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商场的事商场办(上)
第1176章 商场的事商场办(上)
朝廷的事办得快,那是由于没有距离限制,申时行与高务实达成一致之后,顶多花一天时间就能通知本派系的官员们知晓,接着按部就班举行廷推就行了。
相比之下,商场的事办起来就没那么快,因为这次商战的主战场远在江南。
申时行显然不会知道后来有个叫罗斯柴尔德的家族发家就是靠着信息迅速之故,因此他虽然在与高务实会晤后的次日便派人往江南送信,但却没有太重视传递消息的速度,以至于其门下信使选择了走便民驿路。
便民驿路是早年经过高务实的《纾驿路疏》,朝廷推动驿站改革后的产物,当时这项改革由郭朴负责,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来进行,一共费时八年才全面完成的。
而“便民驿路”则正是后一个阶段的改革重点。这项便民驿路改革的核心就是将原本属于朝廷的驿站半商业化。
此事若详细解释未免太费笔墨,因此大致说一下就好。简单来讲就是经过这次改革,驿站变成了一个有着招待所功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
朝廷官员、往来公文以及军情通报等,还是按照之前的标准(第一阶段改革后的标准),由朝廷和相关衙门各自负责各自的部分。
而与此同时,驿站也开始对民间开放,民间人士只要出示相关文书(以路引为主),便可以使用驿站,享受相关服务——包括且不限于住宿、车马、餐饮等。
至于价格嘛,相比于可以公费报销的价格要高一点,但依旧会比自行赶路、打尖来得便宜,且安全更有保障——因为驿站的收费是按照高务实的要求明码实价且随时接受举报的。
不过这项改革当初还曾引起过一定的争议,有不少官员表示半商业化后挤压了他们本有的服务,经常出现驿站房间被占用、车马不足等情况。还有一些官员认为官民同宿不妥,简直“有失体统”。
但他们显然小看了商业化之后驿站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多驿站后来都自行扩建,通常是扩建民用部分,这就大大减轻了新驿站系统在官僚体系内部遭受抨击的压力,最终定了下来。
说起来,这项改革还是高拱、郭朴与高务实的一大政绩,因为现在的驿站系统每年花费朝廷的银子已经很少了,尤其是几条主干道上的驿站,甚至每年还能上缴部分盈余给朝廷。
要不是因为一些边陲驿站民用体系开发不足——如甘肃等地区就始终还在亏损——搞不好现在整个驿站体系都能自给自足。
不过高务实相信,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大明的商业活性逐渐提高,这个新驿站系统迟早有一天是能够盈利的,只是具体时间说不准,连他也算不出来。
申时行的门下信使选用便民驿路本来很正常,因为眼下绝大多数民间远行都会这样选择,只是他低估了高务实对信息传递的重视程度。
高务实有陆海两条信息传递链,海路不必说了,肯定是十分快捷的,不过海路有时候会有限制,如只送沿海地区,如需要风向等等(硬帆船风向不对也能走,但速度会下降)。而在陆路,高务实的优势也非常大。
因为高务实不缺马。
作为顺义王把汉那吉的安答、右翼蒙古的降三世明王转世,高务实早就是蒙古马贸易的头号中间商,虽然他本人很少过问这些事务,但曹淦这个当年的马匪头子却把这些边贸买卖打理得非常好,京华根本不缺好马。
不缺马的京华当然会给高务实十分重视的信息传递留下好马,尤其是从京师送往各地的信,京华的信使虽然也走驿站,但他们都是用自己的马,一般是以寻常旅人两倍以上的速度赶路,相当于朝廷的六百里加急。
如此一来,等高务实发出的消息已经送达到上海港和宁波港的时候,申时行的信使才刚刚过了山东,进入徐州境内,几乎就是慢了一半。
此时,京华坐镇于松江的是京华海港同管兼上海私港主管帅嘉谟——就是当初徽州丝绢案时被高务实拉过来的那位数学人才。
帅嘉谟由于本身是南方人,所以在天津港锻炼多年之后,被派往松江主持上海港的建设和发展事务,而在前不久又被高务实提拔了一下,加上了“海港同管”一职,也就是所有京华在大明内的海港,他都有插手的权利。
京华海港主管也是有的,不过只是挂名——高务实的四弟高务俭为京华海港主管,但他其实就呆在京师,还不管事。高务实正在派人给他慢慢讲解海港方面的各类事务,打算过一两年再让他去天津上任。
接到高务实加急密信的帅嘉谟十分振奋,这一次行动是他期盼许久的,而且高务实也对他十分放心,让他主持此次“商场的事商场办”行动。
虽然在高务俭出任了海港主管之后,帅嘉谟估计自己在京华的职务已经不可能再提高了,但他也要为将来考虑:老爷的弟弟们可不少,而且听说夫人好像也已经有孕了,所以东家这个六房将来一定会变得更庞大。如果自己不展现出足够的能力,那不是迟早有一天要被取代么?
帅嘉谟是此次的总负责人,在他之下还有一位副手,也是熟人——吴兑之子吴逊,时任宁波港同管。
他们两人就是要为京华掀起这波商业巨浪的正副手。
如果是在后世的商业化时代,京华作为大明商场上的头号霸主,会有很多的办法可以选择,比如最简单粗暴的一种:竞争太麻烦,那我就买下你。
但这种办法在大明就不太好使,因为此时的人非常重视“祖产”,不到万不得已,那是绝对不肯出售祖产的,你想收购他家的祖产,某种程度上来说和挖他家的祖坟性质差不多。
所以收购不是好主意,得另想办法才行。
本来帅嘉谟是有好几个预案的,不过由于高务实临时传来的命令让他不得把事情捅到官府层面,导致一部分预案直接胎死腹中,现在能够执行的就只剩几个纯商业手段的预案了。
好在帅嘉谟想了想之后觉得,就凭商业手段也应该够让对方喝一壶了。
他以海船快信通知了宁波港的吴逊之后,自己抢先出手。
九月二十一,京华上海港突然宣布:由于缅甸、暹罗等地局势紧张的影响,京华两洋舰队需要调集大量舰只前往护航。因此,大明本土各港口的护航舰队将会同时缩编,不再接受非京华系港口舰只的护航业务,所有非京华系港口的商船将无法再得到京华两洋舰队的护航。
与此同时,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京华将收回此前发放的“书剑旗”,凡不是从京华各私港出海的商船,将不允许再悬挂“书与剑”旗帜——这意味着京华不再为他们提供保护,也不再提供追还被劫掠货物等服务。
由此,京华的海上保险业务也同时宣告暂停,原先已经买下保险时限的商船虽然保留保险剩余期限,但却暂停服务,“直至局面改善”。
消息传出,东南沿海商家一时哗然。
这些年来他们早已习惯了京华的护航业务,现在突然之下失去了京华的护航,那感觉就像洗澡的时候房子塌了,所有人都惊慌失措,有一种无处藏身之感。
包括徐家私港在内的江浙一带私港拥有者连忙联系帅嘉谟、吴逊等人,询问南洋到底出了什么大事,为什么京华突然来了这么一手?
帅嘉谟与吴逊的回答当然是:“实在抱歉,事关机密,在下无可奉告。”
大海商们对于这样的答复当然不能满意,又追问到底如何才能知悉内幕,两人便很默契地向他们表示:需要直接向京师咨询。
换句话说,这得问东家,咱们两个打工仔只是奉命行事,哪里知道其中详情?
他们俩当然不着急,但大海商们不能不着急。货物囤在这里看似无所谓,但不卖出去就没有进项不说,就说囤在这里本身也是有耗费的啊,每耽误一天都相当于是在往外流银子,这谁受得了?
于是大家飞快达成统一意见,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去京师,直接找高宫保求问情况,并且催促他早日解决问题,恢复护航。
甚至有部分海商们私下商议,认为现在外海的海盗们已经被京华在前些年清剿得差不多了,眼下京华才刚刚宣布停止护航,海盗们肯定还得不到消息,要不然咱们就赌一把,在没有京华护航的情况下直接出海如何?
大部分海商们对这个提议都不太看好,原因是外海的大股海盗们虽然被京华清理得七七八八了,但也有不少是被京华临时打散了,现在分化成了七零八落的小股海盗。
这下小股海盗虽然不比以前的大股海盗那样凶猛,打劫的时候敢一口吃下整个船队,但他们一次出手搞下两三条海船还是有不少成算的。
虽然大海商们如果结成队伍一起出海,每次丢两三条船问题也不大,可是账不是这样算的。
他们虽然号称联盟,但却不像京华一样是一家整体,这两三条船损失了算谁的?是算整个联盟的损失,大家一起来承担,还是丢了谁的就算谁倒霉?
如果算整个联盟的损失,且不说大伙儿答应不答应,至少船上的货物是要提前公示吧?
谁愿意公示?
要知道,由于朝廷征收关税只论船只大小,不问货物多少,大家都是悄悄咪咪搞了各种小动作的,这些小动作显然只能自家知道,哪怕是联盟内部也不可能“分享”。
这要是公示出来,你偷运了生铁,他偷运了硝石,大家还怎么愉快地自称君子?将来万一内部出现矛盾,或者干脆联盟内部出了叛徒,将之报告给官府,那又怎么收场?
所以这事不能这么办。
既然不能一起承担,那就只好各顾各的,但各顾各也有问题。一些手头上船只建造时间比较长,在海上跑得比较慢的海商就强烈反对——万一碰到海盗,你们仗着船新先跑了,留下老子的人落海喂鱼?
于是双方吵了一阵之后不欢而散,议论的事情也就没了下文。
大家没柰何,只好安静下来等候京华总部的答复。
但他们还没等到答复,京华的第二波攻势又到了。京华方面突然又宣布,因为缅甸和约的关系,现在有大量的云南贸易单子需要赶紧处置,因此京华内陆的物流系统将会把重心向西南倾斜。
向西南倾斜似乎不关这些大海商的事,但他们没料到的是,京华的这个倾斜对他们真的有影响——因为京华要提前把东南的“单子”先完成,于是加快了之前约定的货物运送,甚至把本该在明年年中才需要送达江南的货物提前送来了,预计全部送到江南只需要再有一两个月时间。
这就要了老命了!
原先大海商们下单子的时候都是按照一般的送货速度来下定的,但是这个年代基本只担心送货太慢,还没有人考虑过对方送货太快会导致什么后果,结果就是现在他们板着指头一算——糟糕,早了半年多抵达的货物将会第自己的存储造成巨大的压力,而且由于现在的货物无法出海,这种压力还要翻倍!
去你奶奶的,这可真是日了狗了,货多了也要命啊!这么多货全送来了,老子要堆在哪儿去?
大家顿时急得口舌生疮,互相打探了一下,发现全是难兄难弟。
终于有人想起一件事来:京华的港口修建得有大规模的“标准仓库”,而现在京华自家的船还是可以出海的,他们的仓库岂不是就有盈余吗?咱们实在不行就去租用他们的仓库,至少先渡过眼前这道难关呀!
于是大家只好再次去找帅嘉谟和吴逊,不管是松江还是宁波,大海商们几乎都把他们两个的住所围了个水泄不通。
然而帅嘉谟和吴逊却客客气气地回绝了他们的请求,原因是“由于京华正在按照合约要求,快速建设暹罗定南城,因此仓库中早已存满了京华基建要转运去暹罗的水泥等物资,现在没有余力相助各位,实在万分抱歉。”
江浙海商们倒抽一口凉气,心道:这下坏了,怎么这么巧?——
感谢书友“曹面子”、“单骑照碧心”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书友160205225421459”的月票支持,谢谢!
(https://www.qshuge.com/3157/3157693/117268250.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