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六章 倭寇之乱
“吃饭了...!”马皇后笑着在外面喊了一声,这个时候朱元璋起身道:“好了...沐英镇守云南的事情,就这么定了,其他的话不要说了...现在我们去吃饭。”
“是...!”朱家的孩子们全部起身,朱朗,朱标陪在左右,一起前往吃饭的宫中。
朱家的一顿过年团圆餐,其实也不是那么的豪华,汪大娘亲手包好的羊肉饺子,还有马皇后去亲自做的一桌菜,这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菜肴。
一群人有吃有喝,这样大明的洪武九年也就过去,第二天大明的洪武十年就来了,这一年,朱朗会要离开应天,前往山东,因为那里的倭寇太猖獗了。
这些倭寇真的是很烦人,倭寇在七十元代就已经有了,“海禁”政策也是因为倭寇袭扰。
同时,还有一种论调,倭寇兴起是因为大明商人,说是大明商人自己装倭寇,杀自己人夺钱财,其实,这种论调同样,只拿明朝中后期的倭寇史来否定元明时期的倭寇问题。是为日本摆脱自身责任的一种错误观点。当然,是无恶意的。
日本倭寇是有主人的,大明商人的作用不宜夸大
起初,朱元璋建国后,因为交通、通信等问题,造成他对日本政局有错误认识。因此,派出去的使节与南朝发生关系。结果,南朝的强硬令朱元璋很是生气。后来,北朝天皇、足利幕府与明朝永乐元年产生关系(可能是因朱棣在北京的缘故吧,信息取得更方便些)。
但是,足利幕府是一个弱势幕府,对于对马、九州等地的大名(诸侯)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因此,从南北朝开始一直到室町幕府灭亡,都不能对倭寇进行有效控制。在与明朝关系还不错的情况下,倭寇问题并没有解决。
朱元璋认为,既然你是中央政府就必须要约束自己的国民和臣属。为此,几次与足利幕府发生冲突。为了让明朝与足利幕府产生不满,有利于日本的各地诸侯势力存在。
对马、一歧岛、北九州的肥前松浦的“三岛倭寇”的诸侯领导,就有意识地派出倭寇对我进行袭扰。同时,各种仇恨室町幕府的势力、权力争夺的失败者,以及各类草寇等一起组成了洪流。不断地冲击大明朝国防。
如果说大明商人在里面有关系的话,那已经是明朝中后期了,到了明朝中后期,大明商人为了迫使中央政府支持海外贸易特别是私人海外贸易,与日本倭寇的主人进行了合作。
我们通过《太祖实录》《成祖实录》记载,将一些比较大的倭寇案例列出,可见倭寇问题其实问题并不轻。
洪武二年夏四月戊子:升太仓卫指挥佥事翁德为指挥副使,先是倭寇出没海岛中数侵掠苏州崇明,杀伤居民、夺财货,沿海之地皆患之。德时守太仓率官军出海捕之,遂败其众,获倭寇九十二人得其兵器。
洪武五年六月己丑:命羽林卫指挥使毛骧于显指挥同知袁义等领兵捕逐苏松温台濒海诸郡倭寇。
洪武五年六月癸卯:指挥使毛骧败倭寇于温州下湖山追至石塘大洋获倭船十二艘生擒一百三十余人及倭弓等器送京师。
洪武五年七月甲申:诏浙江福建濒海九卫,造海舟六百六十艘以御倭寇。
上谕中书省臣,曰:自兵兴以来百姓供给颇烦,今复有兴作乃重劳之,然所以为此者为百姓去残害,保父母妻子也,朕恐有司因此重科吾民,反致怨讟尔中书其榜,谕之违者罪不赦。
省臣对曰:陛下爱民而预防其患所费少而所利大,臣尝闻倭寇所至人民一空,较之造船之费何翅千百,若船成备御有具,濒海之民可以乐业。所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何怨?但有司之禁不得不严,先是濒海州县屡被倭害官军逐捕往往乏舟,不能追击,故有是命。
这些倭寇有几千人,船也有几百条,这已经具备了攻破城市、卫所的较具规模的持久作战抗援助能力。
为了应对这样的倭寇,朱元璋已经准备海禁了,更无语的是,现在朝鲜跟倭寇更近,倭寇首先进犯的就是朝鲜,朝鲜也曾经用过“花钱买太平”的手段,当时的倭寇人不是吃不饱穿不暖嘛,朝鲜就接受了倭人使节进贡的土特产,赏赐给他们粮食、皮张、布匹等。但朝鲜毕竟国小赏赐的礼物不够分。为此,倭寇才大举进犯大明抢夺大明产品。
因为倭寇的土特产就那么多,根本不能满足朝鲜百姓的需求。
正是为了与朝鲜经贸,倭寇不断骚扰大明,进而开拓出赚取利润的需求,摆脱了粮食、衣物的生存性需求。为了让自己不被倭寇骚扰,朝鲜终于同意帮助倭寇销赃,并专门设置了对倭寇贸易城市和机构。
有人说朝鲜不是决定跟着大明走,这朝鲜的名字还是明朝朱元璋给赐的。
这个是真的,原来朝鲜不叫朝鲜,还叫高丽,宋元时期,由于中原军事的衰落,朝鲜被迫先后臣服于契丹,辽,金,蒙古,基本上可以说与中原断了联系,一直到明朝朱元璋在位时期,高丽国王派李成桂进攻大明朝,而李成桂则自作主张,趁机发动兵变,一边攻击高丽,另一边向大明示好,高丽国王下台以后,李成桂自立为王。
这也是李桂成请朱元璋为自己的国家起国号的原因,让朝鲜依附于大明王朝,能够在别的国家来犯的时候出面替自己解决,毕竟,自己国家国小人少,势单力薄。
但是后来朝鲜为什么和倭寇好了,那是因为李成桂也不是好东西,他看到洪武六年的时候,徐达败于北元之手,跟着立即就和倭寇眉来眼去,说白了就是个投机者。
正好朱元璋那个时候也下旨,专心的发展农业生产,也就没有去管朝鲜,这朝鲜以为大明不行了,就更加抱住了倭寇的大腿。
只是时代不一样了,朱朗已经决定洪武十年四月正式出兵山东,要在山东为起点,用一年的时间,剿杀倭寇,跟着以倭寇为根基,杀向倭岛,朱朗的意思就是要占领倭岛,拿下倭岛的金银矿。
当然了,在此之前,朱朗还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明代皇帝都喜欢做的事情,也是那位朱檀爱做的事情,就是迷信...朱姓皇帝也不知道是出了什么问题,都十分的相信神仙,长生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道教在有明一代备受统治者崇奉,而且明代许多皇帝与藩王的死亡都与崇道有一定联系。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因道教阴佑社稷的功用而推崇道教,道教借势开始迅速发展。
明代皇室对道教的崇奉,极大地传播和推广了道教,对明代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总之,皇室与道教的互动,开创了道教在历史上的新局面,对道教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力。
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雄角逐时就积极争取道教的支持,赐赏频繁。元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就命人寻访天师,多次礼请招揽,而且下令只要是龙虎山的宫观及供器等物,不得加以破坏。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后,对道教作了扶持,对道士更是加以重用。道教在民间,尤其在江南一带有很大影响力,其通过禳灾祈福、施符斋醮等方式稳定百姓,符合了朱元璋巩固统治的需求。
朱元璋在优宠道教天师的同时,还起用了大量修道有成的道士入朝为官,诸如张友霖、邓仲修、傅若霖、刘渊然等人。
当然了,朱元璋在处理与道士关系方面,是有礼有节,对道士恩宠加身却不放纵,征召道士入朝为官,在重用的同时加以监视。既利用道士来维护统治,又对其进行严格控制,保持了极为理性的态度。
但是朱元璋这样的行为,弄出了一种上行下效,很快不再只局限于皇帝,而影响到士大夫以及平常百姓,而百姓会更加虔诚地拜服于道教神仙的脚下,以此来祈求神仙保佑,寄托美好愿望。
到了朱棣的时候,依然宠信道士,不断赏赐封官。成祖经常召见道教首领张宇初并命他举行各种斋醮祭祀。张宇初建文帝时期被罢的封号又被成祖恢复。
宇初死后,又让张宇初的弟弟张宇清为“正一嗣教清虚冲素光祖演道真人”,可见成祖对道士的恩宠。
此后的皇帝是一个比一个痴迷道教,尤其是嘉靖和万历两个,他俩整日在皇宫请道士做法、炼丹,修炼长生之术,竟然十几年不上朝理政,这是个大问题,朱朗需要提前改变一下这个问题。
朱朗就利用朱桢,朱榑,朱梓,朱檀四人来上课的时候,首先想要扭转这些皇子对神仙的一种错误认识,特别是朱檀。
.........................
大年初五...此时的水仙村那是热热闹闹,朱朗一口气给水仙村工厂的人放了七天假,这个假期是有薪假期呀,可不是没有钱的,没有银子的放假,那就不是放假,是人家正常的休息时间,凭什么叫放假。
给银子,又给休息,那才是真正的假期。
一大早,朱桢,朱榑,朱梓,朱檀四人就一起来到了朱朗的住处,朱朗这个时候也已经在家中等着这五人,等朱桢,朱榑,朱梓,朱檀五人来到朱朗的家中看到朱朗之后。
五人是连忙的躬身喊了一声:“朗哥...!”
朱朗微笑着对他们颔首:“都坐下吧...爹让你们来向我学习,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好学习的,我们是兄弟,就这样一起聊聊天。”
“聊天呀...那我还是挺喜欢的。”朱桢嘿嘿一笑,跟着就对朱朗问道:“朗哥,我能不能不用去新兵营就能领一艘福船?”
这位朱桢是朱元璋的第六子,应该是1364年,朱元璋率领大军攻克了武昌。就在这时候,朱元璋第六个儿子朱桢出生。朱元璋双喜临门,喜出望外说:“等小子长大后,把武昌封给他。”
朱元璋说到做到。1370年,朱元璋封朱桢为楚王。第二年,朱元璋派人在武昌大规模营建楚王府。经过8年兴建,楚王府竣工了,老百姓称之为“王城”。
楚王府位于武昌高观山(今蛇山)的南麓,坐北朝南。楚王府在设计上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只是进行了缩小,相当于一个缩小版本的南京故宫。楚王府里有宫殿、宫室、堂库、宗庙等各类建筑800多间,此外还有亭台楼阁。
为了保障楚王府的安全,楚王府的外围修筑了以石头为材料的城墙,高大坚固,共开4道城门。正门被叫作“镇楚门”,正面对着武昌城的保安门。老百姓则称“镇楚门”为“公衙门”。
“镇楚门”3个字,显示了朱元璋派朱桢担任楚王的用途。朱元璋希望朱桢镇守楚地,将楚地作为拱卫京城南京的战略要地。如果有朝一日发生变动,朱桢及其后代可以率领大军,顺着长江而下,迅速地抵达南京勤王。
楚王府东西宽约2里,南北长约4里,占地面积约6000亩。楚王府建好后,几乎相当于半个武昌。
“你不是一直都很希望去自己的封地吗...你的楚王府可是爹爹为你用心打造的...!”朱朗微微一笑的问道。
“武昌很好,但是可惜,我朱桢不会被困在某地的人,只要朗哥一声令下,朱桢会立即随你远赴海洋,保证听朗哥的话,怎么样朗哥,四月就带我走吧。”朱桢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朱朗。
朱朗哈哈一笑,众所周知,朱元璋子女众多,光是儿子就有26个。在这些子女中,朱桢显得较为优秀。《明史》夸他“天资英睿,有谋略,天性端重,幼而喜学”。朱桢到了武昌后,还多次率领军队外出,参加军事行动。
1385年4月,贵州一带发生蛮族叛乱,朱桢率领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前往平叛,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凯旋而归。当年6月,湖南又发生蛮族叛乱,朱桢再次出手,率领汤和平定了这次叛乱。
汤和、周德兴都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名将,南征北战,什么场面没有见过?然而,他们在接受朱桢指挥时,都服服帖帖,这说明朱桢在军事指挥上还真是有“两把刷子”。不仅如此,汤和还专门告诉朱元璋,说朱桢“有谋略”。朱元璋很高兴啊,说“真是我的好孩子”。
“其实我觉得你是可以成为一个好船长的,你的军事能力很强,只是遗憾的是,你要是想要跟着我走,就必须要经历海龙军的新兵三月,如果没有经历过新兵三月的人,我是不会要的,其实现在你还有机会,我是四月走,现在海龙军正在招募新兵,你可以试试。”
此话说完,朱桢的心中好像有了一股冲动,他想要前往大海,不是乌龟城的武昌。
...........................................
(https://www.qshuge.com/2916/2916644/711684273.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