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1850再造中华免费 > 第769章 奕

第769章 奕


  郭嵩焘的投降态度是不言而明的。他曾参与创建湘军,是曾国藩的亲密朋友。

  湘军投降革命军后,受到革命军强有力的改造,曾国荃、左宗棠、杨载福等人继续受到重用。原有的湘军涅槃重生,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令世人为之瞩目。

  郭嵩焘和大多数汉族大臣一样,认为中华帝国取代满清是大势所趋,心甘情愿归顺中华帝国。只不过,他与彭玉麟有过秘密约定,要促成了满清的投降,所以才没有弃官回乡,反而一直留在北京。

  周围都是奕䜣的亲信,郭嵩焘不好说什么。倒是文祥先发话了,说道:

  “王爷,大家都是自己人,我也就直说了。有一条消息,已经摸得相当准确。听神机营的人讲,皇上走之前咳了好几次血,这次恐怕熬不过了。”

  几年前,满清决定改革军制,第一个着手兴建的新军就是神机营。神机营相当于满清的近卫军,负责协助步军统领衙门卫戍北京。其士兵选自京营八旗中的精锐,军官多从上三旗的满人中选取。

  咸丰对神机营寄予厚望,在神机营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然而,神机营在选兵选将上都有问题,从根子上都是坏的,自然难成大器。

  革命军登陆大沽口后,满清新建陆军、蒙古骑兵都曾上战场激烈厮杀,唯独神机营至今不曾上阵杀敌。咸丰北逃,以神机营为最大依赖,不想却有不少神机营官兵不肯北上,开小差留在京里。

  文祥从他们身上,获得了咸丰病危的情报。奕䜣却对此并不意外,从文案上拿出了太医院的脉方,说道:“这是从太医院里抄来的脉方,我问过太医了,太医承认皇上大限将至。”

  封建专制制度下,宫廷防卫森严,常有各种秘闻,皇帝对自己的健康情况也往往讳莫如深。譬如,明未“红丸案”,为明未三大案之一,流弊甚广,为明朝后期宦官当政和东林党争埋下了隐患。

  清朝汲取了明朝的教训,皇帝生病后,允许大臣阅读皇帝的脉方,帮助皇帝治病。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太医们唯恐留下把柄,开出的脉方模棱两可。只有追问太医本人,才有可能了解皇帝的真实病情。

  宝可精神一振,说道:“皇上一旦殡天,皇长子必能即位。懿贵妃母以子贵,地位必将上升。但本朝从来没有垂帘听政的先例,皇上很可能会引用王爷,请王爷辅佐朝政。”

  奕䜣却苦笑一下,说道:“难。我与皇上一起长大,一起蒙教,但因为争夺帝位彼此猜忌。皇上对我防范很严,若真想让我辅理朝政,还会让我留守北京吗?”

  文祥的识见高于宝可,说道:“皇上不信任兄弟骨肉,却相信肃六这样的疏宗。就算有遗诏,也一定是亲厚肃顺,排斥王爷。想要扭转乾坤,除非……”

  除非发动兵变,诛杀肃顺。有郭嵩焘在场,文祥不敢乱说话。

  奕䜣却已经看开了,说道:“欲行大计,除非手里有兵。肃顺手上有新建陆军,有神机营。僧王态度暧昧,虽有蒙古骑兵,却一直在朝堂之争中置身事外。

  “我们手上虽有京营八旗,却孱弱无能,根本不能一战。况且,粤匪近卫师兵临城下,马上就要攻城;主力第三军已经北上急追,新建陆军、蒙古骑兵屡败,神机营更是中看不中用。文山,天要灭清,事已不可为了。”

  (后世皆说奕䜣精明强干,若由他做皇帝,晚清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模样。历史没有可能,而奕䜣在本质上是个性格懦弱的人,连慈禧都斗不过。由他做皇帝,不见得会比咸丰好多少。)

  文祥见状,只好作罢。他是满人中第一流的人才,放在整个清朝历史上,亦堪称一等一的贤臣。值此亡国之际,他也束手无策,只好静等厄运的到来。

  宝可却仍不死心,问道:“文山,我军还能守住北京吗?”

  这种问题还用问吗?郭嵩焘心里好笑,联想起史书上关于王朝交替的记载。最近一个朝代的更迭,当属李自成率农民军灭亡明朝。

  农民军进入北直隶后,天下皆知明朝要亡,各地明军纷纷投降。李自成的农民军根本就未受到明军抵抗,就兵不血刃地进入北京。崇祯帝众叛亲离,最后到煤山上吊自杀。

  满清汲取了明朝的教训,始终以满人组织八旗军队,表面标榜满汉一体,实则处处防背。譬如,满清至今都有法令,严禁满汉通婚。

  但也因为这个原因,八旗兵对清廷的忠诚度要好于明未时的明军。这次革命军北伐,清军中的绿营兵、汉军八旗大量投降,但蒙古八旗、满洲八旗仍不乏坚强抵抗者。

  从这一点看,满清确实比明朝要强一些。但历史滔滔大势,又岂会因为这些许变化而迟滞?

  郭嵩焘忍不住提醒他们道:“王爷,革命军最后通牒的时间马上到了。是战是降,王爷得早作打算。”

  战不能战,降又不甘心,奕䜣不知该做何决断,反而轻描淡写地问道:“筠仙,你是汉族大臣,粤匪倾覆大清,你们汉族大臣如何看待?”

  郭嵩焘坦然说道:“南方中华帝国是一个以汉人为主的政权,而且高举统战路线,擅长统合各方力量、各个族群。

  “更重要的是,南方擅长发展经济,国力不断跃升,百姓生活得以提高,国家民族前途光明。所以,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中华帝国取代大清,并不是什么祸害。”

  这话说得相当直白了。奕䜣未置可否,文祥则说道:“问题在于我们已经守不住北京了,军队士气低落,军官思想混乱。就算我们想守城,北京城墙这么大,也肯定守不住,肯定会有部队哗变。

  “大清要亡,对中国来说不一定是件坏事。对我们来说,无谓的挣扎只会增加军队伤亡,只会增加民众的痛苦,只会毁坏京城内的风物。”

  文祥是奕䜣最信任的朋友、大臣,目前负责防守北京。他支持投降,奕䜣无法再坚持守城,说道:“就这么着,降了吧。筠仙,还要你辛苦一趟,到城外与革命军接洽。

  “佩蘅,你的家眷都在我王府里。你现在就回王府吧,关闭阖户,防止乱兵骚扰。文山,请你晓谕各处守军,要他们放弃抵抗,准备献城投降。”

  安排完一切,众人急匆匆地告别而去。奕䜣则看着空荡荡的养心殿,有些不知所措。

  几个老太监仍在日复一日地打扫着院落。有几个先帝的老嫔妃在殿外探头探脑地张望。奕䜣不认得她们,也懒得再去搭理她们,支使老太监赶走了嫔妃。

  他绕着大殿彷徨,心乱如麻,走在院落里,似乎有无数的事要干,又不知从何干起。只有贴身的童仆小心地跟在他的身后,暗自祈祷会有奇迹发生。

  回望身后的景山,万春亭矗立在最高处,在阳光下洒出点点金斑。奕䜣想起来,明朝崇祯皇帝便在景山上自缢。

  他真想像崇祯皇帝那样自杀,却看见景山已被春风染绿,到处透着红黄相间的花朵。春天来了,北京又变得生机勃勃了。

  中午十二时,北京内外城各处城门依次打开。八旗兵开始按顺序开出城门,除必要值守人员外,京营八旗将全部开往丰台大营,日后择机遣散。

  革命军近卫师则从广渠门、永定安、广安门进入外城,又从西直门、崇文门、正阳门进入内城,最后从东安门进入皇城。

  十三时许,一队近卫师骑兵经午门进入紫禁城。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共有五个门洞。正中间一个门洞,为正门,只有皇帝可以出入,大部分时间都紧闭城门。

  不过,也有两种例外。一是皇帝大婚当天,皇后由宫外抬进紫禁城,可以破例走正门进入紫禁城。再就是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正门走出紫禁城。

  革命军占领紫禁城,当然也要走正门。骑兵们骑马通过午门,依次通过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大殿是紫禁城中最庄严、最宏伟的建筑,满清通常在此举办重要仪式,外臣轻易不得靠近。

  清军投降,早有人自告奋勇,带领革命军占领紫禁城。近卫师的官兵们熟门熟路,过保和殿后直扑养心殿。

  奕䜣已经听到了动静,心里又紧张又害怕,不知道革命军将如何处置他,是斩首?是囚禁?还是按革命军统战政策所说,给他弄个闲散官职?

  事已至此,奕䜣反倒看开了。他终于鼓足勇气,来到养心殿正殿位置,坐到了皇帝才能坐的龙椅上。

  龙椅并不舒服,但镶金缀玉,居高临下。奕䜣坐上去之后,心理也起了微妙的变化,仿佛自己也成了皇帝,平生出许多自信和骄傲。

  这时候,革命军冲入了养心殿,把正在做美梦的奕䜣扯了回来。

  一个中年近卫军军官走上来,向奕䜣敬个军礼,说道:“你就是奕䜣?大皇帝有请,请你立即和他一晤。”.


  (https://www.qshuge.com/3083/3083160/109406046.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