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她能满意吗?
张劲其实不知道,张新兰跟黄胜利吵架,从头到尾都没避过两个,不,是三个孩子。
八二年底黄胜利回到京市之后,住的地方也安排好,便回了老家一趟,他原本是要把他老娘和大儿子一起接到京市的,不过他大儿子临近高考,便决定等到来年。
第二年七月中,他大儿子高考结束的第一时间,他便把老娘接来京市,再之后,一家人除了在张劲温明花家住着的黄筱筱,倒是齐齐整整的了。
也是因为一向跟自己不对付的婆婆跟自己住到一个屋檐下,张新兰才觉得,她现在的日子,又如同泡到了苦水里。
来自乡下的婆婆,卫生习惯并不好,她不仅不喜欢勤洗手,还喜欢随地吐痰。
这也就算了,但不知道她身体是不是有问题,她的鼻涕特别多,以至于她会不时地擤鼻涕。
说来也奇怪,别人的鼻涕,擤出来都是朝着地上去,但她的不一样,她的鼻涕如同喷泉,擤的时候喷得到处都是。
这也是张新兰特别受不了的地方,为着这个,她婆婆早前去东北家属院的时候,她就没少说她,让她拿着手帕挡一挡。
婆媳两人,也为着她婆婆不讲卫生的事,干了无数场架。
她其实并不介意她婆婆跟他们住,毕竟老太太年纪不小了,再说,她白天要上班,中午一般也都是在单位食堂吃,她眼不见为净就好。
但晚上不行啊,她婆婆特别勤快,她下班到家的时候,她基本上都已经做好了晚饭等着他们下班。
她说过无数次,她回家之后自己做,她婆婆依旧我行我素,一定要将晚饭先做好。
可她做的都是什么?
头天晚上或者当天中午她跟黄胜利吃剩下的菜汤,连着加点菜叶子,炖出来一锅连汤面!
这种吃法,是她张新兰从进了黄家门之后,就没习惯过的吃法!
再说,现在家里的条件又不像以前,吃什么都得计划着来,哪里还用节约成这样?
可是很无奈,无论她怎么说,无论她说过多少次,她婆婆就是不听,还会对着她吼一句“爱吃就吃,不吃就滚”的话。
张新兰有气无处撒,可不就只好冲着黄胜利去?
黄胜利呢,明知道他妈不爱卫生的事,但他就是能当做没看到,她说了很多次,让他提醒,也都被他当做耳旁风。
两人这几年会经常吵架的原因,张新兰自己也承认,一半是因为她婆婆,还有一半,一是因为黄筱筱,二呢,也是因为她自己的工作。
黄筱筱小的时候,她是真想过继给她哥,她想的是,比起两个儿子,黄筱筱更乖巧,他哥要是喜欢了,会不会想着结婚然后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等她哥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哥也不愿意再要黄筱筱,那她就将黄筱筱再领回来。
但她着实没想到,她哥不仅拒绝了她说的过继,更是没过多久就认识了温明花那个老女人。
还记得当时她从黄筱筱嘴里知道的时候,差点没被气死。
他就算要结婚,那也找个年轻一点的,不说二十来岁的大姑娘,三十多岁还有生育能力的也行啊?
可她阻止也没用,她写给她哥的信,都石沉了大海,电话呢,她哥就算接到,听见是她的声音也会挂断。
后来,他和温明花就真的结了婚,还把黄筱筱接到他们家一起住。
<div class="contentadv"> 要说感激他们对黄筱筱,当时也是有的,不过所有的感激,都在黄筱筱被送回东北,跟他们一起生活之后没了。
那时候,她是恨的,非常非常的恨温明花!
那个老女人,她怎么敢?
她怎么敢在养着黄筱筱的同时,让黄筱筱叫她妈!
天知道,她在看见黄筱筱给那个小拖油瓶的信里,一个接着一个的咱妈时,心里有多气愤?
那是她张新兰的女儿,她可以把张劲喊爸爸,但凭什么把温明花那个老女人喊妈?
她气得将黄筱筱写给小拖油瓶的信撕了,并且告诉她,再不许给她写信,但黄筱筱不愿,还说她就跟个泼妇一样,一点也没有她舅妈讲道理。
讲个屁的道理!
她只知道,不过几年的时间,黄筱筱这个明明是她亲生的女儿,就因为温明花,变得跟她不亲了。
也正是因为她心里有气,对待黄筱筱,也就失了耐心,更不想再看见她一眼。
直到后来没多久,黄胜利告诉她,他真的要转业,她实在没有忍住,对着又给小拖油瓶写信的黄筱筱再次爆发,然后被黄胜利知道。
她千算万算没想到,黄胜利会因为黄筱筱,连话都不好好跟她说了,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
那段时间,她甚至觉得天都好像要塌了,黄筱筱跟她如同是仇人相见,丈夫呢,对她没了耐心。
她一边要担心丈夫转业之后的分配,一边还要担心自己的工作,怕因为丈夫的转业,让自己没了工作,或者说,工作的安排不如她的心意。
结果也当然不出她担心的那样,丈夫要去一家新开办的食品厂,据说,是间什么都没有的小厂子。
她呢,也是被安排进机械厂,在机械厂的医务室当一名只能打针换药的护士!
她一个军区医院的医务部副部长,被安排去厂区医务室当副主任!
这种安排,她能满意吗?
就算她已经好几年没有临床就诊,但也不至于被安排到医务室当个副主任吧?
可没办法,她就算心里再不满,对这个安排,她也只能咬牙接受,要不然,等待她的就会是失业。
好在这种日子并不长,就在他们回京市的第二年底,她就被调到京市人民医院,担任后勤的副科长。
虽然职位没有在军区医院的高,但对比在医务室,还是好了太多。
而黄胜利那边呢,变化也很大。
食品厂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便从百八十人的小作坊,发展成四百多人的小厂子,直到现在,不过四五年的时间,又已经扩张成五千多人的大厂。
想到食品厂,张新兰垂下眼睑。
(https://www.qshuge.com/3238/3238742/115512335.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