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治理浑河章程
等到舆图取来之后,朱翊镠直接让几个殿内侍奉的小火者,将摆在殿内两侧的两张紫檀高束腰3弯腿大供桌都搬来,并且撤去上面的陈设,直接拼凑在1块,随后再将舆图铺在上面。
“诸位请看——”
朱翊镠招呼起殿内大臣1并围拢在桌前,查看舆图。
“这门头沟处,虽说地势险要,但还是有着河流流出的,想必关于这1点,诸位也是清楚的。”
朱翊镠双手撑在桌边,扫视了1圈,“浑河,又或是小黄河。”
“殿下是想着要水运啊?”
潘晟率先开口,1下子就把握住了内核。
“前朝伪元,也曾利用过浑河,整条浑河可行舟者不过7百2十里,其他区域都要驴驮搬运。”
王锡爵不愧是当朝笔杆子,对于这前朝旧事也能记得清楚,“但是等到了本朝,百年下来,早已物是人非,那浑河上段,地势高峻,难以行舟,而下段则是水性浑浊,泥淖淤塞,更是难以胜舟。”
“王侍郎说得在理。”
申时行也在1旁帮腔道,“我朝之前也是想着要利用浑河,解决9边运粮1事,想着沿着浑河往上,运输军粮到大同,宣化等地,但是最终还是无法成行。”
“几位都说得不错。”
朱翊镠轻轻点头,而后又是反驳道,“逆流而上,必然是难的,但是石炭运输却是顺势而下,倒是省下不少麻烦。”
“对于这条河流,大家比本王更清楚,想要让它恢复航运,必须要先治河。”
朱翊镠这话1出口,便已经表明了态度,那就是不管浑河怎么样,你们怎么说浑河不能通行,本王都要让他通行。
潞王这1句话,相当于直接将整个话题转移到了,如何治理河流,让浑河能恢复通行。
“治河这块,本王不知道怎么治,但是本王知道这些泥沙怎么来的,以及怎么冲掉。”
“过往的朝代,本王就不去追究了,就看本朝,本朝对这浑河投入的银子还算少吗??”
朱翊镠说到这,停顿了下,将目光转向了1直没怎么开口的王家屏,他想要给这王家屏1次机会,“王家屏,你掌着翰林院,对于本朝旧例应该比较了解,你说说看,这朝廷在浑河上都下了哪些工夫。”
随着朱翊镠的声音落下,殿内众人的目光1下子都集聚在王家屏身上,王家屏也是朝中老人了,自然气度上是不输于他人,当即施施然行了个礼,“回禀殿下。”
“我皇明在宣德9年1直到嘉靖4十1年,共有3次大修,其中又以嘉靖4十1年最为浩大,由太仓银库老房,以及工部节慎库,共支取银两3万5千两,委派当年时任工部堂上官的霄礼,霄大人督修卢沟桥以上左右堤坝,将土堤改为石堤。”
“朝廷动工,治理浑河,都是筑堤??”
“是的,殿下。”
“太局限了。”
听到王家屏肯定的回复之后,朱翊镠的眉头瞬间皱起,“你们都没有考虑过沙子从何而来吗??”
“这浑河——”
朱翊镠伸手在舆图上1指,“从晋地而来,1路向南,水势浩大,裹挟黄土,这晋地千万年来积累的百丈黄土,才是浑河泥沙的来源啊。”
“等到了卢沟桥1带,地势陡然放缓,流速必然下降,泥沙淤塞河槽,河床必然抬高,这堤防必然决口,堤防1坏,又再次修筑,如此反复,跟把银子白白扔水里有什么区别!!”
“这是很明显的错误,就连本王都看出来了,就不信你们看不出来。”
众大臣默然,他们确实没有看出来。
朱翊镠看了1圈,发现他们眼中都是透着1股清澈的愚蠢,便知道时代的局限性约束了他们,而自己也得益于知识大爆炸,获得了1些额外的见识。
“圣济殿的供奉们在看病的时候,还讲究个望闻问切,这治河为什么就不讲了?单纯筑堤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吗?”
众大臣再次沉默不语。
“本王想着啊,3招兼施,既筑河堤,也浚河床,并植树晋地,这样把整个浑河上中下游3段全部照顾到,治水的同时,也要治沙,更要固土!”
“等等——”
朱翊镠说到1半,突然想起来,这治水可不需要自己这个半吊子啊,这万历年间可是有个治水大才啊,“潘季驯潘老先生在哪?现任何处?”
“回禀殿下。”
漕运总督凌云翼开口了,“潘大人现在担着南京兵部尚书,并参赞机务。”
这京城当中,没有人比凌云翼更了解潘季驯的才能,因为他过去曾经跟随其1并治水。
也正因为了解,才发自内心尊敬,不然单凭他现在的身份,不会称呼潘季驯为大人的
“南京??”
朱翊镠1听到这话,瞬间眉头皱起,“潘老先生,3次治河,大有裨益,如此水利人才,怎么放到南京去养老了。”
这南京虽说也有1整套完整的班子,但是实则这权柄比之京城6部来说差太多了。
“对,潘尚书是治水奇才。”
王家屏也接着开口道,“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法子,与殿下刚刚的高论不谋而合。”
“束水归槽,河身渐深,此乃正河道之本,如此人才不可埋没。”
朱翊镠自然是希望人才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的,“正好,几位阁老都在,本王想着让潘季驯加授太子太保,官复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如何啊,几位阁老。”
那几位大学士,又能说什么,这潞王刚刚的话,看似是在询问,但是其实已经很是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了,自己等人所做的…
张4维等人,彼此对视1眼,而后异口同声道,“谨遵监国谕令。”
“好,这调令即刻就发出。”
朱翊镠在统1了思想之后,便开始进行下1步布置,将整个议事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西山煤矿1事,事滋体大,本王决定委派潘阁老,以及潘老先生,1并负责,潘阁老统筹西山煤窑开凿1事,可先行去往,事关京畿百姓生计,还望阁老万分上心。”
潘晟自然是弯腰领命,他也能明白潞王的用心良苦,这是为自己刷功绩铺路啊。
“谢殿下厚恩而待!”
“嗯——”
朱翊镠轻点下头,便继续安排,“而潘老先生,从南京过来之后,便立刻前往浑河上游,领漕运河道兵3千,军民并种树植草,之后再于3家店1地,开挑新河,1为分洪,以畅其流,2为引水进京城,那石炭便可沿着新修的运河直接运输进京,降低费用!”
朱翊镠说到这,难免有些兴奋,他看向这舆图,脑海中已经不由自主浮现出之后千帆竞入,入冬之后,家家能用上石炭的场景了。
“京畿有北运河,运输漕粮,今后啊,会多出1条,运输石炭,这是极大的好事啊,依着本王看,这条新运河,就取名叫西运河好了。”
朱翊镠其实还有两个好处没有说,其1就是军事上的用途。
有了西运河,这样自己的京营兵马调动也会轻松不少,1旦遇急,便可以直接沿着西运河到门头沟。
而这门头沟本就是太行山的余脉,所谓门头沟区属太行山余脉,东望都邑,西走塞上,是处关系京城安危的要紧之地。
其2则是经济上的,这多出1条运河来,相当于多了1条财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1准则,可不单单只适用于后世,当下也是完全适用的。
通过运河,这京畿内外可以更好地连成1个整体,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唯1的问题就是这运河的通航时间可能比较短,整个冬季会被封冻住,不过总归来说,是利大于弊,值得投入!
“潞王圣明!!”
“圣明不圣明,留给后世评判吧,今人说了不算。”
朱翊镠直接摆摆手,拒绝了这记马屁,“现在稍稍细化下,这开凿煤窑,潘阁老啊,本王拟以为就采用官督民办的法子,设西山煤监,课税即可。”
“而运输则必须由朝廷掌握,若是定价不在朝廷手中,那么有奸商哄抬煤价,反而违背了我等为百姓造福的初衷啊。”
“而朝廷现如今,开支也大,不宜成立太多新部门,这样由我内廷当中派出人去经营这运输1事,成立兴顺煤栈,专掌西山石炭运输分销1事。”
这话1出口,顿时大臣们目光1下子都集中在了潞王身上。
潞王这前半句没有任何问题,各地矿监是很正常的,但是这内廷派人,成立什么兴顺煤栈,这很明显就是皇店了。
潞王这是在给自己的小金库要点好处啊。
可是,偏偏自己等人还不好拒绝,不提这西山煤监开设之后,其权力是在文官集团当中的,这从中能攫取些许好处,这都给自己等人好处了,总不能不给皇室好处吧,这点说不过去。
而且,潞王1开始就把商办,或是官办这两条路都给扼住了,只剩下了皇店1条路了。
(https://www.qshuge.com/3124/3124038/11110935.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