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章 话说林家二老(二)
安抚好两老,林以宣又把基本的情况跟两老交待一下,又将四合院里的人一一介绍给他们认识,就怕他们有事的时候找不到人。等他们一脸确定地告诉她都已经记得差不多后,林以宣这才从他们的院子里出来。
走在回自己小院的路上,林以宣想着先前自己的态度,似乎有些反应过度了,她其实并不是跟自家爷爷奶奶置什么气,她只是不喜欢奶奶的说法,不喜欢她硬是把外公外婆分出去的。
她跟外公外婆的感情真的很深,那种被人捧在手心里的感觉,最先让她感觉到的就是来自于外公外婆。
真正算起来,爷爷奶奶占了一半的血缘,外公外婆也占了一半,若真的要分得清清楚楚的话,她觉得自己应该先找奶奶他们抱怨当初为什么只带除了他们三兄妹的所有堂弟和堂妹,而原本就有着孙子孙女的外公和外婆却什么都没说,就将他们接了过去。想到这里,林以宣停下脚步,走到花园里的一棵绑着秋千的大树下坐下,想着那段早就记不清楚的过去,她轻笑地摇摇头。
说她对自家爷爷奶奶一点抱怨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况且她本来就是一个很在乎亲人态度的人。不过,一切都过去了,她不想一直沉浸在过去,另外她也知道奶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习惯计较一些小事,所以她不想一直在这种事上打转。
抬起头,阳光透过树枝照射到她的脸上,林以宣只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要知道以前的她是很讨厌长辈偏心的。
她明明知道公平只不过是明面上的两个字,却依然要求公平。
说来她从前总觉得父母偏心,对哥哥最好,什么事都替他想好、做好,而对于他们却又是另一个态度,那种他们要什么都得自己去奋斗的做法让她觉得自己才是男孩。现在见到爷爷奶奶的态度,她会有一种当初父亲他们是老大,却被忽略,现在自己有子女,就偏让小的被忽略。
呵呵,真是奇怪的想法,可是人要安慰自己的时候,就会想出千百种理由来安慰自己。
可仔细想想那些比自己过得更不好的人,除了感慨一句都是同一父母生养的,怎么区别就这么大之外,她什么也做不了。
脚轻轻使力,没有大力地摇晃,只是轻轻地依着自己的力量前后动了几下,林以宣就已经放弃再用力了。
她如今的生活真的很好,要什么有什么,不会再为了钱去烦恼,算得上养尊处优。而在家乡的叔叔姑姑他们现在的日子也不错,不说达到上流社会的层次,最起码也是中层人士,遇事有能力解决。不过林以宣相信,当林爷爷和林奶奶看到他们现在房子之后,心里一定会觉得他们既然能全家一起搬到北京来,还能住上这么大这么好的房子必是有大能耐的人,而还留在家乡的儿子女儿们在家乡再好,也不能跟他们相比,所以他们理所应当地继续帮他们。
有的时候她觉得林爷爷和林奶奶的思维很可笑,他们看到了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为什么就不用心去看看他们辛苦走到这一步所流的血汗。
谁的幸福都不是捡来的。
想到这里,林以宣突然觉得有些理解自己的父亲了,他若是有天大的能力能改变一切到是无所谓,可惜他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林爷爷和林奶奶又一味地给他压力,身边的兄弟又没一个能帮忙的,这样的他要是脾气还好的不得了,她就该怀疑他的承受能力了。
来自父母给的压力,林顶天不能拒绝,又摆脱不了,就只能咬牙把这个担子挑起来。从一开始的勉强到后来的不堪重负,在没有人分担的情况下,他自己承受不住,就开始下意识地把重担移到离他最近的妻子儿女身上。
说来,这事情的源头找不找去还是在他们的爷爷奶奶身上。
说到林爷爷和林奶奶,这两人跟广大的农民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一样从苦汁里熬出来的人。
对他们不能要求太多,却也不能不要求,不然的话他们会一味地将责任加注在你的身上。
说到林奶奶和林爷爷的过去,林以宣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话说当年,林奶奶跟林爷爷家住得并不算太远,到了年纪,经别人介绍认识后,觉得合适,林奶奶就嫁给了林爷爷。
林奶奶从小就没读过书,家里连口饭都吃不上,哪里还有什么读书识字的闲心。而且林奶奶家的家境不怎么好,兄弟姐妹又多,身为长女,她不得不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一个家的重担。年纪小,又无人教着她怎么去做,没有方向的林奶奶从一开始的咬牙到后来的脾气坏,其实也不过是想找一个发泄的方式。
可惜,人们可以原谅一次,却不能永远原谅。于是,林奶奶在没嫁人之前就是村里出了名的坏脾气。
从林以宣的角度去看,她能谅解林奶奶的无奈,却不能谅解她把这种坏脾气发在自家人的身上。在她看来,谁给你了气受,你就把气出在那给你受气的人身上很公平,若是不能(比如身份地位上有距离),就找其他的方式,而不是仗着亲人的身份,让亲人无止尽地承受这种坏脾气。
没人生下来就是出气筒,人人都需要尊重,即使最亲的人也一样需要。
不过,那个时代,林以宣不在,她无法去评判林奶奶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她想当林奶奶还是小女孩的时候,能咬牙挑起重担还是值得钦佩,只是她没有学会收敛她的坏脾气,以至于她的孩子都学了起来(林顶天就是最好的例子,脾气不好,喜欢对他的妻儿发脾气)。
另外,可能就是因为承担的压力太大,管着一个家,事情多数由自己做主,久而久之,林奶奶的掌控欲就变得越来越强了,先前可能只是姐姐的责任,尔后也许就成了习惯。
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一旦形成,如影随行,甚至深入骨髓,想改那可是得下一番大功夫。
有道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习惯这东西,不拿刀尖刮刮骨,哪是那么容易改掉的。
不过在一定程度上,林奶奶的行为也是值得的理解的,毕竟父母时常不在家,她一个女孩子要守住一个家,脾气太好,只怕早就被人活生生地吃了,哪里还能护着底下的兄弟姐妹们长大。但是后来嫁到林家之后,林奶奶的日子并没有因此就变得很好,因为林爷爷家的条件也不怎么样,兄弟姐姐人数也不少,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的时代,兄弟姐妹太多,林爷爷本人即不是长子又不是幺儿,能分得到的东西想当然不会多。
林奶奶在家里就受了不少苦,嫁了人比家里还苦,这本来不好的脾气自然就更不好了,再加上没读过书,周边的人如何骂人,她就如何学着,等到她跟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些东西很自然地派上了用场,骂起人来那话是一溜接着一溜,还不带重复的,就知道林奶奶这人有多么强势,多么厉害了。
林以宣对父亲林顶天的童年生活是不怎么清楚,虽说时常也会听周边的长辈零散的说一些,但是这也不足矣让她从这些小小的细节里去了解全部。另外林以宣也没打算去了解自己父亲的过去,在她看来她有不想别人知道的事,她父亲也一定有。
她不了解过去的事实,自然就不好对林奶奶的所作所为给予所谓的评价。只是有些事她不说,不代表别人也会闭嘴。这一世她为了改变人生没以前呆在家乡的时间长,听到的闲话比上一世少,而上一世大人们因着她是小孩子,觉得她听不懂,也没顾忌,就毫无禁忌地在她面前说东说西,那些话她虽然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却知道林奶奶这个人没原则、吝啬,甚至还有有些任性,每每做起事来不只是偏心,还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完全不顾家族的名声和儿女们的脸面。
说来这一点,林顶天是随了林奶奶的,他们都认为自己要脸面却从来不想自己的儿女也会长大,也会有要脸面的一天。
林以宣不知道为什么林奶奶会偏心二儿子和小儿子,对大儿子有些忌惮(可能是林顶天的脾气有的时候比她还大就退缩了),又对三儿子漠视忽略。至于三个女儿看起来是差不多,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真实情况如何,只有天知道。林以宣没有兴趣对过去刨根问底,她只知道从表面和姑姑们的抱怨里能窥见一二的是做为幺儿小姑姑杜茹春稍稍占了一丝半点的便宜,能把女儿给林奶奶带。至于林爷爷怎么看待他的子女,林以宣是一点儿都分不清,这可能是因为相处越少,了解越少吧!
她只知道林爷爷是一个很传统的人,看重儿子多过于女儿,家里的兄弟姐妹同样很多,读书什么虽说比林奶奶他们稍好一点,却也只是略识几个字,没有什么大才华,性格属于忠厚老实型,重男轻女的思想从他对待孙子孙女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不是一般的严重。
在农村里勤勤恳恳地干了一辈子的林爷爷没什么大发展,不说比谁做得好,也不说比谁做得差,只是这一辈子,可能就是太过老实,林爷爷除了一个破旧的房子什么都没能挣出来,以至于大儿子林顶天结婚的房子都是他跟媳妇自己挣来的,二儿子和三儿子他们结婚之后因着自己没挣到房子就挤在一起住,直到林顶天他们搬走,把房子给了三叔,后来四叔结婚又跟二叔挤在一起住,至于二叔什么时候有了新房,林以宣已经记不清了,她只知道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了。
(https://www.qshuge.com/3053/3053440/11110907.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