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小说名字 > 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儿

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儿


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儿

        “大哥,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件事,事关咱们大明未来是否江山永固!”

        朱樉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给朱标听得那个是一愣一愣的。

        啥玩意儿啊,大明江山都给整出来了。

        那还不得好好听听啊。

        不过朱标寻思着自己这个弟弟以前也没干过什么正经事啊,除了在京城修沥青路之外。

        原本朱标还是一副平静的样子,可当朱樉将在扬州时杨宪和他说的那一番话,又是原封不动和他讲了一遍之后。

        朱标彻底震惊了。

        要是真的把这轨道列车造出来,并且将车轨铺设全国各地,那么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将大大加强。

        “这些都是杨卿和你说的?”

        “这世上除了杨宪,还有谁能想出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朱樉开口道。

        杨卿果然就该成为咱大明的国师!

        朱标双眼炽热。

        “大哥,这么晚了,你要去哪?”见朱标起身,朱樉开口道。

        “去见父皇,讲一件事关咱们大明未来是否能够江山永固的大事。”

        朱标头也不回地往屋外走去,天上悬挂着一轮望月。

        今晚某些人注定,又将要独守闺房了。

        扬州。

        李进其实很早便是听说了杨宪的才名,刘伯温的高徒,自身也是翰林出身。

        可经过这些日子的观察,李进发现,杨宪平日里一举一动间,全然不以读书人这个身份自居,对于儒家在意的礼几乎无视,每日里在意的,反而都是些古古怪怪的地方。

        扬州国立小学里,那个负责教国学的先生。

        也不知道杨宪是从哪里找来的,上起课来,几乎大半时间都是在和学生们讲各种故事。

        与其说是读书人,反而更像是个说书先生。

        李进一问,对方就说他是完全按照杨大人给的课纲完成教学任务。

        李进现在除了学校的行政管理外,兼着教学算学课。

        可他在上课第一天,就出了糗。

        学生们写的那些字符,他压根就没有见过。

        这第一堂课,反而成了学生们在教老师。

        好在李进聪慧,再加上有着深厚的算学功底,很快便是领悟了这个所谓阿拉伯数字的诀窍。

        他拿起一本学生的课本,翻看了几页,是越看越心惊。

        能够写出这样课纲的人,在李进看来简直是天才。

        其在算学上做出的伟大贡献,丝毫不亚于那些写出《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孙子算经》的哲人先贤。

        李进彻底收起了最后那一丝,所谓的读书人的高傲,开始彻底投入到扬州国立小学的工作当中。

        朱元璋做事情向来都是雷厉风行的。

        在得到朱标和朱樉汇报的第二天,便决定大力支持京扬轨道列车的建设。

        按照杨宪的规划,每百里路设一个站点,扬州到京城一共设八个站点。

        每站都修有20米长站台,12间站房,备有马厩、马匹、饲料、水井等,还配有负责车辆、轨道维修和装卸人员。

        同时每个站点还需要配一个日常负责巡视车轨是否完好的哨兵。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div  class="contentadv">        这边轨道列车制造如火如荼进行。

        另一边,大明建国后第一次恩科,也终于要到来了。

        负责此次出题的人是太子朱标。

        对于要出什么考题,朱标十分纠结,经过前些日子杨宪的那一番教导后,他很清楚,想要选拔出真正实干之才,就不能和以前一样从既定的四书五经里面选题,肯定要来点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方能考察出所选之人是否真的拥有经世致用之才学。

        经过这一两年时间与杨宪接触,尤其是之前亲身经历过那次救灾之后,朱标心中无比清楚只知道死读书的读书人,救不了大明。

        朱标不求再选出来一个杨宪。

        他只要求此次恩科选拔出来的人才拥有杨宪十之二三才干,他就心满意足了。

        按照之前杨宪给的科举改革规划,这第一届,选拔的是综合性人才。

        出的考题,是策论。

        之后便开始采用杨宪定下的“量才而用,专业取士”的原则,提前半年公布下一次恩科所要选拔的人才与考核的内容范围。

        因此此次恩科,作为科举改革的第一届,承载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标要通过这次科举向世人宣告,大明科举将迈入历史的新篇章。

        为子孙后代开辟一个更有实际作用的务实学风。

        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果是杨卿的话,他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呢?”朱标不由得开始代入杨宪。

        于此同时他脑海中想起了杨宪的一句话,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招什么样的人才。

        朱标灵光一闪,下笔如飞。

        出好考题后。

        朱标亲自带着考题,去太和殿面见朱元璋。

        在这一点上,他们父子都是一个做事风格,那就是效率为先。

        “父皇,儿臣的考题已经出好了。”朱标走入殿中,躬身禀告道。

        “哦?拿给咱瞧瞧。”

        朱元璋眉头一挑。

        抬起头,放下了批阅奏折的右手。

        此次将太子朱标设为主考官,已经是破了先例,好在无论是他,还是朱标自身,在朝廷中威严都是独一份的。

        这才压下了其他所有声音。

        朱元璋也很好奇,朱标究竟会出一些什么样的考题。

        朱元璋接过朱标递过来的考题,认真看了起来,很快皱起了眉头。

        看着自己父皇的样子,说实话,朱标心里头还是有那么一丝忐忑的,因为当时他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这才劝说朱元璋放弃四书五经的考核方式。因此对于朱元璋是否真的会接受这些考题,他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只见朱元璋眉头慢慢舒展开来,最后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哈哈笑道。

        “不愧是咱的好大儿,这次会试考题就按照你这个来吧。”

        朱标出的题目,和过去科举已经有了本质区别。

        可以想象,到时候科举题目一出,一定会有大量非议的声音。

        不过既然已经做好了科举改革的准备,那么这又算得了什么。

        这就是洪武大帝的魄力。


  (https://www.qshuge.com/3176/3176184/115915090.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