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5 章
对于给人治病这种事,霍善一向是来者不拒的。
他挨个给来求药的人诊治了一遍,源源不断地从他那小药箱里给人拿药。
只有偶尔想起自己该装装样子了,才背着药箱回屋修整一二。
——毕竟药箱就那么大一点,里头的药真要能没完没了地拿出来就太稀奇了。
得知杜甫一家马上要搬走了,众人都很是不舍。
那些刚感觉经霍善治疗后感觉浑身轻松的患者更是直接行动起来,麻溜回家杀只鸡或者摸几l个蛋过来当诊金。
杨氏还是头一回发现邻里居然这般热情。
众人散去以后,杨氏就琢磨着怎么把新鲜肉食先给煮了。
大夏天的,这些新鲜肉食容易坏,还是先吃掉为好。
自家吃不完,也可以分给各家孩子吃。
杜甫常年不在家,她们一家子老弱妇孺平日里也时常得邻里照料,别的不说,光是柴米油盐有时候都是向她们借的。
这些都是旁人给霍善的谢礼,杨氏便和霍善商量能不能这么办。
丝毫没有因为霍善年纪小就觉得可以随意处置他的东西。
霍善很喜欢温柔可亲的杨氏,连连点头表示没有问题。
吃过这么一顿丰盛的饭菜,一行人才启程前往长安。
霍善还挨个给新认识的小伙伴们赠了把种子,说是撒在房前屋后都能活,种出来以后可以自己留种。
要是真断粮了也不至于活活饿死!
按照杜甫诗中的记载,天宝十四年应该是个丰收年,但是丰收也没用,抵不过官府的横征暴敛。
寻常人家多准备点吃的准没错,若是侥幸没发生什么导致人吃不上饭的天灾人祸,往后能吃点香喷喷的烤红薯也是极好的。
一行人到了长安,顺利入住李隆基给安排的宅子。
霍善一点都没把自己当外人,他先跑去看了看井(确定井水不臭),又乐滋滋地带着他家几l个娃去……挖菜畦。
杜甫:?
霍善年纪还小,他们老大杜宗文积极地带着弟弟听霍善指挥干活,哼哧哼哧地把庭院里的空地都开垦出来准备种番薯、辣椒、西瓜。
他们尝过霍善分给他们吃的西瓜了,清甜解暑,超级好吃,哧溜!
几l个待在乡间吃过苦头的小娃娃一点都没觉得在御赐宅子里种瓜种菜有什么不对,他们也要靠自己的劳动把瓜种出来!
等杨氏整理好行李出来一看,整个庭院已经被霍善他们开垦得七七八八。
霍善跑过去跟杨氏介绍自己都往每个菜畦上撒了什么种子,保证她们一直到冬天都有自家种出来的菜可吃。
杨氏笑道:“多谢阿善了。”
霍善立刻说道:“不用不用。”
第三天霍善如愿跑去西市把自己给李持盈卖瓜赚来的钱都挥霍光了,才结束这次上门出诊归家去。
这次霍善虽没大张旗鼓搞义诊,却也在奉先县那边开了不少药丸子出去,相关
医案也丰富了不少,诊金还是颇丰厚的。
就是这次奖池给的居然不是技能,而是一只……鹦鹉。
这只鹦鹉不是普通鹦鹉,而是李隆基和贵妃养的一只白鹦鹉,名唤“雪衣女”
,它聪慧至极,可以把开元天宝年间的诗文倒背如流。
更妙的是,它还是李隆基下棋的好帮手,一旦李隆基跟人下棋落于下风,左右伺候的人就会悄悄招呼它飞下来打乱棋局。
有这么个宝贝鹦鹉在,李隆基跟人下棋从没输过!
霍善没想到世上还有这么聪明的鹦鹉,想要!
他也想在跟人下棋时战无不胜!
霍善心痒不已地把开宝箱开出来的抽奖券全扔进新奖池里……结果连鹦鹉毛都没见到,倒是抽到个前头杜甫给的【死犹不忘】。
霍善:?????
算了,就知道这抽奖不太靠谱。
这次商城也上新了,上新的内容同样不太靠谱,说是上了盆栽的醒酒花。
霍善对着货架上的新商品瞅了半天,横看竖看都觉得这玩意是苏轼给他介绍过的……牡丹花。
他曾经为了肾气丸以及六味地黄丸的原材料绘制过牡丹图谱,想让他爹派人帮忙找找,所以对这玩意还是挺熟悉的。
好端端的牡丹花,叫什么醒酒花?!
他不记得牡丹还有醒酒的功效啊!
霍善一脸纳闷地打开商品介绍一看,才知道这玩意也是李隆基给起的别名。
李隆基宿醉刚醒,倚着贵妃的肩头赏牡丹花,还亲手折了枝花送给贵妃,借机揽着贵妃嗅来嗅去,说是“不惟萱草忘忧,此香艳尤能醒酒”
。
所以,牡丹本身有没有这功能不要紧,反正我们这醒酒花是有的。
霍善:?????
不是很懂这些大人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
既然拥有了这种具有醒酒功能的牡丹,霍善自然麻溜把它全买了。
李长生早上刚起床,就看到霍善抱着个一大盆牡丹跑了过来。
那牡丹开得极其艳丽,大大小小的花苞约有十来朵。
因为霍善举到他面前来了,李长生能嗅见淡淡的花香味。
与它那鲜妍富丽的开法不一样,它的香气是极清浅的,若非凑到鼻端来根本闻不见。
那花香一入鼻,李长生只觉莫名精神了许多。
他认真辨认过后,问霍善:“这是牡丹花?”
霍善一副心有戚戚焉的模样,点着小脑袋说道:“师父你也这么觉得对吧?我也觉得它是牡丹花,可它卖的时候非说是醒酒花!”
他还把李隆基抱着贵妃闻来闻去非说这花能醒酒的事给李长生讲了。
李长生:“……”
所以这李隆基又是谁?
还抱着贵妃,难道这又是个皇帝?
不知是不是因为听霍善说起的皇帝多了,李长生都已经不觉得稀奇了。
只不过这些家伙在小孩子面前能不能收敛一点?为什么你们在牡
丹花前抱在一起嗅来嗅去还要让小孩子知道?
>>
李长生道:“这么大一棵牡丹种在盆里还是太勉强了,我们找个地方把它移栽过去。”
霍善问:“我买了十盆,每盆开的花颜色都不一样,能全部移栽出来吗?”
李长生:“……”
这牡丹花颜色的随机性还得归功于李隆基召到骊山给他种牡丹的一位奇人:宋单父。
据说这位宋单父种的牡丹花色多达千种之多,别人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捣鼓出来的,只能叹为观止。
一次性购买十盆牡丹,还能为奖池多增加一个来自宋单父的【种植高手】永久技能呢。
听起来比【嫁接保活】还厉害的样子。
只是这类永久技能比较难抽,霍善也没怎么放在心上,随缘就好。
偌大一个太守府想移植几l株牡丹还是很轻松的,师徒俩带着人忙活了一会儿,就把开着各色花朵的牡丹花移植到了府中各处。
旁人问起这是什么花,李长生就说是杜甫为答谢霍善而送的牡丹。
得亏苏轼当初建议霍善收各类种子和花木做诊金,现在太守府凭空多出什么作物都可以说是患者留的谢礼。
这也不算说谎,本来就是霍善去给杜甫上门出诊得来的新鲜事物。
汉代人是没怎么见过牡丹的,何况还是花色如此多样的牡丹,司马迁他们过来上衙时瞧见这花都忍不住驻足赏玩起来,只觉这花比木槿还要艳丽。
走近嗅见那怡人的淡香,众人更是觉得心旷神怡。
司马迁追问道:“这是什么花?”
霍善给他们介绍:“这是牡丹!
它的根皮可以入药的哦,是肾气丸必备的一味药,以后你们有需要的话可以挖出来取丹皮入药。”
他又给司马迁讲起肾气丸的功效,没错,这东西就是补气益肾的,像他当初那位表叔公孙敬声就很需要。
可惜哟,当时他没有牡丹皮可以搓肾气丸。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他随时都可以提供!
司马迁:?????
谢谢,不需要,我肾甚好。
司马迁他们去忙自己的事以后,李世民也过来了。
昨晚李世民也看李时珍他们转播过霍善在天宝十三年度过的三天。
说实话,这短短三天看得李世民脑仁突突直跳。
尤其是霍善讲述的李隆基父子俩在安史之乱前后的种种操作,更是令李世民眼前发黑。
好好的大唐,竟被他们霍霍成那样,这让他这个曾经亲自打出大唐天下的人怎么能不痛心!
要不是实在隔得太远,而自家这个重孙子又已经是个年近七旬的老翁,李世民还真想亲自去揍他一顿。
既然霍善已经给那个混账小子提了醒,李世民也只能说服自己不要去琢磨那些不肖子孙干的荒唐事。
李世民去找霍善,想问问霍善能不能过去给他妻儿治个病。
听闻自己颇为疼爱的
几l个女儿都早夭了,活下来的孩子也一生多病,李世民难受得很,实在不想再来个白发人送黑发人。
霍善正在研究自己新得来的牡丹花呢,听了李世民的来意后爽快答应。
只是他也先给李世民提了个醒:有些病不是后天造成的,而是先天带来的,这种情况药石治疗效果其实很有限。
想要孩子能活蹦乱跳地长大,还是得优生优育!
比如《黄帝内经》批评的“醉以入房()”
,就是非常错误的行为,很容易贻害子孙。
这种吃了或喝了以后能让你飘飘欲仙、失去理智的玩意,往往会直接损伤人的脑子。
你是成年人还好,你要是大脑没发育好的小孩儿,那说不准就直接不用发育了!
孩子身体不好,除了看看父母两家人长不长寿以外,还得看看你造娃期间有没有干这些不该干的行为。
李世民:≈hellip;≈hellip;()”
不愧是学医的,小小年纪的就能把造娃这种事讲得头头是道。
李世民道:“正好我这次喝酒差点中毒身亡,以后也有借口少喝点酒了。”
霍善就喜欢听劝的人,马上答应去帮李世民给他家王妃和孩子诊治一番,尽量帮他们把身体调理好。
李世民和霍善约定好了,心情顿时轻松了不少。
他随口夸道:“这花开得真不错。”
霍善用“你怎么这么爱自夸”
的眼神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纳闷:“有什么不对吗?”
霍善说道:“这可是从你们华清宫那边移栽来的牡丹。”
他给李世民说起这花的来历。
看看,你这重孙子还是很擅长挖掘人才的,他挖掘的种植大师能种出千种花色的牡丹花!
李世民:“……”
怎么办,手更痒了。
你说你有这眼光,挖掘点干正事的人才不好吗?怎么你净整这些不顶用的?!
霍善和李世民分享完他重孙子的丰功伟绩,只觉还没有聊过瘾,又兴致勃勃地跟李世民聊起他从别处听来的牡丹趣闻:“听说牡丹是花中之王,这个称号还是你给封的。”
李世民:。
又来了,我不知道的太宗故事又来了。
李世民道:“可能我还没给它封吧,你给我讲讲是怎么个封法。”
霍善说道:“就是你在外面打仗,将士们突然病倒了大半,只能征召当地医家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
当时有位经验丰富的医家建议你就地取材,挖漫山遍野的牡丹根皮来治疗士兵们的时疫。”
“你听从对方的建议用牡丹根皮治愈了所有将士,后来有感于牡丹立下的大功劳,论功行赏时决定封它为花王!”
李世民:“………”
李世民看了眼那开得相当富丽堂皇的牡丹,觉得这花称为花中之王似乎也没什么不可以。
还是那句话,孩子高兴就好。
他们都已经是成熟的大人了,没必要计较那么多。
!
()
(https://www.qshuge.com/3118/3118151/11110948.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