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 > 第二八六章 董瑾

第二八六章 董瑾


  林本知道董良总是比他们看得更远。

  所以有时候董良说的一些话看起来匪夷所思,林本也只当是董良别有深意。

  “我知道你是担心钢铁的事情,铁路,铁路,用钢铁建成的路,自然需要大量的钢铁,不过你放心,我们很快就能够实现钢铁自由了,现在咱们有了鸡笼煤矿,只要再有一座优质的铁矿就好了。”董良拍了一下林本的肩膀,似乎是在给他一个保证。

  董良在东番岛上只发现了一些小型铁矿,品质也不是太高。

  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铁矿,大部分都含有大量的杂质,有些杂质难以去除,还会影响钢铁的品质。

  这样的铁矿就是劣质铁矿。

  作为一个博览群书的老师,董良知道咱们华夏实际上是缺少优势煤矿的。

  但是这也是相对于后世华夏全球第一的钢铁产量。

  就华族现在的生产能力,光是闽省的那几座优质铁矿开发出来就能够满足需求。

  不过董良知道的地方现在都还在清军的控制之下。

  “元首说的话,属下一直都是信的,那我现在就让人在鸡笼增建炉子了啊?”林本道。

  ……

  董良跟林本将未来一年工部工作就做了安排。

  建设工厂只是工部的工作之一。他们还要负责修桥搭路。

  上次急行军,董良就已经发现,东番岛上的官道过于狭窄,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没有桥梁,需要换船渡河。

  董良让林本做好规划,将环岛的道路先修建起来,同时也可以提前做铁路的勘查规划了。

  官道和铁路并不矛盾,铁路是长远目标,官道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人们总是说要想富先修路,事实上道路的畅通与一个政权的安全也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有发达的交通条件,董良就只需要在一些重要的节点驻守兵马,任何地方出现了问题都能够快速将兵力给投送到需要的地方。

  林本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他们工部现在最主要的两项工作就是制造局和基础建设。

  “元首,各地战后重建工作需要大量的人手,而且马上就要夏收了。您看能不能让张总长协调一些劳改大队帮我们修路啊。”

  董良没有任何犹豫就点头同意,这次东番保卫战,护卫军俘虏了英美水兵加在一起有两千多人,除了有少数几人被董良看中,统战过来为华族服务,剩下的人都要编到劳改大队。

  这就是四个大队。俘虏的五千多清军更是可以组建十个劳改大队,这些人统一归法部的张大管理。

  张大这个人虽然并不擅长律法,但是他为人公正,而且有很强的管理能力。

  他将具体的裁判所工作委托给专业的人做,自己在后面监督。

  另一方面,他的精力主要放在劳改大队上面。

  现在的劳改大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历场战争中俘虏的洋人,还有一部分是卓一清的私掠舰队抓捕的洋人。

  一部分是之前扶桑之战俘虏的扶桑人,其中主要是萨摩人。

  还有一部分就是俘虏的清军。

  俘虏的清军在劳动一段时间之后,很快就能够转化为华族的百姓,毕竟同宗同种,董良不想让他们白白丢了性命。

  但是前两者基本上很少有出头之日,除了经过法部的价值考察,觉得你对华族有价值了,才能够完成归化,从而解除劳改,成为一名正常的华族公民。

  “十个大队够不够?”董良问道。

  林本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够了,够了。”

  十个大队五千人,有这些人帮助,一些危险路段的修筑就可以交给这些人,减少普通百姓修路的死伤,这样少了工部很多麻烦。

  以前这些事情都是林本管,根本就不需要请示董良,但是现在华族各部分的越来越细,跨部门的事情就需要董良来协调。

  看似是效率变低了,实际上随着管理越来越正规化、精细化,这样反而提升了工作效率。

  “林总长,你看还有什么问题吧。”董良见谈得差不多了,补充问了一下。

  “元首,还有一件事情,之前我们调整了火枪生产线,全力生产线膛枪,刚才您也说了发展各地的分局,我觉得可以将燧发枪的生产线放到各个制造分局去,您看可以吗?”

  武器制造乃是关系到政权的安全,兵工厂之前一直都是集中管理,因为董良担心技术扩散下去,导致枪支不受管控。

  但是现在护卫军扩充得太快了,护卫军的正规军虽然只有八个大队四五千人,现在马上就要变成十四个大队七八千人,但是守备队的数量却有将近三十个大队,也就是一万五千人。

  民兵的数量更是有十几万人。而董良让工部要在今年年底之前为每一个民兵配一把燧发枪。

  因为董良也不知道自己闽粤的战争进度会有多快,他必须要做好准备,要是他跟太平军一样走了狗屎运,很快就拿下闽粤,那么他必须要有一定的兵力作为基础,而不能仅仅依靠收编当地的势力。

  一旦他要依靠收编当地的势力,那么华族政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就没有办法推行下去了。

  那种换汤不换药的革命并不是真正的革命。

  华族的事业不可能依靠简单的改良来获得的。

  董良沉吟了一下,手指敲打着桌面发出了“哒哒哒”的声音,非常有韵律。

  他想起了护卫军离开鸡笼时,百姓含泪食箪浆壶的情景。

  民心可用,就算是现在东番百姓人手一把枪,也不会有人将抢对着护卫军。

  “可以,就这么安排,每个县的制造分局都建造一条燧发枪的生产线。另外,咱们工部内部也要加强技术革新,能够做出技术上重大创新突破的工匠,我还是那句话,华族不吝啬以爵位相赐。还有你们内部的提拔也是以技术人才优先,工部与其他各部不同,是靠手艺吃饭。”董良说道。

  “元首放心,有属下看着,工部一定能够完成任务。”林本现在手下怎么说也管理着上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制造局的工匠。

  他早已经不是那个憨厚的匠人。

  送走了林本,董良叫来了一位华族高层的新人,这个人也姓董。

  他就是跟阿福一起回来的董瑾。

  董瑾原本是噶玛兰厅的通判,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但是因为董家乃是寒门,董瑾好不容易才得了一个偏远番厅通判的官职。

  这样的官职换做是其他人,人家都不屑于去做。

  然而董瑾却接了下来,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噶玛兰的时候做了很多实事,稳定了那里的秩序。

  “参见元首。”董瑾见到董良的时候没有倚老卖老,而是非常恭敬地行礼,他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彬彬有礼的读书人。

  身穿长衫,下巴上的胡须修长整齐,脑袋后的辫子已经剪掉,头上带着布冠。

  “二叔,不必多礼,咱们是一家人。”董良还是按照族中的辈分去喊董瑾。

  董良不喜欢宗族士绅对基层的掌控,但是他并不反对宗族情怀。

  华族注重传承和祖先崇拜,这本身就是以华族人的宗族情怀为基础的。

  董良所反对的只是有人利用宗族的权力去侵蚀政府的权力。

  董良身边可以依仗的亲族不多,阿福算是一个,杨瑛瑛只能算半个,现在终于遇到一个士人出身的董瑾,董良肯定要用好。

  即使不是因为董瑾本家身份,他这样诚心投靠的满清官员,董良也要重用。


  (https://www.qshuge.com/3229/3229779/110321038.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