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崇祯重振大明最新 > 第70章 大事集议

第70章 大事集议


林丹汗封贡的消息,很快被快马加鞭送到京城。

    朱由检得知前元玉玺已经在送到京城的路上,心中喜悦不已。

    在他看来,这是能载入史册的大事,自己能拿来祭告太庙,让祖宗知道大明开国二百六十年后,前元后裔终于彻底臣服。

    但是一个问题就是,册封林丹汗的事情虽然经过朝议,册封其他贵族却是朱由检私自决定,这件事朝廷有可能不会承认。

    如果不能让朝廷通过,这些顺天爵位就只是朱由检私自册封、附带的爵禄也需要朱由检用内库承担。虽然他自信能承担起。却到底名不正言不顺,还有很多不便。

    例如贸易配额的事情,就需要互市官员配合。朱由检希望朝廷能认可顺天爵位,确立他们的地位。

    『一位王爵、一位公爵、十位伯爵、十五位子爵、十位男爵、一百六十三位爵士。』

    『在我看来不算多,就看朝堂上的官员怎么看了。』

    因为孔贞运提高了封爵标准,除了林丹汗获得王爵、贵英恰获得公爵之外,其余首领没一个获得侯爵。毕竟察罕部是林丹汗的汗廷,根本不存在威胁林丹汗的大首领。

    十份伯爵诏书之所以能够用完,还是孔贞运私下降低标准向其他首领许诺,想要用这些比较有实力的首领牵制林丹汗。否则以察罕部的户口,根本封不出十位伯爵。

    子爵的数量同样不算多,大多是铁槊科诺特十苏木这些提高级别册封的将领,能达到千户册封子爵的首领很少。

    男爵就更少了,因为它五百户的要求和三百两的爵禄,让草原人觉得相比爵士不划算。他们大多把户口拆分成百户,谋求有一百两爵禄的世袭爵士爵位。

    林丹汗等人也有意压制下属爵位等级,把手下的苏木合并拆分成百户,掌管者成为爵士。

    所以男爵的数量是最少的,能把十份诏书用完,还是因为剩余名额被侯保山拿去拉拢林丹汗的福晋,给她们麾下的部落管理者爵位。

    爵士的数量则猛然增多,足有一百六十三位,大多是顺礼王和十位伯爵的下属。他们被林丹汗和十位伯爵分配到百户子民,依附这些大领主。

    总体来算,一共有二百位顺天贵族,其中绝大多数是爵士,需要的爵禄总额是五万零八百两。

    再加上给沙尔巴呼图克图的五千两,给林丹汗福晋、儿女、妹妹等亲属的一万两千两百两,每年的爵禄总额合计六万八千两,贸易配额是爵禄的十倍,总计六十八万两。

    相比天启二年安抚林丹汗的百万市赏,这个数额并不多。但那时的百万市赏是一次性的,之后“进兵则赏,不进兵则否”。

    如今封爵之后,爵禄每年都要发放,贸易配额也有可能被察罕部每年都使用光,这对朝廷来说,压力就太大了。

    所以朱由检打算用皇店和顺天银行承担贸易配额这一块,爵禄发放的事情,则是交给朝廷。

    『贸易能给我挣钱,爵禄由朝廷承担,这样做简直完美!』

    『就是不知道这个方案,能不能在朝堂上通过了?』

    让朝廷去做贸易有可能在账面上亏本,但是让朱由检安排的太监去做贸易,那就大概率挣钱了。毕竟太监贪污朱由检查出来就能处置,朝堂上的官员贪污,朱由检这个皇帝可能都没法查出来,甚至查出来后,都可能没办法处置。

    所以朱由检提出这个方案,打算让朝廷只承担六万八千两的爵禄,其它都交给自己。

    按照俺答汗封贡的前例,朱由检把这件事交给大臣廷议。

    大事必集议是秦汉以来的传统,这种传统在大明更是被发扬光大,发展出朝议、廷议、阁议、部议等形式。

    朝议又称朝仪,就是召开朝会。朱由检之划分的朔望朝、常朝、常参,都是属于朝议。

    阁议主要是皇帝召集内阁大学士和相关官员讨论事务,皇帝不参加的时候,阁议由首辅主持,拟出票拟给皇帝裁决。

    如今朱由检已经用常参会议做出日常决策,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阁议。

    廷议比阁议的范围更大,参加廷议的人员少则十数人,多则数十人,有时甚至多达百余人。原本在端门左侧的阙左门东阁举行,万历后期开始,改在承天门前的中军都督府举行,皇帝通常不参加。

    内阁大学士因为权威太重,为了防止他们对廷议结果干扰太大,从天顺年间就不被允许参加廷议。所以参加廷议的人员,主要有六部尚书、侍郎等朝廷重臣,还有重要勋贵、科道官员等人。

    廷议之前,主管廷议内容的部门需要先将所议事项及时间写成揭贴,通知给参加廷议的有关人员。廷议之日,由该部尚书主持,侍郎宣布议事内容,听与议者发言。议事完毕后,由侍郎拟稿,经誊清后,与议者署名,然后上奏皇帝。

    皇帝通常不会否决廷议结果,即使对结果不满意,通常也只是留中不发,不会轻易否决。

    对于这个传统,朱由检很是尊重,觉得集议暗含民主集中制的内核,可以成为自己的改制方向。如果以后在地方推行这种制度,自己就不用担心某个人在地方一手遮天、做官时独断专行。

    确定把林丹汗封贡的事情交给大臣廷议,朱由检在廷议人员上稍微改动一下。除了仍旧不允许内阁大学士参加外,其他加衔四辅大臣的臣子,都被朱由检要求参加廷议。他要把加衔和集议结合起来,一点点改变传统。

    廷议的人员并不怎么固定,再加上除了科道和勋贵之外,有资格参加廷议的官员大多都有四辅大臣加衔,这点上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只是四辅大臣加衔不可避免地更加受到重视,让许多朝堂官员想获得这个加衔。

    林丹汗封贡这件事作为兵部事务,廷议的主持者应该是兵部尚书崔呈秀。但是崔呈秀如今正在请求守制,还被很多官员参劾,根本不能参加廷议。两位兵部侍郎的名望不够,不足以主持这样的会议。

    再加上六部尚书中地位最高的吏部尚书周应秋同样被人参劾,户部尚书郭允厚有可能因为财政紧张反对这件事。朱由检最终在杨景辰的推荐下,以老成持重为由,选择了左都御史、年龄最大的议政大臣房壮丽主持廷议。

    和大明的很多文官一样,房壮丽对中原之外的事情并不怎么感兴趣。但是皇帝坚持这件事情,再加上京城确实有可能受到后金威胁,他在杨景辰的劝说下,也就同意了这件事。

    有了这个支持者主持廷议,还有朱由检这个皇帝和魏忠贤这个厂臣力推,再加上林丹汗封贡的事情有俺答汗封贡的前例,反对的人就不多了。很多人都觉得朝廷每年花几万两银子收买林丹汗部,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除了户部尚书郭允厚以财政紧张不愿承担爵禄、英国公成国公定国公等勋贵不愿出现顺天贵族之外,其他人就是对林丹汗封贡的事情有些非议,也没有站出来公然反对。

    最终,因为明确反对的没有几人、赞同林丹汗封贡的人员也险险过半,这件事得到通过,上奏给了皇帝。

    朱由检得知结果后,顿时欣喜若狂,知道林丹汗封贡这件事,最终尘埃落定。

    现在,他只需要等待林丹汗的使者献上玉玺,就能在登极之初祭告太庙,在青史上留下自己的功绩。

      《明史》:

        大事廷议,大臣廷推,大狱廷鞫。

        (这是明朝文官的三大权力)

    (本章完)


  (https://www.qshuge.com/3203/3203332/11111083.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