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节 海一般的关怀
现场颁发了勋章,除了颁发给作战人员一二三等功勋章之外,除了野战军官兵外,另有参与战斗的民兵十五人获得二三等功勋章。
所有参战人员和参与后勤服务的军民均获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纪念章。而在澄迈参战的人员和后勤人员另外得到“澄迈会战胜利纪念章”。
勋章颁发结束之后,全军以营方队进行了分列式。在掷弹兵进行曲的笛声中,五个营和民兵列队通过检阅的土台。全体欢呼三声。
阅兵仪式结束之后,何鸣将全体慰问团成员引入了军官小食堂。这里是专门供高级军官用餐的地方,桌上有台布,有鲜花,窗户上挂着遮阳的百叶窗,房屋四角和中间都放着大冰桶,徐徐的冒着白色的凉气。一走进去就感觉很舒适。
勤务兵们早就准备好了热毛巾和凉茶。
“你这里不错嘛。”文德嗣一屁股做了下来,擦着满头的汗水,检阅部队固然威风凛凛,但是穿得整整齐齐的在太阳下肃立,走来走去,还要保持着最威严的姿态,这活也着实不轻松。文德嗣想到自己过去看红场阅兵录像的时候,苏共领导人们一个个七老八十的还在寒风里一站几个小时。
“这是高级军官的食堂,也是我们的会议室。”何鸣在军营里避免说“元老军官”这个词,他认为在土著军官日渐增多的情况下,不断的提醒后者注意到这一区别是不明智的。
一会勤务兵们就端上了午饭――这里和穿越集团的所有食堂一样采用分餐制度。每人一个木盘子,里面有饭、菜和汤。
饭是糙米饭,菜肴有蔬菜、对虾天妇罗、清炒海蛏子,海带豆腐汤,最后是几个炸肉丸。焦香扑鼻。
桌子的中间是一个个长方形的木盘子,里面装满了碎冰,上面排满了各种生鱼片。
“全是海里找得东西,”展无涯叹了一口气,“我总觉得我们在饮食习惯上在向日本人靠拢。”说着他取了四五片生鱼片。
马袅这里的渔业相当的发达,农业委员会在这里设立了第二个渔业收购和加工厂,利用这里的盐处理海产品。最近这里又修了一所大型煤气冷库专门用来储存生鲜海产品,供应非常充分。
还有许多亚热带地区的水果装满了盘子,最多的是菠萝蜜,然后是菠萝、香蕉还有芒果。
饮料是椰子汁和格瓦斯,不供应酒类――除了格瓦斯和还没开始生产的啤酒之外。
“今天有肉丸啊。”看着喷香的炸丸子,有人很是兴奋的拿起胡椒盐往上面洒着吃了起来,一边吃还一遍啧啧称好。
“什么熏肠、肉丸之类的东西,你最好不要知道它是什么做得。”文德嗣嘀咕了一声,他吃了一个肉丸,香料的味道很浓,还点有牛肉的味道。
不用说,这肯定是战场上回收来的死牛死马做得的。他虽然没有亲临一线,战利品清单可是看到过的。上面连缴获多少死牛死马都写得清清楚楚――显然都来改善伙食用了。
“下午是什么活动?”王洛宾边吃边问。
文德嗣说:“分发慰问包――这个事情不用我们做,包裹都送到了仓库了。由军官按人头发出去就是了。我们得去一次医院,搞个慰问活动。”
“伤员有多少?”
卫生部的代表何平说:“我们自己的伤员极少,需要住院治疗的不到三十人。不过俘虏中的重伤员很多,有近四百,医院都快塞满了。”
“给俘虏也发点慰问品,当然东西要简单点,一人给条鱼干做晚上的加餐好了――你们这里有鱼干吧?”
“有,我们这里很多。”东门吹雨说。
“先借用四百条鱼干。”文德嗣又想了一下,“让潘潘准备好DV,下午多拍点素材。”
下午进行了医院慰问。事后关于此事《临高时报?公开发行版》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海一般的关怀》的文章:
“庆祝我们伟大政权胜利的盛大阅兵结束之后,慰问团一行在马袅基地的食堂内用了简单的午餐。
午餐的材料全部是马袅的伏波军干部战士用自己的双手生产出来的。文德嗣、马千瞩、王洛宾、展无涯等领导同志们一边享用着简朴的午餐,一边赞叹着伏波军贯彻元老院“开战生产运动,减轻人民负担”光辉指示,亲手生产出来的食品的美味。
就餐途中,文主席关怀的问起伏波军伤员的情况。
“他们的情况都很稳定。”何总司令说道,“伤员得到了良好的照顾,正在康复中。”
文主席提出下午要去慰问伤员,向他们分发包含着元老院和人民深情厚谊的慰问品。何总司令说:您上午检阅部队已经辛苦了,下午就由其他领导同志去吧。
“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慰问伏波军的战士们的,与他们曾经的艰苦战斗相比,我们上午的一点辛苦算得了什么呢?”他爽朗的笑着说,“我们还是尽快吃完午饭,早早得去慰问伤员同志们,不要耽误了他们下午的休息。”
何总司令和大家听到这样的话语,纷纷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大家都为有这样一位平易近人,在百忙中关怀的着每一位普通战士的统帅感到自豪。
马袅陆海军医院里,一片安静祥和的气氛。
这是一座全新的医院。在一片荒芜的空地上,以高效高质著称的工程总公司只用了三个月就将它建造起来。现在,医院里安装着最新的澳洲来的医学设备,由许多经过精心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其中服务。
伤员们用完了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的饱含着丰富营养的午餐,正准备休息,这时候,一个声音传来:“元老院慰问团来了!”
犹如春雨降临了干旱的大地,在战斗中负伤的官兵们激动的支撑起身体。
“不要起身,要好好的休息。”马国务卿亲切的将一位激动的在床上坐起身子的伤员扶到靠枕上。
他询问医护人员,一共有多少伤员,他们的伤势怎么样?
得到了回答之后他环视了一下病房,这是蕴含着他的深切关怀的病房。当初,兴建马袅陆海军医院的文件正是在马国务卿主张建设的,他还亲自在设计图纸上作了标识和修改。
他环视一下房间,面带满意的微笑说:“病床置备得很好,还添加了置备饭桌翻板。”
他说着,仔细察看病床上的小饭桌。
他时而弯下腰察看,时而退一步瞧瞧,突然问,饭桌是不是显得高一些。
医护人员还没注意到那一点,未能立即回答。这时,他向一位快要痊愈的伤员说:“饭桌使用起来还方便吗?”
这位伤员坐起身子,把两臂放在桌上,还前后左右地动动身子以后说,不觉得高。
随行人员把伤员的坐高和饭桌的高度对比一下,然后说:看样子还算合适。
可是,马千瞩同志以沉思的神色左右打量饭桌的高度,轻轻地摇了摇头。
干部们不知他为什么那样摇头,有些疑惑不解地站在那里。
他说,要考虑到伤员的身高是不同的。这位伤员的身材比较高大,但是那些身材矮小的干部战士呢?要考虑到他们的方便。干部战士们奉公受伤,已经作出了很大的牺牲,我们更要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起居。
医护人员想到,亲爱的马千瞩同志像好操心的母亲一样为了让所有来这儿的人们康复而费心,都激动得喉咙梗塞。
马袅陆海军医院的每个房间里都洋溢着元老们对人民的热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担任制造总监的展无涯同志立刻表示:回去之后就对病床进行改进,增加可以调节的机构,让每一个伤病员都能在最舒畅的环境中愉快的康复。
“事情虽然小,但是我们的战士都是政权的瑰宝,一时半会也不能忽视。”他这样说道。
随后,慰问团向在战斗中光荣负伤的伤员分发了慰问品。慰问品虽然简单,却饱含着元老院和人民的深情厚意。这般重如泰山的恩典犹如太阳般照射到每个伤病员的心中。
一位胳膊骨折的战士打着厚厚的石膏,吃饭穿衣都需要护士的帮助。当这个充满了元老院和人民关怀的慰问包送到他的床头的时候,他竟然能够自己用手接过了沉甸甸的慰问包。
走到休息室的时候,马千瞩同志忽然询问:另外几间大楼里住得伤员为什么不去分发慰问品?
“那里住得,都是来侵犯我们的敌人俘虏。”医院的负责人说。
“这样的话,也应当给他们一些慰问品。”
周围的人感到惊讶。
自古至今的历史中,受伤的俘虏最终总是难逃一死。但是在临高,他们却得到了最好的救治。
有人不理解的说道:“他们是敌人,是企图来残害临高人民的敌人。我们救治他们让他们活命已经是最大的恩典了。”
“即使是曾经敌人,现在放下了武器归顺了我们,也要一视同仁的对待。”马千瞩同志说,“这样才能充分的表现我们的包容天下的广阔胸怀。”
随行的人员无不被元老们如此宽广的胸怀而折服。
……”
现实其实没有如此的戏剧性,慰问团对俘虏伤员的视察只进行了十五分钟左右。做了一个简单的讲话。这个讲话确实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使他们感激万分,却不是什么晚上加餐给条鱼干之类的事情。
马千瞩讲话的核心是出路问题。他许诺,所有的伤员一旦康复之后,澳宋政权都会录用,给予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养家活口。
前些日子,马千瞩已经从何平的汇报中得知,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入院的官军伤员都会落下不同程度的残疾。没有残疾的俘虏,康复后直接打发到劳工队去服役,但是落下残疾的人,在古代是很难存活的。当时愿意出来当兵的人,大多是家中贫穷难以存活的人,残废了回去也是死路一条。
他就是在这方面入手来打动了俘虏们的心。让他们充分的感受到新旧社会的不同之处。使得这批伤员俘虏后来成为最坚决的新社会的拥护者。
视察结束之后,马千瞩问医院的临时负责人:“死亡率怎么样?”他对医院的救治效率非常感兴趣。
“很低。只要能及时救治的,基本上都能活命。应该说抗生素和破伤风血清两大法宝救了很多人的命。”随着卫生队回到马袅的宁静海说,“不过破伤风血清的有效率还不高,有的批次有效率低,有的就高。综合算起来大概在70%左右吧。”
“三分之二的有效率,很不错了。”
“是啊,只能这样看了。”宁静海不是很适应如此粗率的标准,“就是缺元老医生和护士。这里条件相对差。”
“条件差,可以创造好的条件么。”马千瞩摸了摸口袋,掏出一支烟来,点着吸了口,“这里条件不好,大家都不愿意来,你来当这个马袅医院的院长怎么样?”
“我?”宁静海有点迟疑,他的确是医生出身,学过医,也当了几年临床医生,但是后来从事的却不是医学。不管是对医疗还是卫生管理,他已经很陌生了。
“对,你不是博士吗?”
“我是计算生物学博士,和医学要说有关系也是很勉强的。”
“这个没关系。”
“那,是不是得通过组织程序……”
“当然当然,但是你得有这个意向才好。”
“我明白了。我回临高就报名。”
从医院出来之后,慰问团的成员又和马袅基地的陆军元老军官们进行了谈话。谈话是秘密进行的。谈话的内容涉及到这次战役的各个方面。主要是涉及到战役检讨方面的内容。
一部分元老企图发起的弹劾因为凑不够全体元老的三分之二的同意,在准备阶段就已经夭折了。但是元老院内部分元老提出的三十五点的质询,却需要执委会和陆海军逐一回答。
文德嗣把文件交给了何鸣:“实话说,很多问题不大好回答,你们要好好考虑考虑如何作答。”
“当然是实话实说了。”何鸣接过文件抽出来看了几眼,说道,“我认为这一质询的听证会还是由我来出席比较好,最多叫上陈海洋。最好不要传唤到其他的元老军官到场。以免有人借题发挥。”
“当然,当然。”马千瞩点头说,“执委会也被人抨击了,不过我完全理解。民主制度嘛,就是这个意思。”
文德嗣摆手道:“咱们以后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每次战役都要总结提高一下。所谓‘计作查改’的循环方法。咱们现在就是这样行事,谈谈发现的问题,怎么改进。至于元老院的听证会么,意思意思就好了。”
当天就反围剿作战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查改。包括武器的质量、士兵训练、战术使用、后勤装备、作战体系等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
“自制米尼枪的质量控制不好,标尺不准确。”
“枪管和机件寿命不够,标称枪管寿命200发,实际发射100发之后膛线就烧蚀严重。如果不带了许多备用枪的话,恐怕就要用刺刀战斗了。”
展无涯在笔记本上边记录边说:“机械加工水平过剩,但是材料还是不过关。”
“黑火药手榴弹的威力不够。”
“我们考虑换装整装弹药步枪,改用新发射药。”
“士兵全部改用钢盔,藤盔的保护效果不好。戴着没有意义。”
“军鞋质量不好。布底鞋很容易坏,穿草鞋伤脚严重,幸亏不是长途行军。”
“最好能给连一级的指挥官也配备望远镜。”
“军官学校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
最后汇编整理出来的材料有厚厚的一本。马千瞩关照将这份材料马上送回临高。作为下一次执委会全会的会议资料。
下午给全体参战官兵、民兵和民伕分放了慰问品。慰问品是很实惠的布匹、绸缎、烟酒。所有参战人员还得到了多少不等的奖金。伏波军的官兵每人得到三个月军饷的额外奖金。民兵和民伕是相当于一名伏波军一等兵一个月的军饷。得到军功勋章的人还有一份额外的奖励。
当晚,在各个食堂和操场上摆下了丰盛的宴席。每人的木餐盒里都有两种荤菜:一块肉、二块鱼排,还有炒鸡蛋。不管是荤菜还是蔬一个菜,都烹调的精美可口――全部是商馆酒楼和合作社酒楼的厨师带队烹调的。装满格瓦斯的酒桶摆满了桌子。只要不是值班人员,敞开供应,愿意喝多少即喝多少。
参战的陆海军的官兵和民兵、民伕们,一个个笑逐颜开的坐在桌子旁大吃大喝。慰问团的元老们分散开,逐一走遍了全基地的所有酒席,向全体官兵敬酒致意。
即使喝得不过是格瓦斯而已,但是放量畅饮也能使人微醺。整个马袅基地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未完待续。)
PS:
本章节中的穿越集团报纸的《海一样的关怀》的新闻八股文的原始模板来自网络上的一篇著名帖子,不知道是真得翻译作品还是歌公自己的原创。在此向歌公表示感谢。
(https://www.qshuge.com/3157/3157873/22231015.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