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章 南察风波(十四)鹰派
第1341章 南察风波(十四)鹰派
当打着黑色旗帜的舒尔哈齐所部出现在明军大营附近时,整个明军上下都对这支穷酸的军队指指点点,对于唯一穿着全副盔甲的舒尔哈齐本人,也嬉嬉笑笑地品头论足。
舒尔哈齐知道他们在嘲笑什么,他的心里有些憋屈,却也不得承认,在当前这支明军面前,自己的部下的确只有被嘲笑的份。
这支高达两万人的明军,不仅全员着甲,而且其中一半是家丁,都穿着“精钢”制成的“寒铁宝甲”。该甲是一种札甲,由王氏兵工厂沈阳分厂所制,采用的主材料是皮革加铁片,其中铁片部分由京华钢铁厂专门提供,对外号称“精钢”,实际上是一种灰口铸铁。
一般来说,灰口铸铁在这个时代很难小型化,但京华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因此小片形状的灰口铸铁成了大明军队的特供产品之一,常用作盔甲等物。
选择灰口铸铁这种类型的铁器作为盔甲的主材料,主要原因是成本相对低廉、可以大量产出以及耐磨性和可塑性都比较好。
至于硬度方面,当然不如真正的钢材,不过京华的真钢产量也有限,不可能用于给普通士兵包括家丁部队装备——当然更关键的是,明军也没这个经济实力。
但即便是外嵌灰口铸铁的札甲,在这个时代也已经完全够用了。毕竟火器化是大趋势,甲胄的主要作用现在实际上在于防弓矢,遇到钝器大力打击或者明军自家的火枪如万历一式、万历二式这种,其实不管什么甲意义都不大,在其杀伤范围内都一样能击穿。
至于火炮那就更不必说,即便京华这么多年来依旧没能搞出真正的开花弹,但实心炮弹的杀伤力……那就像西游记里形容金箍棒一样,擦着就伤,碰着就亡,还谈什么防御。
这些灰口铸铁制造的札甲还有个特点,就是颜色。灰口铸铁嘛,顾名思义是偏深灰的,以至于这些盔甲远看都像传说中的“寒铁宝甲”。
当一大群穿着这种札甲的士兵聚集在一起,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宛如黑色的浪潮一般,让人不可自抑地生出一种难以匹敌的畏惧。
除了身着“寒铁宝甲”的一万家丁,剩下的明军也绝非寻常的乞丐兵,他们也穿着完整的棉甲。
这里就不能随便顾名思义了,尤其不要觉得棉甲“一听就是垃圾”。事实上,作为一种外来的经济作物,棉花自宋朝传入中国后,受限于纺织技术,开始并未普及民间。宋末元初,黄道婆改进纺车,棉纺织业开始兴起,棉甲应动而生。
而在京华搞出山寨但加强版的珍妮纺纱机之后,棉甲的水平乃至质量其实也都随之提高了不少。
在“被提高”之前,棉甲就已经具有质轻保暖、性价比高、厚度高、阻力大的特点,对早期火药弹丸有较好的防御力,在元明两朝都广泛应用。
此时的棉甲大多以棉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用脚踹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收用。至于这种甲的特点,则是“见雨不重、霉鬒不烂,鸟铳不能大伤”。
在京华改进器械之后,现在制造棉甲不必“用脚踹实”,而是用上了机器压制,质量更好且更稳定,唯一的“不足”是以前制造棉甲一般用棉花七斤,现在则提高到了八斤半,价格也当然上浮了一点。
而棉甲是“用布缝制”的,以前的布料比较一般,而现在也进步了,采用了京华造船厂特供的帆布缝制——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剩下的一万明军已经提前穿上了“牛仔甲”,就差颜色因为成本问题而没有染蓝,还是接近白色的那种原色。
黑白分明,这就是这支明军给人的感觉。
舒尔哈齐所部说是五百,其实有将近六百,计为两个牛录,是他的亲兵本部。努尔哈赤于万历十二年起打造军队,按照其族传统,以黑旗为帜。
击败尼堪外兰之后,努尔哈赤稍稍整编了一下,虽然肯定还没搞出八旗,但也按照女真人早期的猛安谋克制搞出了“牛录”,以三百人为一牛录,直接隶属他和舒尔哈齐二人。
舒尔哈齐平时有七个牛录的指挥权,其中两个是他的亲兵,也就是今天带来的这一支。
实际上,这两个牛录在之前是已经基本配备了棉甲的,着甲率已经达到七成。不过努尔哈赤不肯在明军面前“示之以强”,他要“示之以弱”,因此舒尔哈齐来此之前把他们的棉甲收了,只有他自己才穿了一副。
这样的寒酸模样,果然让明军嘲讽,但舒尔哈齐知道大哥的目的达到了,心里虽然有些不忿,但也有些放心。
在军营边角安置好了这两个牛录之后,舒尔哈齐便被邀请进了大帐,按照努尔哈赤的吩咐,恭恭敬敬地见过了明军主帅曹簠和麻承勋、戚金、张万邦、蒲元毅、曹简等人,又按照事前的“串供”解释了一下建州此次出兵的缘由。
这些废话没什么意义,曹簠在看过高务实的信之后完全清楚努尔哈赤的用意,不过既然高司徒不打算现在动他们,曹簠自然也不会为难。
“你兄弟二人的意思本帅很清楚,关于这个你就不必解释了。”曹簠淡淡地道:“你肯亲来本帅军中效力,也足见恭顺,本帅还是很欣赏的。来人,赏舒尔哈齐一套寒铁宝甲。”
舒尔哈齐又惊又喜,连忙上前,千恩万谢,说了一大堆奉承话。这些“寒铁宝甲”不仅价值不菲,关键是有价无市。谁都知道女真人造不出来,因此一旦有人穿就会导致明军调查,结果就成了拿着钱也买不到的好货。
但曹簠送他一副那就不同了,这就合理合法,穿回去更是体面——大哥都没有!
单就这么一副宝甲,就让舒尔哈齐深感这一趟来得值了,不枉费自己在大哥面前争取了好久。
曹簠对舒尔哈齐的表现很是满意,露出一丝笑容来,和善地看着他道:“你既知忠顺,此来也甚辛苦,而这次作战兵力庞大,本帅估计也用不到你,那你便跟着本帅身边观摩观摩即可,也算是本帅对你的一点关照。”
舒尔哈齐一听,更是大喜过望,再次连连感谢。
本来努尔哈赤这次派他来,用意当然是不纯的。一是让自己最信任的亲弟弟看看明军对他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态度,二是用派兵的方式表个忠心、买个平安。
努尔哈赤倒没料到曹簠会这样关照舒尔哈齐,他之所收了舒尔哈齐两个亲卫牛录的棉甲,原也是不希望物资损失太大——此时离“十三副盔甲起兵”还没有多久,努尔哈赤在军备物资上匮乏得很,使用起来非常谨慎。
至于少了棉甲会不会吃败仗,同样导致损失大,这一点努尔哈赤也是有计较的:蒙古人的厉害之处主要在于善射,他们通常不会在明军大军面前搞冲阵,而箭伤一般不致命。
努尔哈赤认为,建州勇士强健得很,如今又已进入冬季,发热(其实是感染)而死的几率非常低。再说,一旦受了伤,也就能顺势撤下来了,所以哪怕会见点血,却未必会死多少人。
这手小算盘打得很精明,谁知道居然没起作用。曹簠这一次出兵,风格与李成梁差别很大,居然不把仆从军当炮灰,反而保护起来了,真是咄咄怪事。
但舒尔哈齐不知道,这其实也不是曹簠的主意,而是高逸民的建议。
高逸民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建议,则是因为他来辽东以前就曾经受到过高务实的接见,曾经被高务实面授机宜。
“机宜”之一,就有“分别对待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这一条。
按照高务实的说法,不管现在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兄弟表现得多么兄弟齐心,但他们始终是两个人,只要大明方面始终对舒尔哈齐更好一些,到了关键时刻,舒尔哈齐就一定会对努尔哈赤生出异心来。
要知道,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二人虽然分个主次,但舒尔哈齐的实力比努尔哈赤并不弱多少。这种强弱差距极小的情况,很容易随着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变化而变化,何况是大明的支持力度完全不同?这可不是“不起眼的变化”,长而久之下来,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之间一定会生出嫌隙。
曹簠虽然不清楚其中的关键,但他对此无所谓,毕竟五百不着甲的建州兵在他眼里本来就不顶什么用,有他们不多,没他们不少。
于是大军再次开拔,向光秃子山前进。这一次只走而二十多里,前方夜不收便汇报说遇到了蒙古斥候。不过夜不收们表示这批蒙古斥候很“胆怯”,见了他们也没抵近,反而直接拔马就走。
曹簠闻言便问麾下诸将对此有何看法。
张万邦最直接,道:“大帅,依末将看,咱们也甭管他们打算干什么,左右那光秃子山也不是很适合骑兵展开,蒙古人对咱们没什么优势。咱们就直接把大军开过去,他图们要是自觉牙口好,那就来啃啃好了,一次了解,最是省事不过了。”
这话要是别人说出来,曹簠估计会直接呵斥,但张万邦有些不同。这厮最大的两次战绩,都是拿刺刀阵硬刚蒙古骑兵,而且还都是在自身兵力远不如蒙古骑兵的情况下,硬碰硬击溃蒙古骑兵的冲阵而打赢了的。
所以这话虽然听起来很像说大话,但出在张万邦口中,就不太好反驳了。
虽然不好反驳,但曹簠知道,刺刀阵破骑兵冲阵这一条有个特点,那就是刺刀阵必须先准备好。现在如果直愣愣把大军开过去,万一又和之前在长安堡一样遇伏了怎么办?刺刀阵能不能成功摆出来,那可不好说。
谁知道此刻他麾下除了张万邦这个“不怕死的”,戚金的风格也很硬,他很简单的道:“末将附议。”
嗯,两千戚家军在手,戚金的确也不怕什么冲阵。戚家军列阵的速度之快基本上可以说冠绝大明了,而且鸳鸯阵有大阵小阵各种变化,他们甚至不怕偷袭,即便遇袭,也能直接按照小编队摆出小鸳鸯阵来对敌。
曹簠一看不对劲,只好朝麻承勋望去。
麻承勋是这里除了曹簠本人之外职务最高的将领,作为开原参将,他的确比张万邦和戚金要“稳重”一点,于是他道:“末将以为……只要多派探马,大军开进也无妨。”
曹簠顿时愕然。
好嘛,我这是带了一批什么人来打仗了,一个个全吃了熊心豹子胆?
转念一想,曹簠还发现麻承勋这话里甚至夹带了私货:多派探马?
在李成梁和马栋都没来的情况下,辽东骑兵最精锐的部分大概就属宣大出身的麻家军了,尤其麻承勋还带着他的麻家达兵,那就更不必说。
达兵其实就是“鞑兵”,其中七成都是蒙古人,他们多半是蒙古小部落之间争斗失败的流浪骑士出身,想要活下去就只能靠着精湛的马术和悍不畏死的作战来换取。剩下的部分有回人也有汉人,但特点都一样:马术超群、武艺出众、悍不畏死。
多派探马,那不就是给他们麻家军送功劳?
真是一群好战派扎了堆,问什么都一样:老子上去就是干!
幸好,此时身为曹簠“幕僚”的高逸民轻咳一声,插了一句嘴:“诸位将军勇武可嘉,大明有此等悍将,何惧区区图们?不过,此战我大军之所以前来,其要害毕竟是在于保住叶赫、保住北关商路。因此我等无论如何作战,都要先确保叶赫不失。”
曹簠一听大喜,忙道:“不错不错,我等首要目的是确保叶赫不被击灭,而如今叶赫已然丢失西城,仅剩东城苦苦支撑。如此,我大军还是要先想法子解了东城之围,才好再做其他打算。”
张万邦笑道:“这有何难?大帅,常言道‘一力破十会’,眼下这个局面,咱们去打东城可以给叶赫解围,去打西城也一样可以给叶赫解围,就看大帅想先打哪边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誡訫”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CosifanTutte”、“玄游冥”、“milan123”、“阿勒泰的老西”、“霜之宝瓶”的月票支持,谢谢!
PS:不知不觉又是一个月过去了,这周我这里气温陡降,号称“满三十减二十”,直接入冬,码字的速度都因为手冷变慢了不少。我就纳闷了,为啥我们这里这么冷偏偏就是不供暖啊?
(https://www.qshuge.com/3157/3157707/117268085.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