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对张家的安排
去年年底,李云睿捐了三千万贯,徐家捐了一千万贯,朱高炽拿了一千万贯,组成了一个五千万贯的大型教育基金,用于在整个大明十三布政司推广教育。
这些钱主要用于支付教书先生的薪俸和购买相关书籍,至于校舍,由当地官府动员百姓修建。
朝廷要求每一千户人家必须配置一所蒙学院,学制四年,学龄为六到十岁,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四书五经等国学、数学、音乐、美术等课程;每三千户人家,配置一所初级中学,研习各种经义文章,学习物理、化学、数学等课程。
初级中学之后,喜欢参加科举的参加科举,也可以考大明工学院和长安工学院,以及规划中北京工学院。
五千万贯中六成,约合两百万两白银用于招聘教师,年薪四十两,总共招了五万人。这点人数要是搁在后世,估计连一个二线城市的教师人数都不够,但在大明已经很多了:大明十三布政司,共有140府,193州,1138县,这样平均下来,一个县将近40名教师。
为了配合推广基础教育,李云睿拿出三百万贯,组织了五十支宣传队,将他们送到各地,走街串巷喊口号、贴标语,表演一些推广教育的节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立国之本”之类的口号,李云睿一个都没有用,他宣传的口号都是比较功利化,比如“农村要想脱贫致富,孩子教育优先铺路”、“发家致富靠学业,光明前途靠教育”、“要想家庭日子好,孩子教育少不了”、“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财富”。
这种贴近百姓生活气息的口号,才能引起老百姓的兴趣!
至于表演的节目,大都是解密道士抓鬼、油锅取物、神符显字等秘术,给百姓讲解其中原理,以增强他们想学习的欲望。
所有事情都在有序推进,百姓家孩子的入学人数呈几何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三百万适龄少年、儿童进入了蒙学院和初级中学。
当然,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加中,根据李云睿的预测,大明6到14岁的人口,应该在一千万左右。数据是李云睿根据明朝平均年龄推算出来的。
这年头,人均寿命45岁左右,可以说,低得可怜。
李云睿不指望所有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上学,他觉得有六到八成的人能入学,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对安南这个新占之地,为了达成“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先灭其文化”的目的,李云睿才向三人提出了强制就学的要求。
安南旧臣听了曾啓的解释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普及教育已经上升到国策的位置,不是安南旧臣们所能改变的,所以他们只能接受。
对于政务所的解释,曾啓则直接给他们讲起了生意经。
曾啓告诉这些官员,为了让安南百姓富裕起立,朝廷准备大规模购买安南地区的稻米及其他交趾特产,第一年预计购买金额在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其中稻米两千万石,价格定在五钱银子一石,其余五百万两是金银器、大象、苏木、翠玉、香料、珍珠,以后每年会逐步提高采购数量。
当然,这还只是朝廷的采购而已,除此之外,民间还有会一些采购,可能也会高达千万两。
讲完了生意经,曾啓告诉安南旧臣,朝廷设置政务所的目的,就是为了采购这些物资。
安南旧臣听曾啓说了两千五百万两的数字后,惊得下巴差点掉下来,这是一年的采购量,如果十年呢,那岂不是两亿五千万两?
张辅打下安南之后,将所有的黄策鱼鳞收集起来,统计了安南的人口等数据,“安抚人民三百一十二万有奇;获蛮人二百八万七千五百有奇,粮储一千三百六十万石,象、马、牛共二十三万五千九百余只,船八千六百七十七艘,军器二百五十三万九千八百五十二件”。
整个安南才不过五百二十万人,这还包括“蛮人”,所谓蛮人,指的是不事农耕,依靠打猎生活的人。
按照这个数字算下来,平均每个人能拿五两……
心里的小算盘打完之后,安南旧臣们开始盘算起自己该如何从中谋利了,完全将来的目的给忘了。
曾啓等人打发走安南旧臣之后,请求张辅继续坐镇三个月,清剿胡朝余孽,以便他们从容布局。
张辅同意了下来,将张忠一个人打发回南京城。
张忠回来第一件事肯定找李云睿,
“估计要到六月份才能启程回京……”张忠想了想说道。
李云睿听了之后,点了点头,说道,“你爹这次回来,估计爵位应该往上挪一挪了,灭国之功,厉害了……”
“这还要多谢李大哥从中襄助……”张忠很隐晦地说道。
“都是自己兄弟,客气啥!”李云睿摆了摆手,说道,“你这次回来,准备干点啥?”
“我父亲说,一切听凭李大哥安排!”张忠赶紧说道。
张辅之所以把张忠打发回南京城,是李云睿的安排。
为了曹国公府安全,李云睿准备打造一批等量的富豪,思来想去,除了曹国公府,李云睿选了五家,宁国长公主府、魏国公府、定国公府、成国公和新城侯府,三家老牌勋贵,三家新贵,徐家两支作为双方沟通的管道。
现在其他几家都安排好了,就剩下新城侯府没安排产业了。可以这么说,张家现在就是勋贵圈的笑话,一年除了有两张红颜会的会员卡分红,啥生意也没有。
可谓是惨惨惨!
现在大明有三十个府应开始集中搞经济建设,如果新城侯府再不行动起来,就会远远落后于其他五家。
“我手里现在有两门比较好的生意,一门是发电,一门是农用车。”李云睿想了想,说道,“发电有很多方法,现在我们这些人家,用的都是小型发电机,发出来的电也就够能照亮几十个灯泡而已,现在大明工学院的火力发电机已经研发完成了,一台设备发出来的电,可以同时照亮一万盏电灯,一天只需要三万斤煤,成本大概需要45两,平均下来一盏灯一天4.5文钱,一个月大概130文。当然一般来说,白天不会开灯,因此在白天的时候,电就可以供给各种商号,他们要使用各种机械设备,这些就相当于白赚的;至于农用车,主要是用来耕地、播种、拉货,农业采用履带行进模式,可以搭配旋耕机、深松犁、播种机、割草机等多种配套农具。工作效率很高,一天六个时辰,能耕地一百五十到两百亩土地;至于载重,一次拉个万八千斤,很轻松……”
听了李云睿的话,张忠倒吸一口冷气,好像两个生意听上去都很赚钱,一时之间难以决断。
思索了半晌,张忠拿不定主意,看着李云睿问道,“李大哥,你说哪门生意比较好?”
“两门生意各有优劣,搞发电是一次性投入大,享受长期收益;讲究细水长流;农用车规模不会很大,整个大明估计有个三五万辆的需求就不错了,赚得是快钱!”李云睿笑了笑说道,“我觉得你们家可以先切入农用车,用个一两年,先赚个两三百万两,积累点资金,再切入轿车和客车等乘用车市场……”
(https://www.qshuge.com/2935/2935300/110678981.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