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战斗力过强
最新网址: 文华殿上,群臣面前。
徐大人疾言厉色,义正言辞,对着何文渊厉声呵斥,一时之间,不知道在多少人心中树立起了高大的形象。
这副场景,谁人看了不得称徐大人一声好胆量!
与之相对的,则是作为视线中心的另一位主角,何文渊,此刻却是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简直就和戏本子里被戳中痛处的大反派一模一样。
于是,群臣顿时议论纷纷,原本天子刚刚奇怪的举动,就已经让殿中诸臣心生疑窦,如今,何文渊一个堂堂的三品大员,吏部侍郎,面对区区一个五品的右春坊大学士,却如此气短,很难不让人觉得他在心虚。
殿中的情势愈演愈烈,东宫一脉的官员,今天摆明了,就是不想放过何文渊,紧跟着徐有贞之后,右庶子倪谦也站出来,道。
“东宫储本,攸关社稷安定,近来京中流言,多传乃是何大人鼓动陛下,有废立之心,如今群臣俱在,何大人若是未曾上奏,何不趁此机会,将事情分说清楚,既是还何大人自己一个清白,也是澄清流言,安顺舆情!”
倪谦同为东宫属官,职位还没有徐有贞高,但是,他是治学大家,在士林当中,一向颇有清望,自入东宫之后,也一向恪尽职守,此刻他一出面,不少东宫的其他属官,也纷纷站了出来,嚷嚷着要让何文渊给个说法。
如此群情鼎沸,何文渊被逼的无路可退,脸色难看之极。
要知道,这里可是文华殿,群臣皆在,他无论说些什么,转瞬之间,就会传遍整个京城。
这帮东宫的人,这算是将他架在火上烤了,如果说他承认,那么,便算是彻底将东宫储位的矛盾掀开到了明面上,不知道还要掀起多大的风浪。
可是若是否认,纸终归是包不住火的,如今朝中流言纷纷,可见背后一定有人推动,万一要是被人查出了实证,那么,他今日的否认,便会成为他欺世盗名的证据,同样是难以翻身。
既然如此……
何文渊咬了咬牙,抬头望着在场群臣,道。
“不错,本官的确曾经上奏陛下,请易太子!”
一言既出,群臣皆惊。
殿中顿时变得一片死寂,谁也没有想到,这种事情,这位何大人,竟然真的敢承认下来。
而对于何文渊来说,京中的流言闹得如此沸沸扬扬,他又岂会不知,既然知道了,又岂会对如今的场面没有任何的准备?
即便是如今的这个场景,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但是,事已至此,他早就已经没了退路。
朝堂之上,士林当中,有些时候,首尾不一,比行差踏错还要严重,后者还可以说是政见不同,各奉其道,但是前者,却无疑是要被唾弃的。
所以,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对于何文渊来说,其实他已经没有了退路。
说到底,何大人也是宦海沉浮多年之人,既然下了决定,那么,自然就不会退缩。
面对着众人各样的目光,何文渊沉声开口,道。
“天佑下民作之君,父有天下传之子,此乃千古不易之理,太上皇任意妄为,宠信权宦,以致土木之祸,神器有倾覆之危,陛下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堪称再造华夏,其功可比光武。”
“然而,宫中圣母不顾社稷,一意先立太子,此正道乎?太子殿下乃太上皇之子,若太上皇在位,自当居于东宫,然则,太上皇既已禅位,法统便在当今陛下,伦序传承自当有移,此非正理焉?”
“自古以来,何曾听闻禅位之人,能替在位之君复立储贰,不论礼法还是情理,太上皇之子,皆无仍居东宫之理,本官上本谏言,有何不妥?”
“嗡”的一声,随着何文渊的话音落下,殿中各种各样的议论,简直要冲破屋顶。
有人怒声喝骂,有人窃窃私语,有人赞叹于何文渊竟敢如此大胆,还有人神色不定,似乎在犹豫着什么。
总之,他这一番话,算是彻底点燃了整个朝堂上的气氛。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何大人,说话竟然如此尖锐!
要知道,他的这番话,可不仅仅是要废立太子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清楚的提出了一个观点。
那就是,太上皇既已退位,便失去了法统,既然法统已经转移,那么,东宫储本自当更动,这个观点并不能算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却是朝中诸臣,一直都默契的避而不谈的事。
可如今,就怎么被何文渊,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就这么说了出来,这便相当于,强迫所有人,都直面这个问题。
社稷江山的法统,如今到底在谁?
如果说太上皇之子仍居东宫,那皇帝又算什么,如果说,皇帝是正统的话,那么,太上皇之子凭什么成为储君!
这个问题,稍有不慎,对于说话的人来说,就是万丈深渊,但是,何文渊此刻算是豁出去了,挺直腰背,环视着在场的所有人,道。
“诸位大人,你们既然要在这殿上分说清楚,那便请各位大人同本官论辩一番,若是有人觉得本官所言有哪处不妥,便请说出来,本官相信,朝野上下自有公论。”
“如若是本官错了,自当上禀陛下,自请降罪!”
殿中缓缓安静了下来,逐渐变得鸦雀无声,就连殿中的不少东宫属官,也眉头紧皱,脸色阴晴不定。
不得不说,何大人此刻的气势,的确是很唬人。
还是那句话,这般场合,发生的所有事情,转瞬之间,都会传遍整个京城。
可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何文渊竟然敢如此理直气壮的说出这种话,他到底是孤注一掷,还是……有恃无恐?
想想京中最近的流言,一众大臣心中不由有些嘀咕,这何文渊的奏疏,毕竟是密奏,可其中的内容,怎么就偏偏就泄露了呢?
而且,不仅泄露了出来,还传的如此详细具体,这背后如若说有人指使,那么,能够接触到密疏,又能在京城中散布开来的,难不成……
心中隐隐浮起一个猜测,众臣震惊之余,再看何文渊时,却已然多了几分复杂。
如果说,要和一个何文渊斗,那当然没什么,可是,如果要和……那他们可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眼见得大殿当中安静了下来,徐有贞看了一眼朱仪,心中暗道一声不妙,随后,朱仪上前喝道。
“何侍郎,你放肆!”
“陛下早有旨意,朝中大臣,不可妄议宫中之事,太子殿下虽是遵圣母之命而立,却实则是受太上皇及陛下旨意而出阁读书,预闻政务,如今天家和睦,陛下将太子殿下视如亲子,何曾有动摇储本之意?”
“你身为读书人,罔顾礼法,肆意妄言,当真不怕士林清议乎?身为朝中大臣,你妄议天家,挑拨陛下和太子殿下关系,当真不怕朝廷律法吗?”
这番话,说的疾言厉色。
但是,却不是对何文渊说的,而是,对在场的群臣所说的。
朱仪也看出来了,眼下,朝中的大臣们,实际上畏惧的不是何文渊,而是何文渊背后,可能存在的天子。
如果说,真要是让他们把这件事当成是天子的意思,那么,真正敢站出来反对的人,只怕是寥寥无几。
所以,他这番话,看似是在指责何文渊,实际上是在说,天子绝对没有易储之意,而且,用士林清议和礼法来提醒在场群臣,如果他们今日一言不发,那么,以后朝野上下舆论议论的,就不仅仅是何文渊一人了。
果不其然,他话音落下,不少上了年纪的大臣都变了脸色,身为读书人,他们最在乎的,不外乎就是身后之名,朱仪这么一激,他们倒真的有些纠结……
然而,何文渊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面对朱仪的指责,他直接了当的就顶了回去,道。
“成国公出身将门,却没想到,也懂得士林清议四个字!”
“朝廷自有法度,先贤自有至理,并非是谁一言可以歪曲的,太祖立国,早有定制,皇位承继,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之理。”
“敢问成国公,当今太子,乃是陛下之子,还是陛下之弟?”
这tm……活没法干了!
朱仪一时也没有想到,这位何侍郎的战斗力这么强,果然跟王文待久了,都是一个德行。
这话让他该怎么答,的确,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太祖所立下的铁律,也是历代奉行的承继伦序。
从这一点上而言,当今太子的身份的确尴尬,当然,这并不代表,何文渊说的就是对的。
因为,他刻意忽略,或者说堂而皇之的隐去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今陛下的皇位,是非正常承继的。
但是,如果从这来论的话,那么当今陛下,理当还位给太上皇才是,可这个道理,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是敢说的。
且不说,当初就是他们拥立的当今陛下,单说是这皇权巍巍,真当皇帝不会杀人吗?
可如果说不讨论当今圣上的法理的话,那么,太子的法理,也就不可能捋顺。
就此而言,这何文渊,算是掐住了在场所有人的喉咙。
一时之间,朱仪的气势弱了不少,见此状况,徐有贞也有些着急,上前道。
“何文渊,你以为凭借一张巧舌,便可以颠倒黑白,蛊惑圣听不成?当今陛下,何等圣明聪睿,岂会因你这等妄悖之人,而坏天家亲情?”
话虽是这么说,但是,这理由明显不足,已经只能靠名头来往下压了。
见此状况,殿中不少大臣也开始动摇起来,和刚刚沸反盈天的喧哗不同,这一次,所有人都是窃窃私语。
就在此时,忽然有人咦了一声,身边之人朝着前头看去,却见殿前不知何时,已经多了一队人,为首的,正是乾清宫总管太监怀恩,这位大太监带着一队内宦,皱眉看着底下乱糟糟的景象,喝道。
“既已退朝,尔等为何逗留殿中,迁延不去,可知如此作为,乃殿前失仪之罪?”
有人来就好!
不论是正在殿中对峙的何文渊,徐有贞,朱仪等人,还是在一旁不知所措的群臣,都松了口气。
最怕的就是这种场面没人管,现如今,怀恩来了,虽然看样子他并非是奉旨而来,只是得知了文华殿中的乱象所以匆匆赶来,可是,他这个天子身边的太监总管既然来了,那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于是,朱仪上前,将刚刚发生的事情如实说了一遍。
怀恩听完之后,亦是眉头紧皱,迟疑片刻,道。
“诸位大人稍等,咱家这就去禀报陛下。”
随后,他便转身离开了。
而在怀恩的身影消失之后,殿中反而安静了下来,即便是偶尔有些低声交谈,声音也自觉的压的若有若无,整个大殿当中,莫名的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气氛。
老大人们就这么等着,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直到殿中的大臣,已经隐隐都有些躁动不安的时候,怀恩总算是回来了。
只见这位总管太监站到殿前的台阶上,手中拂尘一甩,道。
“陛下口谕,宣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内阁大臣,五军都督府都督,成国公朱仪,丰国公李贤,东宫一应属官,翰林学士,六科都给事中,副都御史王竑,吏部侍郎何文渊等人,武英殿侯召,其余诸臣即刻散朝,归衙办事,不得迁延。”
听到这番话,殿中的不少大臣,都不由将目光望向了一旁的何文渊。
看来这次天子,也知道情势严重,不能拖延,所以,打算尽快将事情解决了,不然的话,不至于一次性将朝中有分量的大臣都召集了起来。
不过,这份名单……有心之人似乎隐隐已经察觉到了一丝端倪,但是,却无人再多说一句话。
很快,群臣各自领命,被点到的大臣纷纷前往武英殿候旨,其余的大臣,则是三三两两的散去。
但是,他们所有人心里都清楚,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还要看此次议事是什么结论。
不过,无论这件事情最终结果是什么,只怕,都会在朝中掀起一阵轩然大波……
(https://www.qshuge.com/3127/3127062/762808246.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