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布衣首辅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方的版图

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方的版图


就在四京会试紧锣密鼓进行之际发生了两件大事:

    在江西,杨贺冲破官军围堵进入湖南,却遇到极其凶狠的苗汉团练围剿,结果没被精锐官军如何的杨贺居然在一场小规模偷袭中中箭身亡,成了苗族巡检使李寿的战利品。

    听到这个消息,走投无路的娄世用终于同意接受招安。

    他把残余队伍遣散大半,以一千七百人规模接受了改编,被任命为会宁守备游击,负责驻守赣东南会宁、安远两县,防备山中苗瑶各寨的动乱。

    草原上传来消息,厄古的辉拉、色延部频频出现在长城边,鲁颜部也有进入辽东的迹象。

    皇帝急召乞蔑儿汗入宫,详细询问下这才知道已经两年草原上雨水较少,牧民担心没有遭遇白灾(暴风雪)的话意味着更严重的干旱,所以向南躲避。

    「那卿的乌拉部呢,还有克尔各、布里亚他们通常会怎么做?」赵拓立即意识到他有些话没说,这里面可能隐藏着巨大危险。

    「皇帝陛下能想到这些,说明您的仁慈已经开始广布草原了!」乞蔑儿汗居然说了句拍马屁的话,赵拓高兴之余微微有些脸红。

    只听他接着说:「布里亚没事,他们习惯了在更北的地方驯养适应驼鹿,那东西耐冷耐旱皮实得很,他们牛马不多所以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实在不行还可以往乌拉尔走,那边的草原广阔得很!

    我的乌拉也还好,大不了也往西走,去天山那边和叶儿羌打两仗,熬到开始下雪谁都动弹不得的时候,他们无奈也就忍下了,反正知道我不会赖着不走。

    最麻烦是克尔各,他若是南下就会挤压辉拉、鲁颜甚至到色延的地盘上来,这三个都不是他对手,所以要么联手抗敌,要么就只有往长城躲避……。」

    听他这样讲,赵拓忽然想到,乌拉这时候来朝贡,而且摆出很低的姿态原来是有原因的。这个老狐狸,他早预见到克尔各遭灾之后会南下,所以来商京是他策划好的把戏。

    不对,也可能是太师托必古给他出的主意。「那么,以卿看来现在该怎么做呢?」赵拓微笑问。

    果不其然,乞蔑儿汗拍着胸脯说只要自己回去联合三部共同抗击克尔各,打退这草原上的恶狼,一切便会回归平静。

    当然了,他自己势单力孤,需要大皇帝这边资助些,那么胜算才能更大。

    赵拓没有立即答应,他请乞蔑儿汗先回去,容自己思考下。本想派刘喜去请教李丹,但想起他还在考场里,只好作罢。

    他走到书案前,找出自己当初兴奋地告诉李丹乌拉部要来朝贡时,他写给自己的回复信。赵拓坐下把信又看了两遍,嘴角浮出笑意。

    招手把刘太监叫过来:「找个待诏来,朕要拟旨。」刘太监略带讶异地看他一眼,转身出去,不一会儿从宫门口的值班房带回个人来。….

    「臣李著,见过圣驾,祝陛下安康!」

    「咦,怎么是你?」皇帝见到李著,大喜,赐座后问他:「你刚才为何祝朕安康?」

    李著惊讶:「陛下忘了?今日乃是春分。」

    「哦!」皇帝拍下额头:「朕心里都是这些折子,把节气都过糊涂了!」他说着自嘲地笑笑,然后开了个玩笑问:「弟在考场,卿在朕侧,你猜是他紧张,还是你紧张?」

    李著嘿嘿了声拱手回答:「陛下别太宠这小子,他就是个猴儿,一高兴尾巴就上天了,得随时拿个棒槌敲打着!」

    赵拓一愣,哈哈大笑:「真是亲兄弟,你两个说话口吻都是一家子!来,我这里有个问题,既找不到他,且问问卿的意见。」

    李著吓了一跳,赶紧起身揖道:「陛下,臣的职责怕是不该干预政事。

    」

    「诶,朕只是广听博采,没有要你干政的意思。」说罢,赵拓将草原形势和可能今夏发生严重旱灾的事讲了,问:

    「乞蔑儿汗如今要求天朝拨给钱粮,他答应去联合诸部对抗克尔各。卿以为,朕是否该同意他的请求呢?」

    「陛下,丹哥儿在城外曾看到有厄古朝贡使团的人在打猎,他和臣说起这事时曾说过:

    有朝一日能够在草原上设郡县,那将是人生一大快事。臣当时说他想当然,他说其实此事并不难做。」

    「哦?」赵拓来了兴趣,立即往前坐坐:「他可详细说过有什么办法?」

    「有。」李著点头:「丹哥儿说,在草原上设郡县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时三刻能做好的,要循序渐进,不惜花几十年功夫。

    不过慢工出细活,只要把厄古人之一部、或半数纳入中华大家族来,那么克尔各也好、布里亚也罢就翻不起大浪来。」

    赵拓一边点头,一边迅速找到铅笔和纸,在上面记录起来:「我自记着,卿继续说下去!」

    「他的意思不是一下子把草原全划成郡县,而是从距离长城最近的地方开始,然后逐步向北拓展,所谓郡县也与内地的州府制不同。

    臣当时问他这个郡县与秦汉的郡县难道不同么?他回答说是不一样的。

    长城外厄古人人数居多,汉人偏少甚至没有,故而丹哥儿的意思竟是个许厄古人自治的郡县制。

    譬如像青城、净洲、沙井这种地方,城周若干里之内可以汉人耕种,此范围外则为牧区禁止烧荒、砍伐、耕种,这样也有利于保持水土风貌。

    区域内的政务由朝廷委派的政务官处理,牧区的政务由厄古人推举的政务官处理,二人均向县令负责。

    而县令则由吏部选拔在国子监学习已毕,且参加过科举的厄古人子弟担任,县丞或主簿中至少有一人应为汉人。

    这样,既将汉学推广于草原,潜移默化影响之,又可以满足厄古人自我治理的需要。….

    财税上他建议前十年长城外新增设郡县财税一律减半收取,且允许以牲畜相抵。

    甚至不必太过精确,只要规定一定敖包每年缴纳一头羊即可,如果有实力的,也可以趸交,比如一次缴纳去年生小牛或小马一匹抵四年赋税这样。

    还有商税,要鼓励两边商人往来,朝廷可以提出十年之内商税和关税一律减半,这样出入关的商队数量会大大增加,税收反而会比现在更多!

    总之,草原地广人稀,牧民急躁豪爽,所以任何律法规矩要简、明、快!

    他很赞成陛下册封亲王、郡王、公爵、侯爵的做法,并且提出可以仿效汉时推恩令,不同的是最低就分到侯爵,这样他们不担心子孙失去爵位,接受起来也更容易。」

    「嗯,这条很重要!」赵拓觉得这是自己画龙点睛的得意之作,李丹赞成让他颇有成就感,记下之后问:「还有么?」

    「还有就是对于宗教的传播问题。丹哥儿说,前朝允许很多宗教在草原传播,所以布里亚信耶教、克尔各信黄教、叶儿羌信穆教,辉拉和鲁颜信道教和萨满,乌拉和色延则信佛教。

    这里面道教和佛教是陛下能够掌握的,要警惕一心传教的叶儿羌和布里亚。

    同时对同为黄教亲近吐蕃和诸羌的克尔各严厉打击,若让黄教南、北做大,乌拉和色延失去草场,那么中原也就没有安宁的那天了!」

    皇帝吃惊地缓缓抬头:「朕竟没想到,宗教也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陛下,臣以为丹哥儿说得有理。纵观历史,其实很多事是宗教在背后推波助澜,如张角之乱、黄巢、方腊到前朝末年的韩林儿,这些都是

    内里的。

    吐蕃对唐战争、大理和西夏的割据可就都和宗教有关了,陛下不能不慎重!」李著拱手回答。

    「嘶……!」赵拓眉头拧了起来。

    「丹哥儿说,允许宗教发展,鼓励百家争鸣是一回事,控制它不使左右民意危及统治又是另一回事。臣细思之,确实如此。

    他举例说北魏太武、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四次灭佛,大抵都是因为密宗东来后寺院集中财富,收拢人心,危及了政权的稳定,故而当权者不得不狠心禁止之。

    臣听翰林院四夷馆的朋友讲,克尔各各部均以黄教僧为首,执政决断亦要听从各级比丘、大师、外善(上师)、金刚点头之后方能施行,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宗教。.

    用丹哥儿的话讲,它属于政教合一了。如果这种情况蔓延到乌拉、色延、辉拉和鲁颜诸部,陛下觉得会如何?」

    赵拓一听这话整个人都不好了,他觉得自己后背上汗毛根根竖起来。几个啰嗦的儒生自己都受不了,要他听僧侣的摆布,那不如干脆换人来坐这位子好啦!

    「政治、经济、宗教都谈到了,那草原上的兵权如何处置?」….

    「大兵权归五军都督府,小兵权归分封贵族。」李著接着说:「臣弟曾提过他原想给您个建议,可以考虑和分封的话题一起使用。

    草原各部的划分是在原有行军万户制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这七大部实际是前朝剩下来的七位万户,但他们的实力早超过了万户,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李著笑笑:「所以臣弟本意是表面上帮他们名正言顺起来,实质却限制其军权的使用。

    他的想法是打算给这七位万户封亲王、郡王之后,将他们部下分成若干旗,比如乌拉可以分前、后、左、右、中伍旗,不够的话还可以分什么翼军、护军前后旗。

    每个旗可以拥有自己的公爵,朝廷可以调动王爵和公爵,亲王、郡王可以调动侯爵,对公爵的调动应事前获得五军都督府许可。

    不过他也说这些想法不能一竿子捅下去,要循序渐进。他很赞成陛下的做法,先拉拢一、二部做出榜样,然后逐渐推广。

    比如那些不乐意实行郡县制的部,那你也可以成旗受封,可以自己管理。

    但是子孙就不准入国子监、不能做官或入侍卫,朝廷不给他派官,当然就不会鼓励汉人去他那里耕种,商税也不能减免。」

    「哈,好算计!」皇帝大笑了声,他基本弄懂了李丹「以利相诱」的思路。「那么,卿说这么多,意思是朕应该答应乞蔑儿的要求了?」他问。

    「只要乞蔑儿汗吞下陛下的饵,应之无妨。相比些许粮草的付出,将大片草原和牧民囊括到帝国版图之内,这才是最利子孙、最长远的做法!」李著深揖回答。

    皇帝微笑点头:「卿说得好!」

    「陛下召臣来是要拟什么旨意?」李著提醒。

    「先不拟了。」赵拓摆手:「朕原想是不是借此机会让互补准备些钱粮,然后看看乞蔑儿能否和克尔各干一仗。现在看来朕想简单了!

    算啦,好歹今日是节气,朕还是先去看看莲嫔她们如何放风筝、竖鸡蛋,再去四海居尝尝炸香椿芽、南瓜尖儿

    。嗯还得听太常寺汇报到日坛祭祀的情形。这桩事且放放,朕考虑周详了再下主意。」

    「陛下圣明!」

    然而等不到皇帝做出周密的布置了。

    很快,兵部收到加急奏报,辽东已经和南下的鲁颜部牧民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积极获取军功的官军们伏击并杀死了三百多男性,抓走了更多的女人和孩子。

    赵拓暴怒,把兵部尚书古林和左侍郎杨仕安骂的

    狗血淋头。但这二位也冤枉呀,他们哪知道皇帝的心思,更不能预测几千里外会发生些什么。

    对皇帝坚决要求查办辽东巡抚、锦州将军以下所有官员的要求古林做出了坚决的抵制。这怎么行?毕竟人家还是终于皇帝、忠于朝廷的,而且积极任事并没错处嘛。….

    郁闷的皇帝回到礼福宫坐卧不定,莲嫔生怕他迁怒别人把所有的宫女、内侍都赶得远远地。赵拓无处发泄,忽然拍着桌子叫刘太监:「去,把刘喜给朕找来!」

    这天正好李丹考完第二场,他现在有经验了干脆连篮子也省得带,只背个挎包遛遛哒哒往外走,一眼瞧见刘喜正在龙门外急得倒脚,好像只雪地里不安的猫儿。

    李丹微微一笑,走过去问:「侍中可是在等我?」

    「诶哟我的小爷你可出来了!」刘喜说着一把拉住他:「快,找个僻静地方,皇上都快急死了,奴婢也快被他给逼疯了!」

    李丹诧异不知出了什么事,连忙带他到马车上,关好门问:「究竟什么事?」

    刘喜不说话,掏出个招文袋来:「您先看这折子。」

    李丹取出里面的折子看了,刘喜这才唧唧哝哝把皇帝为什么恼火说了一遍。说完一看,对方毫无感觉。「我的爷,你不生气、着急么?」他问。

    「为何要生气、着急呀?」

    「你看看这帮,文人老爷们大撒把,武将又只知道挣军功,合着就皇爷最闹心,这还不气人呢?」刘喜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

    李丹「扑哧」一笑,赶紧解释:「我不是笑你或者笑皇上,我是笑这帮武将还挺会无心插柳的。」

    「啊?此话怎讲?」

    「你看啊,皇上想要鲁颜等部朝贡,让他们承认乌拉部的大首领地位,接受乞蔑儿汗代替皇帝监督他们。

    乞蔑儿汗呢趁机就跟皇上要钱粮、要刀枪甲胄,咱们给少了他不满意,给多了对咱们又不合适。

    现在多好,鲁颜挨打了,肯定想着找地方诉冤告状呵。

    个头比他大的,克尔各他不敢招惹,那是对头;乞蔑儿汗,他在京师呢。那怎么办?

    最好的就是也跑到京师来一趟,表表决心、诉诉苦,拿点好处,亲王捞不上郡王还是可以的。

    皇帝给些补偿,再给些钱粮、兵器,让他在东边牵制克尔各。

    然后皇上在告诉乞蔑儿汗:你瞧,鲁颜他自己来了,你要是再不抓紧,辉拉和色延也自己主动跑来,到时你的功劳可就没那么多,我也没法给你太多赏赐。

    哼,你看那乞蔑儿汗还能在郊外气定神闲地打猎不?」

    刘喜明白了:「诶,让公子你这么一说,辽东这帮家伙确实做了件好事呵?」

    「屁,他们才没做好事,是他们把水搅浑了,咱们帮皇上想办法浑水摸鱼,硬是把坏事给办好了,才不是他们的功劳。」李丹叹口气:

    「要仔细说起来,皇上如今要推行对厄古人的新政策,把他们与汉人同等对待都作为朝廷子民。所以以后臣服了的厄古人可就不能这么杀了,否则就和杀良冒功没区别。」

    「这……边将们怕是不会肯。」

    「那当然,他们没了得军功的机会当然不高兴,不过这世上穷凶极恶的敌人又不只是厄古人,况且总还有不臣服的厄古人嘛!」

    「我明白了,那您是不是给皇上个奏对回复?」刘喜问。

    李丹从抽屉里取出铅笔和纸张,写了:「变不利为有利,引鲁颜和谈并鼓励其来朝,以鲁颜施压乌拉,令其收敛贪得无厌之心。」想想又补充:

    「边将并非都有大局观,然只存自己功劳进取之心者,偏副材耳,不适镇边。可赏其劳,由五军都督府

    调内地都指挥使司使用。如此可好?请上参酌。」看了一遍又写:

    「另,古来以首级计军功,此法有弊端,常导致杀良冒功等事。臣命人快马急送绕州团练所编《军功审计及奖励办法》、《军衔核定、调整及资历计算办法》,尽快呈送御览。」

    刘喜见他写完,喜滋滋地收了,松口气说:「这下皇上该放心了,奴婢们也都可以踏实啦,就连莲嫔娘娘也能睡好觉喽!」

.

...


  (https://www.qshuge.com/3062/3062729/70744234.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