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9章 北洋远征(三)
第1479章 北洋远征(三)
左翼轻骑兵号的舰长一边跟随敌舰队,一边等待命令,靠着海平面的圆弧角度,他与登州号之间尚有不近的距离,必须依靠高高的瞭望塔上那位瞭望员用望远镜观察后方登州号的旗语命令。
这位舰长被高木三称之为“这小子”,是因为他们二人颇为相熟,已经中年的高木三大了他十一岁,平日里可以说是把他当亲弟弟一般看待的。
高木三往前数五六代的祖辈都是船工,因为有一手极佳的木工手艺,尤其善于海船上的龙骨和肋骨拼接,生活虽然谈不上多富裕,但也还过得去。
可惜到了他老爹那一辈的时候倒了霉,有次他父亲陪着高木三的娘亲去娘家时遭了倭寇袭掠,高木三的母亲未免受辱自己自尽了,父亲和他则被倭寇掳走。
后来他父亲死在了倭寇的巢穴,而他自己好不容易找到机会,趁着陪倭寇来沿海抢掠木料修补船只的机会逃了,结果却被地方官怀疑通倭,差点死在牢里。
幸好当时离他被掳的时间还不长,他家的家产还在,高木三倾家荡产之下才得以从牢里出来,但因为“通倭”的名声,原先的老板不敢用他。高木三走投无路之下,只好靠着手艺卖身入了京华做家丁,原先的姓名也放弃了,从此之后改名高木三。
而当时他被关在衙门大牢里的那时候,帮他变卖家产、忙前忙后到处打点的人便是如今这位年轻的“左翼轻骑兵”号舰长罗远。
罗远与高木三两人家中算是世交,祖传的手艺都在造船上。不过罗家先辈早年因故脱离了匠籍,在民间船厂谋生,比高木三家中富裕一些。高木三家里迟了两辈人也凑足了钱财,打点一番脱离了匠籍,两家于是同在一所船厂混饭,关系更加亲密。
后来倭寇来了,高木三母亲自尽,父子二人被掳走。而罗家也没强到哪去,罗远的父亲和叔叔都被抓走,他则因为奉命带母亲和婶娘去躲避反而逃过一劫。
等高木三从倭寇队伍逃回来之后,罗远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和叔叔都因为逃跑被发现而客死他乡。
高木三被衙门的人抓走之时以为这下活不成了,临走时当众交待自家一切都归罗远处置。结果罗远不仅没有私吞他家产业,反倒还搭进去了自家大部分产业才最终把高木三捞了出来。
如此一来,两个人实在亲上加亲。但那时候局面不佳,他们原先做工的船厂因为也被倭寇劫掠——其实那波倭寇原本的主要目的就是船厂——于是现在不仅家产没了,连工作也丢了。
罗远还有母亲和婶娘要养活,高木三也觉得自己有赡养她们的义务,因此两个人不得不千方百计找活干。
京华当时正在广州招募人手,发现这两人对船只都很熟悉且年纪不大,考察一番之后给他们两个选择:改姓为高家家丁,或者接受长期雇佣。前者一个月的月俸有八两,后者六两且要签二十年。
高木三因为有个伯父在临县落地生根,选择了成为高家家丁,罗远则由于还承担着传宗接代的大任,其母坚决不答应让他去做家丁,因此只好与京华签了二十年长约。
其实按他的想法,同样是做事,一个月少了四分之一的薪俸还是很亏的。可惜这年代的人对于保留姓氏很在意,他也没法和母亲对着来。
不过,虽然进入京华时的身份有别,但命运有时候就是那么神奇,两个人居然最终都由造船的变成了开船的。
这事说话长,长话短说的话,关键就在于高务实当时忽然意外地南调广西,于是把打造南洋舰队的事从原先的计划中大为提前。
当时高务实在北方是有造船厂的,而且由于工匠学堂开设了船舶系,以至于造船人手比他想象中搜罗得要快,位于南方的造船厂人手一时之间居然过于充足了。于是本着人才第一的原则,他要求广州港方面挑选一批聪明肯学的年轻人去工匠学堂船舶系学习——但不是学造船,是学航海。
那时候广州港给出的标准的是男十六岁以上,二十六岁以下可以去工匠学堂进修,由广州港方面负责费用,而且还是带薪的,并且承诺学成之后“薪俸翻倍”。
这个条件当然十分优越,罗远立刻报名并获得了通过,但高木三年纪却超过了——他那年已经二十八岁。
谁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高木三恰好碰上前去视察准备进度的高孟男(他当时主管广州港),高孟男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问明原委之后单独给他写了一封举荐信,举荐他去工匠学堂学习航海。
高孟男顶着一个“大老爷”的名头,这份举荐信显然有用,于是高木三便和罗远成了同学,一起在天津港学习受训(船舶系建造与航海两个专业都要实操,故平时多在天津,待在见心斋的时候反而很少)。
仅半年之后,由于高务实已经动了拿下安南的心思,要求南洋舰队扩编,于是高木三与罗远提前毕业,双双转调南洋舰队实习。
高木三或许是因为年龄关系,上头觉得他很稳重,因此起点很高,上手就是一艘武装运输舰的大副,而罗远就要略低一点,一开始是枪炮长。
这里要说一下京华两洋舰队之下,各舰的职务体系。大明自己是有水师的,早年还曾有过下西洋的辉煌,不过下西洋时代的官方资料早已不见,据说是当年被刘大夏烧掉了。
这样一来自然水师大衰,后来由于倭寇之患愈演愈烈,才开始又造了些船,但也不算多,很少出海与倭寇死战,多是在陆上征剿。
如此,水师的编制也比较混乱,每个将领几乎都是各干各的一套,乱得惨不忍睹。高务实觉得自家舰队不能这么瞎搞,郑和时期的资料找不到,那就学后世流传最广的英国佬得了,人家好歹也纵横四海三四百年,学个基本制度应该错不到哪去。
作为海上一个独立的单位,一艘军舰,不管大小,最顶层的当然就是舰长了。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作战单位,在独立执行任务时,一艘战舰的舰长就是这座海上小世界的最高长官,他管理着船上一切,同时也对船上发生一切负责。
舰长在他的战舰上有着绝对权威,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质疑舰长权威,任何胆敢质疑舰长权威的人,无论他是军官还是水手都会受到最严重的惩罚。
在舰长下面是一名副舰长,也叫舰务官或者舰副,通常由被我们在各种作品里面称为大副的。实际上这与现代民船的大副不完全是一回事,起码在后世中国军舰上面一般被直接称为副长。然而由于高务实本人常有口误,以至于京华内部反而也喜欢叫大副。
当舰长死亡、受伤或者因故不能指挥战舰时,舰务官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接替舰长来指挥这艘军舰。
排在舰副后面,则分别是几个通常级别比舰长和舰副低一点的军官。比如说航海官(京华为避免麻烦改叫航海长),就是类似于领航员,通常都是航海经验丰富但因故升不上舰长的老军官担任,但京华两洋舰队太过年轻,其航海长对年龄的要求就没那么高。
枪炮官负责在战斗时候指挥炮兵和水手进行作战,罗远一开始就是干这个。当然出于同样的原因,这个职务在京华被称之为枪炮长。
英国皇家海军的军舰上面通常还有一批特殊的成员,其地位介于军官和其他水手之间,这就是海军生(见习军官)。
作为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世界第一海军来说,英国皇家海军的成功与军官培养制度是分不开的。要想成为一名海军军官,首先要当一名海军实习生(也就是见习军官)。
一些成为海军生的小孩子会离开学校父母和富裕的生活,随着军舰上跑到全世界去杀人放火,而这个时候他们有些人不过还是10来岁小孩子。后世有一个颇为出名的风帆时代海战片《怒海争锋》,里面那些熊孩子就是。
他们在军官里面地位最低,但是却又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军士和水手。《怒海争锋》里面某位强悍水手哥们没有向这些见习军官行礼,反而撞了他,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是皇家海军的大忌,甚至是可以当作水手的哗变先兆。所以舰长看到这一幕后立即采取措施,严惩水手以维护军官们的尊严和战舰上面的秩序。
京华两洋舰队一开始没有执行这样的制度,但在打完安南之后也开始小规模应用。当然京华并没有什么贵族军官,充当海军生的都是京华工匠学堂船舶系航海专业的学生,极个别时候也有船舶建造系的学生,但是很少很少。
英国皇家海军虽然被其他国家,尤其是西班牙、荷兰等国戏称为海盗,但是皇家海军制度仍然极具贵族做派。这不是说皇家海军的什么风度或者礼仪,而是指的其人员构成:士兵和军官之间永远是两个阶级。
如果你想当一名海军军官,那首先你出身要好——有钱有地位,缺一不可。因为最起码你即使不是贵族出身,也要出生在一个可以支付高昂学费中产阶级家庭,之外还要有海军背景的大人物(最起码也是船长级别)向海军部推荐你,这样才可以当上一名海军生。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你几乎永远也不可能当上海军军官,还是老老实实当水手和士兵吧。
《怒海争锋》里面本来船上共有5个这样的海军生,到结尾幸存2.5名海军生:一个自杀、一个阵亡,一个伤残当了独臂大侠——伤亡率正好50%,可见海军生虽然地位特殊,但真正面临战争的时候也一样经受生死考验。
京华由于没有身份限制,甚至去船舶系学习进修还能带薪,所以能不能成为海军生的关键在于平时表现。
不仅入学之前必然是表现极好的,入学之后也得表现优秀才有机会成为海军生随舰锻炼——这种锻炼一般意味着将来他的起点比其他人要高。就如同一名进士和一名举人在初次入仕的时候所任官职就会有差别一样。
医生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军舰上是一个特殊职位,因为有时候随舰医生并不是军人而是海军民间雇员身份。与在医生在那时候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一个道理,他们在船上是有一定地位的。
当然如果医生是军身,那也最起码也是个士官长身份——通常来说一个好医生是不屑在海军当医生的,但是在那个时候英国的科技发展的相当迅速,自然科学和博物学也一样,所以许多医生通常作为一艘战舰上面最有自然科学知识的人,也就当然地兼任了战舰上面的博物学者。于是很多医生还是愿意拿着海军的薪水,挂着医生的名头随军舰满世界乱逛。
虽然随舰医生水平之间差距很大,但考虑到那时候医生的稀有程度,所以即使一个水平还算凑合半吊子医生也可以理直气壮对一些军官地说——“给你们瞧病是看得起你,少TM不识抬举!”当然,对舰长应该不敢这么说。
京华舰只上的随军医生则没有这么高的地位,不是高务实不尊重医生,而是因为京华实在不缺医生。
京华的医学体系自成一派,下有京华药行行医(兼卖药)全国,上有李时珍牵头的工匠学堂医学系,每年毕业的医学生都一大把。这样一来,需要到处实习的医学生正好可以往两洋舰队塞一些,不仅方便他们成长,还能顺便解决就业……相对的地位也就没那么尊贵了。
英国皇家海军军官以下,就是各级士官长和士官。与现代军舰一样,这些士官长大都是一些技术士官。
比如负责整理储藏风帆和索具的帆缆士官长;负责刀枪火器管理维护的枪炮士官长(多了士官二字,职责不同,前者司指挥,后者司保养)和补给官(司务长)等;还有负责维修军舰的木匠……最低级的士官跟普通水手待遇差不多,强不了多少。
在皇家海军里面,正常情况下水手长和舵手就是作为一个普通水手和士兵能够混到的最高职位了。不过京华在这方面同样没那么严格,表现格外优异或立下大功的,都有机会被举荐去船舶系学习,学习完之后通常就可以等着晋升了。
除此之外,英国皇家海军的船上还有一个比较特殊人群,就是带领随舰海军陆战队的陆战队队长。军舰上陆战队这个角色,有点类似与现代军舰上的宪兵。除了在战斗中要用步枪和冷兵器与敌人战斗外,那时候各国随舰陆战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止自己水手哗变。
他们与水手比例通常不会超过1:4,他们不负责开船,而且通常是舰上除了船长以外唯一掌握武器的人。其他人员只有在舰长命令分发武器以后才被允许持有武器。
再有就是免更人员,即船上的“手艺人”,也就是专业士官的助手们。比如修补风帆的补帆工、木匠或者补给官的助手等。
他们在待遇方面虽然比水手强不了多少,但最大好处就是他们不用执勤(即免更),可以睡个安稳觉。而且某些职位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给自己一点点小便利,比如厨师,这是风帆战舰上面普通水手最有油水的职位了。
再剩下的,就是军舰上也是整个皇家海军最底层:人数最多的水手们了。他们的人数占了一艘战舰的大部分,他们也是一艘战舰能保持运转的基石。
水手通常分为甲板组和火炮组。甲板组顾名思义就是在甲板上干活的人,在漫长航行中负责照顾船上那些巨大风帆和无数密如蛛网的索具,在“接舷战”时也要士兵那样冲杀在前。这些水手的头头就是是水手长。
火炮组就是在甲板下面的炮舱里操纵各型火炮的(不过京华的武装运输舰是露天甲板炮,火炮组也在甲板上工作,巡洋舰以上才是两层甲板炮)。
战舰上面的炮手在战斗的时候,通常由一名军官指挥。小一些的军舰,有的则有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士官担任射击指挥。但不打仗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分组在甲板上面和舱内跟普通水手一样干活。
京华方面负责指挥炮战的就是枪炮长——罗远当初就干这个。
高木三在黄芷汀远征缅甸时立功受赏,从武装运输舰舰长升调一级巡洋舰舰长,罗远在那一战中则是“果子狸”号武装运输舰的大副,这是当时归高木三临时指挥的一条船,因此战后也受赏了。
受赏的程度还不轻,直接跳过了武装运输舰的舰长往军舰上去了,不过他没捞到去巡洋舰上任职,反而因为年龄优势被调到了仅有的两艘高速侦察舰上做了舰长。他的汇报之所以显得很激进,也算是年轻人拿到新“玩具”之后跃跃欲试的一种表现。
现在高木三的批准已经下来,该是他这位小老弟表现的时候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东莞光头王”的月票支持,谢谢!
(https://www.qshuge.com/3157/3157697/117267944.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