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联名信
第1213章 联名信
就在高务实越来越担心黄芷汀生产安全的时候,来自定南的消息格外让他紧张。
这天下值,刚回到昭回靖恭坊的状元第,便有家丁告诉他说定南急报到了,一下子让他紧张起来,匆匆进了书房。
看着案台上火漆完好的特制信封,高务实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打开来一看……
嗯?
不是生孩子那档子事?
高务实整个人又像是泄气,又像是松了口气,往太师椅上一屁股坐下来,毫无形象地往后一摊,以手扶额,小声嘀咕道:“这个时候寄什么政务报告,吓死老子了。”
不过说是这么说,政务报告也是要看的,他平息了一下心情,这才坐直了身子,将报告打开来看。
这一看就愣了。
由黄芷汀本人领衔,南疆一大批重要人士附署的一封宛如奏疏的东西摆在他面前。其大意很简单,就是他们认为柬埔寨王国不应该保留。
这就很奇怪了,你们关心这个干嘛?这不是明显有悖于我之前架空王室、暗中执政的思路吗?
高务实顿时皱起眉头来。
他之前的计划之所以总要架空王室而不废黜,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从维持当地稳定考虑,因为这些王室毕竟是当地人的代表,让他们挂名统治,底层的本地人就不会太过于抗拒,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统治成本。
这个思路是从原历史的西方殖民者那里学来的,不过高务实也没有打算一直学,因为他还有他自己的后半部分计划。
按照他的计划,这种“间接统治”是有期限的。确定这个期限的条件很简单,不是说京华实际占领了某国某地多少多少年,而是一个确切的数据——人口比例。
高务实的想法是,当汉人(其实包括僮人等在内。在京华统治区,这些大明国内的少数民族被整体归纳为汉人)和“归化汉人”占据该王国的人口一半以上,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废黜王室了——当然,一般来说会考虑“禅让”这种看起来比较温和的手段。
不过在高务实的计算当中,这个时间的到来应该会比较晚,因为即便是汉化程度最高的安南,高务实都认为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达成这一条件。
毕竟,仅仅现在安南的版图之中,本土安南人就超过五百万了,而京华提高“汉人”比例的手段毕竟也有限,主要是移民和归化汉人。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他拿下安南开始计算,二十余年的时间正好可以“培养”出一代人来,这一代人是在京华的“全覆盖式文化入侵”环境下长大的,他们对汉人、对京华的认同感会远远超过他们的父辈、祖辈。
当这一代人成为社会主流,尤其是成为京华的稳固“兵源池”之后,京华就可以完全不畏当地人可能出现的反抗了。到那时,取代早已渐渐隐退幕后的王室,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高务实的风格是一如既往的,他不是杨广,不会想着三年五年修一条大运河,然后动摇自己的根基,墙倒众人推。
就像他指挥作战一样,他一般不考虑出什么奇兵,而更愿意稳扎稳打。花二十年时间来给自己的民族扩大出一个王国大小的稳定版图,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更何况这些王国的“同化”工作又不是一个完成了再接着做下一个,他们前后相差的时间并不大,最终完成这一计划的时候,也可能是“接二连三”的。
移民加“归化户籍制”,有个几十年的时间,当地人就一定会成为少数派,甚至搞不好会直接消失——其中大一部分已经“归化”成汉人了。
而且这种归化还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手段,优秀的人归化为汉人,剩下的么……消亡也是正常的嘛。
正常消亡总比搞种族灭绝来得好,至少高务实可以问心无愧了:我不是没给你们机会,不是没给你们选择的余地,但你们就是不肯进步,就是不肯努力,我有什么办法?我也不能给你们换血、换脑啊。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除了以上这个原因之外,高务实没有考虑过废黜当地王室的另一个原因就更加“现实”了。
避嫌。
他毕竟还是大明之臣,对方毕竟还是大明的藩属国,他高务实以大明臣子的身份废黜大明藩属国的国王,这在法理上也说不过去啊!
当然,大明对于这一类型法理的讲究程度可能比不上欧洲国家,但大明有另外一种讲究:君君臣臣。
你高宫保废掉了南疆某国的国王,现在是要我大明封你去做这个国王吗?那你到底是打算去做国王,还是继续在我大明为臣?
间接统治的时候,高务实完全可以回避这个问题,因为京华集团再怎么强势,也只是“国策顾问集团”,可一旦把间接变成直接,这个问题就只能摆上台面上来谈了。
更何况,南疆又不是只有一国,你高务实打算做哪一国的国王?
哦,你还想做整个南疆的国王?当我大明朝廷是傻子吗!
南疆一统,那至少也有两千多万人口(实际不止),想当初一个安南就让大明劳心劳力成那样了,你高务实一统南疆,我大明还能睡个安稳觉?
是,朱翊钧和高务实的关系很独特,非常不一般,在他当政的时期也许有一定的几率不会把高务实南疆一统当做边疆威胁,可是朱翊钧如果不在了呢?
国家大事不是儿戏,皇帝也许认为高务实可靠,百官却未必觉得,尤其是高务实还有大把的政敌呢。而在这位和他有独特友谊的皇帝不在了之后,可能就是他们的晚辈当政的时期,大明和统一的南疆之间说不定也会变成“不得不战”的局面。
为什么?
因为高务实还有很多事没做成,尤其是国家意志的转变,这一条相当重要。在当前的国家意志之下,大明只能认可周边都是它的属国,绝不会认可周边有一个能够威胁到它的存在。
而且大明现在“走向海洋”的力量都是跟着他高务实的,一旦他高务实自己离开了,这种力量会不会反过来被传统力量扼杀于萌芽,导致大明继续忽视海洋,只重陆地?
很有可能。
而当时的南疆呢?或许会走向海洋,但它也同样没法忽视陆地,因为南疆其实处于两个陆权帝国的中间位置——大明和莫卧儿帝国。
你光是注重海权,万一大明忽然要打你,或者如今巅峰时期的莫卧儿帝国要打你,你是反抗还是不反抗?
反抗,多半打不过,因为在这个前提下,高务实很难完成南疆的汉化,靠这些当地人哪有胜利的希望啊?
可是不反抗,海权的希望就“中道崩殂”了。那他高务实辛辛苦苦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到头来岂不是南柯一梦?
所以这大明的官还得继续做,不把大明内部理清了,很多事根本就不好继续展开,甚至不仅要“理清”,甚至最后还要有国家体制上的调整。
即便那些后话暂时还不必说,至少眼下高务实是不认为要“暴露”自己的“野心”的,南疆的和平演变应该坚持不懈慢慢来。
不过,高务实仔细看了下去,才发现黄芷汀他们倒也并不是现在就要搞“劝进”,因为他们提出的柬埔寨王国处理办法,并非废黜王室之后让高务实上台,而是瓜分。
黄芷汀建议,拿柬埔寨王国来个“三家分晋”:暹罗分掉包括金边在内的整个西部,安南分掉东南部分,南掌也能获得柬埔寨东北。
高务实面无表情继续看下去,果然黄芷汀给出了这么做的理由。
把她的意思概括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点:首先柬埔寨王国实力很弱,弱到当初暹罗都已经被缅甸吊打了,也只需要吴哥一镇之兵就能震慑住他们,可见他们空有将近三百万人口,实际上根本毫无战斗力——换句话说,瓜分他们也不会有多少阻力。
其次柬埔寨王国位置紧要,它是可以直接从陆路连接安南的。对于这一点,黄芷汀特别强调了,因为安南实际上是京华在中南半岛的基础,如果要打造将来的“定南核心”,不能光靠海路连接,一定要把定南和金港乃至升龙由陆路连接起来。
在这种要求下,如果柬埔寨始终保持王国状态,那么在行政上面就多了一道枷锁。“跨国境”肯定比“跨省境”麻烦,这是不必解释的。
这一点让高务实也不禁凝神思索了好半晌,这才继续看下去。
黄芷汀提出的第三个原因,则是从酬功考虑。她认为,随着京华在滇缅之战后的迅速扩张,原先的酬功实际上已经不足以“酬功”了。
这个观点又需要细分一下,她认为主要有三类人。第一类是当地王国的降臣降将,比如前次的阿布拉邦(夏慕明)和这次的木萨利。
夏慕明的运气很好,由于当时京华方面本来没有计划真的拿下缅甸,对于缅南的勃固王国复辟也是临时为之,因此平白无故捡了个勃固王国的国王来当,对他的酬功那当然是足够的。
可是木萨利的酬功就比较麻烦了,因为他这次立下的功劳实在太大,算起来可能仅次于逼降柬埔寨的刘馨。那如果保留柬埔寨王国,木萨利该怎么封赏?难道让他去当宰相吗?他要是当了宰相,京华对柬埔寨的控制力就肯定会受到限制。
但如果柬埔寨王国本身不复存在,那么木萨利就只能“调用”,调到哪里可以再谈,总之没有柬埔寨王国可以让他留任了。如此之下,就算调他去安南当大学士(安南内部制度仿大明,大明方面不问),木萨利也翻不起风浪来,而且他还不好说京华不重用——调你到我京华在南疆的起家之地当阁老,这还不够重用?
当然,这是临时措施,就像一开始安排阮潢一般,等他和阮潢一样展示了忠诚,也不是不能真的委以重任。
第二类人则是家丁,包括警备军体系和国策顾问体系,前者是军方,后者是“文官”。但不管哪一类,目前来说都是按照京华老一套的赏赐来的,大多数情况下就算功劳很大,也无非赏赐些田产或者商地,对其个人而言也就是晋升。
现在的问题在于,这样的赏赐可能会逐渐显得吸引力不够,而问题的根源就出在“家丁”二字之上。
家丁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对于警备军中那一溜儿改了高姓的家丁,意味着他名下的产业即便再多,实际上由于连他本人都是高务实的“私有财产”,所以这些产业归根结底还是高务实的,如果高务实愿意,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收回,而且合理合法。
换句话说,高务实给他们的赏赐无论有多少,其实都只是给了个“使用权”,根本就没给“所有权”——也给不了,因为他们连人都是高务实的。
黄芷汀的建议就是,哪怕出于忠诚考虑,暂时不能废除他们的奴契,也至少要想个办法提高赏赐,最好是能绕开奴契问题给“产权”,如果不行,那也该提高赏赐量——这个量就只好从柬埔寨王国出了,因为其他地方已经分配了,重新再分比较麻烦。
第三类人就是以岑黄两家为首的广西土司。黄芷汀因为自己已经嫁给高务实,按照此时的习俗,她就完全站在高务实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了,她认为移镇到安南的广西土司现在有两个隐忧。
其一是封地过于集中。这一点看看地图就知道,由于当时只有安南一地,而京华又把安南南方全划拉进了自己碗里,这就导致广西土司全部被封在安南北部。如今京华的统治区已经覆盖了几乎整个中南半岛,需要用到土司狼兵这股既忠诚又有战斗力的力量的地方很多,还把他们局限在那么小的区域是很不合理的。
同时封地集中还有个隐患:万一其中的一些人搞串联,对京华的威胁也比较大。黄芷汀在这里甚至暗示了自己那个不省心的弟弟黄应雷。
其实她这也是为黄应雷考虑——高务实一旦接受这个建议,把随他移镇的广西土司封地分开,他也就串联不起来了,实际上反而就安全了。
除了封地集中之外,还有就是掺沙子这个因素,或者说平衡人口比例。目前来说,安南的“中国之人”比例是最高的,而由于广西土司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就是高务实的京华,而且他们战斗力最强(从民间结构来说),所以把他们分封各地,既可以提高“汉人”比例,又可以保证不会被当地土人欺负,进而给新移民过来的汉人打下良好的生存环境。
这些观点可谓有理有据,绝不是一时兴起搞出来的东西,可见黄芷汀是仔细考虑过的,要不然即便她是自己的夫人,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愿意署名附议。
高务实看完也不禁陷入了沉思。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https://www.qshuge.com/3157/3157693/117268213.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