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天唐锦绣房俊最新文章 > 第104章 零分

第104章 零分


第104章  零分

        房俊闭目凝思,想的却不是如何出题。

        而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能够以平民出身,不到三十岁就混到副县级官员,房俊的政治智慧绝非等闲。虽然唐朝跟后世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完全不同,但为官之道却是万变不离其中。

        再结合自己所知的历史,自然不难猜出这班人的真正意图。

        这群人站在李恪的背后,同李泰明争暗斗、寸步不让,同时扇阴风点鬼火,成功将太子李承乾废黜。之后,又完美的令李二陛下舍弃立李泰为储的念头,在最关键的时刻舍弃李恪,将李治推上位。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无他,利益尔。

        李泰嚣张跋扈不假,但其本身极为聪慧,且身后的支持者多是江南氏族以及一部分关陇世家;李恪本人更是英果明睿,帐下多是朝中的前隋旧部。这两人无论是谁最后上位,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利益,因为他们不是李恪或者李泰最坚定的支持者。

        李治则完全不同。

        李承乾式微,李泰风头正劲,李恪雄心勃勃,没有人把目光放在李治身上。

        一番运作之后,“渔翁得利”的李治最终上位,他们就是从龙之功。而且李治年幼,显然更好摆布。

        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事实上,历史也的确便是如此演变。

        李治登基之后,褚遂良、长孙无忌、许敬宗这些人各个显赫一时,权倾天下,俱为宰相。

        只是后来出了武则天这个变数,才让他们的结局显得悲惨了一些……

        但是依然得承认,这班人推出李恪打头阵,却让李治暗中得利的计策,确实高明。

        很显然,无论是李恪,还是他的支持者比如岑氏兄弟,都未能察觉褚遂良、许敬宗之流的真正意图。

        所以,才会有今日岑文叔邀请自己赴宴之事,这是想要把自己正是拉入李恪的阵营,跟“盟友”许敬宗、褚遂良的长子见见面。

        而褚彦甫或许真的对高阳公主倾慕已久,但更大可能依然是想要打击他房俊,或者知难而退,或者干脆倒向他们一边,因故才会由褚彦甫出面挑衅房俊,许敬宗在一边敲边鼓。

        房俊不由得看看一旁的小正太李治,心想不知这熊孩子此时是已经跟褚遂良、许敬宗等人结成统一阵线、定下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还是尚被他的舅舅蒙在鼓里?

        不过看到李治对于褚彦甫的不爽,以及对许敬宗的厌恶,恐怕还是后者的可能更大一些。

        自己需要现在就彻底倒向李治这边吗?

        房俊觉得没必要。

        一来距离李治登基还早得很,再者自己并不需要在政治立场上站队。

        在情感上站队,是一种更高明的手段。

        只要李治觉得自己亲近,那么不管朝中形势如何变化,自己终究会立于不败之地。

        褚遂良、许敬宗、长孙无忌等人虽然得到自己想到得到的东西,但是也引起了李治的忌惮。借由“废后之争”,李治最终将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一同打倒在地,许敬宗即便得以善终,也是投闲置散,再不重用。

        因为这些人结合在一起的势力实在太强大,强大到即便是帝王都感到威胁,那么结局便只能有两个:或者把皇帝废了再换一个,或者这些人万劫不复……

        结局以及不用去猜,房俊知道得很清楚。

        所以很容易做出选择:跟李治保持亲密的关系,却绝不跟这帮官油子搅在一处!

        同李治保持亲密,并不是房俊想要什么高官厚禄,只是求一个安稳,他可不想到时候被当做某个亲王的党羽而被李治清洗掉,这小正太看似仁厚道德、人畜无害,实则绝对腹黑,武则天如此强势,却也在李治有生之年不敢太过火,历史早已证明这一点。

        那么自己现在怎么做就很清楚了。

        李治不是不爽褚彦甫、厌恶许敬宗吗?

        狠狠的打击这两人,给晋王殿下出气就好了!

        想到此处,房俊说道:“某要出题了,褚兄可要留神细听。”

        褚彦甫深吸一口气,打起精神,说道:“请!”

        自己自幼学习九数,更曾向九数大家李淳风请教过,会被你这个棒槌难住?

        简直笑话!

        房俊见褚彦甫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便知道这人估计在数学方面的造诣怕是果真不浅。不过那又怎样?你再是逆天,能懂得一千多年后的数学题?

        不过话说回来,若是用什么哥德巴赫猜想之类的经典难题难住这家伙,未免有些胜之不武。

        略微一想,说道:“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请口述解题过程。”

        褚彦甫傻眼了。

        他对于九数确实很有研究,也很有天分,冥思苦想了半天,大致得出结果,但房俊这道题最坑人的地方并不是这道题有多难,而是需要口述解题过程。

        这是一道房俊以前从网络上看过的数学题,很简单。

        当然,这个所谓的简单,是在你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天元术在元朝才正式提出,唐朝人哪里有这个理论基础?或许可以解得出来,但需要高超的数学技巧、复杂的推导和大量的文字说明,口述?

        呵呵……

        许敬宗的学识自是不再褚彦甫之下,或许对于九数的造诣有所不如,但见识绝对不少。一见褚彦甫的神情,就知道他答不出来,叹口气,说道:“不知二郎可否将答案告知?”

        房俊嘿嘿一笑:“世叔这是怕某自己都不知答案,胡乱出题难为人?”

        被点破心思,许敬宗也不尴尬,笑道:“非也非也,某也是好学之人,见到如此精彩的问题,自是急欲解惑,还望贤侄不吝赐教。”

        房俊知道自己若是不能说出答题过程,怕是这个大奸贼不肯认输,便说道:“假设大僧的数量为未知数X……(答案请自行百度,本文不凑字数了,这题大家都会算吧?呵呵)”

        褚彦甫目瞪口呆,听得一头雾水,可见到房俊滔滔不绝的解说答题过程,虽然不明白,但是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不明觉厉啊……

        怎么办,听不懂啊,难道承认自己确实不懂?

        褚彦甫偷眼看了看人比花俏的高阳公主,咬了咬牙,说道:“褚某甘拜下风,二郎如此解说,某汝醍醐灌顶一般,受教了!这一题是某输了,请出下一题!”

        房俊听得一愣,这你就懂了?这小子很有天赋啊,难不成自己还能催生出一个大唐的数学家?

        不过认输就好,想了想,又出一题:“假令圆城一所,不知周径,四面开门,门外纵横各有十字大道。其西北十字道头定为乾地,其东北十字道头定为艮地,其东南十字道头定为巽地,其西南十字道头定为坤地。问:甲乙二人俱在乾地,乙东行三百二十步而立,甲南行六百步望见乙,问径几里?”

        这是元代数学著作《测圆海镜》里的一道题,很著名。

        这道题比刚才那个和尚分馒头的问题更为复杂,褚彦甫一脸懵逼,如何能答?

        房俊所出答案,褚彦甫依然不明觉厉……

        “有一位妇女在河边洗碗,过路人问她为什么洗这么多碗?她回答说:家中来了很多客人,他们每两人合用一只饭碗,每三人合用一只汤碗,每四人合用一只菜碗,共用了碗65只。问客人几许?”

        房俊再出一题。

        褚彦甫觉得整个人生都不好了……

        自己一向自负才思敏捷,学识不下于当世大儒,可为什么房俊这些题自己居然一道都不会?

        以前看过几本算经典籍,便觉得天地万书尽在胸臆之间,看来是坐井观天啊……


  (https://www.qshuge.com/3135/3135012/116916654.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