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小说全文阅读 > 第242章 崇祯也成了炒粮客

第242章 崇祯也成了炒粮客


  京城,紫禁城中。

  最近一段时间。

  朱由检的心情非常不错,天天都是笑容满面,精神焕发的样子。

  因为他发财了。

  内帑又变的充实起来了。

  单单从江南地区送来的钱粮,就有一千万之多,其中粮五百万石,钱五百万银元,各占一半。

  户部那边的收获也很不错,因为南方也取得丰收,今年岁入将达到三千万钱粮,只是到账会比较缓慢,得好几个月时间。

  但不论如何。

  朱由检手头明显变的宽松了。

  在户部的钱粮没花完之前,文官们暂时不会过来敲诈勒索他,耳根子清净了不少。

  而24座的海外庄园(即太子庄园、公主庄园),派去了数万青壮,经过三个多月的建设,也传来非常多的好消息,说不定到年底,就能送来第一批的收获了——这些庄园的收益,不会送入内帑,他朱由检只能拿到少量分红,但也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此外!

  这个月九月初,埋头在皇家农庄又干了一年的方以智,以暴瘦二十多斤,晒黑到如同老农的形象,回到了京城,进入宫中,见到皇帝朱由检后,就跪在地上,激动痛哭,随后送上一份惊喜。

  皇家农庄丰收了!

  在北方连续干旱的情况下,方以智克服了无数困难,采取了种种的改革措施,终于实现了人定胜天,从不配合的老天爷手中,抢到了这场难得的丰收。

  比如皇家农庄的数量,从一千座,撤消或合并,压缩到了只有五百座。

  放弃了超过八百万亩不适合耕种的土地(或改为牧田),只对一千万亩的有灌溉条件的农田进行精耕细作。

  在非常艰难的时期,应皇帝的要求,还抽调出8万人的青壮,送他们去海外拓殖,这增加了额外开销不说,也丧失了部分宝贵人力,降低了总体工作效率。

  但采取惊人的魄力并付出巨大的努力,解决了无数的困难与麻烦后。

  五百万银元的银行借款被方以智花的干干净净,一分不剩。

  换来的是足足3350万石的粮食。

  除去500万庄民与饲养禽畜需要消耗的口粮,还可腾出350万石的小麦,送到京城,送到皇帝的内帑之中。

  又以现在京城的粮价。

  即便这些是带壳的小麦,价格也在2.5银元~3银元/石,总价值约一千万银元。

  只要全部卖掉出手。

  不仅足够归还550万银元的银行贷款+利息。

  还能净赚三百万银元以上。

  所以方以智激动到落下眼泪道:“陛下,臣做到了,臣没有辜负陛下的信任,没有被天灾打垮,反而虎口夺粮,实现了今年的丰收,陛下,臣这次没有让你失望吧?”

  “好好,密之,你辛苦了,朕没有看错人,朕就知道你是朕之武侯,不管多么困难,都不会让朕失望,起来,快点起来。”

  朱由检连忙把方以智拉了起来,赐座,并拉着他的手,君臣交心了很长时间,也多次感动到泪目,忠臣,忠臣啊,如果像方以智这样的忠臣,能有一百个左右,大明就有希望了,中兴完全能够实现,他也不必那么辛苦和焦虑了。

  “陛下。”

  聊到后面,方以智建议道:“这350万石的小麦,送到京城后,就赶紧抛售掉吧,把欠天下通银行的贷款还了,等到了明年,我要想办法送500万石的粮食到内帑中,还有大批的牛羊猪,到了明年,定是一个更好的丰收年!”

  方以智进行着憧憬。

  “好,朕拭目以待,也相信爱卿一定能够做到。”

  朱由检十分高兴,当即赏赐了不少滋补之物给方以智,叮嘱他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别把身体给累坏了。

  “谢陛下!”

  方以智一脸感动,连连拜谢后,无比满足的离开了皇宫。

  ……

  到九月下旬。

  从皇家农庄运来的350万石小麦,已全部送到了内帑中。

  加上许家庄送来的500万石粮食。

  如今内帑中的粮食总量,达到了850万石之多,用堆积如山形容不为过。

  但这个时候皇帝朱由检,似乎没有听从方以智的建议,把这些粮食全部抛售,或者卖掉一部分,而是继续囤在手中,丝毫没有卖掉的意思。

  话说这是怎么回事?

  现在市面上粮食的价格高企,尤其是京城的粮价,大米、小麦等细粮已涨到了4银元/石,玉米、土豆、红薯等粗粮也要2银元/石,只要把手头这些存粮全部出手,朱由检至少能得到2000万银元!

  哪怕只卖出500万石,也能得到1500万银元左右。

  面对这样的惊人巨款,他为什么不考虑卖粮?

  因为内阁学士与朝中的文官大臣,乃至武臣勋贵们,纷纷过来找到他,劝他不要抛粮,再等待一段时间。

  首辅温体仁道:“陛下,许家庄设在京城的廉价售粮点,每天抛出廉价粮三万石,足够养活京城上百万的百姓,何必担忧百姓们买不到粮食?等许家庄的余粮抛完了,陛下再卖粮不迟,反正粮食放在粮库中,不会腐烂毁坏。”

  大学士钱士升道:“陛下现在就把粮食卖了,等许家庄的余粮耗尽,京城百姓从哪里买到低价粮?若百姓们买不到粮食,要出大的乱子,陛下岂不是毫无应对之举措?不如多等一等,再观望一段时间。”

  户部尚书侯恂道:“如今北方粮食的自给率是六成,许家庄再运来近两亿石粮食,足够北方所有百姓吃饱了,陛下内帑中的数百万石粮,更是够京师百姓吃一年,若大量抛粮,定会导致粮价暴跌,内帑将损失巨大。”

  而这些学士与大臣的劝说,算是比较委婉的。

  有几位勋贵,则是凑到朱由检耳边,用最直白的语气进行利诱了:

  “陛下,京城粮价,再过两三个月,定能涨到5银元/石以上,甚至8银元、10银元之高,这么急着卖粮干什么?”

  “现在抛粮,陛下最多赚一两千万银元,若是等粮价涨到5银元呢?陛下能赚四千万银元,差了一倍还多!”

  “陛下难道就不想多赚点钱,不想手头宽裕一些么?”

  “其实百姓手中不缺粮,臣看到有些百姓家中,囤了几百斤上千斤的粮食,够吃一两年了,但还天天排队去买,而手头没钱的百姓,粮价再低也买不起,只能闯南洋或者找别的生路,现在粮价就是再涨十倍,也饿死不了几个人。”

  “陛下,粮食千万不能抛啊,既然许家庄能耐大,就让许家庄运更多的粮食过来,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就别拦着我们发财,而陛下手中粮食最多,定然能赚的最多!”

  面对这么多的诱惑劝说。

  朱由检脑中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把粮价炒到每石8银元、10银元之高,百姓们买不起,最后谁来接盘?

  得到的回答是:谁最需要粮食谁接盘,说不定是许家庄又高价把粮食买回去了,总之在明年夏收之前,粮价究竟定多高,完全是他们说了算!

  实际上,朱由检心里非常清楚,粮价太高的话,受伤害最大的,肯定是中下层的百姓,而许家庄粮食储备充足,甚至奢侈到以肉类代替粮食,怎么可能成为被割的韭菜?

  所以听这些大臣勋贵们的,是绝对不行的。

  可大量抛售粮食,以京城的市场体量,真有可能供大于求,导致价格暴跌,得缓慢的抛售才行。

  然而许家庄的低价售粮点,每天都在抛粮,他那么着急干什么?

  最好等许家庄余粮耗尽,市场粮价比较合适的时候,比如说4银元/石,再缓慢卖出个500万石,这最为理想不过。

  可以说这一刻,朱由检的心态,已接近一个不那么贪心的炒粮者了,只想稍微多赚一点。

  ……

  时间进入到十月份。

  北方已经进入冬天,甚至局部开始降温下雪了。

  而冬季天寒地冻,等冰雪覆盖,将十分不利于运输。

  这时候许家庄也对控制住北方粮价感到绝望了,不愿再挣扎了,干脆从十月一日起,在北方市场,大量抛售出手中余粮。

  平均每天抛售一千万石!

  价格则压低到15文/斤左右,粗粮更加便宜。

  一直到十月十日。

  合计抛售1亿石的余粮!

  然后关闭北方所有的低价粮销售点,干脆选择躺平了。

  于是属于炒粮者们狂欢的阶段来临了。

  又以京城小麦价格为例。

  十月十一日,市场价5银元/石。

  十二日,5.5银元/石。

  十三日,涨到了6银元。

  到二十日,飙升到了10银元/石。

  当市场上某样商品的价格在不断上涨的时候,持有者就会惜售,抛向市场的粮食,则会被飞速的抢购一空,跑到做多者的手中。

  这个时候,朱由检完全可以每天五千石、一万石的,抛售内帑中的粮食,因为总会有人接盘,以维持粮食高价,然而朱由检不仅没卖出一粒粮食,反而花掉500多万银元,以3.5银元/石不到的价格,从某位商人手中,买进了150万石的粮食,让内帑中的存粮,增加到了1000万石整。

  即把所有的银元,全部换成了粮食。

  这、这是怎么回事?他买进这么多粮食干什么?

  或者说,囤这么多的粮食干什么?

  自然是为了赚钱。

  现在粮食价格普遍涨到了10银元/石,而朱由检手里有1000万石粮食,只要能全部高价脱手,岂不是能赚1亿银元之多,这岂不是发大财了?

  不仅能还清欠许家庄的所有欠款。

  还能结余数千万银元,足够练出二十万新军,足够推行改革……能做的事情极其之多。

  至于高粮价的最大受害者,朱由检也琢磨清楚了,确实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做局炒粮之人,谁能成功在最高点套现,谁就是赢家,谁要是没能逃脱,成了接盘侠,谁就是输家。

  只能在明年或后年继续通过炒粮解套。

  只是有传言说,今年的粮价,炒到20银元/石的高位没问题,不必急于套现,上升空间还有很大。

  就是这些传言,让朱由检暂时按捺住了抛粮想法,打算再观望几日,或许可以等到最合适的抛售时机,况且就这么几天而已,饿不死多少百姓。

  这个时候,朱由检已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炒粮客,完全熟悉与了解了规则,并不认为百姓会受到太大影响,因为粮价最终还是会回落的。

  ……

  十月二十二日,陕西,凤翔府,宝鸡县境内。

  面对无限上涨的粮价。

  “弟兄们,杀奸商,杀贪官,夺粮食!他们不给俺们活路,我们特娘的今日又反了!”

  原本打算隐姓埋名当个普通百姓的罗汝才,面对15银元/石的天价粮,不得不纠集一帮老兄弟,举起刀枪,再煽动起十万贫民,瞬间攻破了县城,杀尽了奸商和贪官,居然缴获了够吃一年多的巨量粮食。


  (https://www.qshuge.com/3208/3208168/10722652.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