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军官大会
清军在东南战场上的主力已被全歼,残军不足为道。杨烜也必须返回京城,处理更为棘手的外交问题。临走之前,他在湖北武穴召集上校以上军官,召开军官大会,进一步统一全军思想,部署后续任务。
武穴位于长江北岸,本是一座不走眼的商埠。因为地势紧要,湘军曾在武穴构筑炮台,曾国藩也曾以武穴为湘军大营驻地。
现在,武穴已成为中华帝国最高统帅部的驻地。随着战事的发展,最高统帅部将随杨烜迁回南京,在大后方遥控战事。
武穴周围的海陆军上校以上军官,共有五十余位,济济一堂,恭候杨烜的到来。
不久之后,杨烜的机要秘书卓林走进会场,向第一军军长陈虹小声说道:“皇上马上到了。”
众人会意,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互相整理衣冠,翘首以盼。有几个湘军降官从未见过杨烜,脖子伸得老长。
杨烜进入会场,身后跟着副总司令冯可钦。两人在桌前站定,陈虹随即跑来报告:“皇帝陛下,海陆军上校以上军官集合完毕,实到五十七位,请指示。”
杨烜对道:“坐下。”
陈虹下达坐下口令,杨烜和冯可钦同时坐下。冯可钦自觉地把椅子向边上移了移,以突出杨烜的中心地位。
这对湘军降官来说,无疑非常新奇。满清等级制度森严,臣下见到皇帝,必须跪着答话。
就算到了京外,不管是督抚,还是州县大老爷,同样架子十足。属下面见上级,通常要行以跪拜大礼。上级单独占据一个主位,下级只能坐在下首。有时候,上级故意为难下级,连座位也不让,下级便只能站着甚至跪着答话。
在中华帝国,皇帝竟与大臣并列而坐。这在杨载福等几个湘军降官看来,未免有些惊世骇俗,甚至是骇人听闻。
帝国君臣却对此习以为常。会议开始进行第一道议程:奏唱军歌、迎军旗。
每一名革命军人,上至总司令,下至普通小兵,都必须学会熟练地唱军歌。军中每遇重要场合,第一件事往往是奏唱军歌、迎军旗。
这是一种虔诚的,类似宗教式的仪式。杨载福是湘军水师统帅,一向沉默寡言,却也突击学会了革命军的军歌。与众多革命军高级军官一起合唱军歌,他感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第二项议程:为阵亡将士默哀。在座所有军官起立,冯可钦首先宣读了中校以上阵亡军官名单,全体军官脱帽肃立,低头默哀。
革命军将在武穴建立一座烈士陵园,专门安葬在此次战役中阵亡的革命军官兵。中校以上军官,根据其家属意愿,可运回家乡安葬。准将以上军官,由军队出面,为其组织国葬。
第三项议程,由杨烜讲话。他手上有两页短短的讲话稿,看着台下的高级军官,杨烜百感交集,脱稿讲道:
“同志们,在最高统帅部的正确指导下,在大家的英勇奋战和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我们歼灭了湘军主力和满洲马队,占领了安徽、江西全境,湖南、湖北两省也唾手可得。
“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步四师骑兵团在追击吉字营时,孤军深入,伤亡超过三分之二,团长郑成钊战死。安徽守备师六安守备营以寡敌众,堵击黑龙江马队,有一个步兵连全员战死……
“打胜仗需要坚船利炮,也需要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我们要永远铭记阵亡将士的英勇事迹,要做好善后抚恤工作,要把他们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事迹。步一师首先平定皖北,收编捻军、庐州团练,剿杀苗沛霖、胜保,三下五除二就结束了皖北乱局,解决了西征后顾之忧……
“步四师长途奔袭,全师上至师长,下至士兵,连续作战,不讲条件,不谈苦累。战事最激烈时,全师曾创造一昼夜强行军二百二十华里的壮举……
“海军陆战队常常充当全军先锋,深入敌后,腹背受敌,自陷绝境,截击敌军。可以说,革命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全歼、逼降楚军、吉字营等部湘军,海军陆战队居功最伟……
“然而,对照西征总体战略,我们仍处于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我们虽已歼灭了清军主力,但仍有大量的俘虏等着我们去处理。
“我们是一支革命的军队,也是一支文明的军队,必须要一丝不苟执行统一战线、优待俘虏、瓦解敌军等既定政策,要坚决服从统帅部的决定,克服个人狭隘思想,克服单纯军事主义错误想法。
“这意味着我们要花大力气教育、改造湘军。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这比军事战斗更加光荣、更加有效……
“大家一定要认识到瓦解敌军、优待俘虏、处置战俘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只要能圆满处理好湘军俘虏,我们就能顺利完成第一步战略,剩下第二步、第三步战略就不会遇到大的阻力……
“处置战俘,要与扩军相结合。接下来,我们将挥师西进,占领西南各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必须要有足够的干部,方能在西南各省建立政权、均田免赋……
“新一轮扩军,我们将新成立三个野战步兵师、一个野战骑兵师、一个海军陆战队联队、一个海军舰队、数个守备师,包括数个海陆军直属部队……
“接下来,我们还要用两年时间占领西南各省,这其中的军费无疑将是巨大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有条不紊地推进第一个工业五年计划,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各项重点工程。
“革命军各级干部,要深刻学习领会帝国统一战线、瓦解敌军、处置战俘的政策,争取以最小成本、以最短时间、以最大效益,解放大西南……”
杨烜用大量篇幅讲述了处置战俘工作,给在座诸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客观上讲,争取敌军投降,确实是成本最小、时间最快、效益最高的战争解决手段。
元朝、清朝皆以异族占领中原,蒙族、满族人口很少,实际控制的疆域却最大,远超历届汉家王朝。这与他们善于处置战俘,重用敌军降官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在后世的印象中,元朝、清朝在开国之初,都曾大肆屠成,对敌军毫不手软。
但一个历史冷知识是,元朝军队、清朝军队中都充斥着大量的敌军降军。元朝、清朝皇帝都也都是极具智慧的统治者,擅长笼络敌军降官。
南宋为元朝所灭,南明为清朝所灭,后世往往对此耿耿于怀。但其实,南宋、南明皆亡于汉人之手。元朝军队、清朝军队中人数最多的,也恰恰是汉人。
杨烜同样是汉人,且是贵族出身。他深知,身处晚清这个三干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科技日新月异,欧美国家又在快速发展。
中国积贫积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必须带领革命军尽快统一山河,必须尽快搭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顺风车,迎头追赶欧美列强。
为此,坚定不移实施统一战线、瓦解敌军、优待俘虏等政策,都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的。
(https://www.qshuge.com/3083/3083147/109584644.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