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皇兄何故造反全文免费阅读 > 第五百六十三章:太子的课业

第五百六十三章:太子的课业


  文华殿中。

  朱祁钰此刻正在召见内阁和翰林院的一众大臣,应该说,对于太子出阁的这件事情,这两边是最热心的,成为帝师的机会,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像是太子三师,太子三少这样的加衔,虽然难得,但是到了一定地位,这种加衔反而是可有可无。

  倒是替太子授课开门的老师,这才是真正闷声发大财的角色。

  无论是从未来可能获得的收益,还是帝师这个身份所带来的名誉声望,都足以让这些年轻的翰林们抢破了头。

  不错,虽然廷议上,大家都说要将给太子授课的任务,交给翰林院和内阁。

  但是实际上,内阁的老大人们,政务本就繁重,怎么可能真的去耐心的教一个小娃娃认字呢?

  因此,他们也就是挂个名,然后偶尔抽个时间,负责检查一下太子的课业而已。

  真正负责授课的,还得是翰林院里的年轻翰林。

  这些人饱读诗书,才学足够,但是又没有参与朝局,正好负责授课,与此同时,因为他们多数都身家清白,所以也是太子属官的上佳之选。

  内阁和翰林院的动作很快。

  廷议通过之后,迅速就为尊贵的太子殿下制定了学习科目。

  首先是传统开蒙所用的三大本,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这三本是核心教材,太子殿下需要在三到六个月内,熟读全文并背诵默写。

  除此之外,翰林院和内阁的老大人,每隔三日,会为太子殿下讲解《孝经》《大学》《中庸》的内容。

  这几本书以讲解为主,不需要背诵,相对稍轻松,但是需要理解并融入言行当中。

  原本,课程的基本构成就这些。

  但是后来,老大人们商讨过后,决定额外再加两本书。

  一本是太祖皇帝的《皇明祖训》,理由也很充分,祖宗家法不可不知。

  另一本,则是宣宗皇帝主持编纂的《御制帝训》!

  如果说皇明祖训是祖宗家法,那么御制帝训就是宣宗皇帝对于治国安邦,戡乱平叛的经验之谈。。

  在这本书当中,宣宗皇帝强调平时“安不忘危”,“守备为上”,治军之时“训练有方,统驭有法”,战时“兵贵神速,然勿轻敌冒进”。

  之前在正统朝的时候,三杨为某太上皇安排授课,是没有这本御制帝训的,因为三杨觉得,除了宣宗皇帝这种异数之外,非开国之君,基本是没有亲临战阵的机会的,所以他们的教育,更倾向于文教。

  至于张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虽然深明大义,但是却也不擅长政务,宣宗皇帝既然将太子托付给了三杨,她便给予全部的信任。

  然而事实证明,但凡当时对太上皇进行过哪怕是最基础的军事教育,也不会酿成如此大祸。

  因此,在天子的提议下,老大人们几经讨论,最终加上了这本御制帝训。

  不过,考虑到太子年幼,皇明祖训和御制帝训这两本书,肯定无法完全读懂,所以,这部分的要求是,全文背诵!

  于是,太子殿下的整个日常,就变成了,每日诵读三百千,并学习写字,隔一日,授皇明祖训,御制帝训,孝经,大学,中庸。

  三百千倒是好说,翰林院随便拎一个人出来都能讲。

  皇明祖训和御制帝训这两本书,也好安排,因为涉及都涉及到政务层面,自然是内阁包揽。

  反正,这两本书也不指望太子殿下现在能理解,只是象征性讲一讲,让他先背下来再说。

  产生争议的,是《孝经》《中庸》《大学》这几本书的授课人选。

  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这三本书,虽然不需要背诵,但是却需要理解要义,并且将其融入到日常言行当中。

  所以,这部分的责任尤其重大,可谓是会直接影响到太子未来德行的。

  首先,负责讲解的人,一定要三观正,不能给太子殿下带跑了,这是基本的,也是最容易达到的。

  其次,就是要学识渊博,能够讲的妙趣横生,总不能讲着讲着,给太子殿下讲睡着了。

  然后,就是要年轻。

  虽然说,这次出阁并不备府,但是,作为太子的授业之师,天然便是太子未来倚重之人。

  总不能找一帮垂垂老矣的大儒过来,太子长成了,他们也驾鹤西去了。

  为太子授业,是政治资本,对给太子授业的人和太子自己来说,都是一样的。

  所以,胡濙进殿的时候,看到的场景就是,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大人,气势汹汹的谁也不让着谁。

  “倪谦秉性刚直,学识渊博,于大学之道,颇有独特见解,为太子讲授大学之人,非他莫属。”

  这是翰林学士萧镃的声音。

  然而他话音刚落,立刻就有不同的意见。

  “不不不,还是周洪谟更合适,倪谦虽好,但是年岁稍大,而且为人太过古板,太子年纪尚幼,万一因此厌学,则有所不美。”

  这是内阁的俞士悦。

  然后紧接着,各种声音响起。

  “要论年轻,徐溥二十多岁,不是更加年轻?”

  “其实万安也不错,状貌魁岸,仪观甚伟,而且学识也足。”

  “还是周洪谟!”

  “倪谦!”

  “徐溥……”

  “万……万安……”

  看着几个熟悉的面孔,争的面红耳赤的样子,胡濙不由感到有些无语,不过很快,他就收拾好了心情。

  这帮老家伙要争什么,是他们的事儿,自己可是有正经事的。

  “臣胡濙参见陛下!”

  虽然是风尘仆仆,一路赶来,但是胡老大人行礼的时候,依旧一丝不苟。

  随着他走进殿中,原本还在争论的内阁和翰林院的老大人,也都不约而同的安静下来。

  一是因为胡濙本身的资历和地位,二则是因为,胡濙去迎复太上皇,是朝野上下皆知的事情,他如今回来了,那么,太上皇呢?

  胡老大人没有让他们等太久,被叫了免礼之后,禀道。

  “陛下,老臣无能,未能劝得太上皇起驾返京,如今太上皇仍在宣府行宫,宁远侯任礼,因受太上皇旨意,留驻宣府负责护卫之事,臣和舒公公先行返京,向陛下禀告详情。”

  说着,胡濙从袖中拿出一叠文书,道。

  “此乃臣此次前往宣府的详情奏疏,及太上皇给陛下,圣母及端静皇后的家信,请陛下御览。”


  (https://www.qshuge.com/3127/3127060/685075353.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