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锦衣状元小说名字 > 第二百二十二章 香饽饽(加更)

第二百二十二章 香饽饽(加更)


  朱浩差点一鞋底拍到唐寅脸上,你还真要脸呢,让一个八岁,才开蒙一年的孩子,教一个生员备考乡试?

  你唐寅是怎么突发奇想把这话说出来的?

  虽然承认你对我的才能和学识认可,但你就没想过这么做让公孙衣能否保留面子?

  再便是师娘听了,会作何感想?

  出乎意料,公孙衣居然真的用求助的目光望向朱浩。

  朱浩摊摊手,无奈道:“公孙先生,我只是个白丁,你不会真相信陆先生的话吧?”

  公孙衣笑道:“朱浩,我早知你的学问如何,我也总是跟舍内说,你的才学都快比得上当世大儒了,所以……如果能相助的话,请多多赐教。”

  朱浩有点无语。

  这算是“不耻下问”么?

  还是说你公孙衣在有自知之明的前提下,具备“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卑心态,甚至在自家妻子面前也不管不顾说出这种话?

  朱浩再观察公孙夫人的反应……

  完全没反应!

  或许公孙夫人觉得,连大名鼎鼎的唐寅都认为朱浩可以,那应该就可以吧。

  不然为何朱浩能在王府中当伴读,还能得到那么多人欣赏?自家丈夫未来的前程,甚至是以后家里老小的吃饭问题都需要这个少年郎来保证呢?

  “尽量,尽量。”

  朱浩在短暂沉默后,选择了一种相对敷衍的方式回答。

  你要向我求教?那行啊!

  除非你拜我当先生,否则我只是礼数上敷衍你一下,别想让我对你搞什么悉心栽培,你又不是我的弟子,甚至也不是我的同窗好友,我没有义务在保证你们一家人吃饭的同时还要教授你学问,那不是我的义务。

  ……

  ……

  快到城门时,马车再次停了下来。

  公孙衣夫妇俩换乘回自己的马车,此时车厢里只剩下朱浩和唐寅。

  唐寅见朱浩想要说什么,连忙摆手:“别提,也别说,我不想跟你多费口舌。”

  朱浩瞄了老小子一眼,这家伙总是“你小子”挂在嘴边,好像别人不谙世事,但真正不懂事的是你吧?

  你不想跟我白费口舌,就好像我稀罕跟你说话一样。

  “停车,我要回家。”

  马车进城后走了一段,朱浩看了看窗外,冲着车夫喊了一声。

  马车旋即停下,朱浩直接从车辕旁跳下去,唐寅看过来的目光中带着一抹悲凉。

  那是一种技不如人的挫败感,伴随着一种人生寂寥的荒诞,或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朱浩的出现,一次次打破唐寅的固有认知,这时候的他差点就要对天感慨“既生寅何生浩”,他也感觉到自己的人生际遇随着认识朱浩而就此改变。

  ……

  ……

  公孙衣决定苦心钻研科举之道,准备参加乡试,一举考取举人,王府学舍再次恢复唐寅单先生的模式。

  八月底九月初,生活异常安宁祥和。

  不那么平静的则是边关形势。

  这天朱祐杬把王府中几名重要属官召集在一块,商讨朝廷事务,看起来极为慎重。

  作为幕僚的唐寅赫然在列,而且就站在朱祐杬书桌旁,这本是王府长史站的位置,属官们只能靠边站。

  “……袁长史来信,说已完成职务交接,正在返回安陆途中,估计再有个十来天,他就将返回王府。”

  张佐先把“好消息”告诉在场众人。

  几家欢喜几家愁。

  袁宗皋的回归,意味着已经翻篇的王府格局,可能会恢复旧貌。

  在这半年时间里有过的改变,不管好的坏的,都会随着袁宗皋重新回到王府而打乱,再一次重新洗牌。

  唐寅没什么表示。

  虽说袁宗皋回来,对他身份地位和话语权的影响最为直接,但始终他进王府是袁宗皋一手推动,即便是为了报答袁宗皋的知遇之恩,他也没理由在人前表现出失落和紧张的样子。

  “再者,朝廷之前造望远镜的二千两纹银,已送至安陆,派来监督此事的本该是工部主事,但咱家见到的却是御用监的李某人……此人拿出一张收条,让我们签下收一万两纹银的收据,才肯将二千两银子转交,咱家告诉他,已上奏提出收到纹银与御旨中数目不符……

  “李某人对王府一番威胁,咱家派人抄了他的后路,他才急忙带人逃离,银子已运进王府,只是如此一来,恐会跟朝中奸佞结怨。”

  这是第二个消息。

  涉及之前造望远镜款项交接问题。

  兴王府提前做出决定,不能在朝廷划拨银子一事上吃亏,帮江彬、钱宁这些小人背黑锅,收到多少就是多少。

  张佐讲述的情况有些笼统,没有说如何去抄那个“李公公”后路将其吓唬走的,但也说明朝中奸佞一边想中饱私囊,一边却想把贪墨的罪名往兴王身上安。

  兴王府据理力争的结果,就是跟朝中宵小结怨。

  在场一些王府属官都是胆小怕事之辈,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支持兴王府跟朝中佞臣结怨,他们想的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此刻都觉得兴王府惹了大麻烦。

  张佐道:“陆先生,不如说说您的看法?”

  唐寅正色道:“朝中奸佞横行,兴王府需激浊扬清,如此才能在朝中清流以及民间赢得好名声,不失兴王府维护朝廷公义之本色。”

  很多人暗中嗤笑。

  你唐寅真是不怕事。

  可好像最初跟兴王殿下提出不管不问不作为建议的那人也是你吧?现在却在这里装清高?

  朱祐杬道:“本王已派人问过袁长史意见,以他之意,对王府所为大为赞许,认为理当如此,不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做折中和委蛇。朝中奸佞本就视王府为仇敌,也不差这一件事。”

  本来朝中小人都是皇帝栽培出来的。

  他们自然不想让皇位旁落兴王府,对兴王府的打压很大程度上正是来自于这些人的挑唆和暗中使绊子,本身皇帝对兴王府并没多少兴趣。

  典宝正杨秀最看不惯唐寅,觉得唐寅抢走本该属于他的风头,板着脸道:“兴王,还是那句话,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啊。”

  朱祐杬抬手打断杨秀的话,意思是此事不许再提。

  张佐继续道:“另外……兵部公函下发各地,说是今年以来,鞑靼小王子已派出数万精骑叩边,八月中,增兵十数万,自花马池进犯固原,联营七十余里,我三边将士皆固守不出,鞑靼劫掠城堡、边民屯田等,陇州、洮、岷等地皆有所扰。

  “另北方有兀良哈等部族协同滋扰马兰谷等地……陛下已下旨出兵,并命令各地增派兵马、粮草等支援九边各处。

  “王府也准备筹备钱粮协同,不知诸位有何意见?”

  正德前期,鞑靼几乎是每年都要侵犯大明边疆,九边皆以固守的态势迎敌,敌人来了一概龟缩不出,敌人撤了也不追击。

  但到了正德中期,这种情况开始有了转变,鞑靼人犯边的次数明显减少,一切便在于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个好战分子,九边武将要得皇帝青睐就得靠军功,所以主将主动出击或者追击的事情时有发生,鞑靼寇边每次都会折损大批人手,得不偿失之下,自然有所收敛。

  今年边关形势再次变得危急,皇帝肯定要有所动作进行回敬,王府调拨钱粮支持,唐寅没有任何意见。

  他不过是幕僚,这种“随份子”的事只要兴王自行决定便可,问属下意见更多是走个过场,或者是问问应该“随多少礼”的问题。

  张佐见没人说话,笑着道:“之前王爷已决定为朝廷捐银二千两筹造望远镜,但朝廷既然拨款了,如今便以这二千两作为军需之用,诸位同僚不会有意见吧?”

  张佐在督造望远镜一事上,贪是贪了点,但办事能力还是有的。

  “也好。”

  杨秀率先表态。

  众人俱都点头,看起来没多少意见。

  张佐道:“既如此,那有何事,便等袁长史回安陆后再行商议,诸位同僚可不能有丝毫懈怠,如今朝廷正是多事之秋,王府又开罪朝中奸佞,只怕有人暗地里对王府不利。”

  ……

  ……

  王府又要向朝廷捐献钱粮物资。

  这事跟朱浩没有关系,他从望远镜生意上赚到的钱,没人让他吐出来。

  不过最近,朱浩回家后总是感觉一丝异样,一些看起来不太“正经”的女人时常进出家门,确定他某天回来还会聚集在家门口偷偷瞄上几眼,然后纷纷掩口偷笑……带着满满的“恶意”离开。

  “娘,那些都是什么人啊?看起来很眼生。”朱浩皱眉问道。

  朱娘摇摇头没对儿子说什么,旁边李姨娘开口了:“也不知最近怎么了,总有媒婆喜欢到家里来,非要给你说亲,尤其是那些家里有十一二岁姑娘的人家,甚至世家大族都有,真是活见鬼了!”

  朱浩有些奇怪:“是吗?我成香饽饽了?娘准备给我说一门婚事?”

  朱娘见实在瞒不过,低声解释:“也不知是谁在传扬,说是朝廷要选秀女……各地都要遴选十岁以上少女往京师,以至于城里城外人人自危,大户人家纷纷挑选女婿下婚约……

  “小浩,你爹是锦衣卫百户,又在王府中读书,他们才会留意你,但你放宽心,娘不会轻易许诺婚事,你毋须为此等事分神。”


  (https://www.qshuge.com/2998/2998607/721029883.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