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明朝败家子上山打老虎额 > 第一百三十五章:一根筋的圣人

第一百三十五章:一根筋的圣人


  到了四月。

  最后一丁点的寒气,也总算是烟消云散了,久违的暑气终于降临,空气里,似乎都带着盎然的生机。

  而此时,番薯终于有了结果,一颗番薯生出了十几个果实,长势极好,方继藩照旧培养。

  不过为了防止虫害,这十几个番薯分别采取了各种培植方法,有水养,也有土养,眼下要做的,就是必须得大量复制出种苗。

  只是……连续过了半月,这京师却都不曾下雨。

  以往的气象里,冬日过去,往往便是绵绵细雨的春日,可而今,整个春日都处在寒冬之中,冬日散去的时候,便已直接跨入了夏季了。

  小冰河期所带来的影响,远远不只是无休止的大雪这样简单,连日来滴水未下,这使得西山屯田百户所上下叫苦不迭,因为……要引水……

  张信黑了,还瘦了。

  早没了当初来这百户所时,那细皮嫩肉的模样,卷起袖子,手臂像黑炭,一张黝黑的脸,上头若是印个月亮,就可以去演包公了。

  好在他是个老实人,作为一个贵家子弟,自然从小没吃过什么苦的,在此竟没有太多的抱怨,方继藩让他干啥,他便干啥。

  这令方继藩很是感激起张世伯来了,没有张世伯一天一小打,三天一大打,怎么会有如此温顺的张副百户呢?

  总而言之,张副百户用着很顺手,是个很好的帮手啊。

  其他的校尉,起初是每日哀嚎,可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人嘛,都是管出来的,每一次到了西山,看着这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方继藩便格外的满足。

  只是令人担忧的却是,因为连日的大旱,老天爷竟还是一滴雨都不肯下的样子,以至于西山这儿,土地具都龟裂起来。

  这才令方继藩想起,弘之十二年,京师有一场大旱。

  这一场大旱,将持续足足一个半月,对于刚刚度过了冬日的京师,简直是一场灾难。

  方继藩之所以一开始忽视了这一场旱灾,倒也不是因为他记忆力不好。

  事实上,上一辈子作为空有学历,却无出身无背景,连女朋友都没有的家伙,他唯一做的,便是泡在档案室里读书。

  他记忆力是真的出奇的好,且因为各种史料,本就是可以交叉印证的,譬如读到北京的地方志,这里头所记载的东西,往往可以和明实录的记录交叉印证,又或者是清人所编撰的明史,虽和实录以及地方志的记录有所冲突,不过,大致的内容,却也有不少相互印证之处。

  方继藩之所以忽视,只是因为史料之中,对于旱灾的记录实在太频繁了,尤其是北方,几乎每年,都有山东旱、山西旱、京师旱、无雨的记录,若是严重一些,则多是‘淮北旱,无雨,民饥、人相食’……这等干旱的记录,方继藩想不忽视才怪了。

  只是那史料中寥寥的几字记录,看时并没有什么感触,毕竟只是一小段的文字而已。

  可真处在这吃饭全靠天的时代,真正眼见为实时,才令人感到触目惊心。

  看着这龟裂的黄土,各处的庄子,无数人为了引水,四处忙碌,可许多河水都已干涸了,即便是引水,也是有限,有时为了争水,一番械斗便在所难免,即便是天子脚下,顺天府亦难杜绝。

  好在西山这儿是屯田所在,倒是没人敢来抢水!

  这世上,只有方继藩抢别人的啊。

  方继藩心里,倒是极希望番薯赶紧生长,生出更多的番薯种来,番薯除了亩产量高,最大的特点就是耐旱,若是能广为播种,不知可以救活多少人。

  只是可惜,眼下怕是育苗,不知要耽误多少时候了。

  方继藩这样想着,这一日在屯田百户所的庄子里,看着一盆盆水缸里的番薯,这些番薯又都生出了新芽,他对番薯有无数的期待,却不知这个时候,该不该上奏此事,只可惜,按照以往的经验,就算自己上奏了,怕在人眼里,也只是天方夜谭吧。

  他心情略带郁郁地从暖房里出来,迎面,却撞见了王守仁。

  又是这个家伙,竟还没有走?

  显然,王守仁是特地来找他的,只见他脸色带着点点激动,兴冲冲地道:“学生想明白了。”

  “什么?”方继藩怪异地看着他,真的是有点看不懂这个人啊。

  王守仁犹如一个痴人,他双目发亮,口里道:“学生想明白为何王轼兵败了,那汇聚在贵州的,大多都是各地的客军,这些客军,根本没有在贵州作战的经验,所以王大人排兵布阵虽是稳妥,可是……”

  “神经病!”方继藩直接给他翻了一个白眼!

  你特么的智障啊,还以为你想明白了什么呢,原来这都过去了这么久,你满脑子还在想着这件事?

  方继藩也是服了王守仁了,这个在后世,被无数人尊崇的心学大儒,开宗立派的圣人,怎么就……这么一根筋呢。

  果然,还是眼见为实啊!

  现在方继藩要烦心的事情很多,自是没有心情再应付他,懒得再理他,举步便走。

  “学生猜测的没错是不是?”王守仁似乎已经习惯了方继藩的‘出言不逊’,不过似乎方继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愿意习惯方继藩的性子。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任何接触方继藩的人,对方继藩的期待值本就不高,说的再难听一些,以方继藩的名声,不当街随地大小便,就已算是高出许多人的期待!认为这个传说中臭名昭著的家伙,并不如传闻中那般不要脸,甚至生出好感了。

  方继藩脚步没有停留,口里则是不耐烦地道:“你烦不烦?这都是陈年旧事了。”

  王守仁却依旧跟在他的身后,这个古怪的青年不依不饶,尾随着方继藩:“方公子的预判,学生实在佩服,可笑学生自以为熟读兵法,竟是纸上谈兵,实在惭愧。”

  “方公子,不如我们寻个地方坐一坐,喝一杯水酒,如何?”

  “方公子……学生是虚心求教,只盼方公子不吝赐教。”

  方继藩很忙,他有很多大事想做,王守仁,他是很佩服的,不过他佩服的是历史上那个平定叛乱,逼格很高,成为万世师表的王守仁,而不是现在这个,每天瞎琢磨,啥事都要刨根问底,还来烦扰他做事的家伙。

  开玩笑,本公子分分钟几两银子上下呢,哪里有空和你瞎扯,自己琢磨去吧,慢慢的琢磨,二十年后,不就成大师了吗?

  方继藩的脚步加急,偏生王守仁是会武功的人,健步如飞,犹如跟屁虫一般,死死地黏住方继藩,口里还在说着:“方公子,三人行,必有吾师;方公子高才……学生只有一个疑问,问了,就绝不纠缠。”

  哎……

  方继藩叹了口气,他是彻底的服了,只得驻足,回眸道:“问吧,本少爷心情不好,赶紧,否则……本少爷揍……”

  本想说揍的令堂都不认得你,可细细一想,好像还真打不过这个家伙,人要有自知之明啊。

  王守仁深深地看了方继藩一眼,才道:“方公子是如何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呢,方公子明明年纪轻轻……”

  方继藩沉默了片刻,便道:“知行合一!”

  四个字……

  王守仁顿住了。

  这知行合一,本是历史上王守仁在正德三年,于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首次提出来的。

  而现在,他却在这里,听到了方继藩的知行合一四字。

  当然,王守仁所提出的知行合一,更多的是在哲学层面,所谓的知,是人的思想意识;而行,则是对思想意识的履行和实践,也即是人的思想要和自己的行为结合一起。

  可方继藩这里的知行合一,却显然是针对贵州的判断,即是说,人不可一味的纸上谈兵,而需考虑实际的状况,即人既要学习知识,也需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知。

  王守仁一愣……

  显然……方继藩的这四个字,足够使他生出感悟。

  他深深地皱起眉头,整个人,似乎都陷入了思索之中,竟是一下子对方继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起来。

  方继藩也再懒得理他了,本是要去检查一下校尉们挖渠引水的情况,现在则改变了主意,先是回家去了。

  心情郁闷的回到家中,刚刚进了厅里,便见外头徐经探头探脑。

  方继藩瞪他一眼,心里哀叹,怎么自己的门生,越来越像自己了,个个这样的猥琐,语带严厉地道:“滚进来。”

  “是。”徐经小心翼翼地进来,似乎还怕人察觉,不由地回头看了几眼才罢休。

  “什么事?”方继藩就瞧不上这等猥琐的样子。

  徐经低声道:“恩师,今日有客人到。”

  方继藩没好气地道:“有客就有客,关我什么事。”

  徐经忙道:“是来拜见老爷的,听说老爷不在,还问了少爷的情况,见少爷也不在,于是乎,便留了一封便笺,噢,对了,还送了一对玉璧,说是听说少爷喜欢小玩意,就送了两副来,让少爷随意把玩,什么时候不喜欢了,丢了便是。”


  (https://www.qshuge.com/3069/3069481/415411290.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