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大明小公爷最新文章 > 第382章 一旦行差踏错

第382章 一旦行差踏错


  李云睿跟肥富的生意,李景隆是知道的,一万五千两的黄金,买了大小不一的几百面镜子,居然成本才十两黄金,一千五百倍的利润!

  果然,玻璃的利润在昊天明光镜面前,果然是渣渣。

  “刚才云睿说的这事,你们不许往外乱说!听明白了没有?”冷静下来的李景隆,对着屋子里的人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

  其实李云睿倒不怕他们外传,传出去就传出去呗,反正别人又不会做,玻璃和昊天明光镜的技术,只有李云睿会,属于蝎子粑粑——独一份。

  如果有人眼红这么高的利润了,他们就会自己投入搞研发了,李云睿手拿物理、化学两把大砍刀,就能把大明贫穷落后的面貌,给砍个稀巴烂,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土豆尝完了,产量也有数了,李景隆起身去找福伯对口供去了。

  吃饱喝足的李云睿,跟吴氏等人告辞,给李婉清留下了五年模拟、三年高考的习题册,带着知画和冬雪,在李婉清愤怒的注视下,启程去了江心岛。

  李云睿到江心岛的第三天,朝廷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周王朱橚上书弹劾曹国公李景隆,在建文帝时,曾“至邸受赂”,翻译成白话就是,当年李景隆突袭周王府前,曾经到周王府索要钱财。

  同时,刑部尚书郑赐,也弹劾李景隆“包藏祸心”,李云睿在江心岛“蓄养亡命,谋为不轨”。翻译白话就是李景隆有谋反之心,李云睿在江心岛养了一群亡命之徒,准备造反。

  一般来说,被人诬陷造反,还是六部的一位尚书亲自出面,作为被弹劾者,至少应该伏地请罪,请求皇帝彻查,同时自请处分。

  但李景隆面对朱橚和郑赐的弹劾,没有任何反驳,辩解了一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了事。李景隆的这种态度,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包括朱棣。

  不争,不辨,就是李景隆和李云睿商量了很久,才定下来的策略。

  李家父子已经知道准备对付曹国公府,但朱棣不知道李家父子已经知道朱棣的计划,这就好比两个人打牌,一个人是明牌,一个人是暗牌。手拿暗牌的李景隆父子,肯定不能顺着朱棣的思路出牌。

  李云睿告诉李景隆,不争是一种远见,更是一种智慧;不辩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境界。

  如果李景隆与朱橚、郑赐争辩,无论怎么争辩,面对不相信的人,李景隆的解释就是对牛弹琴般无济于事。在那些眼中,解释就是掩饰,事情会越抹越黑。

  老子说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鲁迅也说过,“唯有沉默,才是最高的轻蔑。”

  而李景隆显示出云淡风轻的态度,会被别人看做“不屑”与朱橚和郑赐辩解。

  李景隆“不屑”的态度,也确实让周王朱橚和刑部尚书郑赐有些诧异,让他们感觉到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两人很是无奈。

  坐在龙座上的朱棣,则和起了稀泥,当起了老好人,开口说曹国公有功于社稷,断不会有贰心。

  朱棣定下了这个基调后,朝堂之上一片祥和,哪怕朱橚和郑赐,也不再为难李景隆。

  等所有人都按部就班地奏完事后,随堂太监都准备喊退朝时,李景隆站了出来,上书请辞一切官职。

  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人都看不懂了……

  前面周王朱橚和郑赐弹劾李景隆时,李景隆不屑与他们争辩。怎么皇帝都定调了,李景隆反而准备退了。

  “九江,朕已经说了,朕是相信你的,为何你还要辞官?”被李景隆将了一军的朱棣,一时间有些懵逼。

  朱棣把后面的剧本都安排了,准备再安排几个官员,攻击几次李景隆,然后顺势将李景隆削职,让他闭门思过,赋闲在家。

  万万没想到,李景隆居然自己主动提出来了。

  这让朱棣有些心惊,他怀疑会不会李云睿、又或者李云睿的师父,算出了他的打算,所以提前告诉李景隆了……

  “臣多谢陛下信重。”李景隆面带感激之色,恭恭敬敬的朝朱棣行了一个礼,说道,“臣辞官并不是因为周王和郑尚书攻讦臣,而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

  “岐阳王的遗愿?”朱棣一听愣了一愣,眯着眼睛,死死盯着李景隆。

  饶是李景隆是朝堂老鸟,也被朱棣的眼神吓出了一身冷汗,当然李景隆的面色,并没有大的变化,这个时候,就是飙演技的时候了,就看谁能飙得过谁。

  “也是太祖皇帝的遗愿!”深吸了一口气,李景隆继续说道。

  “太祖的遗愿?”朱棣听了李景隆的话,心里咯噔一下。

  朱元璋驾崩的时候,朱棣还在来南京的路上,朱元璋死前见了谁?留了什么遗命或者遗诏?朱棣压根就不知道——因为朱元璋驾崩前几天的《起居录》都已经没了。

  没想到这个时候,李景隆居然提出了太祖遗愿……

  万一这个遗愿对自己不利,该怎么办?朱棣此时心中百转千回,有些惶恐无比。

  “曹国公,太祖有何遗诏?为何我等不知?莫不是你想假传遗诏?”郑赐也看出了朱棣的惶然,也能猜出朱棣怕什么,于是开口说道。

  郑赐上来先给李景隆扣一顶大帽子——假传遗诏,这是把李景隆往死里逼。他的打算很简单,等过一会儿,李景隆说出太祖的遗诏,如果对朱棣不利,那就是李景隆伪造的,抄家灭族之罪!

  反正郑赐今天配合朱橚,弹劾李景隆,已经把李景隆得罪了,双方已无缓颊的可能,索性就硬刚到底。

  郑赐打得一手好算盘。

  “哦!郑大人身为刑部尚书,就是这么胡乱断案的?呵呵,真是令我大开眼界……”李景隆的朝堂经验也不是盖的,郑赐主动找刺挠,李景隆肯定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李景隆也明白,郑赐今天跟着周王朱橚弹劾自己,两人之间也是结下了死仇,肯定要分出个胜负来。

  俗话说,打蛇不死三分罪,放虎归山害自家。李景隆打算今天一定要挖坑把郑赐埋了!

  朱棣听了李景隆的话,皱紧了眉头。身为帝王,他的身份要求他,不能随便说话,只能居中平衡。

  “本官如何断案,用不着曹国公你来评说……”郑赐被李景隆的话一激,老脸有些挂不住,怒道,“你有何凭据说本官胡乱断案?”

  “郑尚书身为朝廷命官,说话行事当慎之又慎,一旦行差踏错,轻则失德误己,重则蠹国害民!”李景隆将调门拔高到蠹国害民,这无疑就是把郑赐逼到了墙角。

  郑赐这个人,李景隆很了解,朱棣和自己有过节不假,朱棣和郑赐也有过节。

  郑赐,洪武十八年中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以善待囚犯、百姓而闻名,后来母亲去世,回家守丧。守孝期满,出任北平参议,侍奉朱棣非常恭谨,朱棣让他往东,郑赐绝不往西。

  朱允炆上台后,郑赐跟着齐泰和黄子澄,一起抨击朱棣有不臣之心,说朱棣的坏话;朱棣起兵后,郑赐还亲自出马,带兵到河南抵抗朱棣。

  朱棣上台后,把郑赐抓到面前,问他,“我对你那么好,你为什么要背弃我?”郑赐以“尽忠臣之职而已”为由,搪塞了过去。

  彼时,朱棣为了拉拢人心,假模假式地任命郑赐为刑部尚书。

  在李景隆看来,大家屁股都不干净,都曾是朱棣的死对头,现在郑赐了获得朱棣的好感,拍朱棣的马屁,居然拿自己作伐,这是不可原谅的!


  (https://www.qshuge.com/2935/2935289/89568521.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