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我的姐夫是太子最新文章 > 第四百零四章:动手

第四百零四章:动手


张安世今日显得有些局促。

        毕竟是第一次以芜湖郡王的身份面圣,显得过于自然了,显然是不妥的。

        朱棣却对此不以为意,继续道:“朕当初令你镇栖霞,而如今却又命你就藩于太平府。你可知道朕的用意吗?”

        “臣知道。”张安世道:“陛下希望太平府可以一如既往,打开局面。”

        朱棣道:“如何打开局面。”

        张安世一脸窘迫地道:“只能拼命了。”

        朱棣又道:“说细一些。”

        张安世便道:“培育人才,深化新政,开一府太平。”

        朱棣颔首道:“你将这育才二字放在最前,可见你是懂朕的。干任何事,不能指望一家一姓,凡能成大业的,哪一个没有羽翼呢?如若不然,即便称孤道寡之人,号称九五之尊,这旨意不行,也是无计可施。”

        张安世道:“陛下圣明。”

        朱棣深深地看了张安世一眼,道:“在江西布政使司,他们竟想要弑君,还想要杀你,可见……现如今,朕与你,已经无路可走了。自然,也不是完全无路可走,朕但可以废除新政,将一切回到原来的轨道,效那宋仁宗。可新政到了这个地步,这新政对社稷和百姓的好处,可是真真切切的,朕怎忍心将这一切付诸东流?”

        说到此处,朱棣叹了口气:“既然无路可退,那朕就指着你继续勠力了。如今情势险恶,天下的失意之人,蠢蠢欲动,朝中也遍布了那些对新政除之而后快之人的党羽,你……要用心,要实意,不要胆怯畏缩。”

        话已经挑得很明白了。

        朱棣已有了破釜沉舟的打算,而这孤注一掷的信号,就是张安世封王。

        背祖宗之法,开大明先河,其实就是要告诉天下人,新政在朝廷这个层面,是不容商榷的,根本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他朱老四连太祖高皇帝都不再是暗搓搓的悖逆,而是公然违背太祖高皇帝的祖法,就压根没有妥协的可能。

        张安世道:“臣遵旨。”

        朱棣似有不满地瞪着他道:道:“今日你又是称是,又是唯唯诺诺,难道没有什么想说的?”

        张安世顿了顿,却道:“臣有一事,恳请陛下恩准。”

        朱棣踱步,一面道:“说。”

        张安世道:“皇孙年今十六,已至舞象之年,臣听人说,十五成童,舞象,学御射。这个年纪,皇孙已不适合再在东宫久居,恳请陛下放他出东宫,担任职务,好生磨砺。”

        朱棣听罢,有些意外,显然没有想到张安世会突然提到皇孙的事。

        但是关乎于皇孙,朱棣也自然而已的认真起来,道:“按你所说,该如何磨砺?”

        张安世道:“商行、锦衣卫、太平府,可任其自选。”

        朱棣一愣,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些什么,于是别有意味地看了张安世一眼,便道:“你这家伙,竟是将主意打到了朕的孙儿头上。”

        张安世一脸坦然地迎着朱棣的目光,一本正经地道:“陛下此言差矣。臣自知陛下垂爱皇孙,可臣乃皇孙的亲舅舅,世上哪里有舅舅不爱自己外甥的?可皇孙若是一直无所事事,臣以为不妥,而今……新政铺开在即,臣正在用人之际,一来可以将皇孙磨砺起来,将来独当一面。其二,也可振奋人心。”

        其实张安世还有一点没有说,那就是……皇孙对于整个天下的意义是不同的,他是几乎所有人默认的储君,甚至他的地位,比之他的父亲还要牢固得多。

        也就是说,太子朱高炽没有继承皇位或许不奇怪,可若是皇孙朱瞻基若是没有克继大统,那就真的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世人谁不知,朱棣对皇孙的态度?

        几乎隔三差五,就让人去问皇孙的起居情况。

        每一次宫中大宴,朱棣骂天骂地,唯独见了朱瞻基,才会有笑脸。

        甚至朱瞻基刚刚成年不久,就立即组织幼军,征募大量的少年,作为扈从。

        这种待遇,都是远远超过了太子朱高炽的。

        不过张安世这个建议,虽是杨溥点拨,可实际上,张安世打心底也觉得很靠谱。

        皇孙亲自出来干事,换做大明其他天子,或许没有可能,可到了朱棣的身上,就十分合理了。

        要知道,历史上的朱棣,几乎每一次出征,都会带上朱瞻基,教授他治军的道理,甚至允许朱瞻基参与一些不太危险的军事行动。

        这也是为什么,朱瞻基登基之后,敢于亲临边镇巡视,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宽和之战。

        当时的朱瞻基前往边镇巡视,结果得知蒙古兀良哈部造反,上万人突袭大明的边塞。

        于是朱瞻基亲自率领三千人平叛,两军相遇的时候,朱瞻基亲自射杀了敌人的三个前锋。

        此后,兀良哈部溃败,朱瞻基的兵马因为有大量的火器,骑兵不足,为了追击,朱瞻基便索性只带数百精骑追击,兀良哈部丧胆,于是乞降。

        由此可见,朱棣每一次出击大漠的时候,带上朱瞻基,绝不只是让朱瞻基跑到账下听用这样简单。

        若没有年少时朱棣的磨砺,敢于放手让他亲自去进行军事行动。朱瞻基在称帝之后,是绝不可能在被遭遇蒙古兀良哈叛军时,亲领军马,更是亲冒矢石,飞箭射杀兀良哈前锋。

        更不可能做出带了几百精骑就敢直接追击的。

        所以张安世一直都怀疑,大明历史上最大的怨种,被人称之为叫门天子的明英宗,在历史上被王振忽悠着亲征,最后遭遇转折了大明历史的土木堡之败,其中的一些史料是值得商榷的。

        后世之人总认为,明英宗的亲征乃是以王振为首的奸臣们挑唆的结果,可若是站在明英宗时期来看,皇帝亲征实际上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军事行动而已。

        在明英宗看来,太祖高皇帝马上得的天下,不知参与了多少军事作战。

        而他本人的曾祖父朱棣,靖难起家,做了皇帝之后,六次亲征大漠。

        他的父亲,也就是朱瞻基,也是追着边境上的蒙古人一路追杀的狠人。

        某种程度,亲征实际上是老朱家的传统技能,至少在明英宗之前,确实是这样,大抵相当于每个天子在登基之后的日常活动,根本不需要一群大忠臣们苦苦哀求,陛下不可如此如此,然后王振为首的一群坏蛋们,鬼鬼祟祟的诱惑和忽悠着才力排众议才决定亲征。

        当然,菜是原罪,明英宗的问题不在于亲征,只是因为比较菜而已。

        在别人看来,皇孙身份高贵,自然要宝贝得不得了,不能有半分的危险。

        可显然,对于朱棣而言,张安世的提议,让朱棣稍稍的出神,他沉吟着道:“皇孙可以担当大任吗?”

        “臣不知道,不过……不会可以学,再不会,可以骂,总有学会的时候。”张安世老老实实地回答。

        朱棣颔首道:“看他自己的意愿吧。”

        这意思就是同意了。

        张安世立即露出大喜之色道:“谢陛下恩典。”

        朱棣故意摆出几分肃然道:“好生的磨砺,其他事,朕不问。”

        张安世应声:“遵旨。”

        朱棣唏嘘一番:“你现在是郡王了,要有郡王的样子。”

        张安世道:“是,是,是。”

        朱棣语重心长,讨论完了正事,作为长辈尊亲,朱棣也不免要教训张安世一番:“朕听御史们弹劾你蛮横无礼,这些可是有的吗?”

        张安世无奈地道:“啊……这……”

        朱棣板着脸道:“你年纪也不小了,再不是少年,怎可无礼呢?办事可以果决,可人前却还需做做样子。”

        张安世道:“……”

        朱棣道:“为何不说话了?”

        张安世摸了摸脑壳,一脸懊恼地道:“臣在想,臣哪个地方无礼。”

        朱棣笑道:“这样是对的,三省吾身嘛。”

        “思来想去,可能是因为臣平日里骂娘比较多。”张安世认认真真地想了一下道。

        朱棣听罢,一时无言,最后道:“好了,时候不早,去开你的府,办好你的事吧。”

        张安世如蒙大赦,慌忙告退。

        “陛下。”

        亦失哈笑吟吟地奉了茶来,便道:“芜湖郡王……还是少年心性。”

        朱棣道:“他可不是少年了,会想事了。”

        亦失哈微笑,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朱棣道:“让皇孙出宫,他这盘算打的好。”

        亦失哈笑吟吟地道:“是啊,既教皇孙好好磨砺一番,又可振奋人心……”

        朱棣道:“何止如此,他这家伙,是不愿做这新政的旗手,是要让皇孙来收买这个人心呢!”

        “竟是如此,还是陛下想的深远,没想到芜湖郡王竟也学会明哲保身了。”亦失哈依旧微笑。

        其实亦失哈比任何人都清楚,张安世打的什么算盘,在宫里想要存活,你身上不长十几个心眼,早就被人弄死了。

        何况还是这一群人精中脱颖而出的亦失哈呢?

        只是这些话,亦失哈却不能点破的,也只有陛下才能点破这件事。

        真正精明之人,不在于如何去表现自己的精明能干,而是掩藏自己的锋芒。

        ……

        张安世话别了朱棣,便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东宫,当面给朱瞻基传达了朱棣的’口谕‘。

        朱瞻基背着手,显得出几分兴奋,兴致勃勃的样子道:“阿舅,这样说来,我也可以独当一面了?”

        “不,不是独当一面,是当差。”张安世道:“你自己选一个差事吧。锦衣卫、商行、太平府下头也有许多差事,你自己看着办,你年纪太小,做个小吏吧。”

        朱瞻基脸一绷,脸上的笑意一下子消失,怒了,道:“阿舅,我去和母妃……”

        “去,快去。”张安世一副完全不怕的样子,甚至冷笑道:“我正要和阿姐说这事呢,阿姐深明大义,识大体,巴不得如此。”

        朱瞻基顿时像霜打的茄子,有气无力地道:“那阿舅觉得去干什么好?”

        张安世沉吟着道:“栖霞招商司倒是需要人手,你不妨可以试试看。”

        朱瞻基便问:“招商司,干什么的?”

        “和商贾打交道。”

        朱瞻基道:“可是我不知该怎么和人打交道啊。”

        张安世道:“不懂的都可以学,没事,有阿舅在。”

        朱瞻基又想到了什么,便又道:“可若是带着许多护卫……会不会不妥?”

        张安世不暇思索地道:“阿舅会安排好,说起保护二字,没有人比阿舅更懂了,你放心便是。”

        张安世这完全是一副不允许他有拒绝借口的架势,朱瞻基只好点头。

        办完事情,张安世随后便赶回栖霞。

        这郡王府,高高地挂了一个亮堂堂的牌子,就算是有模样了。

        前头办公,后头乃是王府内院,和紫禁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这里最鲜明的,还是一处处的角楼,每一个角楼就是一处岗哨,进入这郡王府,墙壁森森,若是陌生人进来,没有人领路,贸然的横冲直撞,非要迷路不可。

        此时,张安世升座。

        太平府上下纷纷来贺。

        现如今太平府上下的官吏,已算是张安世的属官了。

        张安世当下,却没有露出喜色,只是道:“蒙陛下厚爱,册封为王,我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唯恐不能报效朝廷,而愧对陛下。今日大家都来了,好的很,我先宣布一件事,本王这长史府,需一批人手。”

        对于郡王而言长史府的地位,就相当于文渊阁,属于秘书机构。

        当然,此秘书非人们所理想的那种白天没事,晚上也没事的那种秘书。

        他们所负责的乃是上传下达,形同于是张安世的左膀右臂。

        而且还必须年轻,将来的前程,自然是不可限量的。

        张安世竟好像早有准备一般,直接拍出了一个名册,随即道:“就照这个来。”

        众人听罢,纷纷传阅。

        可细细一看,却发现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

        这倒令人狐疑起来。

        高详一脸疑惑,忍不住道:“都督……”

        张安世道:“是殿下。”

        高祥讪讪一笑道:“芜湖郡王殿下,这名册之中……下官大多费解,譬如……这于谦……乃浙江的举人,既是举人,这书显然是读了不少,能入长史府,倒也无可厚非,可此人愿意来此公干吗?其二便是……此人不熟悉太平府的情况,会不会……”

        他举出了一个例子。

        而这个叫于谦的人,虽为举人,可站在高祥的层面而言,大明的举人多了去了,而名册之中,多是于谦这样声名不显,甚至和太平府没有多少关系的读书人。

        张安世显然早就有准备会有人提出疑问,微笑道:“我知道你的疑惑,长史府乃秘书监,本质是上情下达,他们对太平府陌生,可以让他们慢慢去熟悉,现在最重要的是,招揽可造之材。人才,才是新政的根本,只有天下英才能入太平府,那么事情就可定了。”

        张安世继续道:“你们都是实干的人才,所以我才让你们独当一面,至于这个于谦,我已命人去请了,若是他不肯,那也无碍。放心,陛下会出手,他会下旨意!”

        此于谦,非后世所熟知的于谦。

        这个于谦并不爱抽烟也不喝酒,却是声名赫赫的人物,甚至可以说,若是整个明朝历史中的人物群星荟萃的话,那么此于谦必定是群星中最闪耀的一颗。

        张安世显然最需要的就是人,而且是可塑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要有操守,能百折不挠,而且还要有迥异于寻常人的聪明头脑,更要有危急关头,敢于排众而出的勇气。

        而眼下,浙江举人于谦,就成了张安世招揽的重点。

        至于于谦是否认同新政,张安世不在乎,因为他是知道这种人的,只要将他招揽来,让他亲自去了解新政的本质,以及所能带来的变化,似于谦这样的人,绝不会与新政为敌。

        自然,名册之中,除了于谦,还有许多人。

        可以说,未来三五十年内,所有的俊杰,张安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中,早已在这名录中搜刮干净了。

        高祥听罢,沉吟道:“殿下既然以为如此妥当,那么下官人等,断无异议。”

        张安世此时倒是想到什么,道:“现在栖霞这边的情势如何?”

        说话之间,有人徐徐站出来,正是陈礼。

        陈礼并非是郡王府的属官,他今日来此,只是列席而已。

        此时,陈礼气定神闲,他满是感激地看了张安世一眼。

        张安世已是郡王,不久之后,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就应该出现空缺了,若是不出意外……

        而很明显,陈礼之所以认为自己极有可能得此指挥使之位,自然是张安世极力保举的结果。

        陈礼从容不迫地道:“殿下,一切已布置妥当了。”

        张安世笑着接口道:“万事俱备?”

        陈礼笃定道:“只欠东风。”

        张安世听罢,抖擞精神,神采奕奕地道:“好的很,那就上东风吧,动手!”

        此言声震瓦砾!

        …………

        过年期间,更新会少一点,不过每天的更新会有保证,望大家理解,求月票。


  (https://www.qshuge.com/3007/3007618/735326770.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