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进军台湾
征台战役,由杨国瑞负责指挥。未来的台湾军政委员会主任,也将由杨国瑞担任。
杨国瑞年轻有为,又是杨烜的九叔,地位晋升很快。征越战役中,杨国瑞担任征越军司令部参谋长,辅佐罗大纲攻下交趾,事后受封男爵,军衔晋升为准将。
有了这种经历,杨国瑞便有了独当一面的资本。再加上交趾局势已经稳定,杨烜特意抽调他进攻台湾。
5月10日,征台军从金门出发,前往征伐台湾。
部队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照例由南洋舰队担任先锋。第二梯队共七千多人,主要由步兵第二师两个步兵团组成。
第二师一直驻防交趾。因交趾战事已靖,步二师特意抽出两个步兵团,作为进攻台湾的陆军主力。事后,杨国瑞将以这两个步兵团为基础,组建台湾守备师。
5月11日,南洋舰队先遣支队抵达澎湖。澎湖位于西南部海域,是台湾清军防范大陆来敌的防御重点。
清军福建水师设有一个台湾镇总兵,为清朝在台湾的最高武官。此公是个旗人,不愿不战而降,在澎湖集中了一批战船,主动迎战革命军。
南洋舰队有六艘蒸汽战舰参战,最大一艘排水量为两千三百吨。这些蒸汽战舰都是西式木质战舰,有四艘购自外国,两艘自造。铁甲炮艇排水量小,不能远洋作战,所以并未参战。
令人意外的是,台湾镇水师战船上,已经装备上了洋炮,还有少量怡和公司生产的旧式火炮。这种新式火炮较清军自铸火炮先进得多,对革命军水师亦有威胁。
原来,瑞麟做闽浙总督时,听从幕僚徐师爷的建议,购买了一批洋枪洋炮。
近海作战,革命军海军有铁甲炮艇打头阵,完全不惧洋炮。在澎湖外海,台湾镇水师战船上有洋炮,革命军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然而,海军作战最是讲究,有炮而无船,有船而无阵法,同样无济于事。清军台湾水师虽有洋炮,却没有得力的战船,仍以老旧的鸟船、赶缯船为主,数量虽多,却全然不是西式战船的对手。
澎湖一战,台湾镇水师丢盔弃甲,战船或被击沉,或举白旗投降。杨国瑞年轻气盛,一面令海军战船继续搜剿清军战船,一面下令登陆澎湖,夺占清军炮台。
澎湖是台湾的门户,澎湖一失,台湾顿失屏障。
清朝在澎湖设置一个澎湖厅,隶属于台湾府。
步兵第二师副师长冯子材,率二团登陆澎湖。冯子材在征越战役中表现突出,被晋升为步二师副师长。此次征台,冯子材统率陆军主力。若表现得力,预计将成为台湾守备师的第一任师长。
所以,冯子材作战颇为卖力。他率领一千余名登陆兵,乘坐舢板,乘涨潮时登陆澎湖主岛。清军依托炮台阻击革命军。
冯子材指挥两个尖刀连,冒着炮火逼近清军炮台,与清军短兵相接。清军与革命军远距离对射火器,尚能差强应付。一旦短兵相接,清军不敢白刃战,或投降,或逃散。
澎湖是串列岛,四面环海。惊散逃窜的清军败兵,无路可去,最终只得投降革命军。
澎湖厅同知,也是个识时务的人,随即奉上公印,向革命军投降。
清朝的厅,与州县一样都是基层行政机构。但厅往往设在偏远的地方,时设时变,其主官称为“同知”或者“通判”。
在正常的州县里,同知、通判都是佐贰官,隶属于知县、知州。厅同知,或者厅通判,却是掌印的正官,只是其官阶低于知县、知州。
第二天,杨国瑞登陆澎湖,在澎湖设置行辕,布置对台战事。征台军总人数还不足一万,杨国瑞打算先抚后剿,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
下午,他正在与幕僚推敲军报,主要是汇报澎湖之战的经过,以及下步对台策略。另有一个“夹片”,报告在清军中发现了怡和公司生产的火炮,请军政府酌情调查。
与清朝一样,越国奏折制度里也区分正文、“夹片”。正文里不便叙述的隐秘事项,常常附在夹片里。
亲兵来报,说澎湖厅同知求知,愿意献计攻占台湾。杨国瑞求之不得,当即传令接见。
澎湖厅同知姓林名肃,举人出身,为人颇有见识。一见到杨国瑞,倒头就拜,说道:“大帅兴义师解放澎湖,敝人未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任由清军布置防御,罪过罪过。”
杨国瑞笑笑,说道:“先生是文官,不负责军事,不能节制清军,我不怪你。听说先生满腹经纶,不知有何见教?”
林肃见杨国瑞彬彬有礼,大为好感,说道:
“敝人祖籍福建漳州,从小在台湾长大。听说革命军解放漳州,秋毫无犯,昨日打下澎湖,又军纪严明,毫无扰民滋事之举。敝人感慨不已,愿为大帅献计,助大帅早日夺下台湾。”
林肃谈吐不凡,杨国瑞深感兴趣,把他延为上宾。却听他继续说道:
“台湾孤悬海外,与大陆若即若离。台湾百姓多为福建、广东的移民,对满清离心离德。康熙六十年,朱一贵在凤山县发动起义。乾隆五十一年,天地会林爽文在彰化县发动起义。
“这两大民变规模很大,影响深远。自此之后,台湾常有民变。民变之外,又有高山生番与汉人垦民之争。汉人开垦田地,侵占高山族领地,彼此攻伐不断。
“所以,朝廷常常视台湾为化外之地。庸碌的官员胆小怕事,倦于政事。胆大的官员则以土皇帝自居,大肆聚敛。台湾各地,也形成了若干个世家大族。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大帅征台必将一帆风顺。”
这个思路,倒与杨国瑞不谋而合。林肃熟悉台湾的情形,向杨国瑞介绍了不少台湾世家大族的秘辛。
譬如,坂桥林家,一直都是当地的大地主。林爽文起义后,福康安率军平叛。台湾米价暴涨。林家因为经营米业,积累了巨量的财富。
再如雾峰林家,与坂桥林家同源同祖。林爽文叛乱时,雾峰林家卷入其中,被官府抄没了家产。雾峰林家改为经营林地和木炭业,再度兴旺。
他们吸取了前面的教训,政治嗅觉极为敏感。太平军攻占天京,雾峰林家派人参战,助饷,帮清军攻打太平军。革命军占有岭南,他们又积极与越国开展贸易合作,不惜代价销售大米,以与越国交好。
基隆颜家则通过开垦土地,种植茶叶,在基隆等地站稳了脚跟。随着基隆发现大型煤矿,颜氏家族投入了采矿行业,涉足煤炭开采、运输、销售,由此而发家致富。
这些世家大族盘踞台湾各地,把控台湾基层政权。林肃虽为澎湖厅同知,亦要对他们礼让三分。
但杨国瑞却有把握压服这些世家大族:
第一,世家大族空有其名,多靠投靠官府发家致户。这就意味着,世家大族的实际影响力有限,只会见风转舵,不大可能激烈抵抗革命军。
第二,革命军主张“均田免赋”,对台湾底层百姓有着很大的号召力。百姓对革命军翘首以盼,世家大族无力阻挡这一趋势。
第三,革命军优待俘虏,实力高于清军。台湾清军孤军守卫台湾,人数还不及征台军,抵抗意志有限。
因此,杨国瑞一面派军舰巡游台湾,威慑清军,侦察敌情;一面向各地传檄,要各地清军无条件投降。
(https://www.qshuge.com/3083/3083147/110244637.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