荆州,恐怕荆州就会被吕蒙贼子偷取,云长也极有可能会败走麦城。”

    “而我为了替云长报仇以及夺回荆州,定会兴兵伐吴。”

    “走西川伐吴,就会被堵在夷陵。”

    “想必这夷陵大火,就是为我准备的。”

    刘备一开始对这些字牌还很疑惑,看多了后,又发现这些字牌跟诸葛乔去荆州前的局势很相似,故而有了猜测。

    诸葛乔连忙道:“这些字牌都是醉酒所刻。当不得真,当不得真,请伯父原谅我的不敬之罪。”

    刘备大笑:“我不是刻薄寡恩的人,也学不会‘天威难测’那一套。”

    “只是这字牌倒是挺有趣,若是改一改,倒也可以让士民百姓对我等有更多的了解。”

    “流传广了,或许比一般的檄文更能安抚人心。”

    闲聊片刻。

    刘备问及正事:“伯松灭了伪吴,今后有什么打算?”

    显然。

    刘备来荆州,并非只是心里高兴。

    诸葛乔闻言知意,道:“我有意坐镇扬州,督办扬州军政诸事,伺机取合肥。”

    “只是我若离开荆城,就没了合适的人来镇守荆州,调动荆州的文武北伐。”

    “不知伯父可有举荐的人?”

    刘备指了指诸葛乔身后,道:“伯松若要去扬州,荆州可让云长来镇守。”

    诸葛乔犯难:“岳丈年事已高,让岳丈来镇守荆州,未免有不妥。”

    刘备早已看穿了诸葛乔的意图:“伯松,目前大汉适合镇守荆州的人,你比我更清楚。”

    “你故意问我,不就是想让我来举荐云长来镇守荆州吗?”

    诸葛乔不再装傻:“小侄这点心思,瞒不住伯父。”

    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乔,其实都没将话明白的说出来。

    诸葛乔清楚。

    刘备亲自来到荆州,必然是看到了诸葛乔在荆扬分身乏术。

    若诸葛乔在荆州,刘备就会提议让关羽去扬州;反之,关羽就会留在荆州。

    关羽在何处,刘备就会在何处!

    名义上是关羽北伐,实际上是刘备北伐。

    届时荆扬配合北上,姜维等人在洛阳声援,三路并进,北伐的可能性就更强了。

    关羽对这个安排没什么意见。

    只要刘备有需要,关羽就会不遗余力的助刘备。

    法正则是提议让关平明面上领荆州牧,用以迷惑伪魏君臣;实际上则由刘备关羽张飞法正来负责整个荆州军务。

    对此。

    诸葛乔亦表示赞同。

    只要荆州有善用兵的在,诸葛乔就可以放心的去江东了。

    临行之际。

    诸葛乔跟张飞的小女儿张凰独处了几个时辰。

    虽说娶双妻不是诸葛乔的本意,但以诸葛乔如今的身份,只娶关凤一人亦是不现实。

    对刘备而言。

    诸葛乔的子女越多,那么刘家和诸葛家才能更亲密。

    就如同曹氏和夏侯氏一样,都是汉初功臣之家,因为代代联姻,最后两家不分彼此。

    不论怎么变,诸葛乔所处的时代依旧是家天下的时代。

    不会因为诸葛乔的到来就会有制度上的根本变化。

    诸葛乔同样要遵循时代的规则。

    目前来看。

    稳固刘备一脉的君主政权,是最适合当下生产力环境的。

    至于今后,那是今后要考虑的。

    让刘备一脉继续当君主,总比将皇位让给“何不食肉糜”的司马家要强。

    诸葛乔将王平和马忠都留在了荆州。

    除了江夏郡的赵累和董恢,引江夏水军跟着诸葛乔去了江东。

    荆州的文武几乎没什么变化。

    诸葛乔将扬州的治所定在了建业。

    建业虽然被满宠劫掠一空,但城池关口没有太大的破坏。

    不是满宠不想,而是时间上来不及。

    一座相对完整的城池,再加上广褒而肥沃的田地。

    这比起诸葛乔治理凉州的时候简单多了。

    “以大汉辅汉将军诸葛乔的名义,传檄。”

    “吴郡和丹阳郡诸县乡,有山人自愿下山入建业者,可分田宅钱粮,落户建业。”

    “田宅有限,先到先得。”

    “有冒充山人者,抄家,流放。”

    “注:无籍者即为山人。”

    豪横的檄文,自诸葛乔的笔下落出。

    徐庶疑道:“伯松,倘若无籍者即为山人;那么来建业的士民,就很难区分它们的真实身份了。”

    诸葛乔不以为意:“真假不重要,人最重要。”

    “只要自称是无籍者,那我就允许他们以‘无籍者’的身份在建业落户。”

    “若有人想得了田宅后反悔,再自称籍贯某某处的,抄家,流放,绝不徇私!”

    “我只要人!”

    “不管他们是山人还是士民百姓假装,亦或者世家豪族的佃农、工仆,只要是‘山人’,那就是建业今后的良家子。”

    乱世中,真实姓名重要吗?

    不重要!

    若按族谱论,张辽都不姓张。

    求生存的时代,还讲究什么传承。

    徐庶见诸葛乔有准备,遂不再劝,令人抄录了数百份檄文,在吴郡和丹阳郡县乡张贴。

    同时。

    又派遣了大量的军士,负责守护檄文以及向前来询问的解释檄文。

    田宅之利,再加上诸葛乔的声望,前往建业的“无籍者”络绎不绝。

    战乱之下,流民最多。

    有人提供田宅,那等于是天上掉馅饼。

    虽然都知道天上钓的馅饼不好吃,但流民可没那么多的想法。

    有的吃就不错了,还计较馅饼的味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八个字,可不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真实的乱世社会写照!

    诸葛乔改变不了兴亡交替的现实。

    诸葛乔能做的,就是在时代规则范围内,尽可能的满足民众的衣食住行基本需求。

    在诸葛乔一系列利好民众的措施下,建业逐渐恢复了生气,不断有民众慕名而来。

    山人在山中躲避,本就是为了逃避苛捐杂税和繁重的徭役,并非真的想躲在山中过那贫苦的日子。

    同样。

    佃农和工仆,也不是真心想给世家豪强当奴隶。

    除了那群本就好吃懒做卖了田宅的外,大部分的佃农和工仆是没得选!

    面对诸葛乔在吴郡和丹阳郡的“抢人”行为,亦有不少世家豪强想要反对。

    然而。

    如顾雍等大世家的人都被诸葛恪给强迁去邺城了,剩下的一群小虾米,压根就成不了气候。

    诸葛乔只是简单的拉拢打压,就将这群试图反抗的世家豪族给镇压了。

    手段一如既往的强横。

    不服者,抄家,流放。

    这些被抄家的世家豪族中,佃农、工仆等带着奴隶性质的人口,则被带去了建业。

    该分田的分田,该分房的分房。

    诸葛乔平日里又住在军营,一应政令都是自军营下达。

    哪怕是想派遣刺客刺杀诸葛乔的豪强们,都觅不到任何机会。

    短短几个月。

    吴郡和丹阳郡的不服势力一扫而空。

    至于豫章、庐陵和鄱阳这些较远的地方,诸葛乔则是以怀柔为主,由诸葛瑾来督巡三郡,稳定人心。

    诸葛乔的重心不在治理江东诸郡,而在于谋取合肥!

    这些治理的琐事,大部分都分派到了地方,由徐庶及州牧府的文武来汇总管辖。

    合肥。

    孙权攻打了十几年,最终因为曹丕的故意放弃而让孙权侥幸取得。

    合肥城在伪魏十几年的加固下,早成了易守难攻的坚城。

    史载诸葛恪征发二十万军民伐魏,魏牙门将张特率三千人在合肥据守都守了月余。

    合肥城的坚固,不亚于荆州的江陵城了。

    章武七年,九月。

    诸葛乔放出消息,号称聚军民十万,要亲自来江北狩猎。

    同时。

    濡须口横列了大量的战船,似有兵取合肥之意。

    消息传到合肥。

    满宠连忙上表曹叡,要征调兖州、豫州的兵马抵挡诸葛乔。

    若对手是孙权,满宠还会考虑下仅用合肥和寿春的兵力来抵挡。

    可对手是诸葛乔,满宠就不敢大意了。

    一个出道至今从未败过的诸葛乔。

    一个能让大汉新帝刘禅下令督荆扬交三州的诸葛乔。

    一个能调动荆州和扬州,可以多线进兵的诸葛乔。

    一个治理扬州半年就敢来江北狩猎的诸葛乔。

    足以令满宠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

    满宠不怀疑诸葛乔的能力,也不会傻到认为诸葛乔没粮草养兵。

    孙权虽然败了,但江东的钱粮却还在。

    满宠能抢得大量的钱粮,诸葛乔同样能在江东募得大量的钱粮。

    曹叡同样不敢怠慢。

    在得到满宠的上表后,即刻下令兖州和豫州兵马南下,由陈县的司马懿统一指挥。

    从西到东。

    有颍川郡襄城曹休、弋阳郡信阳城文聘、弋阳郡西阳城司马师、庐江郡六安侯国贾逵、合肥新城满宠。

    以及亲自坐镇寿春的司马懿!

    显然。

    司马懿没将荆城的关平当回事,重心放在了濡须口的诸葛乔身上。(本章完)


  (https://www.qshuge.com/3240/3240780/11110859.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