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元末之逐鹿天下完整版 > 第96章 以德为本治理方略论(二)

第96章 以德为本治理方略论(二)


第96章  以德为本治理方略论(二)

        卞仲亨规规矩矩地向程德行了一礼。

        程德点头以应。

        “回禀将军,学生卞仲亨以为,就经济方面而言,还想再补充一条。”卞仲亨沉声道。

        程德笑道:“好,你说。”

        卞仲亨:“开港招商。”

        程德心中一震,看向卞仲亨,感到有些惊讶。

        开港招商,  他之前本就有这样的想法,但目前还没有到时候。

        只是,让他比较意外的是,这卞仲亨竟然有和他相同的考虑。

        这不得不让他不敢小觑任何人。

        再想到,这卞仲亨与卞元亨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而卞元亨本就是经商的。

        或许,  这卞仲亨在经商方面,  有着过人的天赋。

        而开港招商,正缺一个负责人筹办此事。

        眼下,  似乎这卞仲亨便是现成的了。

        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

        他还想更多地考察一下这卞仲亨,尤其是品性方面。

        听到卞仲亨的话,在场众人纷纷若有所思。

        但有些人脸上当即写满了不屑。

        在这些人看来,士农工商,这商无须如此重视。

        开港招商,也就没有那个必要。

        不过,不管他们怎么想,做决定的还是将军。

        而程德此时心中也早有一番计较,看着卞仲亨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  就眼前我泗州军的处境而言,不是合适的时机。等过段日子,我会予以考虑的。”

        卞仲亨点点头,他心中也没有多少失望。

        而且,就刚刚将军的态度而言,  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番猜想。

        这开港建商,  将军或许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卞仲亨退至人群中,  便不再多言。

        而人群中年轻鼎盛的姚广孝,却有些着急了。

        他有些担心,要是自己进入不了将军的视线。

        这仕途之路恐怕有些不好走,平添了一些坎坷。

        他有一颗不安于伽蓝的心,他的志向从来都在庙堂。

        所以,才会放弃原先决定的嵩山寺游学修行。

        于是,姚广孝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程德看向姚广孝。

        发现此人:面貌清秀,目光有神,气场如一柄待抽鞘的宝剑,横扫一切。

        姚广孝端正拘谨地朝程德恭敬地行了一礼:“学生姚广孝,拜见将军。”

        程德脸上一滞。

        姚广孝?

        历史上大书特写的一个名人。

        这让程德看向姚广孝的目光,带着一份古怪。

        这么有名的人,都到了自己泗州军治下,实在是颇为惊喜。

        但程德脸上却表现得很平静,淡淡地瞥了姚广孝一眼:“你有何对策,姑且一一说来。”

        姚广孝心中虽然激动,但面上不露丝毫:“学生就政治方面,  有几条对策,正要呈献于将军。”

        程德正襟危坐:“你仔细说说看,大家也都好好听听。”

        姚广孝先是心中一喜,接着,又感到了一种沉甸甸的压力。

        姚广孝望向程德,目光露出睿智的光芒:“一是要保证继任者的唯一性。起于漠北的蒙古族用蒙古铁骑踏出一个大大的疆域,但袭用传统的统治方式,导致元朝政局不稳。皇族集团争夺皇位,大臣之间争权夺利,引起了政治的极度混乱。稳定的政权,无论是对百姓,还是对所有做官的人来说,都极为重要。学生以为,往后泗州军可吸取此教训。”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望向姚广孝的目光,带着一份惊愕。

        此人,胆子可真大。

        将军现在如此年轻,你就敢说这件事,头可真铁。

        难道不怕被将军所厌恶吗?

        历来掌权者,最讨厌的莫不是有人在此事上指手画脚。

        现在,你就这么勇,将来指不定更勇。

        只可惜,这么做,可不明智。

        路,也走不长远的。

        许多人,在心中对姚广孝一阵惋惜不已。

        他们猜测,待会儿将军肯定会不待见姚广孝的。

        这点,他们胸有成竹。

        然而,程德可不是心胸狭窄之人,而且他的思想也没有那么大的局限。

        他只觉得姚广孝此言,很有道理。

        但关于继任者如何选举,一是“立长不立贤”,即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二是立贤不立长”,即不考虑儿子本身是否是嫡出还是庶出,也不看年纪的长幼,只要具备足够的贤能,便可以被选为继承人。

        不过,他也猜得到姚广孝之意,应当是嫡长子继承制。

        至于立贤不立长,就不得不说清朝实施的秘密建储制度了。

        但秘密建储也有着它的缺陷。

        首先从本质上来说,秘密建储制度依然是沿袭王朝最高权力子孙后代皇位的传承,当然也是统治国家的工具之一,因此它和嫡长子继承制度实际上没有多大的区别。

        更何况,这一制度本身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施行过程中,就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想到这里,程德觉得这个问题,自己想的有点远。

        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选举继任者,他将来都不会将所打下来的基业拱手让给其他人,更不会搞后世的民主共和一套,让将来得到的那个位置受到诸多限制。

        在程德看来,在古代这样弄,只会适得其反。

        毕竟,要想这样弄,就得启发民众思想,而启发民众思想变得先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曲折的过程。

        再说了,倘若他真的那样弄,将来他的后世子孙,怕是每天都问候他上百遍,他在地下都不会睡得安稳。

        抛开脑中这些杂绪后,程德的视线落在了姚广孝身上,平静地说道:“你继续往下说。”

        程德的表现,落在众人眼中。

        他们都很惊讶。

        这都没有发怒,这个姚广孝运气可真好。

        同时,他们对程德的胸怀宽广,感到有些敬佩。

        他们在心中都觉得,要是跟着这么一个老大做事,也挺好的。

        而姚广孝则是心中有几分激动,果然,将军没有让他失望。

        也是,敢第一个喊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之人,又岂是一般心胸气魄呢?

        姚广孝稳了稳心神,继续说道:“二是精简行政机构。以元朝为例,元朝在统一全国后,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机构,而且吸收了金、西夏、南宋的一些机构,导致机构重叠,职责混乱,在处理事件时互相推诿,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官员间争权夺利,政治愈加黑暗。这一点,相信在座有识之士,都深有体会。要不然,元朝也就不会出现现在这种局面了。”

        这次,众人没有反对,都觉得很有道理。

        而程德也是点点头:“你继续往下说。”

        姚广孝得到程德眼神的鼓励后,便继续道:“三是重开科举。这次我还继续以元朝为例。首先,元朝官员的选拔任用方式,可以决定官员队伍的低劣品行及官场的黑暗。而元朝官员选拔注重根脚,沿袭血统政治。其次,元朝官场上下贪污成风,腐败更是横行。各级官吏唯利是图、官官相护,极尽贪污受贿,根本不知廉耻为何物。当过元朝官吏的人,想必也都清楚。在元朝当官,这要钱的名目五花八门,下属第一次拜见长官的钱叫‘拜见钱’;无事想要勒索的钱叫‘撒花钱’;逢年过节的钱叫‘追节钱’;过生辰的钱叫‘生日钱’;升官补职叫‘好案窟’等等,这些官员‘漫不知忠君爱民为何事也’,更别说让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而重开科举,则会改变这个局面。”

        姚广孝这个重开科举的建议,倒是让在场不少人心思都活络了起来。

        尤其是以李善长和吕不用两人为首的,更是如此。

        早在之前,他们就商议过,建议将军重开科举。

        但却是被将军以时机不到为理由,而拒绝了。

        现在,姚广孝再次重提此事,他们想要再听一听将军的想法。

        若是将军能够改变之前的态度,那就好了。

        在场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到程德身上。

        程德神色平静,淡淡地说道:“这一条对策,我心中有数。早在之前,李主簿和吕主簿两人就商议过提出此条对策。当时,我也表了态。今日,也是如此。重开科举一事,目前时机未到。等到了合适的机会,这科举一事会重开的,大家也不必感到失望。”

        听到程德的话,李善长和吕不用各自心里头,感到一阵失望。

        重开科举一事,将军口中所谓的时机未到,具体是指什么呢?

        李善长和吕不用他们心中想不明白,在场其他人,也没有想明白。

        姚广孝听了程德的话后,他没有失望,反而还颇有些期待。

        随后,姚广孝站回到人群中,没有再往下说。

        因为他该说的都已经说了。

        下一刻。

        胡惟庸从人群中缓缓走出,恭敬地向程德行礼道:“属下胡惟庸就姚广孝刚才所言政治方面对策,正好有几句话要进行补充。”

        程德没有丝毫犹豫:“你说。”

        胡惟庸正色道:“如今泗州军士兵,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而将军在军中也没有对他们进行区别对待,属下以为这点极好,但做的还不够好。”

        胡惟庸说到此处,抬头打量了一眼程德,发现程德面色依然平静,才继续道:“一是属下以为无论是蒙古人、色目人,只要有才能,都应当重用。可以先从泗州军军中的蒙古人、色目人入手,他们的家人或许也有饱读诗书的,或者其他才能的,将军也当进行一番考察,然后予以相应职位任用。这样一来,这些蒙古人、色目人的心愈发忠诚,有助于泗州军军心更加稳固。”

        “二是属下以为应当在泗州军之下,全面取消元朝等级制度。元朝为了很好的巩固统治,把整个社稷划为四个等级:蒙古人最尊贵,其次是色目人,而第三等为汉人(金统治下的汉人、女真、高丽人、契丹等民族),最底层为南人(南宋统治下的各民族)。众所周知,元朝对汉人贱称为‘汉子’,而对南人贱称为‘蛮子’,他们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倘若将军在泗州军治下取消这个,则百姓归心,夹道欢迎,而将军治下原来高等级的百姓更不敢胡为作乱。”

        程德听到这里,觉得之前是自己疏忽了。

        无论怎样,胡惟庸这点倒是说到他心坎了。

        程德用眼神示意胡惟庸继续说,而胡惟庸也没有让程德失望。

        “三是泗州法律若完成,则治下无论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当同等对待,依律处理。”胡惟庸看向程德说道。

        程德抬手示意胡惟庸继续往下说。

        胡惟庸:“四是在泗州军治下不实行婚姻隔离。甚至,为了治下百姓,当出台一些政策,促进不同民族与汉人融合,如此则不同民族也相处融洽,而将军治下的百姓也会心向将军。”

        程德沉思须臾,笑道:“善。”

        胡惟庸满意地回到了人群中。

        而胡惟庸这番话,也引来在场许多人的关注。

        尤其是李善长、吕不用、宋濂、施耐庵、刘伯温、姚广孝等人。

        程德环顾众人一眼道:“刚刚胡惟庸所说,的确很有道理。当然,我刚刚也想到了一点。无论是我泗州军中的蒙古人、色目人,还是我治下百姓中的蒙古人、色目人,若是有才能或立功的话,我会给这些人赐汉姓、取汉名。”

        “将军英明。”众人齐道。

        程德望着在场众人,说道:“这政治、经济方面,都有人献策了,而文化方面,可有人献策呢?”

        至于军事方面,程德不会将这个拿到这里说。

        反而,会与冯国用、李三七等人商议。

        宋瓒面色严肃地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宋濂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他。

        看到自己孩子上场了,宋濂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神色。

        若不是场合不合适,他指不定要在李善长、吕不用、施耐庵等人面前炫耀一下了。

        宋瓒朝着程德行了一礼,出声道:“有关文化方面,学生宋瓒有话说。”

        众人纷纷将目光看向宋瓒,而程德的视线也落在了宋瓒身上。

        “一是重视汉文化。元朝自建立起,元朝贵族便一直对汉文化坚持轻视的态度。就连元朝皇帝忽必烈就曾发出疑问——‘汉人惟务课赋吟诗,将何用焉?’学生以为泗州军治下当重视儒学,反观元朝儒学地位一降再降,学生以为是科举不开和儒士地位下降的原因。”

        在场众人心中暗暗称赞宋瓒,大都表示赞同。

        而程德沉默了。

        在程德看来,他心目中的科举,是开儒科、理科、武科的,而不是只单单是儒学。

        再者,重视汉文化,不一定等同于重视儒学,两者并不等同。

        程德的态度,让在场众人纷纷错愕。

        程德并没有就此点表态,而是开口道:“宋瓒所言重视汉文化,在我看来是可行的。我建立泗州学院,便是有此种深意在内。而且,科学院的建立,也是有此种深意在内。甚至,泗州军事学院,也是如此。将来,泗州学院、科学院、泗州军事学院,都可以为汉文化传承与弘扬,培养诸多学子。泗州学院、科学院、泗州军事学院,各个学院所教授的科目不同,培养的人才也不同。所以,科学院、泗州军事学院,李主簿和吕主簿可要记得抓紧办。”

        程德的话,落入众人耳中,使得在场为之一静。

        他们暗暗猜测着,程德建立泗州学院、科学院、泗州军事学院的用意。

        尤其是科学院。

        他们不明白。

        但他们知道,关于重视汉文化这点,将军有自己的思量,而且也已经布局了。

        而李善长、吕不用则是连忙躬身应道:“是。”

        宋瓒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

        他希望将军能够在泗州治下能兴盛儒学,但从将军刚刚的话中来看,儒学将军要兴盛,但兵家,甚至那个科学院,也都要兴盛。

        也即是说,将军不会单单侧重于一方。

        他也不知道将军这样做是不是好事。

        但唯一能得到安慰的是,起码将军是同意了兴盛儒学的。

        于是,宋瓒平复了心绪,继续道:“学生以为第二条对策,是重视教学,而开科举取仕。随着将军的地盘越来越大,将来将军也会开科举,但在开科举之前,各地士人可优先选拔,将优秀的士人全部送到泗洲城,而供将军府考察选用。如何选拔便成了关键?学生以为可以在各地建立学堂,选择博学通晓经义的大儒,担任学堂山长,负责考察各个学子,从而选出优秀的学子。”

        程德又是一阵沉默。

        他希望的是,泗州学院、科学院、泗州军事学院能在各地建立各个分学院,并且以地名为名的分学院。

        当然,他也知道,这个实现起来所需花费很大。

        但他相信,等将来攻下日本,那么多钱,就可以完全办好这些事情了。

        而且等到攻下日本的那一日,他觉得人口也会增长了不少。

        完全可以全力而为。

        但是,现在可是没有那个条件。

        因为没有那么多钱。

        宋瓒说完后,看到程德没有回应,便知道自己提出的对策,想必将军是有自己的考量。

        他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一点,让将军不同意。

        而在场其他人,也没有说话。

        他们也不知道宋瓒所提出的这条对策,到底是哪一点不符合将军的期望。

        但是,在场之人中,到底还是有几人猜到了几分程德的想法。

        刘伯温、李善长、吕不用、姚广孝,还有一个是施耐庵。

        程德察觉到在场气氛有些安静,便打破眼前的局面,开口道:“关于宋瓒第二条对策,我可以肯定的是,将来肯定是会实施的。但是,有关第二条对策,我还有自己的一些补充。但这些,我先不说。等将来我泗州军拿下金陵城后,再进行商议。”

        众人闻言,顿时他们的心便是一松。

        将军既然如此说,想必也没有多大问题。

        随后,在场其余士人纷纷各自发表了在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看法,而程德也都听了进去。

        但大都是之前几位提出的前提下,补充的一些细枝末节。

        最后,程德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他看向在场十五位士人,尤其是看到刘伯温时,他心中还是有些失望的。

        刘伯温全程划水,不开口说一句。

        但关于刘伯温的安排,倒是有了计较。

        而在场十五位士人,也都将目光看向程德,等待着程德关于授予职位的宣布。

        程德望着众人说道:“众位所言,我觉得非常可行。刚刚你们所说的,就让宋瓒全部汇总成一篇文章,就叫以德为本治理方略论。凡治以安民为本,民安则国安。我认为它能够改变元朝遗留下来的官场和社会风气,也可以加强道德教化,当然也要重视政策保护,形成我们泗州军治下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最后,有关在场十五位士人的官职任用,我在此宣布——”

        程德故意停顿了一会儿,而在场十五位士人,除了刘伯温,其他士人都心中有些紧张,等待着程德的任命安排。


  (https://www.qshuge.com/3108/3108102/116238001.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