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1章 封禅(八)西疆势
朝中的争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刘綎提出的加强安集延防御和请求更多支援的请求,有的大臣认为应当全力支持,以确保西域的稳定;而另一些大臣则担心过度投入会导致国库空虚,主张谨慎行事。
二是关于是否应该追击布日哈图的问题,有的大臣认为应当趁机扩大战果,彻底消除西域的威胁;而另一些大臣则认为应当遵守既定的战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两个方面,四种声音,其实说起来都是各有道理的。
加强安集延的防御,好处就是可以提前达成高务实在战前做出的最佳构思。即以伊犁盆地与费尔干纳盆地为西域的两个力量犄角,做出随时对外投射军力威胁的进攻态势,形成某种以攻代守却又蓄势不发的战略优势。
坏处则是现在从喀什噶尔通往安集延的道路很成问题,造成运输成本过高、费尔干纳盆地防线建立耗费太大、太久,可能会面临布日哈图反戈一击的战略威胁。假如出现最坏的情况——布日哈图反击且确实击败了后勤困难的明军,那么朝廷的前期投入就全打了水漂,而这个前期投入肯定不会小。
综合来看,积极加强安集延防御和增派援军面临的现实是:一旦成功,收益非常大,能够一举达成“西域计划”的战略目标;一旦失败,风险也很大,而损失可能更大。因为明军在西域目前尚无败绩,如果在安集延战败,各种妖魔鬼怪就都可能浮出水面,让整个西域的守备和治理难度都出现陡增。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支持加强安集延防御的朝臣可以被看做是“乐观派”,他们既看好朝廷在财政、物资、运输等方面的余力,也看好刘綎及所部的战斗力,认为他能守稳目前并不牢靠的安集延。
相应的,反对现在就占领安集延并大举投入的朝臣则可看做是“悲观派”或者“审慎派”,他们主张见好就收,不要搞这种危险举动,以免万一失败损失太大。在他们看来,大明现在正值中兴,国力蒸蒸日上,只要稳扎稳打,将来拿下安集延并不困难,因此不必操之过急。
至于追击布日哈图,这件事就更加需要小心谨慎了。明军不同于蒙军,在对后勤的依赖程度方面,二者差别不可以道里计。
明军的吃穿用度、战场消耗的补充几乎全部依赖于后勤运输,而喀什噶尔到安集延的道路不仅本就难走,有时候甚至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雪山间行军,一个雪崩都可能埋葬一支运输队),这就更添了几分不确定性。
相反,察哈尔部蒙军是举族西迁式的进军,只要每次都有(或打下)落脚点,他们就不缺补养,因此他们可以拖着明军不断西进,直到明军彻底丧失补充能力,然后他们再从容不迫地反戈一击。
彼时的明军则早就被拖到筋疲力尽,面对蒙军的回马枪怕是只能等死——这就成了战略上的一次“曼古歹”。
支持追击的朝臣认为,明军一路大胜,布日哈图几乎不敢交战,可见察哈尔部要么是已然损失巨大,要么就是因为部落人口有限,根本不敢损失。
因此,只要明军敢追,布日哈图就不敢接战。在这种情况下,刘綎继续西进,运气好的话还能拿下更多地区,即使运气不好,那也是“以攻代守”,实际上确保了后方安集延的安全。
反对追击的朝臣则认为,按照元辅在战前提出的战略,打下安集延就已经是极限了,再继续追击不仅毫无意义,而且面临巨大的风险,根本没有必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高务实在战前就已经充分论证过明军的补给能力,最多也就能支持打到安集延,再往西进兵就根本没有足够的维持能力。
要知道,整个西域都是刚刚拿下的,连西域都护府都尚在筹备阶段,大明在西域的稳定统治都还没有建立呢,继续西征纯属浪战。
在这场争执中,高务实的态度显然最为关键。作为内阁首辅,尤其是力排众议、主导了整个西域计划的他,毫无疑问拥有最大的话语权。
他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朝廷的最终决定,因为即使皇帝也必须充分尊重一个事实:目前西征军所有的行动、所有的战果,都是建立在高务实的计划、决策和指挥之上的。在他之下,王庭撰、刘綎、熊廷弼等人都只是决策的执行者。
高务实深知西域的重要性,也清楚布日哈图的野心和能力。他当然也担心布日哈图顺利击败布哈拉汗国,在西域完成“重建蒙古”的大业,一如当年耶律大石在西域重建了大辽一般。
这其实是真有成功可能的,因为以布日哈图的能力和察哈尔部的实力,只要他们击败布哈拉汗国,下一步就可以击败希瓦,然后再收拾哈萨克。到了这一步,布日哈图甚至就能与位于他南方的萨菲波斯、莫卧儿帝国来个三足鼎立!
高务实隐隐觉得,布日哈图或许已经有了这样的计划。说不定,他在放弃叶尔羌西进的时候就已经打定了这样的主意,否则很难解释他竟然会让察哈尔本部完全不与明军接战。
不与明军接战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布日哈图确定蒙军完全不是明军对手,接战纯属送人头;二是布日哈图要保存实力,将察哈尔本部用于更关键的战斗中去。
高务实认为,虽然不能完全排除第一种可能性,但显然第二种可能性要高得多。那么,布日哈图保留察哈尔本部的实力,却让叶尔羌黑军和瓦剌残部去消耗明军,目的还能是什么呢?当然是拿下布哈拉,继而拿下希瓦、哈萨克,统合中亚三国。
有了这样的判断,再仔细研究了刘綎的奏章后,高务实决定召集内阁在京阁老与户部、兵部堂上官,召开“内阁扩大会议”进行深入讨论。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后,高务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西域之稳定对我大明而言至关重要,安集延作为西域之门户,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刘綎要求加强安集延防御的请求是合理的,我们应当给予必要且足够的支持。
至于是否追击布日哈图,本阁部认为应当谨慎行事。布日哈图虽然野心勃勃,但他的行动也给了我们巩固西域的机会。我们应当利用这个机会,先加强安集延的防御,完成和巩固我们的西域计划,然后再对布日哈图之动向保持密切关注,等待时机合适,再做进一步决策。”
高务实的话一锤定音,也得到了大多数与会重臣的认同。最终,在上奏皇帝并取得朱批之后,朝廷决定支持刘綎的请求,再次拨出更多的物资和兵力支援安集延,同时命令刘綎密切监视布日哈图的动向,但暂时不得主动出击。
不日之后的安集延,刘綎接到朝廷的回信后,立即开始着手加强防御。他命令士兵们加固城墙,挖掘壕沟,准备各种防御器械。同时,他还积极与当地的部落首领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共同抵御可能的威胁。
说实话,朝廷的决定并不完全如他所愿,因为他现在有一种预感,预感布日哈图与那位林丹巴图尔两代察哈尔决策者都非池中之物,一旦明军给他们的压迫消失或暂时消失,他们二人搞不好就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但刘綎也知道,自己必须服从命令。如今朝廷的权威远胜以往,无论是“中兴圣君”万历爷,还是“总揆天下”高元辅,那都不是他刘綎能违逆的主。
在安集延的夜色中,刘綎再次凝视着星空,思考着未来的路。他知道,无论朝廷的决定如何,他都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为了大明的荣耀和西域的稳定而战。
现在,他对自己的将来也有一种预感,预感自己将会被留在西域,从此扎根于此……说不定会和沐家“永镇云南”一样,来个“永镇西疆”。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刘綎不知道,因为高务实在战前没有对他说过,他是最近才慢慢有所察觉的。西域如今并不繁华,比起他熟悉的四川那肯定大有不如,但作为一名典型的悍将,他也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式的豪情,对“永镇西疆”暗暗心许。
罢了,罢了,且看皇上和元辅如何决断吧。要是他们认为我应该化身西疆门神,那我刘綎也绝不畏缩。将来若有人胆敢觊觎西疆,便先来问问我刘家人手中宝刀是否答应!
撒马尔罕,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那土黄色的城墙见证了无数的兴衰更替。而现在,这座城市再次成为了战争的焦点。布日哈图的军队正向这里进发,而阿布德·穆明,作为布哈拉汗国的新汗,毫无疑问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撒马尔罕的汗帐之中,穆明召集了他的将领们商讨对策。墙上挂着的地图被反复审视,每一条道路,每一座建筑都成为了他们讨论的重点。
“布日哈图的军队行动迅速,我们必须迅速做好万全准备。”穆明的声音在议事厅内回响,他的眼神坚定,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将领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建议。有的主张坚守城池,利用撒马尔罕坚固的城墙抵御敌军;有的则认为应该派出骑兵,进行游击战,削弱布日哈图的军力;还有的认为不如干脆调集主力出城野战,让“西蒙古后裔”与“东蒙古后裔”堂堂正正来一场决战,胜者为汗,符合蒙古传统。
穆明聆听着每个人的意见,心中却在权衡着最佳的战术。他知道,布日哈图不是易与之辈,任何轻率的决策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必须坚守,同时也要积极寻找出击的机会。”穆明最终做出了决定,断然道:“布日哈图虽然强大,但长途跋涉也会让他的军队疲惫。我们必须要利用这一点,给予他们致命的一击。”
大汗既然已有决定,将领们互相对视一眼,也就都答应下来。
就在撒马尔罕紧张备战的同时,布日哈图的军队也在快速推进。林丹巴图尔和塔什海作为先锋,带领着他们的骑兵队飞驰而来,他们的马蹄扬起了滚滚尘土,仿佛一条巨龙在大地上奔腾。
林丹巴图尔知道,撒马尔罕不会轻言投降,这座城市的守军将会顽强抵抗。但他也明白,自己的任务就是为布日哈图打开通往胜利的道路。
在一次短暂的休整中,林丹巴图尔和塔什海召集了他们麾下的将领,讨论着接下来的行动。
“撒马尔罕的守军不会轻易放弃,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林丹巴图尔先开了口。
“我们的骑兵足够精锐,可以利用速度优势绕过城池,先切断撒马尔罕与布哈拉城之间的联系,让撒马尔罕成为孤城。”塔什海提出了建议。
林丹巴图尔沉思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这是个好主意,但我们不能忽视撒马尔罕的动静。他们也是蒙古后裔,也有强大的骑兵,我们需要防备他们主动出击,切不能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被他们给偷袭了。”
塔什海道:“台吉所言极是,我军作为先锋,全军都是骑兵,除非撒马尔罕主动投降,否则很难攻取坚城。
不过,太师前些年就掌握了陷城技巧,如今那些火药都在太师军中。等太师一到,若是穆明仍不肯降,那咱们就来看看,是这撒马尔罕坚不可摧,还是中原汉城更加固若金汤。”
就在布日哈图的军队准备发起攻击的时候,撒马尔罕的守军也在紧张地进行着最后的部署。穆明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的地平线,他知道,敌人的军队很快就会出现在那里。
大家都是蒙古后裔,现在却要生死相搏。不过,这又有什么奇怪呢?蒙古后裔之间打生打死早就司空见惯,谁还会顾忌祖上乃是一家一族的出身?呵,蒙古人啊,战争不过是求生的必然,有什么值得感慨!
夜色中,布日哈图的军队终于出现在了撒马尔罕的视线中。火把照亮了他们的队伍,如同一条火龙在夜色中蜿蜒前行。穆明深吸了一口气,紧握着手中的武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然而,战斗的号角尚未吹响,撒马尔罕城外的阴影中,蜿蜒的火龙绕城而过,堵死了西面的道路——他们切断了撒马尔罕与布哈拉城之间的道路。
布哈拉汗眯着眼睛,冷哼一声:“撒马尔罕豪富百年,如今我为此战囤积了两年可用的口粮,你布日哈图若想靠围城取胜,那是白日做梦!”
——
感谢书友“云覆月雨”、“全网最靓陈美林”、“书友20221015115522515”、“袁o”的月票支持,谢谢!
(https://www.qshuge.com/3157/3157690/114331233.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