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〇六章 你能成为电影大师
周五,罗纳德飞去了纽约。
尼西塔为他安排好了一切。“纽约客”杂志的著名影评人,或许是阿美利加活着的影评人里最有争议性,最犀利,最和主流影评不同的影评家,宝琳·凯尔,会在家里和他会面,讨论她对“壮志凌云”的猛烈批评。
老太太是1919年生人,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开始为“纽约客”撰写影评,是新好莱坞运动的重要推手。
阿美利加新浪潮电影的开端“雌雄大盗”,就是经由她强力推荐,一举获得公众的认可,变成了票房和评论的双料赢家,在好莱坞影史上注定会占有一席之地。
宝琳还曾经被“雌雄大盗”的主演沃伦·比蒂邀请,担任过派拉蒙的高级顾问,不过几个月以后她就辞职,回去写影评了。
这次宝琳对“壮志凌云”的批评非常激烈,派拉蒙里还有认识她的老人,经过协调,她同意在家里见见罗纳德,当面聊聊自己为什么对电影的批评这么严厉。
“请问宝琳·卡尔女士住在这里吗?”罗纳德按响了门铃,来开门的是一个小男孩。
“奶奶,有个人要找你,你叫什么名字?”小男孩转头问罗纳德。
“罗纳德,罗纳德·李。”
“威廉,请他进来。”宝琳出来把孙子带到一旁,让他去看电视了。
“你好,宝琳。”
罗纳德一时不知道怎么和影评家开口交流。
自己在起步阶段被她帮助很大,但是这次的批评非常不留情面。
“来吧,罗纳德,现在的影评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了,纽约客不会影响很多你的观众的。他们才不会管一个老太太说些什么。”
“不,你的影评对我来说关系重大。”罗纳德一下子感到了放松,走到起居室,和宝琳·卡尔聊了起来。
“电影评论本来就没有百老汇的戏剧评论那样的权力,来决定电影票房。更何况你们电影公司,还发明了影评解封制度。现在的影评,必须在电影上映以后才能出现在媒体上,第一批观众早就不用影评来做他们选择电影的参考了。
更何况我在为纽约客杂志写稿,比起艾伯特他们这种报纸的影评,就更没有什么影响力了。”
宝琳哈哈一笑,自嘲起自己的影响力。
罗纳德知道她说的是实话,相比百老汇的戏剧评论可以决定一出新戏的生死,电影评论更多的时候,已经是一种电影公司次要的营销手段了。电影院里的海报花的钱要比公关影评人多得多。
不过他还是表示了不同意,把自己当年处女作“快节奏的里奇蒙高中”受惠于她的影评力捧,才能增加拷贝,变成全国发行的往事告诉她,并且再一次当面道谢。
“我喜欢那部电影,还有你的第二部电影‘彗星之夜’。他们让我想起罗伯特·奥特曼。你没有规定观众用什么观点和方法来看你的电影,他们到了电影院,被你吸引进去,然后发现了超出期望的情节和剧情,一切都是那么的富有余地,是一种探险。
而你之后拍摄的大制作,则趋于模式化。在电影的前五分钟,我就知道你想干什么。对一个不喜欢重复看自己要写影评的电影的人来说,这不是很好的体验。”
罗纳德对宝琳的坦率也很喜欢,“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是我不可能继续呆在那些小制作剥削片里。好莱坞是个非常现实的地方,想要拍出流传几十年还有人记得的电影,我必须先证明自己能够卖座。而要想卖座,这些好莱坞的套路是必不可少的。”
宝琳的头发已经灰白,她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听到罗纳德说想拍流传几十年还有人记得的电影,不由微笑起来。
罗纳德发现老太太笑起来很温和,就像一个邻居家的老奶奶,和她不笑的时候非常犀利的样子,区别很大。
“我没有看错你,你果然是想拍出经典电影的人。要想拍出被人牢牢记住的电影,你必须离那些爆米花片远一点,多关注一下现实的重大问题。
好莱坞所有的经典电影,都是关注当时的现实重大问题的。”
“现实重大问题?”
“是的”,老太太站起来给罗纳德续了一杯咖啡,然后从书架上拿下了自己写的影评集结成的几本书,翻到了目录递给罗纳德。
“你发现没有,七十年代开始,意大利裔导演,占据了好莱坞经典大片的主流地位。而原来的犹太裔导演,清教徒导演,逐渐退出了正剧的舞台,转而去拍喜剧片和爆米花片了,他们在三十年代和二战时期,可是包揽了几乎所有的经典电影的导演和演员的。”
罗纳德看了看第一本的封面,是宝琳·卡尔的第一部影评集结“亲吻和枪声(Kiss
Kiss
Bang
Bang)。他翻了翻几本书的目录,里面有评论过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弗朗西斯·科波拉的“教父”,布莱恩·德·帕尔马的“魔女嘉利”,还有迈克尔·西米诺的“猎鹿人”。
而犹太人导演则和黄金年代比起来减少了很多,她只喜欢斯皮尔伯格。传统的清教徒导演,她则推崇罗伯特·奥特曼。
“确实是,这是为什么?”罗纳德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意大利裔为什么在七十年代以后,在好莱坞大行其道?
肯定不是钱的问题,意大利黑帮投资电影,还是在“教父”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以后。
也不是所谓的裙带关系,族裔照顾问题。要说对族裔的照顾,犹太裔才是其中翘楚,而且他们的黑帮也比意大利裔要厉害的多,早在二十年代就涉足了电影业。
罗纳德挠了挠头,他对老太太这个犀利的问题觉得很有意思,但是想不出答案。
见罗纳德像一个孙辈一样看着自己,想知道答案的样子,宝琳·卡尔笑了笑,这次骂骂他,算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她不像眼看着一个大师的料子,滑落到爆米花商业片的拍片机器。
“因为越战改变了阿美利加人的想法,笨蛋。”
“嗯?越战?”
罗纳德抬起头,他发现自己跟不上老太太的思路,自己是越战老兵家庭出身,没觉得和其他人有什么想法上的不同呀?
宝琳·卡尔知道罗纳德没想过这种电影市场深层次的艺术风格转变,接着说了下去。
“原来我们阿美利加人,是自我觉得天命昭昭,上帝眷顾的新巴比伦的。但是越战让我们从道德层面上面跌下来,派穷人的孩子去越南轰炸那些无辜的民众,还失败了,让我们知道了自己并非在道德上没有瑕疵。
而东瀛人的产品物美价廉,则更加加剧了这一问题。我们除了在道德上,在工业和技术上也没有优越感了。”
罗纳德点头称是,越战确实对阿美利加人的心理冲击极大,一个非常明显的转变,就是婴儿潮结束了,新一代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
“越战最严重的后果,是对负罪感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阿美利加人对什么是负罪感,有了全新的,和过去完全不同的理解。”
“负罪感?”
“我们失去了五月花号上移民中,清教徒的那种道德上的优越感。我们曾经相信,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会战胜所有的邪恶和恶魔。
而越战之后,我们发现,也许邪恶不是那么容易战胜的,我们有失败的可能,也许我们会不得不和他们共存。我们在道德上,技艺上,对其他人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优越感。”
罗纳德不太明白,这种所谓的负罪感,和意大利裔主导了新好莱坞运动有什么关系呢?
“意大利裔,和很多新一代的导演,都是天主教徒。和阿美利加立国的清教不同,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包含了充分的负罪感教育。我们都是有罪的,每周都要去找牧师告解。
正好这种心态,和现代阿美利加人的普遍感受一致,所以他们拍的电影,也在心理上符合那时候观众的心理状态。
再加上视觉化是意大利人的强项,看看那些文艺复兴的绘画和建筑,他们天生就能把电影拍的像世界名画一样。”
“哦……”
罗纳德陷入深思,宝琳·卡尔作为顶尖的影评人,看问题的角度和导演非常不同。他很确定,至少斯科塞斯和科波拉拍电影的时候,绝对不会考虑什么天主教的负罪感。
不过不同的角度也许也有一些真相。这些都是融入了导演思维底层的潜意识。你也许平时不会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但是在拍电影的时候,却无时无刻不被影响。
“那么自己的的潜意识底子,是什么文化呢?好莱坞新一代的消费主义?还是前世华裔的孔夫子教诲呢?”罗纳德想到了自己身上,老太太的厉害之处,不在于她骂人还是夸人,而是启发思考。
“看来你同意我的看法”,宝琳·卡尔误以为罗纳德在想新好莱坞的导演风格。
“我听说你接受过科班教育,你看过不少黄金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吧。那个时候,清教徒和犹太人的导演主导了好莱坞。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犹太人,很喜欢暴露社会的阴暗面,然后纠正他,所以他们和三十年代,二战时期的社会现实很合拍。社会有问题,有人曝光他们,然后有人纠正他们,我们的社会继续前进。
清教徒则有更多的天命昭昭的信念,比如我们打德国佬和小日本,整个世界都要靠阿美利加人来拯救……”
罗纳德明白了宝琳的意思,电影是反应社会现实的。如果你的文化和教育背景,潜意识里正好和阿美利加大多数观众的文化合拍,那么你的电影不但能够大卖,还能够在影史上立足。
不知道八十年代以后,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的文化潜意识是什么呢?也许自己的电影,正好契合他们的文化潜意识呢?
“现在犹太人导演和演员,已经不怎么拍正剧了。他们不是不想拍,是拍出来得不到观众的喜欢。现在犹太裔主要去拍喜剧了,就像杰瑞·扎克他们。
他们不再拍那些社会现实的主流价值观电影,甚至是斯皮尔伯格,也没有再拍反应社会现实电影了。斯皮尔伯格很棒,他的天真,细节,很多都很棒,但是他不是反应当下社会重大问题的人选。”
“而清教徒背景的导演,比如乔治·卢卡斯,更愿意探索科幻和电影技术,没有人来反映社会现实,电影这门艺术会死掉的。”
说完,宝琳·卡尔目光灼灼地看向罗纳德。
“嗯?我?”罗纳德发现老太太的潜台词,电影的未来就看你了!
“我不行,我只是按照直觉来拍电影,期望能够娱乐观众而已,要是几十年以后想起来还能作为谈资,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罗纳德连忙摆手,开什么玩笑,做好莱坞经典导演的接班人,反应重大社会现实问题,自己不是那块料。而且现在的好莱坞已经不是以前的好莱坞了,不能赚钱,搞什么反应重大现实阴暗面问题,那是自杀。
“不,我一直觉得你是有潜力成为电影大师的。你按照直觉行动,不管那些陈词滥调。这是大师的典型特质。人的直觉不需要用理论来量化,人的直觉是人的情绪和头脑的所有总和,只有二流的导演,才需要公式,一流的导演只要按照直觉行事就行了。”
“你过誉了,现在的电影给导演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如果不找准观众爱看什么,很可能就票房失败。如果连续三次,我也只有和好莱坞拜拜了。”
“哎……”宝琳也知道现在的好莱坞市场萎缩,电影要能把观众从电视机前拖去电影院,行业和自己当年熟悉的已经差别很大了。
两人放下这个话题,继续聊了些其他的电影,宝琳·卡尔对各大导演的点评都很犀利,她比较特立独行。她特别喜欢一些不被主流影评看好的电影,也对有些普遍看好的电影很讨厌。
按照她的说法,现在的影评人,大多数都是制片人的找不到工作的小姨子,给一个位置让她们挣点钱而已。
“要反应社会重大问题,左翼的小说和电影,是杰作的出产地,因为他们敢于攻击社会的重大问题。你可以多注意一下左翼艺术。别再拍只拍那些爆米花电影了,如果你想青史留名的话。”
最后罗纳德告辞的时候,宝琳·卡尔还是嘱咐了一句,让他多看左翼的文学艺术。
“左翼小说?”罗纳德不怎么信这一套,大统领上任以后经济发展不错,现在大家都忙着挣钱,没有谁再有兴趣去关心社会黑暗面了。有这功夫,还不如投资股票,或者打两份工按揭买房。
不过宝琳说的一点很有启发,要想几十年后还有人记得自己的电影,必须抓住时代的脉搏,有意识地抓住现在观众的心理。
就像现在的“壮志凌云”,就很契合阿美利加民众想战胜苏维尔联盟的心理。罗纳德来到了纽约的一家影院再观察一下票房情况。
下午时分,“壮志凌云”的票房还是很不错,很多年轻人,也有父亲和子女一起来的。
“嗯?这是什么?”罗纳德发现了“壮志凌云”的海报下面,还有一个展台,有两个穿着海军军服的人,在展台后面看着大伙。
“这是派拉蒙的新营销方式吗?还是卖什么战斗机模型?”罗纳德上前看个究竟。
“先生,你想加入海军吗?你想当个和独行侠一样的航母战斗机飞行员吗?只要在这里填个表就行。”
“不,不过谢谢你。”
这电影这么火的吗?海军都来招兵了?
------题外话------
祝在纽约大学学电影的读者infinityykz生日快乐,学业有成。
(https://www.qshuge.com/3185/3185303/712449165.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