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 丰富多彩
在不久的将来,考虑到紫明楼品牌的业务局限性过于突出,为了避免产生格子裙俱乐部是附属于紫明楼的错觉,同时也避免「俱乐部」这个词汇的滥用。商业部门和俱乐部诸君决定统一采用「剧团东门」的名义发展连锁偶像剧场,宣传上与原本的紫明楼娱乐和格子裙俱乐部完全脱离,只在资本和管理层面的互通。
虽然名称换了几次,但是这次合流给本时空的偶像演艺事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就像古罗马城市必然有剧场和斗兽场一样,本时空的大城市通常都能找到紫明楼和剧团东门的分团,把澳宋迥然不同的流行文化和生活趣味带向全球。不过,由于俱乐部名称正好和俱乐部中东门吹雨元老的姓氏一致,以至于很多局外人以为俱乐部乃是东门元老的私人产业。这一误会给格子裙诸君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和分歧。
越过旁人看起来光怪陆离的东门剧场,与之比邻的是文艺部门最初的拳头单位,土的不能再土的「霹雳堂木偶剧院」。尽管采用和中央实验剧院相同的红砖桁架结构,但其有着更为传统的木挑檐和门窗,而相对较小的体量也看起来更加亲民。剧场前面有一个小广场,从这里通向销售窗口的台阶上总是围着不少孩子和半大小子。
相比于比较正式的实验剧院和过于小众的格子裙俱乐部,霹雳堂木偶戏是目前受众最广泛,演出场次最密集的演出形态。说是「临高木偶剧」,实则是以旧时空台湾布袋戏为主体的糅合该进版。自然布袋戏中的许多著名剧目也被毫不客气的在另一个时空被冠以元老之名「原创」了出来。
这里作为临高木偶剧团的大本营,不但基本上每天都有四场以上的演出,在宣传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尝试推出新的剧目。
走过的两位妹纸没有特别注意到小广场旁边树立着的告示牌内容,在它上面的宣传画中,一位渔家打扮的妹子,一脸坚毅的站在礁石上冒着风雨高举一盏防风灯笼。这其实是帝国戏剧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刻,因为继《考验》和《乐土》之后,在未来长演不衰的十二本经典著作中的第三部《灯塔》将要第一次在木偶剧场上演了。
《灯塔》的推出作为澳宋宣传机构启动的一次大规模宣传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元老院对朱明态度的彻底变化。在本剧中,第一次选择女性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和中心人物,也完全颠覆了传统戏剧和文学描写中女性或贤妻良母或花前月下的形象,被认为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一次里程碑。实际上,杜雯不但是该戏的积极倡导和推广者,本身就是其编剧之一。
与在未来将被送进博物馆的《灯塔》初代广告牌隔路相对的,则是正在建设中的出口转内销的「完壁书坊「。之所以能够拿下这块比邻中央实验剧场的黄金地段,而不是在隔壁的光明大道与「商务印书馆」为邻,是由于在临高的完壁书坊定位于所谓的文化书店。书店内设计了一个小型的演出中庭,为戏曲和曲艺提供了所需的空间,其销售的书籍也比较强调所谓的文艺范。在外观上,完壁书坊基本采行了其杭州店的设计思路,成为这一地段少见的传统风格建筑。
走过霹雳堂的妹子们已经看到了一条和东门大道平行的宽阔道路,这就是未来繁华程度一点不逊色的光明大道。很多人以为这条大道的名字是为了歌颂帝国的伟光正,可其实这个名字来自于妹子们目前正走过的建筑,本时空的第一家电影院:大光明电影院。
由于「澳洲影戏」的大名在元老院登陆不久就流传了开去,这里目前已经成了外来人员来临高的必去之处。虽说实验剧场也间断性播放电影,但是过于「文艺」的格调吓退了不少老百姓。普通人更愿意去更加平易近人的「电影院」。
电影院位于光明大道和百汇街交口,从外观上并无太多惊人之处,依
然是青砖桁架结构的建筑风格,不过在其顶部多了一个高起的塔型钟楼,安装了「太白计时器厂」生产的最新款大钟。但曾经去过的扎赫拉妹纸知道,其精髓是要走到里面去才能一探究竟的。
电影院里的主放映厅为穹隆式建筑,客席人数为三百个。配有乐池。除了放映电影之外,也支持舞台演出。银幕这一产品目前尚未能生产出来,使用的代用品。效果略逊,但是在本时空,仅仅是投影到白布上的效果也足以惊人了。播放「电影」的时候黑乎乎的房子里忽然一亮,随着一身汽笛的呼啸声,墙壁上出来一辆火车,喷着白气就朝着人们奔去……
只是如此,很多只见过「拉澳片」的外来客人常常被吓得夺门而出,回过神来返回电影院后又无不惊叹于「电影」的逼真效果,着实是开了个大大的澳荤。
不过,受限于器材因素,放映的电影主要还是从旧时空带来的电影胶片。随着化学显影药剂产量的不断提升,宣传部们已经将这一艺术形式放到了未来发展计划的显要位置。不过,目前正在服务大众的,还只有这一家。
澳洲电影院所在的光明大道和百汇路口,在以后也是个有名的地标。出于产业升级和争夺舆论话语权的目的,经过元老院的批准,原先不定期出版的船头纸即将升级为本时空第一份金融贸易类专业报纸《临高商报》。商业部为其主办单位,宣传部门负责统一指导管理。以此为标志,原本丁丁的宣传部门对媒体的彻底垄断被正式打破。
在以后的十几年内,继《临高商报》之后,陆续有《南洋快讯》、《金融时报》、《故事会》、《知音》、《天水生活周刊》、《知识就是力量》等众多报刊杂志在此创立并落户,把光明大道变成了新时空的舰队街。最后,就连原本意见很大的《临高时报》也把编辑部搬到了这里。由于几座报社的大楼围出了一小片空地,市政部门为其增加了绿化和座椅,以及澳宋报业第一人丁丁元老的雕像,将其建设了一个不大的公共广场。这里也被称作「时报广场」或者「丁丁广场」。
现在时报广场还没有出现,但在大光明电影院的斜对角,正对未来的商报大楼,刚刚挂牌的「四季酒店」已经在熠熠生辉了。这个有着旧时空高大上名字的新式酒店,其实就是原本商业部下属的商馆。由于东门市已经日渐繁华,再把以粗野不讲卫生出名的外来海员和一般客商放在这里已经不合时宜。故而由商务部牵头,外事部和港务公司配合,扩充改建了博铺地区原有的针对海员的服务设施,作为新的商馆经营。
原有商馆则进行了改扩建,其住宿部分的外观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对内部房间进行了改造,特别是为每一间都新增了独立的卫浴设施。同时,将原有的元老外事接待区开辟为大堂,增加一些酒吧、洗衣房之类针对住店客人的服务设施,使其成为了本时空新式高档酒店,为元老和高端客户提供服务。这一改变也有和龙豪湾旅馆竞争的意图在内。毕竟在奢华享受这方面,「澳洲式」还是要充当标杆的。
而原来商馆最知名的附属餐饮部分,也就是原来所说的商馆酒店,则获得了「杏花楼」的独立品牌。其暂时作为酒店附属产业继续经营,未来计划独立经营,并允许开设连锁店。新获得独立品牌的商馆酒店倒是干劲十足,除了原本的建筑照旧,更沿着光明大街建设了一栋全新的三层建筑。不光有大幅的玻璃窗和全新的装修,在其楼顶更建设了露天平台,在这里看着繁华的百汇路,就着啤酒吃烧烤成了一部分本地归化民的最爱。
与新的杏花楼饭店正面相对的,就是正在过马路的妹子们即将抵达的目的地:牡丹楼东门总店。
正在过马路的两个妹纸与其说是按图索骥,不如说是被窜进鼻子里面的香味吸引过去的。即便站在百汇街的另一边,也能闻到空气中传
来的奇异食物气息。那是一种难以名状的体验,咋闻起来起来有些油烟呛人,可却有着某种博撩人心的力量,让人产生一种奇特的饥饿感。香味一阵一阵的袭来,惹得两位妹子不禁加快了脚步。
眼前正对的是一栋上下三层的典型澳洲式桁架建筑,比较特别的是采取了一层青砖一层红砖的混搭方式。在建筑物的顶端,树立着一个几乎有一层楼高的金色标志。标志的形状是两个并列的中式牌楼,可两个妹纸怎么看怎么像有些变形的英文字母「M」。在牌楼标志的旁边,并排着」牡丹楼」三个宋体大字,让妹纸们确认自己到达了目的地。
(https://www.qshuge.com/3157/3157873/796422192.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