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邀请
北宫静问:“那依先生之见,应该如何避免受到江东的背刺?”
祖逖说:“这其实也不难。江东不缺精兵,但是拿得出手的良将却没几个,数来数去无非也就是周玘、周访、陶侃等寥寥数人。周玘是阳羡周氏出身,作为土生土长的江东豪族,跟南下的士族爆发冲突那是早晚的事情;周访智谋出众,勇武过人,但出身寒门,向来受世家门阀排斥,南下的士族越多,他受到的排挤就越严重;陶侃同样出身寒门,半生不得志,得名将刘弘赏识,委以重任,这才屡立战功,渐渐官至刺史。他能力出众,但寒门出身注定了他不能为世家门阀所容,周访会受到排挤,他也会。”
“这几位是江东最为出色的将领,如果能够将他们拉拢过来,江东将陷入无将可用的窘境,到时候就算他们想做点什么,也是有心无力了!”
祖逖是一点也没跟江东客气,直接了当的点出了江东政权目前最大的短板:
极度缺乏优秀将领。
永嘉南渡确实给南方带来了海量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里似乎并不包括优秀的将领,饱读诗书、精通玄学的士族来了一批又一批,能打的却没多少。其实不光是江东,放眼全国,在两晋之交那段时间里,汉人政权中的优秀将领都很少,凭一己之力光复了中原的祖逖和数次以少胜多大败后赵大军,捍卫了凉州这片乐土的谢艾,算是天花板级别的了。其他的诸如温峤、陶侃、郗鉴、周玘、周访、周抚等等,最主要的战绩都是平定内部叛乱或者镇压流民起义,对外战绩乏善可陈,甚至干脆就没有。优秀将领的匮乏也从侧面证明西晋和东晋初期那动荡不安的局面和沉迷嗑药、玄谈的风气对军事力量的建设造成了何等可怕的影响,因为以汉民族的尚武程度,政局较为稳定的话不可能培养不出优秀将领的。
一直到桓温横空出色,三次北伐,南方优秀军事人才才开始井喷,桓大司马用了一生时间将东晋军队建设拉回了正轨,重新给军队注入了质朴、刚健、务实的灵魂。在他之后,谢玄、谢石、刘牢之……一批批优秀将领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并且在他去世之后不久,南方迎来了南北朝历史上天花板级别的猛人,刘裕。
现在才公元312年,距离刘裕出生都还有半个世纪,南方不得不继续对着军事人才匮乏的窘境继续挠头。祖逖列出来的那几个算得上是南方政权里的擎天柱了,不需要把他们挖走,哪怕仅仅是将他们边缘化后果都很可怕。历史上司马睿不信邪,尝试着将这几位边缘化,然后骇然发现连王敦这种军事能力不怎么样的货色都能直捣建邺,将他摁地上暴打了!
李睿笑着说:“我挺好奇把这几位挖走之后琅琊王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祖逖也笑:“估计是想吃人吧。”
三个人一直聊到晚上,祖逖才告辞。
送走他之后,李睿问北宫静:“这个人怎么样?”
北宫静说:“有勇有谋,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得亏他主动前来投奔我们,要是他留在建邺,我们怕是有大麻烦了。”
李睿说:“他要是留在建邺可就太可惜了,江东那帮士族可容不下这种远比他们厉害的人才。”
北宫静点头:“嗯,听说那边相互斗得厉害,根本就没法做正事,他要是留在建邺,很有可能是啥都干不成,甚至还会有性命之忧。”
李睿说:“我打算把他留在你这里,帮助你平定南方,你觉得怎么样?”
北宫静微微一怔:“让他留下来帮我?”
李睿说:“对啊,你实在太累了,有他帮忙你会轻松很多的。”
北宫静温柔的笑笑,说:“你有这份心我就很高兴了,至于把他留给我用,完全用不着,杜弢这个人虽然狡猾,但实力也就那样,翻不起多大的浪的,顶多半年我就能把他给灭了。你还是带他回南阳吧,那里才是最需要他这种大局观极强的人才的地方,让他留在南方,浪费了。”
李睿说:“可是……”
北宫静说:“听我的!别忘了,羯胡和匈奴人都视我们如眼中钉肉中刺,随时可能挥师大举进攻!襄阳王已逝,一旦数万十余万胡骑漫野而来,你如何应对?难不成还像去年冬天那样带着几干人马上战场跟胡人拼命?”
李睿默了默,虽然不大愿意,但是他还是得承认,北宫静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南阳小朝廷里有能力统帅数万大军与胡人进行大规模的、旷日持久的大战的,就北宫静和司马范两个,司马范已死,北宫静在平定南方的叛乱,要是这个时候胡人大举进攻,他怎么办?是带着小皇帝跑路还是硬着头皮顶上去跟胡人玩命?
好像都不行。
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军事才能不逊于北宫静和司马范的人物,让他代替自己去经营北面的防线,顶住胡人的攻势,就目前来看,好像没有人比祖逖更合适了。
他问:“如果带他回南阳的话,那么应该给他什么样的任命,才能让他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华?”
北宫静想了想,说:“就让朝廷封他为豫州刺史吧。现在的河南坞堡林立,胡汉势力犬牙关错,相互攻伐,羯胡、匈奴又随时可能南下,形势混乱到了极点。他不是很善于理清那一团乱麻般的关系,透过杂乱无章的表面看到本质,迅速抓住事情的关键吗?就把豫州交给他来治理好了。”
李睿点头:“行,回到南阳后我就让天子封他为豫州刺史!”
干脆利落的安排好了祖逖,两个人都放松下来,连带的,话题也跟着轻松了不少。李睿一再缠着北宫静,问他前线打仗危不危险,粮食够不够吃,药品够不够用,北宫静耐心的回答:这段时间打的都是节奏比较缓慢的山地战和攻坚战,晋军一直在主动进攻,没啥危险;粮食够吃,不过军中北方的战士很多,一时间还没有习惯以大米作为主食,缠着让她从北方调运粟米过来……
“米饭不怎么顶饿。”她说。
李睿说:“那我回去就给你征调三万斛粟米过来!”
北宫静说:“有五干斛就够了,三万斛太多了。”
李睿说:“五干斛怎么够吃!”
北宫静说:“可以用粟米拌着大米一起煮呀,这样一来就用不着那么多粟米了。对了,李睿,你和小慧捣鼓的那个占城稻真的能够做到一年两熟吗?”
李睿说:“一年两熟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啊!也许在你打到长沙城的时候,我种下的早稻就已经收割了,到时候我亲自带人运送新米过来给你们庆功!”
北宫静说:“我可是打算最迟六月便打到长沙城下的哦,真的来得及吗?”
李睿非常笃定:“完全来得及!这种水稻只需三个月就能收割了,你推进速度稍慢的话就可以吃着新米打到长沙去了。”
北宫静笑:“那我倒是想试试,看是这水稻成熟的速度快,还是我推进的速度快!”
李睿也笑:“那就试试呗。”
北宫静眼睛亮亮的:“如果这水稻真的能够一年两熟,农民一年可以种出两年的粮食,那岂不是说再也不会有人饿肚子了?”
李睿说:“理论上如果南方能够一年两熟,北方能够两年三熟,那么整个国家就不存在缺粮的问题了,真有哪里缺粮,那问题肯定也是出在分配方式上……我尽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这也是大实话。当占城稻在中国推广开来之后,中国缺粮的问题事实上已经差不多解决了,但此后数百年,依旧有大量人口处于饥饿之中,尤其是灾年,那粮价涨到能把人吓出心脏病来。问题的根子不是粮食不够,而是分配不公,最不缺粮食的那拨人控制了绝大多数的粮食,通过种种明的暗的方式抬高粮价,囤积居奇以牟取暴利。那么多人饿肚子的原因不在于缺粮食,而在于有些人丧了良心,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所以李睿打算在粮食产量上来之后便将粮食定价权控制在国家手中,利用行政手段定下粮食的最低收购价和最高售价,以及允许的浮动幅度。他要努力做到让种粮的有钱赚,卖粮的也有钱赚,但是不能是暴利。历史的经验告诉他,像粮食、盐铁等等这些生活必须品一旦变成了暴利行业,整个国家必将暗无天日,血流成河!
北宫静说:“我真希望你能够成功。”
李睿说:“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希望。当绝大多数人都希望我能够成功的时候,我就一定能够成功。”
北宫静又笑了:“是啊,绝大多数人都希望你能够成功……对了,李睿,你知道湘州的尽头是哪里吗?”
李睿反应迅速:“岭南?”
北宫静点头:“嗯,就是岭南。听说岭南有一种佳果,名为荔枝,我很想尝尝呢!”
李睿侧着头,发出邀请:“等到天下太平了,我们一起去岭南吃荔枝好不好?”
北宫静轻轻的点了一下头。
(https://www.qshuge.com/3160/3160620/109564848.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