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 >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静观其变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静观其变


殿中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的望向王文,想看这位吏部尚书会如何应对。

        要知道,陈循这个举动,虽然有些不合规矩,但是,却不能说是没有道理,毕竟,堂堂的六部之首,若是只有一个尚书主政,那也寒碜人了。

        而且,佐贰官对掌印官的作用,既是辅佐协助,也是监督约束,吏部权重,王文虽然备受天子信任,但是,如果他直接了当的否掉陈循的提议,也有揽权自重的嫌疑。

        别看王老大人平时脾气坏,但是,该拎得清的时候,他肯定是不含糊的,哪怕是在对方明显有些坏规矩的现在,王文到底还是没有直接发怒,而是开口道。

        “启禀陛下,吏部侍郎职权颇重,继任人选须得慎重,待臣回去之后,按照铨选规矩列出候选名单,再行呈送陛下。”

        拖字诀,算是朝堂上最常用,也最好用的手段了,王文自然是耍的纯熟的很。

        说到底,他也没有打算真的把持吏部不放,俞山既然入阁,那么调任新的吏部侍郎是迟早的事,对于这一点,王文倒是没有什么不满。

        然而,这回他话刚刚说完,一旁的罗绮便立刻道。

        “陛下,臣以为,王少师所言甚是,吏部乃六部之首,执掌铨选大权,侍郎之职不可轻忽,故而,臣觉得应当择日举行廷推,以选出最合适之人担任此职……”

        殿中顿时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不少人的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这下可有意思了,这么多年了,还是头一次看到,吏部这位王老大人被这么挤兑。

        不过,事到如今,众人也算是发现了,今天的事情怕是不简单,陈循和罗绮两个人,这么一唱一和的,一步步把王文装进套子里,要说事前没有通过气,他们是半点不信。

        只是,这么一来,算是把王文架起来了,总不能,他前脚自己说吏部侍郎事重所以要好好斟酌,后脚人家用同样的理由要求廷推,他就改口吧,那也太没有朝中重臣的风范了。

        果不其然,罗绮说完之后,王文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但是,却并没有立刻出言反对……

        见此状况,上首的朱祁钰犹豫了一下,道。

        “既然如此,那吏部就准备廷推事宜吧,至于日子,就定在十五日后!”

        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可以窥见的是,罗绮和陈循之间,肯定有什么牵连,甚至于王翺和陈循之间,也或许私下沟通过。

        但是,直到现在为止,他们最终的目的,或者说,他们各自不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还不清楚。

        难道说,真的就仅仅只是为了推一个张睿上位?

        朱祁钰眼中闪过一抹疑惑,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儿,正因于此,虽然知道这就是罗绮等人想要的结果,他还是决定顺水推舟,看看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于是,早朝到此结束,群臣各怀心思的离开了皇宫,三三两两的议论着今天发生的事情。

        吏部侍郎这个官职,要论实权,算是仅次于七卿的官职了,在朝中的地位,也可以和内阁一些排名相对靠后的阁臣相媲美,现如今要廷推,那么就意味着,并不完全由吏部来推选。

        按照惯例,廷推的候选名单,虽然最终仍然是由吏部来决定,但是首先一点,候选名单的人数要多不少,如果说要选两个吏部侍郎出来,那么按照三择一的规矩,最终通过廷推,递到皇帝面前的,至少要有五到六个。

        由此推算,提名的人选,至少有十五个以上,这么多的候选人,吏部是不可能全都包揽下来的,所以,通常来说,这份候选名单的来源,基本是由朝中重臣进行举荐。

        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就是朝中重臣们博弈的时刻了,不过具体的过程不谈,但是最终,只要他们举荐上去的人,除非是履历上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硬伤,否则一般都会进入到名单当中。

        之所以会如此,一是因为,在这种事情上刻意为难的话,不仅会和举荐之人结仇,而且,还会有过分揽权的嫌疑,第二就是,这些朝中重臣拿出的名单,在廷推开始前,都要让天子过一遍目的,如果吏部可以阻挠某个人,但是却又拿不出充足的理由的话,那么,天子的这一关就过不了,毕竟,能够举荐人选的重臣,哪个不是有随时面圣的权力的。

        真要是对质起来,吏部平白要吃亏,所以,这就给了许多人机会,哪怕是他们和王文有隙,但是只要背后的靠山肯帮忙,就有机会进入到候选人当中。

        只要进了名单当中,再往后真正的廷推上,那就是各显手段了。

        因此,这个消息一出,不少人都蠢蠢欲动,盘算着下衙之后,该怎么去自家靠山那里好好走动走动。

        …………

        “臣锦衣卫指挥使卢忠……”

        “奴婢舒良……”

        “拜见陛下!”

        与此同时,乾清宫中,舒良和卢忠二人看着皱眉思索的天子,心神也十分谨慎。

        他们二人,一个负责东厂,一个掌管锦衣卫,可是许久都没有被同时召见过了……

        “平身吧。”

        朱祁钰晃过神来,轻轻摆了摆手,但是眉头却依旧没有舒展开,看着底下恭敬的二人,他倒是也没有啰嗦什么,直接了当的道。

        “今日召你们过来,是有一桩事情,要你们去办。”

        随后,朱祁钰把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继续道。

        “……十五日后,便是廷推,这段日子,你们要密切注意京城里各家官员府邸的动向,尤其是三品以上的大员,他们都去见了谁,什么时候去的,都要记下来。”

        “除此之外,查一下这个张睿,看看他平时的交往,有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朕总觉得,陈循和罗绮这次这么竭尽全力的要推选他当这个吏部侍郎,背后定有缘由。”

        一般来说,朱祁钰是不愿意这样私下里去调查某个大臣,又或者是监视他们的行动的,因为如此一来,会让朝中的大臣人心惶惶。

        但是,这次的事情,实在是太奇怪了,让他总觉得,这并不单单是一次平常的朝堂争斗,若是不查个水落石出,他怕是不能安心。

        底下二人见皇帝如此认真,心中也明白此事不小,于是,立刻拱手领旨,然后急匆匆的下去准备了……

        接下来的几日,京城当中倒是热闹的很,围绕着吏部侍郎的人选,朝野上下都议论纷纷,每到下衙入夜之后,京城里的许多酒楼当中,也总是人满为患。

        与此同时,这些酒楼街巷当中,也多了不少无所事事游荡的人。

        不得不说,锦衣卫和东厂办事还是得力的,原本朱祁钰以为,最先有消息的应该是舒良,毕竟,如今锦衣卫的大部分精力,都已经不放在京城当中,但是,反而最先过来回报的,却是卢忠。

        看着手里的密疏,朱祁钰轻轻敲了敲面前的桌案,陷入了思索当中。

        虽然说,差事是交给东厂和锦衣卫的,但是,二者却各有分工,因为东厂掌握的暗面情况更多,对于京城也更熟悉,所以,主要负责调查大臣们的往来,反而是锦衣卫这边,因为有官面上的身份,优先去查了张睿的履历和往来交游。

        因为时间的关系,能够查到的东西并不算多,而且,大都浮于表面,不过也可看出,张睿此人,的确官声不错,这一路的升迁,从普通的科道官员做起,再到外放到地方为官,直至现在,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担任巡抚的五年以来,一步步走的很稳,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

        京中和他日常有往来的官员也不少,不过,频繁联系的,却没有几个,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引得陈循和罗绮一同举荐呢?

        思忖了片刻,朱祁钰又将密疏拿了起来,细细的又看了一遍,最终,发现了一丝端倪。

        张睿是宣德五年进士出身,初授从七品吏科给事中,三年考满,迁为正七品都给事中,又七年,入礼部为正六品主事,在任两年后,出任正五品苏州府同知,任满三年,大计中评为优等,破格提拔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又两年,加任广西巡抚,直至今日。

        这份履历,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从宣德五年入仕起,张睿为官已经有二十四年了,从一个七品给事中,做到正四品佥都御史,巡抚一方,这个速度不能算慢,但是也不能算快。

        如果说,放在其他时候,朱祁钰可能看了也就过了,但是,这次的事情太不同寻常,所以,他刻意留心之下,自然就发现了不寻常处。

        从宣德五年张睿被授官开始,到他进入礼部之前,由七品给事中到六品主事,他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虽然说,中间跨了三个小台阶,但是,也的确是落后于同期的进士的。

        可是,就在他进入礼部之后,两年之内,便完成了从正六品到正五品的跨越,虽然说,是由京官变成了地方官,但是,这个品级上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而且,他去的可是苏州这样的膏腴之地,这种地方的官职,可不是一个毫无背景的官员能够轻易拿到的。

        而在他转迁苏州府同知之后,先是考满擢升为正四品右佥都御史,更是在两年之后,被加任为广西巡抚。

        朝廷惯例,地方巡抚,视其事务之繁,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领差,也就是说,巡抚这个差遣,有些地方是副都御史兼任,有些地方是佥都御史兼任,还有一些特别重要的地区,甚至会升格到右都御史的级别。

        所以,按照这个发展路径,最多五年的时间,张睿就能够借着巡抚这个跳板,被擢升为副都御史,完成正四品到正三品的跨越,真正迈入到朝廷大员的行列。

        但是,奇怪就奇怪在此处,张睿在广西巡抚的任上,已经有七年之久了,无论是三年期的考满,还是历次的京察,他都没有再次获得擢升……

        巡抚虽在地方,但是一般由都察院官员兼领,所以,名义上来说,仍然属于京官,所以在京察的范围内,一念至此,朱祁钰立刻吩咐怀恩,去查找了几个月前,吏部呈报的京察结果。

        京察的任务庞大,牵涉到的官员众多,哪怕不涉及升赏降调,光是概述他们的考评结果和原因,所占的篇幅也是十分庞大。

        所幸的是,作为一方封疆大吏,关于张睿的奏疏并不难找,大约盏茶时间,怀恩便捧着一本奏疏回到了朱祁钰的面前。

        朱祁钰翻开瞧了瞧,心中的疑惑,总算是解开了不少。

        从考评的结果来看,张睿的政绩,官声都还不错,得了个中上的评价。

        这个评价一般来说,够得上擢升的标准,但是,到了一方巡抚这种级别,想要擢升并不简单,不仅要看他自己是否足够优秀,还要看有没有坑位能够腾出来给他,就算是有坑位,也要看有没有比他更优秀的人等待擢升。

        再加上,他仅仅只是够得上擢升,并不是特别出彩,所以,最终吏部给出的结论是留任。

        但是,这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吏部在上呈的奏疏当中,并没有明说,只隐隐点了一句,算是暗示了他和别人相比稍逊一筹的原因,那就是……

        此人,是前内阁大臣,现任南京户部尚书高谷的门生!

        当初,他之所以能够用区区两年的时间,从礼部主事外放到苏州这样的膏腴之地,就是因为高谷的举荐。

        之前,罗通和高谷二人串联,想要阻拦互市通过朝议,当时,他们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指责出使辽东的王文私下和脱脱不花达成约定,为了这件事情,双方和朝堂上争的不可开交,一度差点动手。

        最后,罗通因策划扣阙,被锁拿下狱,高谷也因此而受牵连,被打发到了南京养老,彻底退出了大明的政治中心。

        而那个时候,恰逢张睿临近考满,作为高谷的门生,在这种关键时刻,碰上了靠山倒台,能够保住自己的官位,就已经算是王文这个吏部尚书没有挟私报复了,至于擢升……且慢慢熬着吧!


  (https://www.qshuge.com/3127/3127062/775813939.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