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皇兄何故造反免费阅读小说 > 第八百一十九章:什么叫混子

第八百一十九章:什么叫混子


  “周洪谟?”

  文华殿中,天子沉吟片刻,想了想道。

  “朕记得,他是正统十年的榜眼?”

  底下的俞士悦赶忙点了点头,道。

  “陛下圣明,之前萧学士主持编纂寰宇通志,此人便有参与,为人忠直,颇具才能,虽然年轻,但是臣以为,可堪一用。”

  说着,俞次辅忍不住偷偷的打量这天子的神色,这件事情天子到底是什么态度,就看接下来的了。

  果不其然,在众人的注视当中,天子稍一沉吟,道。

  “既然次辅觉得合适,那便将他调任詹事府吧,不过,朕记得他在翰林院是七品编修,调任四品少詹事未免超擢,便擢其为六品詹事府府丞,代掌少詹事事吧!”

  “遵旨!”

  闻听此言,俞士悦顿时眼前一亮,赶忙上前领旨。

  要知道,周洪谟这个人,可不简单。

  他是如今的翰林当中,为数不多的,十分得到天子赏识的人。

  要知道,自从天子登基之后,对于清流翰林,并不像前几代天子一样倚重,以至于翰林侍从之臣,在朝中的话语权达到了最低点。

  从最开始彭时等人因高谷之事被贬被外放,再到京察之时,诸多翰林被外迁,直到这次整饬军屯,本来就所剩不多的翰林,又被狠狠的放了一波血。

  要知道,按照前头几朝的传统,他们这些人可都是会往部院转迁的,结果在如今这位陛下手里,要么因为犯了错,考评不合格,被打发到地方做知县推官,要么被派到最是苦寒的边境,去办最得罪人的事儿。

  如今还在翰林院当中的,要么在四处活动,想要谋求一个还算不错的外放职位,要么就老老实实的留在翰林院当中做学问,至少几年以内,不再想升迁之事。

  但是,周洪谟不同,他见识广博,博闻强记,尤擅朝廷礼仪典制,而且,并非一般只会苦读书的儒生,对经世济用之术,也颇有见地。

  更重要的是,早在景泰元年时,他便曾经上疏,劝谏天子勤经筵,勤政事,并疏陈时务十二事,虽然在很多当时的清流看来,他所提的建议都是最细处的小事,可意外的是,却得到了天子的赞许,并钦点他参与编纂寰宇通志,可算得上是重用了。

  因此总的来说,他是在诸翰林当中,他是寥寥可数的几個,被朝堂上认为,仍旧前途光明的年轻人。

  俞士悦将他提出来,其实还是在试探,想要看看,天子是拂不开圣母皇太后的面子,随意给东宫塞几个人,还是真心要好好为东宫备官。

  如今,天子既然肯放周洪谟过去,虽然说并没有直接给少詹事之职,但是,却命其代掌其事。

  这便说明,的确如天子一直强调的那样,在对东宫之事上,他老人家并无私心。

  这样一来,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在场的都是人精,看到天子这番态度,自然也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于是,趁热打铁,这段时间一直在朝中默默无闻的工部尚书陈循紧跟着便上前道。

  “陛下,依制,詹事府当有二位少詹事,周洪谟固然德才兼备,但是毕竟资历尚浅,虽有俞次辅提携,亦恐恐有疏漏,翰林院侍读学士刘定之,一向老成持重,又秉性刚正,素有贤名,臣斗胆,举荐其入詹事府,任少詹事。”

  这话倒是说的不错,刘定之此人,耿介刚正,在朝中素有声名。

  但是,是不是贤名,就不一定了。

  话往好听了说,是耿介,但是,说难听点,其实就是没眼力价,说话太直接,性子有些高傲,而且此人有一个缺点,就是书读的太多,不够务实。

  他和徐有贞是两个极端,徐有贞是除了文采平平之外,其他的实务样样精通,就连治水这样的事情,都能做的得心应手。

  但是,刘定之就不一样,他最出名的就是一手妙笔文章,但是,若论实务,确实是不大行。

  周洪谟虽然同样对于庶务不算熟悉,但是到底,他还是肯下功夫去学习的,而且,他能够看到很多具体的问题,虽然提出的解决方法有些理想化,但是毕竟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可刘定之,就是纯纯的只会以圣人之理,来套到实务当中使用,着实不能算是什么人才。

  然而虽然如此,可他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是陈循的学生,而且熬了这么多年,资历也够,士林当中评价也不错。

  事实上,如果不是天子对于翰林一直都不感冒,东宫属官备设,无论如何也会有他一个的。

  陈循这么一站出来,其他人也蠢蠢欲动,同样是在内阁沉寂许久的江渊上前,开口道。

  “陛下,太子殿下既已出阁,自然不可只读经义,不通政事,左春坊中,有徐学士在,想必对于实务一道,能对殿下颇有进益,然而朝中诸事,殿下皆需提早研习。”

  “工部主事吴复,资历深厚,曾任太平府半济仓大使,安抚流民,后转任吴县知县,能明断刑狱,善抚百姓,于庶务一道十分精擅,臣举荐吴复转任太子府左中允,请陛下恩准。”

  啊这……

  江渊这个时候出面,也让在场诸人有些意外。

  要知道,这段时间以来,虽然天子并没有继续过问,但是,殿试舞弊一案,仍旧悬而未决。

  虽然说,当时江渊把自己撇的干净,但是,要说他和这件事情毫无干系,只怕也不全然是。

  这种情况下,低调行事,才应该是江渊的选择。

  可为何,他这个时候跳了出来?

  难不成……

  众人不着痕迹的望了望陈循,又看了看江渊,心中有了猜测。

  近段时间以来,翰林一脉的官员,过的颇为艰难,刚刚俞士悦举荐周洪谟,算是开了个好头,陈循接着出面举荐刘定之,算是想借机给仍在翰林院的官员谋个好出路。

  江渊算是陈循的学生,自然要出来敲敲边鼓,他举荐吴复,只怕是担心天子觉得,朝中举荐的尽是些清流,到最后鸡飞蛋打。

  吴复是工部主事,也算是陈循的下属,举荐他进东宫,既讨好了自家老师,又冲淡了他们扶持翰林一脉的意图,可算是打的好算盘。

  只不过,这吴复……

  殿中有几个对朝中官员动向比较熟悉的,都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虽然说吴复是工部主事,但是,他素日和陈循走的却不算近,相反的,他和内阁的朱鉴,却时常往来。

  这个时候,江渊出来,到底是他自己突发奇想,还是……得了陈循的授意?

  一众老大人心思飞快,还没思量清楚,便听得上首天子开口,道。

  “东宫官属繁多,并非一时可以选尽,何况圣母刚刚传话亦曾言道,要仔细挑选忠心得力之臣,以为翼护。”

  “诸臣举荐之心,朕实知之,但是此事不可着急,还是待今日结束后,令诸臣各抒己见,举荐良臣,待大致有候选之人后,再由吏部综合考评,诸臣朝议过后,以定人选。”

  得,这下谁也别往上再送人了。

  陛下您这会想起来,说此事不可着急了,刚刚俞士悦举荐周洪谟的时候,咋不见您反对呢。

  众人纷纷望向陈循和江渊,意外的是,对于天子的这番表态,陈循并没有太过意外,只是脸色有些微冷,而且还撇过头去,似乎是不想看见江渊。

  不提陈循和江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虽然说现在当场是送不上去人了,但是,听天子的意思,东宫的官属,应当是不会再继续往后拖延了。

  要知道,上一回,俞次辅建议增补东宫官属的时候,天子也是先增补了一批,然后让底下大臣陆续举荐着。

  但是,等举荐的奏疏递上去,就没了下文,这件事情,更像是天子随口一提,后来,朝廷各种杂事,加上太上皇那边又闹出了幺蛾子,也就没人顾得上这件事。

  不过这一回,天子既然说了,先行荐举,再经吏部考评,最后令诸臣朝议,那就是八九不离十了。

  王文这个老家伙,别的没有,但是,吏部尚书的活儿干得的确得心应手,他递上去的铨选奏本,天子基本上很少驳回修正。

  这些候选人经一道他的手,其实说白了,也就是经一次天子的圣心。

  于是,底下一干大臣,都开始盘算着,自己该举荐谁了。

  东宫官属一事暂时告一段落,天子自然而然的,也就提起了另一件事。

  “方才圣母有言,太子册封,出阁,备府等事之中,有功之臣,具当赏赐,不可慢待。”

  “当初册封之时,社稷殆危,一切从简,便不提了,出阁,备府诸事,的确颇有些大臣出力甚多,朕还没来得及赏赐,今日,不妨议一议他们的封赏。”

  啊这……

  底下一群大臣面面相觑,一时没反应过来,天子这是真心实意,还是说的反话。

  不过,君上既言,自然不能怠慢。

  在场诸人稍一迟疑,一旁的礼部尚书胡濙便上前道。

  “陛下,当初太子殿下出阁,首倡之人乃是兵部郎中沈敬,至于备府一事,首倡之人乃内阁大臣朱鉴。”

  “其后朝廷事忙,太子殿下出阁之事迁延不决,首倡定期之人,乃护驾将军朱仪,除此之外,朱仪亦是首倡重设勋卫幼军,以辅东宫之人。”

  “另外,太子殿下能够顺利出阁备府,内阁俞次辅及左春坊徐学士,司经局余俨等人,亦功不可没,理当叙功,请陛下明鉴。”

  其实,整个东宫出阁的过程,虽然明争暗斗了许久,但是实际上从沈敬首倡提出,到现在不过半年多的时间,进度算是很快了。

  这当中围绕着的几个大的问题,无非就是太子要何时出阁,何时备府,是否要重设幼军。

  如果说要赏赐的话,那么,自然也是围绕着这几个问题的首倡之人,说白了,也就分别是沈敬,朱鉴和朱仪三人。

  至于俞士悦那几个,不过是打酱油的,对此,俞次辅也深有觉悟,在胡濙话音落下之后,他便赶忙上前,道。

  “陛下,朱阁老,沈郎中及朱将军,在太子殿下出阁,备府等事中确有功劳,但是,臣和徐学士,余洗马等人,却是身在其位,当谋其事,职分所在,不敢受陛下赏赐。”

  听了这话,一旁的徐有贞和余俨二人对视了一眼,脸色变得有些苦兮兮的。

  应该说,这话说的不错,他们做的这些的确是分内之事,但是好歹,他们也忙里忙外这么久了……

  不过,老大都这么说了,他们又能怎么办,只能连忙跟上,道。

  “启禀陛下,次辅大人所言甚是,臣等分内之事,不敢言功。”

  见此状况,朱祁钰倒是摆了摆手,笑着道。

  “职分是职分,可如今东宫官属不足,要操持这么大一场仪典,也颇为不易,理当赏赐。”

  “对了,除了次辅和徐学士,余洗马,大宗伯也功不可没。”

  “传旨,赐礼部尚书胡濙,内阁次辅各珍珠半斛,银百两,纻丝三表,赐左春坊大学士徐有贞,司经局洗马余俨银五十两,锦缎一匹。”

  闻听此言,一旁的俞士悦还有些犹豫,却听得身旁胡老大人已经躬身开口,道。

  “老臣谢陛下赏赐。”

  无语的看了一眼这位大宗伯,俞次辅叹了口气,只得也带着徐有贞和余俨二人上前道。

  “臣等谢陛下赏赐。”

  这般得了便宜又卖乖的样子,看的一旁的沈尚书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这盛大繁复的出阁仪典,上上下下的,出钱的明明是户部好吗?!

  而且,陛下出手这也忒大方了,看来互市这一年多,内库果真是丰裕了,连赏赐都比以前厚重了许多。

  心中一阵内伤的沈尚书在角落飘着乌云,惹得他身边的一干大臣都不由自主的离他远了一点。

  不过,这个时候,也没有人关注沈尚书的心情。

  说穿了,俞士悦等人的赏赐,只是小节,严格意义上来说,太子出阁备府,他们几个都是捡便宜的,虽然忙上忙西的,但是顶多算是有些苦劳,真正有功劳的,还是沈敬和朱仪等人。

  所以,对于俞士悦他们几个,拿些金银绸缎,便已经是额外赏赐,但是,对于沈敬,朱仪等人,这么做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https://www.qshuge.com/3127/3127078/732306808.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