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大明世祖免费阅读小说 > 第三十三章都城之争

第三十三章都城之争


而此时,赶过来凑热闹的尤世威,从漠南而转进,一路上降服(驱赶)了不少的蒙古人,约莫三千余骑兵,然后浩浩荡荡地攻伐宣府。

不出所料,僵持了两三天后,宣府光复。

插上明旗后,尤世威迫不及待地来到北京,想要赶上这场重要的收复旧都之战。

结果等来的却是北京城的飘扬明帜。

“该死!”

尤世威火急火燎地入城,然后又待不了一个时辰,又火急火燎地南下。

“怎么?”刘廷杰不解道:“咱们不是说好的去山海关吗?”

“李继祖这厮会漏掉这?”

尤世威气恼道:“我刚入城,他就轻声笑语的对我说:来晚了,然后我刚想开口,他又道,山海关也派兵马去了……”

“这鸟人,只留下了一个北直隶给咱们?”

刘廷杰惊了,李继祖的胃口太大了吧!

“哼,他是不得不留。”

尤世威冷哼道:“控制北京,还得监控关宁军,能分出兵马打山海关,已经算了得了。”

“那岂能让他?”

刘廷杰忍不住开口道:“那可是山海关,天下第一要塞。”

“我知道。”

尤世威烦恼道:“山海关面向辽西走廊,从东难攻内,但从南却很容易,这是朝廷的制衡之策。”

“但李继祖却说,关宁军的家眷都在山海关,关宁军一去,事半功倍。”

“我偏偏却反驳不得。”

言罢,他狠狠地说道:“走,去打北直隶。”

说完,一抽马鞭,快马而去。

刘廷杰也懊恼不已,这李继祖什么时候那么奸诈了。

无奈只能紧随而去。

待在一旁的姜瓖等大同武官,只能听了个七七八八,但也只能跟随而去。

回首望了一眼北京城,那里满是繁荣。

……

随着北伐的进来,运河这条黄金水道愈发繁荣,来往的漕船源源不断地送往物资。

像沧州、天津等北直隶的运河口岸,以及山东境内的临清、德州等,也枯树逢春,再次爆发出难得的热闹景象。

即使只是给漕船歇脚,搬运,吃食等杂活,也养活了不少的百姓。

苦难的山东,似乎因为这场战争,恢复了几分元气。

吴三桂并不知道战争红利的含义,但却明白运河的繁荣,促进了枯竭的山东百姓。

而大量的南方粮食到来,也让山东的粮价一日三跌,终于恢复到了每石一两左右。

“侯爷,该启程了。”

失神地望着济宁码头,吴三桂心中百味杂陈。

此去南京,不知是死是活,亦或者是囚是用,谁也不知道。

他曾经也有個后悔,但理智告诉他,回到关外的满清,将会面对一个恐怖的庞然大物,让他们逐渐窒息。

投降,带着大量的兵马投降,或许还有一条生路,抵抗到底却只能消亡。

“再等会——”

吴三桂语气颇软,对于这几个监控自己的军卒,他温言解释道:“我的儿子还没有消息,再等半个时辰吧!!”

随即,他们手中就被塞了一锭银子:“好吧,最多半个时辰,不然赶不上趟了。”

朝廷对于像重要人物,一路上的吃喝,看顾兵马,以及行程,都有必要的安排规定。

不过,凡事无绝对,多等半个时辰也不会出事,吴三桂毕竟不是俘虏,也没有兵马威胁,只要按时抵达南京即可。

“走吧!”半个时辰转眼即过,但依旧没有消息传来,吴三桂失望极了。

而就在这时,那头突然传来的喧闹声。

他定眼一瞧,一个头戴黑色唐巾(类似于幞头)的老头,在一众读书人的护送下,缓缓登上了船。

码头送别的士子众多,就算是隔着老远,吴三桂也嗅到那股的酸气。

“这是?”

船只慢慢开门,吴三桂投去了好奇的目光。

“那是衍圣公!”

这时,济宁上船,坐在船头,未说过话,仿佛哑巴一般的男人,突然开口道:“他这次也像与你一样,去往南京觐见陛下,”

“你?”吴三桂皱眉。

“见过敬侯,介绍下,在下锦衣卫千户,楚玉——”

男人微微一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楚玉?”吴三桂心中一沉,脸色难看,开口道:“是陛下让你来的吧?”

“不,我是回去述职罢了。”

楚玉见其脸色,不由得笑道:“正好这一路上,就属您这船最宽敞,所以就上船了。”

听到这,吴三桂松了口气。

“随伱去用吧!”

说完,就转身离去。

而一旁,那两个收取白银的锦衣卫,则拱手道:“楚千户。”

“吴三桂这一路上如何?”

楚玉背后抄手,面对运河。

“还是安生,只是不停的焦虑着家眷。”

“家眷?”

楚玉闻言,冷笑道:“他这是在担心北京打得如何了。”

“免得投降早了,心里不舒服。”

“好好盯着他,莫要出了差错。”

说完,他跨到靠近的小船,直奔衍圣公的船只而去。

对于楚玉来说,吴三桂只是目标之一,而衍圣公的重要性,某种程度来说更为重要。

一路上走走停停,到了八月中旬,距离中秋节过去三天的时间,一行人就来到了南京城。

南京城中对于战事的进展十分关切,商业氛围极高,人来人往思量着做生意。

等王师拿下济南,就有许多商人盘算着该运什么货过去,又买什么归来。

临清,德州,沧州,无不是他们的筹算。

而对于北京城,他们算是五味杂陈。

虽然说北京城还没光复,但众人认为其必将光复。

一方面那庞大的市场,让他们垂涎三尺,那是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城市。

但北京的光复,却又给南京的政治地位致命一击。

陪都终究是陪都,哪里有北京来的正统?

京师的好处他们时隔两百多年再次尝到,他们怎么可能放手?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开始商量起北京光复之后的都城事宜。

于是,一分为二。

大部分的南方官,都建议将都城设置在南京,太祖所都之城,而且远离北方战乱,大明因此这几百年来吃了多少亏?

而北方官,以及大局观的文臣,则主张迁回北京。


  (https://www.qshuge.com/3190/3190969/700118930.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