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劳动局合同
更让人糟心的是,要是有时候办什么事,需要去村委盖章啥的,因为你是外来户,二等公民嘛,村委的人对他那是各种刁难。
态度也相当恶劣。
不但不拿他当本村人,还把他当成了“榨油机”。
但凡用到村委办什么事,不送点礼根本办不成。
这位远房亲戚在农村的时候,那也算是村里出头露面的能人。
但凡有点什么事去村委盖个章啥的,在村干部面前那是颐指气使。
很有成功人士的派头。
村干部当然也是拿他当村里的能人,对他高看一眼。
不管要求办什么事,村干部都会很热情很积极地给他办。
很有些谄媚的样子。
当时在村里,也没觉得怎么样,感觉这是很正常的事。
只有把户口买进城里,成了二等公民,去村委办点事比登天还难,还要看人脸色,遭人白眼。
才能知道当初在村里受到的待遇有多爽。
最让他糟心的是,后来儿子要结婚,需要去村委盖章。
村里不给盖。
非得让他们交上三千块的“计划生育保证金”不可。
意思是,这个保证金放在这里,只要你们违犯了计划生育政策,这钱就算罚款了。
这个所谓“保证金”,大概只是针对这些外来人口而搞出来的名目。
不管是城里的还是村里的,根本就没有这种“计划生育保证金”之说。
那位远房亲戚知道这是村委巧立名目收钱,肯定不交。
可是你不交,村里就不给你证明条子上盖章,你就无法登记结婚。
到此为止,那位亲戚因为户口在人家村委挂着,这些年多交的集资摊派,各种名目的费用太多了。
他已经筋疲力尽。
现在儿子结婚又被卡脖子,他实在气不过,终于下定决心把全家的户口迁回村里去。
可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你的户口迁进来容易,想迁出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想迁走也可以,每一口人再交两千块钱的手续费。
那位亲戚只好又走后门,找人疏通关系,末后一口人交了一千块钱的手续费,这才把户口迁出来。
原来的村里倒是接收他,户口可以迁回来。
但是,回来归回来,村里对这种回迁户,不分地。
但是集资摊派什么的,只要户口在村里,那也是一分都不能少。
也就是说,那位远房亲戚的户口出去“非农”了一圈儿,当了多年二等公民。
等到户口再回到村里,好好的村里能人,也变成了二等公民。
大仓捡到的记忆当中,他所知道的那些把户口买出去的农村人,基本都是这种遭遇。
等到后来农村户口吃香,很多户口买出去的人家,想再把户口迁回村里,村里已经不要他们了。
毕竟他们要是回来,村里还得给他分宅基地,分田地,这样相当于稀释了村民们原有的人均田地数目。
也就是说,当初把户口买出去,花了很多钱。
以后想把户口再迁回去,已经回不去了。
大仓知道,还有一部分人,二等公民当够了,集资摊派拿够了,就把户口迁出来。
因为没地方落,也就干脆不再落下,就悬在那里。
在当时称作所谓的“口袋户口”。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逃避集资摊派等各种税费,不敢把户口落下了。
可是这种做法,后遗症也很严重。
给这类人家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大仓对买户口这种事看得太清楚,所以一听二叔把全家户口买出去了,当时心里很是埋怨二叔办这么大事也不问问自己。
可是又想到既然二叔钱都花了,户口都迁出去了,他也因此获得了暂时的巨大的幸福感。
想劝说的话也就咽回去了。
不过惠燕买成合同工这事,他这个做大哥的可就不能不管了。
大仓来到二叔门市的时候,二叔已经把惠燕叫回来了。
惠燕也是有些奇怪,不知道大哥为什么要突然跟自己谈什么“人生规划”?
大哥问堂妹:“你在厂里干着怎么样?”
“也没觉得怎么样。”惠燕说道,“活儿也不算很累,就是有时候订单急的时候,会上夜班。”
“上夜班,有加班费吗?”
“我们是计件工资,上夜班干得多了,肯定工资发的就多。”
“工资高吗?”
惠燕摇摇头:“不算高,我们厂效益一般,工资也一般,据说高的一个月能发到一百五,而且还压工资。”
大哥问:“压多少?”
“一般就是压俩月的工资,然后从第四个月开始,15号发工资,发上个月的。”
“你发多少钱了?”
惠燕看一眼大哥,有些难为情地说:“我才干了三个来月,还没开始发工资呢!”
大仓看了看二叔:“二叔,惠燕进厂当工人,一共花了多少钱?”
二叔回答:“就是交了五千块钱保证金。”
大仓笑笑:“不是还走了后门嘛。”
二叔也有些难为情的样子:“当时我就是给了田立喜五千块钱,这样算起来的话,惠燕这个合同工一共花了一万。”
“哦!”大仓点点头,“就按惠燕说的,厂里最高工资是一个月一百五。
一年一千八,一万除以一千八。
也就是说,惠燕需要不吃不喝干五年半,才能把那一万块钱挣回来。”
“账也不能那么算。”二叔听出大侄子这话里有话,他有些叽叽歪歪地说:
“惠燕这合同工,是劳动局备案的。
在厂里跟正式工一样的待遇。
签上几期之后,还能转成正式工。
所以说不能算眼前的账,毕竟这是一辈子的饭碗。”
“我看不一定能干一辈子吧。”大仓看着堂妹,冲她温和地笑笑,“惠燕,你知道你们厂是什么性质的单位吗?”
“什么性质?”惠燕有些茫然,“不就是国营企业单位,还能是什么性质?”
大哥摇摇头:“你们弘扬绣品厂,说国企也不确切。
物资局前些年,应该算是事业单位。
但是现在算是企业吧。
失去对物资的垄断地位之后,物资局基本成了一个贸易公司。
利用手里还仅剩的一点资源,就是做生意。
咱们县的物资局现在摊子铺得很大,下设十八个公司。
你们弘扬绣品厂就是物资局下设的十八个公司之一。
你说你们厂效益一般,其实如果能一直这样一般下去,也算不错。
就怕干不几年,厂子干不下去,倒闭了,你说你们这些工人怎么办?”
二叔一听这话,顿时急了:“物资局下设的单位,那么好的效益,怎么可能倒闭呢?
再说了,惠燕这是劳动局备案的合同工,就是厂子倒闭了,他们单位也得给这些合同工重新安排工作。”
“二叔啊!”大仓摇头苦笑,“我觉得你有点太一厢情愿了。
首先说厂子会不会倒闭的问题。
物资局下设十八个公司,现在虽然都表面上看起来红红火火的干着。
但是其中有那么几家贸易公司,其实早已资不抵债,苟延残喘。
我知道那几家贸易公司的财务状况,现在每年都亏损。
员工都发不出工资。
外面欠着很多外债。
现在还欠着我们车队上运费呢。
因为欠运费太多还不上,我们早已经不给那几家公司运货了。
他们这样其实就是恶性循环,雇车都雇不到,有生意也做不成。
越是做不成单子,每天都有费用,亏损得越厉害。
早晚有一天他们会撑不住,想不倒闭也不行。
现在这十八个公司都是自负盈亏,物资局已经再也拿不出钱扶持这些下设公司。
只能让他自生自灭。”
二叔让大侄子说得有些心惊胆战,不由得嘟囔道:
“即使厂子干不好,不干了,但是咱们签的合同是劳动局备案的。
厂子要是不干了,他们总得按照合同给惠燕她们另外安排工作吧?”
大仓继续摇头苦笑。
二叔这就属于典型的进城农民了。
还是农民思维,无论见识还是眼界,根本就打不开。
反正别人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用农民的思维,去跟城里的人打交道,怎么可能不上当吃亏呢!
(https://www.qshuge.com/3085/3085651/110716694.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